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版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

更新时间:2023-07-20 15:5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2013年修订版)

教学目的

(1)了解改革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改 革的的主要内容,正确认识改革的性质 及对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重大意义。 (2)全面把握对外开放理论的基本内容和 客观依据,对外开放的基本形式、原则 和格局,明确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和 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的意义。

第一节

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三、改革是全面的改革 四、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1、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历史进程的三个阶段1)1848年—1920年前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主 要任务是建党、夺权; 2)1921年前后—1949年前后,主要任务是在孤立 的苏联一国建设社会主义; 3)1950年—今,在此期间出现苏东剧变,世界社 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而中国的社会主义改 革却取得了辉煌成就。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2、20世纪50年代初以来,面对高度集中的 苏联模式,社会主义国家的三种不同选择1)社会主义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共同性。

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苏联社会主义体制 被模式化,要求当代社会主义国家既要改革落后 的生产力,又要改革超越的生产关系。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2)不同选择: A、拒绝改革,固守僵化的苏联模式,最终大 多数国家发生剧变。做出这一选择的国家是民主德国、阿尔巴尼 亚、保加利亚、柬埔寨、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 国等。到1989年,大多数国家发生了历史性逆转。柏林墙倒塌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B、选择了改革道路,但未能坚持正确的社会主义改革路线, 最终仍然发生了剧变。这些国家大多数从20世纪50年代就开始改革,如南斯拉夫的社会主 义自治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十年改革、匈牙利的 静悄悄的改革 、 捷克斯洛伐克的 布拉格之春 等。但在经济体制改革难以为继的情况 下,这些国家转而优先进行政治体制改革,它们逐渐抛弃了马列主义指 导思想,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选择 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 ,实行 西方议会民主制和多党制。在轻装上阵、没有任何历史包袱的反对党的 攻击下,毫无还手之力,已被搞乱了思想的广大群众在 民主选举 中 自然倾向于反对党。至80年代末、90年代初,这些国家的共产党纷纷下 台也就在所难免。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C、选择了社会主义改革路线,社会主义建

设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作出这一选择的主要是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 在苏东国家积极进行改革之际,我国在搞阶级斗争,轰轰 烈烈地进行 文化大革命 ,臵身于改革潮流之外。面对 国内国际的重大挑战,当时有两条道路可供选择。一条是 继续坚持 左 的指导思想,遵循 两个凡是 ,狠抓阶 级斗争,把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另一条是恢复 我们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高度集权的苏联模式, 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

案例:改革是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关键

3、社会主义不同的改革观点A、对生产资料公有制的态度

B、对多党制的态度C、对多元化的态度

D、对开放的态度

思考与讨论苏联解体的原因与教训?对中国的改革有什么启示? 《苏联解体内幕》

思考与点评:思考:上述资料反映了什么问题,从中要吸 取怎样的教训? 点评:

1)只有改革,才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2)只有坚持正确的改革路线,才能维护社会 主义制度。苏联模式导致经济没有搞好, 是苏东剧变的基础性原因,选择了一条错 误的改革路线,是苏东剧变的关键。

思考与讨论你对改革开放30年来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

《改革开放30年经典瞬间 》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 会 形 态 生 产 方 式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图示

社 会 发 展 的 根 本 动 力

推 动 社 会 形 态 的 更 替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马克思恩格斯科学阐明了人类社会基本矛盾运 动的一般规律及其在一些社会形态中的运动形式, 没有具体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 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 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 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

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认识 列宁提出来了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对抗消失了, 矛盾还会存在的观点,但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 运动规律没有进行系统阐述 斯大林前期曾强调政治上道义上的一致是社会主 义社会的发展动力,把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矛盾 一概看作敌我矛盾,搞阶级斗争扩大化。晚年虽 承认矛盾,但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 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 矛盾,是推动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 力 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是在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 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2、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贡献

社会主义社

会的基本矛盾是可以依靠自身的力量, 通过对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 不相适应的方面进行调整得到解决 社会主义社会存在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敌我矛 盾与人民内部矛盾,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两类不 同性质的矛盾。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 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 丰富和发展 提出判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适应还是矛盾的 新标准不是简单地根据一种生产关系的做出判断, 而是强调要从实际出发,主要看一种生产关系 是否适合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 产力的发展;

一、社会主义的基本矛盾3、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提出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仍然有一个解放 生产力的问题; 把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主要矛盾和根 本任务统一起来。 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途径是 改革

二、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不同社会条件下,社会基本矛盾的表现形式及其 解决途径 1)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 的根本动力,历史发展是通过社会变革的形式实 现的,革命与改革是社会变革两种基本形式;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531.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