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原理认识论课程论文

更新时间:2024-04-30 23:15: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学习认识的收获与体会

学习了马原认识论之后,我知道了应该用辩证的思想去看这个世界和解决问题,也了解到认识应与实践相统一,认识是一个反复无限发展的过程,而我们正是应该吸收和消化这些思想,不断深化自己的认识,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辩证的面对未来。

认识是无限的,对待事物要有发展的眼光。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就是一个无限的过程。远古时代,人们通常按照自己的生活环境对宇宙的构造进行猜测。在中国西周时期,提出盖天说,天穹像一口锅,倒扣在平坦的大地上。直到麦哲伦率领探险队完成了第一次环球航行后,地球是圆形的观念才最终证实,乃至出现了后来的地心说日心说理论,人们一直没有停止对宇宙的探索。在后来的不断研究中,人类不仅发现了星系团,超星系团等更高层次的天体系统,我们甚至可以看到200亿光年的宇宙深处。但究竟宇宙是什么样的,宇宙到底有多大,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将会是一个无限的过程。我们不能由于主客观原因,限制了自己的思维,造成自己狭隘的认识,要保持发展的态度,充分了解到认识是无限的。就比如说最近比较严重的H7N9禽流感,其H7N9病毒发生重组或重配都是有可能的,病毒、基因的世界千奇百怪,对其认识与研究将是无限的。而如果还用原来消灭H7N9病毒的疫苗根本是没有办法抑制这种变异后的病毒,所以应该做到充分认识到病毒变异后的特征,做出相应的对策。世界上的事物是无限的,事物的发展是无限的,社会实践的发展也是无限的。有一个比喻,假设你现掌握的知识是一个圈里面的空心部分,圈所接触的外围是你未

知的领域,当你懂得越多的时候,圈就越大,随之你不懂的东西也就越多,你需要学习的东西就越多,所以认识的过程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人们对世界的认识永远不会终结,因此,我们应保持一颗不断学习的心态,与时代共同进步。

认识过程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于一个具体事物的正确认识,一般说来仅仅经过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从理性认识到实践的一次循环,是不能达到的,往往需要从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认识由于受到主客观原因的影响而改变。人与自然的相处过程就是一个反复的过程,当然这个过程不仅仅是转了一圈回到原点,而是一种螺旋式前进不断上升的反复。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和人类对客观自然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

在人类社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类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有显著的不同。在原始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十分落后,主要以狩猎和采集方式从事生产活动。当时人类对自然界的认识十分少,只能靠自然界提供的现有的物质资料维持生存,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受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明显的制约。因此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强,这时人与自然的关系以顺应自然为主。在农业社会,人类社会的生产力相对原始社会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有所提高,人类开始懂得如何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其生活水平。但与此同时,利用自然还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过度耕种、过度放牧、过度渔猎等。但负面影响较小,人类与自然仍可以处在一种较为均衡的状态。因此在这阶段人与自然

的关系以利用自然为主。 农业社会以后,随着人类生产水平的提高,人与自然的关系开始发生了转变,人类逐渐由“利用自然”的态度变为“征服自然”。到了工业文明时期,生产力急速发展,人类驾驭自然的能力也越来越强,人类竭尽一切可能征服自然。人们只关注自身的价值和利益欲求,而无视自然界的价值和利益。于是,人们便无节制地向大自然开战,无休止地向自然索取。由于人类对地球造成了巨大的伤害,大自然向人类表示了她的不满,人类开始意识到应与自然应和谐相处。更加关注把人类发展与维护生态环境结合起来,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寻求社会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改善生态环境。 人和自然相处的过程是一个漫长的反复的过程,人们对自然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正如恩格斯所说:“从历史的观点来看,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所以说,人们与自然的相处模式也是在一定的自然环境和生产条件下,人们会相应的形成那个时代的认识。但随着主客观原因的不断改变,认识自然的过程是一个反复的过程。所以我们也不能完全否认过去的观点就都是错的,毕竟这些观点在那个时代看来是正确的。

从实践到认识这个过程,需要通过实践并且是多次的实践来检验认识的正确性。1590年,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了两个铁球同时落地的实验,得出了重量不同的两个铁球同时下落的结论,从此推翻了亚里士多德物体下落速度和重量成比例的学说,纠正了这个持续了1900多年之久的错误结论。关于自由落体实验,伽利略做了大量的

实验,他站在斜塔上面让不同材料构成的物体从塔顶上落下来,发现各种物体都是同时落地。无论木制球或铁制球,如果同时从塔上开始下落,它们将同时到达地面。伽利略通过实践纠正了人们错误的认识。确实很多时候我们的认识只是自己的一种感性认识,我们常常由于自己的主观意识而使得对一些事物形成错误的认识,但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坚持错误的认识,我们应该勇于实践,敢于纠正自己错误的认识,使自己不断提高和进步。

认识应当运用到实践中去,理论回归到实践中去才可以满足实践的需要,毕竟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人类利用遗传与变异的规律不仅减少了遗传病的发生,而且研究出了杂交水稻。而杂交水稻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同时也被认为是解决下个世纪世界性饥饿问题的法宝。所以说认识对实践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我们不能够忽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意义。在大学的学习过程中,很多同学都会有这样的疑问,我们只要学好我们的实践操作就足够,为什么要学那些基础知识。但我认为基础知识是必须学的,书本上的知识虽然是理论性的知识总结,但有了一定的书本理论知识作基础,我们才能够在实践中有理论知识做依靠,才能够更加顺利地完成自己的实践过程。而我们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怎样把书本知识转化成我们的知识并运用到实践中去,所以说能够把认识作基础,并把认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我们才能更好地完成学习过程。同时,理论也只有回归到实践中去才能够得到检验与发展。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深化自己的认识,我觉得思想不能如刻舟求剑

郑人买履般固执保守,一尘不变,而应该以实践为基础在认识上与时俱进。首先我们要培养创新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科技创新,及时把握认识在发展中的变化。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学习可以丰富我们的内涵,让我们的认识能够与时俱进。所以我们必须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同时,我们在学习理论知识的过程中,也不要一味的接受,要有自己的思考。另一方面,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自己的认识,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坚持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不断进行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对于书本理论,我们不可以把它们当成一尘不变神圣而不可侵犯的事,在符合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要敢于挑战和验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同时应不断完善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样对待事物才能有一个客观的认识,也不至于因为自己狭隘的思想而得出错误的认识。

在学习了认识论之后,我觉得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角度来思考问题非常有必要。所以我必须克服自身的懒惰,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知识,并且多多关注时事热点,让自己成为与时代接轨的人,课余时间多读一些书,提高自己的文学内涵,让自己对事物能有更加全面的认识,不至于因为自己的主观想法而对事物得出错误的结论。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也会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让自己能够通过实践来不断完善和提升自我。我觉得我所认为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还很浅薄,在以后在学习生活中,我会不断的思考和贯彻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ol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