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更新时间:2024-03-13 18:4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四节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能力层级:表达应用

4.逗号

(1)逗号的形式为“,”。

(2)句子内部主语与谓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我们看得见的星星,绝大多数是恒星。

(3)句子内部动词与宾语之间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应该看到,科学需要一个人贡献出毕生的精力。

(4)句子内部状语后边如需停顿,用逗号。 例如:对于这个城市,他并不陌生。 (5)复句内各分句之间的停顿,除了有时要用分号外,都要用逗号。

例如:据说苏州园林有一百多处,我到过的不过十多处。

5.顿号

(1)顿号的形式为“、”。

(2)句子内部并列词语之间的停顿,用顿号。

例如:亚马逊河、尼罗河、密西西比河和长江是世界四大河流。

6.分号

(1)分号的形式为“;”。

(2)复句内部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用分号。

例如:语言,人们用来抒情达意;文字,人们用来记言记事。

(3)非并列关系(如转折关系、因果关系等)的多重复句,第一层的前后两部分之间,也用分号。

例如:我国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是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7.冒号

(1)冒号的形式为“:”。

(2)用在称呼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同志们,朋友们:现在开会了?? (3)用在“说、想、是、证明、宣布、指

要辨析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恰当,一要牢固地掌握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二要注意分析具体句子的语意和语气。标点符号是辅助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是书面语的有机组成部分,它的作用:a.表停顿,b.表语气,c.表词语的性质和作用。

常见的标点符号有16种,分点号和标号两大类。 点号的作用在于点断,主要表示说话时的停顿和语气,包括句号、问号、叹号、分号、逗号、顿号、冒号7种。标号的作用在于标明,主要标明语句的性质和作用,包括引号、括号、破折号、省略号等。

一、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 1.句号

(1)句号的形式为“。”。

(2)陈述句末尾的停顿,用句号。 例如:①北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 ②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3)语气舒缓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句号。 例如:请您稍等一下。 2.问号

(1)问号的形式为“?”。

(2)疑问句末尾的停顿,用问号。 例如:①你见过金丝猴吗? ②去好呢?还是不去好?

(3)反问句的末尾,也用问号。 例如:难道你还不了解我吗? 3.叹号

(1)叹号的形式为“!”。

(2)感叹句末尾的停顿,用叹号。 例如: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而奋斗!

(3)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你给我出去!

(4)语气强烈的反问句末尾,也用叹号。 例如:我哪里比得上他呀!

出、透露、例如、如下”等词语后边,表示提起下文。

例如:他十分惊讶地说:“啊,原来是你!”

(4)用在总说性话语的后边,表示引起下文的分说。

例如:北京紫禁城有四座城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5)总括性话语的前边,也可以用冒号,以总结上文。

例如:张华考上了北京大学,在化学系学习;李萍进了中等技术学校,读机械制造专业;我在百货公司当售货员:我们都有光明的前途。

8.引号

(1)引号的形式为双引号““””和单引号“‘’”。

(2)行文中直接引用的话,用引号标示。 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这句格言,流传到今天至少有两千年了。

(3)需要着重论述的对象,用引号标示。 例如:古人对于写文章有个基本要求,叫做“有物有序”。“有物”就是要有内容,“有序”就是要有条理。

(4)具有特殊含义的词语,也用引号标示。 例如: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9.括号

(1)括号常用的形式是“()”。

(2)行文中注释性的文字,用括号标明。注释句子里某些词语的,括注紧贴在被注释词语之后;注释整个句子的,括号放在句末标点之后。

例如:中国猿人(全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简称“北京人”)在我国的发现,是对古人类学的一个重大贡献。

10.破折号

(1)破折号的形式为“——”。

(2)行文中解释说明的语句,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为了全国人民——当然包括自己在内——的幸福,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兢兢业业,努力工作。

(3)话题突然转变,用破折号标明。 例如:“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

(4)声音延长,象声词后用破折号。 例如:“呜——”火车开动了。 11.省略号

(1)省略号的形式为“??”。 (2)引文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她轻轻地哼起了《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树叶儿遮窗啊??”

(3)列举的省略,用省略号标明。

例如:在广州的花市上,牡丹、吊钟、水仙、梅花、菊花、山茶、墨兰??春秋冬三季的鲜花都挤在一起啦!

(4)说话断断续续,可以用省略号标示。 例如:“我??对不起??大家,我??没有??完成??任务。”

12.书名号

(1)书名号的形式为双书名号“《》”和单书名号“〈〉”。

(2)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等,用书名号标示。

例如:《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 (3)书名号里边还要用书名号时,外面一层用双书名号,里边一层用单书名号。

例如:《〈中国工人〉发刊词》发表于1940年2月7日。

二、破解标点使用过程中的模糊点 在标点符号的考查中,命题者往往将功能、用法相近的标点混用,或者将标点滥用、错位,以此作为干扰点来迷惑考生。

1.问号误用

(1)非疑问句误用问号

例:旅游景点大都承担着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的责任,景区门票价格由谁定、如何定、定多少?都需要充分论证?

【解说】句子虽含有疑问词,但整个句子没有独立的疑问语气,两句的问号分别改为逗号。

(2)选择问和连续问混淆 例:①姚明在整个NBA赛季中都会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成为关注的目标。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是他的体型?他的亲切?还是他的什么?

②是谁找我们来凿墙的?是您老人家吧?先凿哪面墙呀,是都凿了还是留下一面

啊?

【解说】①是选择问,两问只是一个完整的句子,故第2、3个问号改为逗号;②是连续问,是几个相对完整的问句连用,最后一个逗号改为问号。

2.倒装成分中间误用句末点号

例:“到底去不去呀?我的小祖宗!”妈妈“咚咚咚”地敲着我的房门,“人家来电话催好几趟了,你倒是给人家一个回话呀!”

【解说】是主谓倒装,问号置于句末,中间用逗号。

3.顿号误用

(1)不同层次的并列短语之间误用顿号 例:有些小企业由于规模小、技术、产品、管理水平落后,面临的竞争程度高、市场需求变化快,因而承担的风险往往要大于获得的效益。

【解说】大并列套了小并列,故第一个顿号升级为逗号。

(2)顿号和逗号的混用

例:①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的扩大,人口的猛增或质量的提高,城市垃圾不断增加,“城市垃圾处理”已成为环境保护的一大难题。

②她独自一个人在林间小路上走着、想着、感动着,几乎忘记了一切:已分不清天上淅淅沥沥飘洒着的是雨还是雪?也不知道自己脸上缓缓流淌着的是水还是泪?

【解说】①并列的偏正短语与介词“随着”组成的介宾短语充当句子的状语,属于单句内部的并列,第2、3个逗号改为顿号;②是并列的谓语(即连动句),故用逗号。

(3)滥用顿号

例:一起去的有十七、八个人,有我的姐姐、表哥、表妹、同学??

【解说】约数词中间不能使用顿号,如“十七、八个”误解为“十七个”和“八个”。

4.括号与点号的连用

例:我们在田间,可以看到有些瓜果、蔬菜的叶子(如丝瓜、番茄)是平伸的,有些作物的叶子(如水稻、小麦)是直立的。

【解说】括号里的内容是解说句中部分内容的句内括号,括号应紧贴被注释的词后。

5.冒号的误用 (1)滥用 例:《地质灾害防治条例》正式确立了:“自然因素造成的地质灾害,由各级政府负责治理;人为因素引发的地质灾害,谁引发谁治理”的原则。

【解说】引文充当定语,前面用冒号使句子停顿增长,破坏了语意的连贯,应去掉。

(2)与逗号混用

例:桃花开了,红得像火;梨花开了,白得像雪;郁金香也开了,黄色、紫色交相辉映,好一派万紫千红的灿烂春光。

【解说】总括语前用冒号,最后一个逗号改为冒号。

(3)“某某说”后的点号

例:“还拐着干嘛?”妈妈大声地训斥我:“还不快把房间收拾收拾,等会儿老师来了,看你怎么办??”

【解说】“某某说”在引语前,“说”后用冒号;在引语之间,后面用逗号;在引文末,后面用句号。

6.引号的误用

(1)句内引号和句外引号

例:①李老教导他的学生说:“一定要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要强不知以为知”。

②自然之美是一切艺术美的源头活水,正如古人所云“天地有大美而无言。”天地之美,在风景名胜,也在“溪头荠菜花。”平中见奇,淡里显味,更是一种不事雕琢的天然之美。

【解说】引文独立成句,意思完整,句末点号放在引号里(如①);引文不完整,从属于引用者,句末点号(问号、叹号除外)放在引号外(如②)。

(2)引号和书名号混用 例:近日,《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和重庆电台共同推出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栏目——《不朽的红岩》,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

【解说】书名号只用于书籍名、篇章名、歌曲名等,栏目名、课程名等专有名词应当使用引号。

(3)滥用

例:以《团结、友谊、交融、发展》为

主题的第48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今天在“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广场隆重开幕。

【解说】以地名命名的路、站、工程等均不需要引号,如“京广铁路”、“三峡大坝”等,应删掉引号。

一、典型例题分析

1.下列标点符号用法,错误的一项是..( )

A.什么叫领导?领导就是服务。几年前,我曾说过,愿意给教育、科技部门的同志当后勤部长。

B.不管怎么说,这几年经济发展是快的。 C.没有理想,没有纪律,就会像旧中国那样一盘散沙,那我们的革命怎么能够成功?我们的建设怎么能够成功?

D.概括地说就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八个字,事情成败的关键就是能不能发现人才,能不能使用人才?

【解析】D D项错在用问号上,这句话不含疑问的意思,是陈述句。

2.下列句中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中国每人平均每年总要吃四、五百斤粮食,还要有种子、饲料和工业用粮。

B.为什么还要等一、二年才正式宣布收回香港呢?就是希望在这段时间里同各方面进行磋商。

C.其余四分之一的人口在发达国家,包括苏联,东欧(东欧不能算很发达),西欧,北美,日本,大洋洲的澳大利亚、新西兰,共十一二亿人口。

D.他常用“烧香找错庙门”、“蚊子叮泥菩萨,看错了对象”等四川俗语,幽默诙谐地批评那些不重视侦察和调查,指挥莽撞,办事马虎的同志。

【解析】C A、B两项中间不应加顿号,因为是概数连用。D项不需要加顿号,现在新规定在两个引号或两个书名号之间,不要加标点符号。如若加,这里应为逗号。C项如果改为逗号,新西兰就不是“大洋洲”的了。

3.下列标点符号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

A.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

B.据克鲁普斯卡娅说,列宁“从不凭记忆‘大致不差地’来叙述事实,他叙述事实是极确切的。”

C. “没有调查研究就没有发言权”,这句话虽然曾经被人讥为“狭隘经验论”的,我却至今不悔。

D.李卜克内西回忆说:“马克思在语言和风格问题上十分考究,有时到了咬文嚼字的程度”,“他对于语言的简洁和正确是一丝不苟的”,“马克思是个严格的修辞家;他常常花很多时间力求找到需要的字句。”《回(忆马克思恩格斯》第104、108页)

【解析】C A项不应用问号,因为后文决定了不是直接疑问。B项引文末尾的句号应放在引号之外,因为引文是句子中的一部分。D项直接引了三段原话,最末一个句号在引号之内是正确的。而前两段引的原话,句末逗号应去掉,应在引号之内加句号。最后那句引文中间无需加分号。

4.选出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 ) A.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B.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C.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D.山海关!这号称“天下第一关”的山海关!

【解析】C A项错在没把“天下第一关”全引,因为这是个较固定的特指。B项错用冒号。D项在“山海关”后不能加叹号,它不是独词句。

二、重点关注

正确使用标点符号2012年首次列入考纲,但2012、2013年没有出题,2014年出现的可能性不大。重点关注问号、书名号、引号、顿号的用法。

1.下列四句话中,标点使用无误的一句

是( )

A.景阳岗上的武松:要么把老虎打死,要么被老虎吃掉,二者必居其一。

B.我站经销的呼和浩特市机床附件厂生产的各种规格动力卡盘,是适用于各种车床和普通转角的内、外圆磨床及自动化机床上的高效自动化夹具。

C.广泛发动青少年高标准地开展以优质服务、优良秩序、优美环境、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为内容的竞赛。

D.田华同志自我介绍说,她认真看过这些信后,郑重地转给了有关部门,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不知道有关部门收到这些信后有何感想?

【解析】B A项中的冒号使用不当,应为逗号。C项中“学习雷锋、先进人物”与前面三项并列不妥。D项中的第三个逗号应为句号,“这种精神值得赞扬”之后应为逗号,这样两个方面才能顺理成章。

2.下列各句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 ) A.大量事实证明: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所以要经常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B.我国许多图书馆年经费仅一二万元,除去工资、办公费用、购书费可以想见还有多少。

C.怎样保卫每一寸土地呢?怎样使每一寸土地都发挥它巨大的威力?一天天更加美好呢?

D.参加会议的有作家、记者,电影、音乐、美术工作者。整个会场洋溢在欢乐的气氛之中。

【解析】D A项中的冒号应为逗号。因为用冒号,后面的内容就是结果,而这个句中又用了“所以”,两者重复。B项中“办公费用”之后应为逗号。C项中“威力”之后用逗号,不然“一天天更加美好呢”就没了着落。D项加了个逗号,使前后内容有了不同层次。

3.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无误的一项( )

A.干扰素不仅是制服病毒的法宝,而且还是抗癌的“生力军”。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临床试验证明:干扰素对淋巴癌、肺癌都有显著疗效。

B.丹麦前驻华大使的夫人、研究汉阙的专家燕妮·帕尔感慨地说:“我在北京看了许多图片、文字资料,没想到这块汉阙竟是这样精美?”

C. 11岁时,他给白城子一家地主老张家放牛;13岁,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官升了一级”,给老张家放马了。

D.如果由于与中国贸易,他们能得到更大的好处——经验证明实际是这样的,那么,在任何情况下,他们绝不会参与制裁行动。

【解析】A B项末不需疑问,应用句号。C项“用??来说”表示插说,应用逗号,不应用冒号。D项用短语或句子注释,应用双破折号,“这样的”后应有破折号。

4.下列句子中,标点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去年一年,日本广岛县为了笼络中央内阁官员,竟举办了474次所谓的非正式联谊会。

B.一个漂亮的姑娘,个儿要高,又不能太高;脸要白,又不能太白;要白里透红,又不能太红。

C.我托他买《青年自学丛书》——《环境保护》和《人体卫生》,他满口答应了。

D.洪武二年,朱元璋开始读《孟子》,发现书中有不少忤触皇权的话,大为恼怒,对人说:“这个老头子要是活到今天,非严办不可。”

【解析】D A项中的“非正式联谊会”应加引号,文中也有提示词“所谓”。B项中第二个分号改为逗号。C项中的破折号用错了,破折号在这里应起解释作用,但后边两本书不是解释,应去掉破折号,换成汉字“中的”。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白话文(又叫语体文,就是用现代语写录的语言)从什么时候起用作小学教材,我记不真切了,大概在七、八十年前。

B. “今天好热啊!——你什么时候去上海?”张强对刚刚进门的小王说。“我明天一大早就走。你有什么事要我办吗?”小王总

是那么热情。

C.学生考试达不到标准,也不能给他们一个不及格就了事,必须研究学生所以达不到标准的原因——是教师自己的指导不完善呢?还是学生的资质上有缺点,学习上有疏漏?——竭力给他们补救或督促。

D.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语文),“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

【解析】B A项中“七、八十年”不用加顿号,是概数连用。C项中的问号是选择问,第一个问号换成逗号,第二个问号应删去,因破折号起括号作用。D项中括号多余,引号多余,都应删去。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l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