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输变电工程专项评价(1)

更新时间:2024-05-06 11: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输变电工程

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

中国华西工程设计建设有限公司

国环评证乙字第3236号 二O一四年三月 成都

目 录

1 前 言 .................................................................................................................................................... 1 1.1 环境评价背景 ............................................................................................................................... 1 1.1.1本工程建设必要性 ................................................................................................................. 1 1.1.2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 ................................................................................................. 1 1.2评价实施过程 ............................................................................................................................ 2 2 编制依据 .............................................................................................................................................. 3 2.1 评价依据 ....................................................................................................................................... 3 2.1.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 3 2.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 3 2.1.3设计规程规范 ......................................................................................................................... 4 2.1.4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 4 2.2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 4 2.2.1评价范围 ................................................................................................................................. 4 2.2.2评价因子 ................................................................................................................................. 5 2.2.3评价标准 ................................................................................................................................. 5 2.3 电磁环境影响要素和环境保护目标............................................................................................ 6 2.3.1电磁环境影响要素 ................................................................................................................. 6 2.3.2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 ..................................................................................................... 6 3项目概况 ............................................................................................................................................... 7 3.1 项目概况 ....................................................................................................................................... 7 3.1.1 项目名称 ................................................................................................................................ 7 3.1.2 项目组成及地理位置 ............................................................................................................ 7 3.1.3 项目规模及基本构成 ............................................................................................................ 8 3.1.4主要设备选型 ......................................................................................................................... 9 3.2项目总布置及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 9 3.2.1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户外布置) ...................................................... 9 3.2.3输电线路 ............................................................................................................................... 12 3.2.4项目拆迁及安置 ................................................................................................................... 14 3.3电磁环境污染源分析 .................................................................................................................. 14 3.3.2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 14 3.3.3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 14 4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 15 4.1历史资料 ...................................................................................................................................... 15 4.2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 15 4.2.1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 16

4.2.1.1监测分析方法 .................................................................................................................... 16 4.2.1.2监测仪器 ............................................................................................................................ 16 4.2.2监测点及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 ....................................................................................... 17 4.3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 17 4.3.1既有线路监测期间运行工况 ............................................................................................... 17 4.3.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与分析 ............................................................... 17 4.3.3无线电干扰现状监测结果与分析 ....................................................................................... 18 4.4 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 19 5 电磁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 ................................................................................................................ 20 5.1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评价 .......................................................................................................... 20 5.1.1评价因子 ............................................................................................................................... 20 5.1.2评价方法 ............................................................................................................................... 20 5.1.3类比分析 ............................................................................................................................... 20 5.2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25 5.2.1评价因子 ............................................................................................................................... 25 5.2.2评价方法 ............................................................................................................................... 25 5.2.3本项工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理论预测评价 ............................................................... 25 5.2.3.1预测模型 ............................................................................................................................ 25 5.2.3.2预测参数 ............................................................................................................................ 28 5.2.3.3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 .................................................................................................... 29 5.2.4类比预测 ............................................................................................................................... 32 5.2.6居民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 35 5.2.7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或并行时的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 36 5.2.8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 ....................................................................................................... 36 6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 37 6.1工程设计中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 37 6.1.1 变电站 .................................................................................................................................. 37 6.1.2输电线路工程 ....................................................................................................................... 37 6.2需进一步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 .................................................................................................. 37 7电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结论 ............................................................................................................. 38 7.1项目建设必要性 .......................................................................................................................... 38 7.2项目及环境概况 .......................................................................................................................... 38 7.2.1项目建设内容 ....................................................................................................................... 38 7.2.2环境概况 ............................................................................................................................... 38 7.3项目电磁环境评价结论 .............................................................................................................. 38 7.4结论与建议 .................................................................................................................................. 39

1 前 言

1.1 环境评价背景 1.1.1本工程建设必要性

(1)电网结构的需要

三里坪人文生态区处于南外镇的东北部,目前该区域的负荷达到19MW,由三里坪 110kV 变电站出数回10kV 线路供电。电能损耗较大,电压质量不高,而且三里坪 110kV 站除供七里沟片区外,还要负责城区的供电,长期处于重负荷状态,导致达州市城区的备用变电容量不足、对三里坪 110kV 站的依赖性过大。所以新建七里沟 110kV 变电站,提高七里沟片区的供电电压等级,有效得降低了网损;有效得缓解了三里坪 110kV 变的供电压力,增大达州市城区附近的变电容量,提高了电力系统的可靠性。

(2)负荷发展的需要

“十二五”期间,达州市将被把农村交通、水利、电网建设“三大会战”作为推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农民幸福的重要工程来抓。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国家“家电下乡”惠民政策的深入。大彩电、电冰箱、电磁炉等家用电器已进入寻常百姓家,农村用电负荷将会出现较大增幅。到 2015 年,三里坪人文生态区内的负荷达到30MW,远景展望到 2022 年,三里坪人文生态区内的负荷将达到 60MW,三里坪 110kV 站已经长期处于重负荷状态,已无法承担这部分新增负荷,现有的电力网络无论是变电容量,还是电能质量以及供电可靠性都已不适应整个网络的运行。只有建设该变电站才能满足中、长期用电需求。

由此可见,该项目具有很好的建设条件,既能切实满足用电需要,又合符农网改造升级工程要求,是极其可行的。所以七里沟输变电工程的建设十分必要。 1.1.2与产业政策和规划的符合性

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以“川水电投规[2014]3号”文,《四川省水电投资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关于同意开展洛亥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等27个项目工程前期工作的通知》同意本工程开展前期工作(见附件1)。

本工程属电力基础设施,属国家发展改革委令第9号《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中第一类鼓励类第四条电力第10款“电网改造与建设项目”,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

1

1.2评价实施过程

接受任务后,评价人员首先对设计资料(包括工程所在地区地形、地貌、地质、气象、水文、工程设计参数)进行了分析,初步掌握了工程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了环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组织分工。然后评价人员和设计人员一道,深入工程所在地的相关部门和线路所经之处进行现场收资和调查,实地收集环评所需第一手资料,在现场调查期间进行了公众参与调查和进一步的资料收集工作。2014年3月,评价人员在设计人员和业主单位的陪同下进行了工程现场踏勘,了解了项目所在地的环境状况,布设了环境现状监测点,同行的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测试人员对工程区域及评价范围的无线电干扰、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环境状况进行了实测,同时评价人员还收集了同类输变电工程的类比监测资料。

在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后,我们进行了细致的资料和数据处理分析,对工程区及评价范围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环境现状进行了评价,开展了工程建设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的环境的影响预测,针对工程建设中可能存在的环保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环保措施,并从环境保护的角度论证了工程建设的可行性。于2014年3月编制完成了《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影响专项评价报告》。

在本报告编制过程中,得到了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和协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2

2 编制依据

2.1 评价依据

2.1.1采用的国家标准、规范名称及编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89.12.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53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998.11.18);

(3)《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1996.4.1);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03.9.1);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39号《电力设施保护条例》及实施细则(1998.1.7);

(6)《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办法》(1997.3.25);

(7)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部令第2号《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08.10.1);

(8)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国家计委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关于规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 (9)《四川省环境保护条例》(1991.7.29);

(10)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 关于印发《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暂行办法》(2006.3.18);

(11)环办函[2007]881号“关于高压输变电建设项目环评适用标准等有关问题的复函”。

2.1.2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程规范

(1)《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1-93 、HJ/T2.2-2008、HJ/T2.3-93及HJ/T2.4-2009);

(2)《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3)《500kV 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及附录)(HJ/T24-1998);

(4)《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5)《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T7349-2002);

3

(6)《高压架空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计算方法》(DL/T691-1999)。 2.1.3设计规程规范

本工程所引用的输变电工程设计规范详见表2-1:

表2-1 输变电工程设计规程规范一览表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标准(规范) GB13614-1992 GB6364-1986 GB7495-1987 GB13618-1992 GB6830-1986 GBJ143-1990 GB13617-1992 GB15707-1995 DL5033-2006 DL/T5040-2006 DL/T 601-1996 DL/T5056-2007 DL/T5352-2006 DL/T5154-2002 DL/T620-1997 SDJ8-1979 名 称 短波无线电测向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航空无线电导航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架空电力线路与调幅广播收音台的防护间距 对空情报雷达站电磁环境防护要求 电信线路遭受强电线路危险影响的容许值 架空电力线路、变电所对电视差转台、转播台无线电干扰防护间距标准 短波无线电收音台(站)电磁环境要求 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 输电线路对电信线路危险和干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 高压输电线路对无线电台影响防护设计规程 架空绝缘配电线路设计技术规程 变电所总布置设计技术规程 高压配电装置设计技术规程 架空送电线路杆塔结构设计技术规定 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 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 等 级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国 家 行 标 行 标 国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行 标 Q/GB50545-2010 110~750kV架空送电线路设计技术规范 2.1.4建设项目有关资料

(1)《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输变电新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及相关图册(四川省电力设计院,2012年 11月); (2)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委托书;

(3)工程地区的社会、经济、水文、气象、地质、环境质量等基础资料。 2.2评价范围和评价标准 2.2.1评价范围

参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及根据现场踏勘调查情况,本工程变电站及输电线路附近2000m范围内无需要特殊保护的导航台、雷达站、军事电台等无线电通信设施,无线电干扰主要考虑对附近居民电视、广播的影响。结合110kV输变电工程的特点,

4

以及其它类似110kV输变电工程的电磁环境影响特征,本项工程的电磁环境评价范围如下:

(1)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

①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30m(即边导线外约40m)以内带状区域。 ②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的区域。 (2)无线电干扰

①输电线路:线路走廊两侧30m(即边导线外约40m)以内带状区域。 ②变电站:变电站围墙外100m范围内的区域。 2.2.2评价因子

现状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预测监测因子: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2.2.3评价标准

根据达州市环境保护局“达市环函[2014]26号” 《关于斌郎至国网化基220kV站(马坪)110kV输变电工程、七里沟(原南外)110kV输变电工程和河市南至三汇石佛110kV送电线路新建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环境标准的意见》,本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执行以下标准: (1)工频电场、工频磁场 1)工频电场限值

按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标准,工频电场强度以4kV/m作为居民区工频电场评价标准。

2)工频磁场限值

按照《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标准,工频磁感应强度以0.1mT作为公众全天影响标准。 (2)无线电干扰

输电线路: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110kV输电线路在距边导线投影20m距离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

变电站:根据《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 110kV变电站外距围墙20m距离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值不大于46dB(μV/m)。

5

2.3 电磁环境影响要素和环境保护目标 2.3.1电磁环境影响要素

根据本工程的性质,变电站和输电线路只有在运行期才会产生电磁环境影响,其主要的影响要素为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 2.3.2环境敏感区域和保护目标

本工程工程区无重要文物区、生态敏感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等特殊敏感目标。距离站址最近处居民约110m,不站址评价范围内,本项目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无环境保护目标。

6

3项目概况

3.1 项目概况 3.1.1 项目名称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 3.1.2 项目组成及地理位置

1、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

本变电站属新建工程,位于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板凳山村七组,新征占地面积4276.32m2,采用户外布置,主变布置在室外,110kV配电装置采用GIS户外布置,35kV配电装置采用户内单列布置。主变压器本期1×50MVA,终期2×50MVA。110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35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无功补偿装置终期设置4×4008kVar,本期设置2×4008kVar。

(2)输电线路:

本线路由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入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采用两个单回路分别架设,导线型号均采用LGJ-185/25型钢芯铝绞线,线路总长2km+2km。

(3)通信工程:

沿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入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送电线路敷设24芯OPGW光缆,长度2km+2km。

项目地理位置详见附图1。 2、评价内容

(1)新建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 ①主变压器:本期1×50MVA,终期2×50MVA; ②110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全架空出线; ③35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全架空出线; ④10kV出线:本期6回,终期6回,预留12回; ⑤无功补偿:本期2×4008kVar,终期4×4008kVar。

本次环评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按其终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7

本次环评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按其终期规模进行环境影响评价。

(2)110kV线路

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入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采用两个单回路分别架设,线路总长2km+2km,导线型号LGJ-185/25,全线共使用14基铁塔(包括:直线塔2基,转角塔10基,终端塔2基),占地面700m2,其中直线塔2基,选择1A3-ZM2塔型;转角塔10基,选择1A3-J1(0°~20°)、1A3-J2(20°~40°)、1A3-J3(40°~60°)塔型;终端塔2基,选择1A3-DJ(60°~90°)塔型,导线单分裂,截面积187mm2。

(3)通信工程

本工程新建光缆均与输电线路同杆架设,故不涉及土建施工;同时,鉴于光纤通信工程对环境的影响较小,本次环境影响评价不对其进行专门评价。 3.1.3 项目规模及基本构成

本工程建设规模及组成见表3-1。

表 3-1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项目组成表 名称 建设内容及规模 可能产生的环境问题 施工期 营运期 新建站采用室外布置,主变室外布置,110 kV 配电装置采用GIS户外布置 建设内容 本期 终期 工频电场 1×50MVA 2×50MVA 主变容量 主体 工频磁场 工程 无线电干110kV出线 2回 4回 达州扰 噪声 35kV出线 2回 4回 市七噪声、扬尘 里沟10kV出线 6回 12回 (原无功补偿 2×4008kVar 4×4008kVar 生活污水 固体废弃南外)辅助工程 - 给、排水系统,站内道路 110kV公用工程 物 - 新建进站道路长度300m,直接与公路相连 变电办公及生生产配电综合室,占地面积200.88m2 生活垃圾 站 活设施 仓储或其- - 他 事故废油 环保工程 事故油池(20m3),化粪池(2m3) 生活污水 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入达州市七植被破坏 设备噪声 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采用两个单回路分水土流失 工频电场 输电 主体 别架设,线路总长2km+2km,导线型号LGJ-185/25,噪声 工 频 磁 线路 工程 全线共使用14基铁塔(包括:直线塔2基,转角塔扬尘 场 210基,终端塔2基),占地面积700m,导线单分生活污水 无线电干2裂,截面积187mm 固体废弃扰

8

物 拆除工程:断开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辅助工程 拆除废物 N74#~N75#塔之间导线,线路全线不涉及居民拆迁 仓储或 - - 其他 - 光纤通信工程 沿以上线路架设OPGW通信光纤

- - 3.1.4主要设备选型

主要设备选型见表3-2。

表 3-2 主要设备选型统计表 名称 设 备 型 号 型号:SSZ11-50000/110 额定容量:50000kVA 110kV主变压器 电压比:110±8×1.25%/37±2×2.5%/10.5kV 阻抗电压:Ud1-2=10.5%,Ud1-3=17-18%,Ud2-3=6.5%,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 容量比:100/100/50 接线组别:YN,yn0 d11 断路器,LW36-126;隔离开关,GW4-126G;电流互感器,LVQB-110,准确度等级10P20/10P20/10P20/0.5/0.2S;母线电压互感器,母线电压互感器:型号TYD110/√3-0.02H,110/√3/0.1/√3/0.1/√3/0.1kV0.2/0.5/3P; 线路电压互感器:型号TYD110/√3-0.01H,110/√3/0.1/√3/0.1kV 0.5/3P; 110kV 配电装置 35kV 输电线路 110kV接入线路 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 金属铠装移开式开关柜 10kV无功补偿装置:选用户外组架式成套装置,单组总10kV 容量4008kVar LGJ-185/25 导线 地线 OPGW-50、GJ-50 绝缘子型号 U70BP、XDP-70CN型 铁塔 塔型 导线排列基数 基础 方式/ 2 1A3-ZM2 直线塔 1A3-J1(0°~20°)、1A3-J2挖(钻)孔三角排列 10 桩基础型转角塔 (20°~40°)、1A3-J3(40°A ● 式,直柱板~60°) B● ●C 2 式基础 终端塔 1A3-DJ(60°~90°) 合计 14 本工程输电线路使用的典型铁塔见附图2,输电线路基础型式见附图3。 3.2项目总布置及选线的合理性分析

3.2.1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户外布置)

(1)选址合理性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选址位于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板凳山村7组,站址具有以下特点::①站址附近无通信电台、飞机场、导航台等重要

9

无线电保护设施;②评价范围内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环境敏感目标;③交通条件较好,有利于施工和运行管理;④站址附近无管线及文物;⑤变电站站址选址取得了达县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下达的选址意见书和达州市国土资源局达川分局《关于新建七里沟110kV输变电工程项目用地的批复》。(见附件)从环境保护角度看,选

择在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板凳山村7组站址是合理可行的。 (2)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规模

新建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主变室外布置,110 kV 配电装置采用户外GIS布置),建设规模如下:

①主变压器:三相三绕组有载调压变压器,远期2×50MVA,电压等级110/35/10kV;本期1×50MVA,电压等级110/35/10kV。

②110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全架空出线; ③35kV出线:本期2回,终期4回,全架空出线; ④10kV出线:本期6回,终期12回,预留6回; ⑤无功补偿:本期2×4008kVar,终期4×4008kVar。 (3)总平面布置

站址位置位于达州市达川区三里坪板凳山村七组境内。处于在建达州市城市规划道路东侧约300m,交通较为便利。

总平面布置根据工艺要求,结合各电压等级的进出线方向和设备运输、交通安排,以及站址周围的规划情况,综合考虑设计。

总平面按北偏西35°布置。主控制布置在站区东北侧,35kV 配布置在站区东南侧, 35kV 向东南出线。10kV配布置在站区西南侧,10kV向西南出线。110kV配电装置布置在站区北西面,110kV向北西出线。主变压器布置在站区中央。进站道路由站区东侧进站,新建长度约为300m 由政府规划建设,与西北侧三里坪规划区规划公路相连。

配电综合楼是变电站的主体建筑,单层框架结构,站区内不考虑职工宿舍等生活设施。站区绿化改为铺碎石,以降低工程成本。

站址东侧地势高,最高处比站内高出7m左右,且考虑到站内填方为主,需设置挡土墙。雨季时场地有汇水现象,在站址东侧设置截水沟,将暂时性流水分散至变电站周边。

10

本工程总平面布置见附图4。 (4)竖向布置

根据站址所在场地地形及土方平衡原则,场地标高暂定为320.00m~319.55m之间,所区不受五十年一遇洪水位影响。

主控制室设计±0.00m 标高相当于假设高程320.00m,室内外高差0.30m。35kV 配电室设计±0.00m 标高相当于假设高程320.10m,室内外高差0.30m。10kV配电室设计±0.00m 标高相当于假设高程320.20m,110kV 配电装置场地设计±0.00m 标高相当于假设高程319.70m。

站址东侧,南侧处于山腰台地坡角,北侧有填方,需考虑采用挡土墙做处理。 (5)交通运输

所有道路以满足生产运行、检修、施工安装和安全消防的需要为原则,其路面设计宽度为:4.0m,操作小道1.0m。均为水泥混凝土路面。

(6)给排水 ①水源

本变电站紧邻城镇规划园区,考虑引接园区内的自来水作为该变电站的水源,用DE63mm的PP-R管引至站内,供站区用水。

②给水系统

生活给水管网系统呈枝状布置, 分别供站内综合楼用水及各浇洒用水。 ③排水系统

变电站排水系统为雨、污水分流排水系统。站内雨水经道路雨水管,排出站外。站内生活污水采用化粪池(2m3)进行收集后用于周围农田施肥,不排入地表水体。本工程位于达州市规划范围内,周围规划道路建成后,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收集处理后,通过拟建道路管网排放。主变压器设置事故排油系统,事故时其绝缘油可经事故排油管排入20m3事故油池,在主变压器发生故障时或主变检修时产生的废油经排油管引入事故油池,经油水分离后回收再利用,少量废油由有资质的专业公司回收、处置,不外排。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从工艺和环保角度分析,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的设计建设方案与站内总布置是合理的,其平面布置与外环境关系图详见附图4。

11

3.2.3输电线路

(1)线路两端进出线情况

新建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规划110kV出线共4回,北面出线,本工程线路进线1﹟、2﹟间隔(人面向变电站构架从左至右数)。详见“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平面布置图(图4)”。

(2)输电线路路径方案拟定原则

按照技术可靠、经济合理的原则,本工程在路径的选择上充分考虑了以下几方面因素:

①路径要短,同时满足对交叉跨越的技术要求; ②交通运输方便,以利于施工、运行及维护;

③避开沿线规划水电站及其淹没范围,减少对水电站建设影响,并兼顾其可能的出线走廊;

④转角尽量少,尽量避免出现大转角和较特殊的交叉跨越; ⑤选择地形、地质相对较好的位置走线,提高线路运行安全性; ⑥尽量避开林木地带,以减少对林木的砍伐量。

根据以上因素,并结合已有架空线路成功的运行经验,通过分析资料,多次到现场进行详细踏勘,逐步优化路径方案。最后,综合气象、地形、地质、交通运输、交叉跨越等情况,初步选择了以下路径方案。

(3)线路方案

在满足选线基本原则的情况下,并在征求了运行等单位意见的基础上,建设单位和设计单位重点对沿线植被等自然状况的实地考察,结合交通情况、 电力及邮电线路的走向、民房分布、矿区分布、林木茂密程度以及地形、地 质、水文的影响等,根据两端变电站所处的地理位置,由于受交通条件、开π 处的位置、林区的分布、跨公路的位置、密集房屋等的控制,通过综合比较、分析、优化,经过反复比较,拟定出的本工程线路路径方案,综合考虑区域地形地貌、交通条件和变电站位置等因素,确定了本线路路径方案唯一,具体如下:

线路自达州市七里沟110kV 变电站1#、2#间隔分别单回路向北出线,然后连续左转,平行走线,最后π接至江口~三里坪 110kV线路N74号塔和N75号塔。本工程线路采用两个单回路架设,线路长度约线路全长2km+2km。

本工程建设的输电线路沿线有公路及机耕道可以利用,交通条件良好。该线路路径具有下列特点:①避开了人口稠密区;②线路沿线无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森林公园、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等环境敏感目标;③线路尽量靠近和利用现有公路,以方便运输、施工和生产维护管

12

理,有利于安全巡视;④选择有利地形,尽量避开施工难度较大和不良地质段,以方便施工,减少线路保护工程量;⑤达州市达川区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线路路径方案确认。

综上所述,评价认为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本工程线路路径选择合理可行。

(4)线路交叉跨越情况

根据调查了解及收集资料可知,本工程新建输电线路主要在丘陵地带走线,经现场踏勘本工程不跨越民房。本工程输电线路导线对地及交叉跨越的最小距离按《110kV~750kV架空输电线路设计规范》(GB50545-2010)规定考虑,在跨越输电线路、公路、河流、通信线路等将严格按设计规程保留足够的净空(详见表3-3),本工程沿线的主要交叉跨越情况见表3-4。

表3-3 110kV输电线路导线对地面及交叉跨越物之间的最小距离一览表 序号 被跨越物名称 间距(m) 备 注 1 2 3 4 5 6 7 8 9 居民区 非居民区 公路路面 电力线 通信线 不通航河流至百年一遇洪水位 通航河流至最高航行水位的最高船桅杆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树木顶部 至最大自然生长高度果树顶部 7.0 6.0 7.0 3.0 3.0 3.0 2.0 4.0 3.0 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输电线路评价范围内不存在居民敏感目标的区域 本工程线路不与110kV等级以上输电线路交叉跨越。在矮洞子附近跨越了明月江,江面宽约80m,跨越河流时均采用一档跨越,不再水中立塔,河流两侧塔位均设置在相对高处,线路建设不影响河道行洪。交叉跨越统计情况如下:

表3-4 本工程线路跨越情况一览表 线路名称 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入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110kV线路 序号 1 2 3 4 5 6 名称 35kV输电线路 10kV配电线路 380V及以下 公路及机耕道 通信线路 河流 次数 3 2 4 8 6 1 备注 - - - 含电缆及光纤 明月江 (5)林木砍伐

13

本工程站址范围内不涉及林木砍伐,线路未经过有保护林区,但沿线零星分布有林木,为了满足线路高程,按设计规程,考虑树木自然生长高度后与导线净空距离大于4m的不砍伐;树木自然生长高度不超过2.0m的灌木不砍伐;无法避让又无法跨越时,采取砍伐方式。经过现场调查并结合项目初步设计说明书,本工程线路工程较短,全线涉及林木砍伐约100棵。

根据输电线路路线方案和线路附近区域及评价范围的现场调查、踏勘,评价认为从环保角度分析,本工程输电线路的路径及设计建设方案合理可行。 3.2.4项目拆迁及安置

根据现场调查,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新建站址征地范围内和线路沿线均无民房分布,土地利用现状为荒地,工程建设不涉及民房搬迁。同时,由“环境影响分析章节”及“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输变电工程电磁专项报告”的预测结果可以看出,本工程站址和线路沿线无环保拆迁。 3.3电磁环境污染源分析

3.3.2 变电站电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变电站内的高压线及电气设备附近因高电压、大电流而产生较强的工频电场和工频磁场;站内各种高压电器设备、导线、金具、绝缘子串都是无线电干扰源,会发生电晕放电及火花放电效应。它们大部分通过出线导线方向朝着变电站外传播高频干扰波,也有少部分通过空间垂直导线方向朝着变电站外传播高频干扰波。 3.3.3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因子分析 (1)工频电磁场

输电线路运行时,高压送电线路与大地之间的位差,形成较强的工频电场;电流通过产生一定的工频磁场。 (2)无线电干扰

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主要来自于电晕放电、间隙放电等。电晕放电可能对附近居民收音机、电视机等电器产生干扰,间隙放电主要对电视频段接收造成干扰。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会对邻近有线、无线电装置产生影响,使沿线一定范围内的无线电接受设备达不到正常工作所需的信噪比。

因此,本工程输电线路运行期对电磁环境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① 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② 输电线路运行产生的无线电干扰对邻近有线和无线电装置产生的影响。

14

4 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与评价

4.1历史资料

根据评价资料收集分析,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无现有电磁环境与无线电干扰监测资料。 4.2电磁环境现状监测

2014年3月1日,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对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及配套线路工程所经地区的电磁环境现状进行了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工频电场、工频磁场、无线电干扰及噪声。

本次环评现场调查期间,评价人员首先听取了设计、建设单位人员本工程站址选择和输电线路路径走向情况的简要介绍,然后再会同设计以及建设单位人员一起到工程站址及输电线路沿线(含工程比选站址)进行实地踏勘调查,最后根据本工程拟建站址和输电线路外环境特征确立了具体的电磁环境监测点位。

(1)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

根据现场调查情况,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为拟建工程,站址场界内无其他线路、变电站等电磁环境影响源存在。为了解变电站所在位置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布设1个监测点(1#监测点),监测点布设在拟建变电站站址处。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拟建站址处为空旷地带,100m评价范围内无敏感目标,所布设的监测点位周边及评价范围内无较高的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及金属结构,因此监测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本工程涉及的变电站及评价范围内电磁环境及声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置合理。

(2)输电线路

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为新建π接线路,根据现状调查,线路沿线无敏感保护目标,π接线路分别采用单回线路,接入新建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为了解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及声环境现状,本次评价在拟建线路π接点布设1个监测点(2#监测点)。在本工程建设输电线路较短,总长为2km+2km。新建输电线路沿线均不涉及既有线路的穿越、跨越和并行,本次监测在拟建站址处设置了一个现状监测点位,其监测值能够说明新建线路沿线的电磁环境、声环境现状。

15

综上,本工程线路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设置的2#监测点位工程特征监测点,布置在拟开π线导线对地高度最低处,其监测值为线路运行电磁环境影响的最大值,能够代表既有线路现状电磁环境影响。同时,监测点位周边无较高的建筑物、树木等,因此监测数据能够很好地反映本工程π接线路的电磁环境质量现状,监测点位布设合理。

具体的电磁环境现状监测点位地理位置见表4-1及附图4、附图5。

点位序号 1 表4-1 本工程监测布点一览表 位 置 项 目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变电站 新建站址 E、B、RI 备 注 变电站站址处 工程特征点 2 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线路π接点 E、B、RI 注:E-工频电场强度、B-工频磁感应强度、RI-无线电干扰。

4.2.1监测分析方法及监测仪器 4.2.1.1监测分析方法

(1)工频电场及工频磁场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

《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方法与标准》(HJ/T10.3-1996)。 (2)无线电干扰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7349-2002) 《高压交流送电线路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 4.2.1.2监测仪器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千伏输变电工程现状监测所使用仪器见表4-2。

表4-2 环境质量监测方法和仪器 仪器名称 检出下限 有效日期 检定证书编号 XDdj2010-1116 201302003656 XDdj2010-1385 检定单位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中国测试技术研究院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EHP50C/PMM8053B电场:0.01V/m 2014.01.23~2015.01.22 电磁辐射分析仪 磁场:1nT 监测仪器 AWA6228 声级计 PMM9010 干扰接收机 28dB(A) 2014.01.26~2015.01.25 0.01dB(μV/m) 2014.01.27~2015.0126

16

《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 《高压架空送电线、变电站无线电干扰测量方法》(GB7349-2002); 监测方法 《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 《交流输变电工程电磁环境监测方法(试行)》(HJ 681-2013)。 测试环境: 测试环境 环境温度:10-11℃;环境湿度:59-61%;天气状况:晴;风速:<0.8m/s; 说明 测点已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树木,监测地点相对空旷,监测高度为距地面1.5m。 本工程环境现状监测单位四川省创晖德盛环境检测有限公司,通过了资质认证和计量认证,具备完整、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 4.2.2监测点及监测期间自然环境条件

本工程线路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目标,监测点布设主要考虑变电站和线路工程特征点,监测点已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树木,测量地点相对空旷。 4.3电磁环境现状监测与评价 4.3.1既有线路监测期间运行工况

表4-3 既有线路监测期间运行工况表 线路名称 三里坪~江口水电站 110kV 输电线路 电流(A) 110 功率 有功(KW) 12 无功(MVar) 2.5 注:本工程线路跨越既有线路处导线下方监测时,取导线断面上监测到的最大值。

4.3.2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监测结果与分析

(1)监测方法

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监测按《辐射环境保护管理导则 电磁辐射监测仪器和方法》(HJ/T10.2-1996)进行。监测时,选择晴好天气,空气湿度小于80%时测量,并考虑地形地物的影响,测点避开较高的建筑物、树木、高压线及金属结构,尽量选择空旷地测试。

(2)监测频次

每个点每天监测1次,每次测量观测时间≥15s,共测1天。 (3)监测项目

测距离地面1.5m高处的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 (4)工频电场、工频磁场环境现状监测结果

本工程拟建输电线路附近的工频电场、工频磁感应强度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见

17

路运行正常。

无线电干扰监测布点:无线电干扰场监测在上述路径上以2n m处测量(其中n=0,1,2…11等正整数),测量频率0.5 MHz;同时在离边线外20m处布设了一个测点,测量频率为0.15、0.25、0.5、1.0、1.5、3.0、6.0、10、15、30 MHz。

② 工频电、磁场类比监测结果

110kV 代岳线各监测点电磁场监测结果见表5-12。

表5-12 类比110kV代岳线工频电磁场监测结果 工频磁感应强度 (×10-4mT) 工频电场强度(kV/m) 序 测点位置 水平分量 垂直分量 号 监测值 理论预测值 监测值 理论预测值 监测值 理论预测值 1 距中导线0m 1.021 1.017 3.11 4.63 4.32 4.65 2 距中导线5m 1.954 2.101 4.76 6.17 6.32 6.94 3 距中导线10m 1.342 1.362 3.33 4.39 3.56 5.28 4 距中导线15m 0.662 0.685 1.52 2.32 2.61 3.23 5 距中导线20m 0.365 0.386 1.01 1.74 1.47 2.34 6 距中导线25m 0.201 0.236 0.726 1.06 0.948 1.51 7 距中导线30m 0.0983 0.173 0.348 0.67 0.444 0.95 注:110kV代岳线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进行监测,监测报告编号为川辐环监字第2009EM138号。

2.5

2 工频电场强度(kV/m)1.5 实测值理论预测值10.5 0051015 20253035距离中导线距离(m) 图5-5 110kV代岳线工频电场强度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

从表5-16中可以看到,类比线路工频电场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距中心线5 m的投影处,该值为1.954kV/m,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4kV/m),此后随着离开中心线距离的增加工频电场强度逐渐降低。

33

图5-6 110kV代岳线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与理论预测值对比图

同样,类比线路工频磁感应强度最大值出现在距中心线5m的投影处,该值为7.912×10-4mT,均小于居民区评价标准限值(0.1 mT)。

③ 无线电干扰类比监测结果

本工程110kV线路的类比线路选择110kV代岳线。类比监测结果见表5-13。

表5-13 110kV代岳线无线电干扰监测结果 单位:dB(μV/m) 监测频率(MHz) 序号 测点位置 0.15 0.25 0.50 1.00 1.50 3.00 6.00 10.00 15.00 30.00 1 距边导线0m 32.35 2 距边导线2m 32.44 3 距边导线4m 32.30 4 距边导线8m 31.64 5 距边导线16m 31.49 6 距边导线20m 39.60 38.58 31.53 27.26 25.48 20.31 26.82 29.43 31.39 17.27 7 距边导线32m 31.83 8 距边导线64m 30.50 9 距边导线128m 30.51 10 距边导线256m 29.48 注:110kV代岳线由四川省辐射环境管理监测中心站进行监测,监测报告编号为川辐环监字第2009EM138号。

从表5-13中可以看出,类比线路110kV代岳线在距边导线投影20m处、频率为0.5 MHz的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监测值为31.53dB(μV/m),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中无线电干扰限值(46dB(μV/m))要求。

34

④类比监测结果分析

本工程采用类比分析法的主要目的在于:一是通过对类比工程的监测结果的分析来反映此类线路工程的工频电磁场、无线电干扰总体水平及其总体分布规律;二是通过对类比线路采用理论模式预测的计算结果与类比线路的实际监测结果比较分析来验证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从而得出理论预测是否准确的结论。

以上类比监测线路导线高度高于非居民区的导线最低允许高度,类比监测结果不能完全反映本工程可能产生的最大环境影响,但完全可以反映出输电线路下工频电场强度、工频磁感应强度的分布规律。

从监测结果来看,类比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工频磁场和无线电干扰的最大值均小于相应评价标准。

同时,通过以上类比分析可知:①类比线路工频电场强度和工频磁感应强度监测值和计算值相当,其分布规律一致;②类比线路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较大的区域监测值大多比模式预测计算值小,在工频电场强度低值区域和部分监测点存在模式预测值比监测值偏小的情况,但总的规律是在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较大的区域(>1kV/m),模式预测值大于现状监测值。因此,用模式预测值评价本工程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更趋于保守。所以本工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影响预测评价的结果主要采用理论预测值作为评价依据。

⑤预测监测结果分析

根据理论计算预测,本工程110kV输电线路工程投产运行后,在居民区导线最低允许高度为7.0m时产生的工频电场强度均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的居民区工频电场限值(4kV/m);工频磁感应强度均满足《500kV超高压送变电工程电磁辐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规范》(HJ/T24-1998)的推荐的对公众全天影响标准限值(0.1mT);无线电干扰场强均满足《高压交流架空送电线无线电干扰限值》(GB15707-1995)规定的在距离边导线20m距离投影处、频率为0.5MHz晴天条件下无线电干扰限值(110kV等级限值为46dB(μV/m)的要求)。 5.2.6居民敏感目标电磁环境影响预测

本工程在线路路径选择时已尽量避开了居民区和沿线城镇规划区,站址及线路评价范围内无环境敏感保护目标。

35

5.2.7输电线路和其它工程交叉或并行时的电磁环境影响分析

本工程线路本工程线路不与110kV等级以上输电线路交叉或并行,在跨越低中压等级线路时,低中压等级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很小,故本次评价不再对其进行叠加影响分析。

5.2.8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

达州市七里沟(原南外)110kV 变电站建成投运后,围墙外的电磁环境影响满足相应评价标准限值要求。因此,变电站的建设按照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案,满足相应的安全防护范围控制要求,无需另外再设置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

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根据电磁环境影响预测结果,本工程输电线路导线高度在居民区不低于7m,本项工程输电线路产生的电磁环境影响及无线电干扰均能满足电磁环境影响防护控制要求。因此,本输电线路工程的建设按照设计规范和设计方案,满足相应的安全防护范围控制要求,无需另外再设置电磁环境影响防护距离。

36

6 电磁环境保护措施

6.1工程设计中已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6.1.1 变电站

(1)电气设备应安装接地装置;金属构件做到表面光滑,避免毛刺出现;所有设备导电元件接触部位均应连接紧密,减少因接触不良而产生的火花放电。

(2)本工程导线排序采用垂直逆向序排列。

(3)在设备的高压导电部件上设置不同形状和数量的均压环(或罩),以改善电场分布,并将导体和瓷件表面的电场控制在一定数值内,尽可能降低电晕放电,从而有效降低无线电干扰水平。 6.1.2输电线路工程

(1)线路选择时已尽量避开敏感点,在与其它电力线、通信线、公路等交叉跨越时严格按规程要求留有净空距离。

(2)合理选择导线截面积和相导线结构,降低线路的电晕。

(3)采用良导体的钢芯铝绞线,减小静电感应、对地电压和杂音,减小对通讯线的干扰。

(4)本工程线路通过非居民区,但是由于项目所在地属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因此评价按照通过居民区考虑,档距中央最大弧垂处导线高度不低于7m,以确保居民区的安全。

6.2需进一步采取的环保治理措施

(1)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

(2)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竣工验收工作。

本评价认为,在实施工程设计上及本评价提出的进一步采取的防护措施后,能够满足国家电磁环境控制要求,确保所在区域的电磁影响安全。但是,评价单位仍建议建设单位对工程所在地区的居民进行有关输变电工程环境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教育,消除他们的畏惧心理,维护当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同时要建立健全环保管理机构,搞好工程的环保验收工作。

3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u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