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09 02:3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学校代码10722学号1212044120 分类号密级公开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Related Research on Father Presence and College

Students’ Marriage View

作者姓名周凡

专业名称应用心理

学科门类教育学 指导教师陈小萍

提交论文日期二〇一六年 成绩等级评定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摘要

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为进一步探讨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之间的关系,试图分析不同的父亲感知体验对大学生的婚恋观的影响,为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提供实证资料。本研究采用父亲在位问卷(FPQ-R-B)和苏红编制的婚恋观问卷。以陕西省430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运用SPSS2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婚姻价值观上差异显著;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差异显著;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以及不同生源地类型的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差异均不显著。

(2)父亲在位总分在年级、性别、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源地类型上差异均不显著。但是,在父亲在位各维度中,父亲参与的感知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差异显著;与父亲身体的互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的差异显著。

(3)在父亲在位的8分量表中除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水平外其余水平均与婚恋观总体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在父亲在位的8分量表中除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外均与恋爱动机呈现负相关。父亲在位各维度在婚姻忠诚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4)以父亲在位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婚恋观为因变量做逐步回归,结果显示: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对父亲的感情、有关父亲的信念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14.2%的变异;与父亲的关系和家庭代际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能够解释17.7%的变异。 (5)高品质的父亲在位可以促进大学生健康婚恋观的形成。

关键字:父亲在位;孩子内心的父亲;婚恋观;

I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the combination of relevant research at home and abroad, in order to further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eign of father and marriage views of students,try to analyze the impact of different fathers perceived experience to college students concept of marriage, and provide empirical data for the family education. This thesis will use questionnaire as 430 college students in shaanxiprovince,the following are results:

(1)In Marriage Views,on sexual, college students are traditional;

in marriage values,their showing pluralism; on the marriage view,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t types of families;for the only child and non only child, the type of students hav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2)the reign of father in grade, sex, only child and on the types of students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However, in the reign of his father each dimension, the perception of fathers' involvement in different gender students hav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3) In addition to the level of interaction with the father's body showed overall in his father's reign 8 subscales with average remaining water Marriage Views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8 in his father's reign of subscale in addition 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mother and grandfather showed a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motivation and love. Father reign dimensions showe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on marital fidelity.

(4) to his father reigned as independent variables, to student 's marriage concept as the dependent variable do regression results show: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other and grandfather, his father's feelings about his father's belief in the Students' Marriage Views significant predictors, It could explain 14.2% of the variation; intergenerational relations and family relations with his father on College Students' View of Love and Marriage extremely significant predictors could explain 17.7% of the variation.

(5) the more physical interaction involved in perception between father and child , the more family relationships can improve intergenerational students concept of marriage.

Keywords:Fatherreign;inner child's father;Marriage Views;

II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目录

摘要 .................................................................................................................................................. I Abstract ............................................................................................................................................ II 引言 .................................................................................................................................................. 1 1 文献综述....................................................................................................................................... 2 1.1大学生婚恋观 ............................................................................................................................ 2

1.1.1婚恋观的界定 ........................................................................................................ 2 1.1.2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 ............................................................................ 2 1.1.3婚恋观的影响因素 ................................................................................................ 4 1.2父亲在位的研究 ................................................................................................................ 4

1.2.1父亲在位的定义 .................................................................................................... 4 1.2.2父亲在位的研究成果 ............................................................................................ 5 1.3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 ................................................................................................ 6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 7 2 研究意义及研究假设 ................................................................................................................... 7

2.1 研究意义 ........................................................................................................................... 7 2.2研究假设 ............................................................................................................................ 8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 8

3.1 研究对象 ........................................................................................................................... 8 3.2 研究工具 ........................................................................................................................... 9

3.2.1父亲在位问卷 ........................................................................................................ 9 3.2.2 大学生婚恋观问卷 ............................................................................................... 9 3.3测试过程 ............................................................................................................................ 9 3.4 数据处理 ........................................................................................................................... 9 4研究结果与分析 .......................................................................................................................... 10

4.1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分析 .................................................................................................. 10

4.1.1大学生婚恋观诸因子水平描述性统计 .............................................................. 10 4.1.2 大学生婚恋观的性别差异 ................................................................................. 10 表4-2大学生婚恋观的性别差异 ................................................................................. 10 4.1.3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 11 4.1.4大学生婚恋观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 11 4.1.5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 .................................................................. 12 4.1.6大学生婚恋观在专业上的差异 .......................................................................... 13 4.2大学生父亲在位研究分析 .............................................................................................. 14

4.2.1大学生父亲在位诸因子描述性统计 .................................................................. 14 4.2.2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 14 4.2.3父亲在位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的差异 ...................................... 15 4.2.4大学生父亲在位各维度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 15 4.2.5大学生父亲在位各个维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 16

III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4.3大学生婚恋观与父亲在位的相关分析 .......................................................................... 16 4.4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 18

4.4.1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 18 4.4.2父亲在位8个因子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 18

5讨论 ............................................................................................................................................. 19

5.1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 19

5.1.1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 ...................................................................................... 19 5.1.2大学生婚恋观在性别的差异分析 ...................................................................... 19 5.1.3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 19 5.1.4大学生婚恋观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 20 5.1.5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 20 5.1.6大学生婚恋观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 20 5.2父亲在位的现状 .............................................................................................................. 21

5.2.1父亲在位的现状分析 .......................................................................................... 21 5.2.2父亲在位总分在生源地、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 21 5.2.3父亲在位各维度及分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 21 5.3大学生婚恋观与父亲在位的关系分析 .......................................................................... 22 6.结论 ............................................................................................................................................ 23

6.1 结论 ................................................................................................................................. 23 6.2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 24 参考文献......................................................................................................................................... 25 附录 ................................................................................................................................................ 28 谢辞 ................................................................................................................................................ 31

IV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

引言

婚恋,简单地说就是恋爱与婚姻。从几千年前古代的封建包办式的婚恋,到现今的趋于自由民主式的婚恋,人类的婚恋观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同时,现今从各种类型的婚姻介绍所到五花八门的婚恋电视节目,说明人们对婚恋问题的关注也越来越强。

当代大学生不仅是国家的人才资源而且祖国的希望。他们的年龄一般在18-23岁之间,这个时期正值青春发育成熟期,在这一时期必然会对异性产生好奇心理需要,出现想与异性交往的欲望。如今大学生的婚恋观,一方面反应了适婚青年的基本婚恋特征,另一方面折射出他们所成长的家庭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已有的研究发现,家庭环境、自立人格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1]。聂衍刚等人认为,父母婚姻的好坏程度都会子女婚恋观的形成与发展有一定的影响[2]。

目前,各学术界并未足够重视父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国内外在亲子关系研究中更侧重母亲对孩子的影响,而对于父亲角色的探讨却很少,认为父亲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如何并没有母亲重要。父亲的作用在传统上被认为是养家糊口,承担经济责任。母亲责任则是教养子女。这就是我国“男主外,女主内”的思想。在我国子女们对父亲多是敬畏有余,彼此之间交流甚少,涉及感情极少,而对母亲依恋较多[3]。然而,在社会文化观念中,父亲不仅是理性的榜样,社会规范而且是道德、价值理念的直接示教者,是孩子成长道路中的引导者,父亲的积极赞许、冷漠否定在孩子的成长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4]。随着现代科学的不断探索发现了父亲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精神病学家 K. Pratt 认为,对于孩子来说父亲和母亲在其成长过程中均起着一样重要的作用,只不过是其二者对孩子的影响程度不同。父亲在孩子的发展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父亲不仅能够影响到孩子自我认同的发展,而且还能够帮助孩子从内心上强大起来,培养独立的思想,教他们控制自己的情绪。既然父亲这一角色对孩子的成长起着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对于大学生来说婚恋是他们人生必经之路。其相关研究主要有:父亲在位与心理弹性的研

1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究,父亲在位与性别角色的研究、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研究等。父亲在位的程度将会如何影响大学生的婚恋观本文将做以探讨。本研究父子关系与大学生婚恋观有密切的关系,父子关系处理的恰当与否对孩子的不同婚恋观的形成有着一定的影响。从理论上讲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究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二者之间的关系,它可以丰富和深化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理论和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研究;与此同时,也可以深入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现实意义在于:明晰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家庭教育中父亲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最终促进下一代婚姻家庭幸福和社会和谐。

总之,本研究对于改善家庭教育中父亲教养,促进大学生成长过程中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1 文献综述

1.1大学生婚恋观

1.1.1婚恋观的界定

从字面上将婚恋理解为婚姻与爱情。而“观”可以解释为:“看”,“景象或样子”,“对事物的认识或看法”从这三个意思可以得知“观”不仅包括人的认识活动,而且还包括人认识活动的结果[5]。若仅从词意上,把两者合二为一,则可以把“婚恋观”简单理解为:对婚姻与恋爱的认识、看法。

当我们了解更多的资料发现婚恋观目前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义,个学者的观的都略有差异,侧重点也有所不同,但表述基本反映了婚恋观的内容,虽然运用词汇不统一,但内涵基本一致,即:(1)婚恋观是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2)婚恋观是一种基本的态度和主观的看法;(3)包括恋爱、婚姻、择偶、性观念四个基本部分。

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笔者认为大学生的婚恋观主要是指:人们对恋爱、婚姻以及两性观念问题的基本看法和态度,具有主观多样性、客观时代性、可变性、相对稳定性等基本特征。除了个体自身影响之外,大学生婚恋观不仅受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文化的影响,而且还受到其所成长的家庭教育影响。 1.1.2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成果 (1)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现状的研究

2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国外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40年代弗洛依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建立,至今已有百余年的历史了。有学者在大学生婚恋观方面提出了以下不少具有代表性的观点与理论:

对于恋爱观,Knox&Zusman研究表明恋爱在高校中被看作家常便饭,83%的大学生表明正在恋爱。66%的大学生都认为爱情是非常重要的,婚姻必须建立在爱情的基础之上,这样的婚姻才是幸福的婚姻,否则即便接了婚也很难幸福,甚至可能面临婚姻破裂[6]。

有关婚姻观,国外大学生持积极赞许的态度。Paige DMartin[7]的研究表明年青人很是抵触不良的婚姻,与此同时,他们重视婚姻,很认真地对待婚姻这个话题。Salts、Connie J[8]等人的研究发现女生比男生持有更积极的态度。

对于婚前性行为,国外大学生较国内大学生的性观念开放。Huang Karend[9]的相关调查显示,大多数学生有过婚前性行为,大部分受访对象赞同出于爱情或定情的婚前性行为,在此观点上无性别差。Mayyekiso,To-koziteV[10]在1994年的一项调查显示,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也持赞成态度[11]。在Westera and Bennett[12]的一项研究中发现高校中4/5的大学生表示出了对婚前性行为的支持。总体情况反映男生的性观念较女生更为开放。

同时,有关性伴侣的选择,RachelSaul La-cey、Alan Reifman [13]等人研究发现:对态度开放的人来讲,在选择性伴侣时侧重点在对方的外貌品质,而性态度较为传统的人,在选择性伴侣时更在乎对方的人品。 (2)国内关于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研究

国内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情况才有所好转,研究成果也也有所增加。与婚恋相关的研究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国内对婚恋观结构的研究。目前国内对婚恋观的定义并没有统一。研究者从不同重点对婚恋观的结构进行了多样而深入的研究,系统地把婚恋观划分为三维结构、四维结构、五维结构、六维结构、七维结构和八维结构。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马建青[14]等(1999)将婚恋观划分为四个方面。苏红[15](2006)将婚恋观划分为七个方面。

在我国,2005年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条例后[16],高校教育工作者的关注点开始转向大学生的婚恋问题。

关于恋爱观,多数大学生都赞同在校谈恋爱,并认为恋爱是婚姻的基础[17]。多数学生对多角恋持包容态度[18],这种观念是比较开放的,可以被人接受的。而在恋爱这方面以前大家都认为是个很严肃的话题,在选择恋爱对象时慎重,认真。然而,现在的大学生更加注重享受过程,而易忽略结果。另一种观点认为,恋爱

3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和婚姻是两回事,恋爱的对象并非一定就是结婚的对象。

有关择偶观,一项全国性调查报告显示:有75%的青年人更倾向于自由恋爱,不想服从父母的安排[19]。这说明,现代的年轻人婚恋自主意识不断增强。

对恋爱动机的研究:恋爱动机很复杂,很多样。学者郑长波和李晓毅的研究将大学生恋爱动机分为:物质型、精神型、生理型和心理型等几种类型[20]。”出于这样的动机,恋爱者更重视恋爱的情感体验及过程而较少考虑恋爱的结果。西北民族大学温荣在《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特点分析—基于对西北民族大学的调查》一文中指出,大学生的恋爱动机排在前五位的是:“学习生活伴侣、情感依靠、精神寄托、美好爱情的和满足心理需要[21]。”

在婚姻价值观方面,李宁宁在1996年发布的研究成果指出“彼此的感情是婚姻的基础,但是经济条件也是必须考虑的因素”[22]。

在婚姻角色上,“男主外,女主内”的这种传统思想得到多数大学生的认同。有研究对较高学历的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高学历的女生也赞同传统观念,此外,在社会地位方面“男高女低”这种现象还是比较常见的[23]。

在婚姻忠诚观上,国内许多学者研究发现大学生仍然遵循传统观念,即夫妻双方应该相互忠诚。另外,钱兰英发现,女生相对传统,更看重对方的忠诚[24]。

性爱抉择观,由于受西方文化的冲击,大部分大学生的观念有所改变,他们的思想相对开放,他们认为恋爱的过程中可以发生性行为,甚至极个别同学认为仅男女双方有意愿就可以发生性行为,无关乎爱情。在2000年叶丽红等人相关调查显示,虽然大部分同学认为性在爱情中占的比重很大,但是也不排除部分同学发生性行为只是满足一时的生理需求。同时,调查显示:性爱发生的随意性也有所增加[25]。

1.1.3婚恋观的影响因素

综合各学术界的研究得知,影响婚恋观的因素主要有四个层面:(1)世界各种文化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发挥着重要作用,如中西方的思想文化冲击。(2)社会层面诸多方面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形成与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如不同的文化氛围和时代环境、不同的社会经济地位、相关的国家政策等;(3)个人家庭的影响,比如父母的学历、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婚姻状况、家庭代际关系、家庭背景等诸多因素。(4)个人层面,包括年龄、性别、是否为独生子女、教育程度、专业类型、个性品质、生源地等[26]。本文着重探讨父亲这一角色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1.2父亲在位的研究

1.2.1父亲在位的定义

4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Krampe和Newton(2009)等人将父亲在位定义为子女的心理父亲在即父亲对子女的心理亲近和可触及。心理父亲在位也表示父亲总在他人之前,总是触手可及,总是在场以及总是存在[27]。父亲在位是孩子内心对父亲的感知和体验,是孩子内在的心理状态,每个孩子都拥有父亲在位。 1.2.2父亲在位的研究成果 (1)国外关于父亲在位的研究成果

国外有关父子关系已有50多年的研究,其主要研究父亲缺位和父亲参与,21世纪父亲在位已经成为被受关注的新领域,与此同时,研究成果也日渐丰 富[28-29]。

Wade C. Mackey等人2003年发表的研究结果表明父亲的缺席是年轻人暴力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有助于抑制儿子的暴力行为[30]

Steven C. Mounce(2004)对监狱男性的研究发现高水平的父亲照顾与男性自己对父亲的感知显著相关,父子关系的质量是儿子的整体福祉和发展的必要因素[31]。

Laura A. Augello(2007)有亲生父亲存在的家庭有较高水平的有效家庭资源和提升认知,语言和情绪发展的家居环境,较低水平的家庭成员之间的冲突、母亲压力和抑郁和儿童的攻击行为。在家庭中有亲生父亲存在对家庭环境与儿童发展的质量有着积极影响

[32]

Blazei Ryan W等人(2008)对反社会行为的父子传播研究表明父亲和孩子的反社会性显著相关,父亲的反社会性和父亲存在对孩子外部行为有着显著影响,父亲在家会有助于减轻孩子的反社会行为,而具有高反社会性的父亲的存在则对孩子的行为有害[33]。

Erika London Bocknek(2009)认为父亲在位能显著预测学步儿童情绪调节相关的行为,心理父亲在位可成为父亲角色的作用的替代品[34]。

Karen ShoumTeel等人在2015年的研究显示没有父亲的单亲家庭的儿童比正常双亲家庭的儿童患抑郁症的风险高[35],可见父亲在位对孩子情绪情感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外关于父亲对孩子成长发展的作用很是关注,对父亲在位的研究范围较广,涉及到不同种族、特殊群体等,主题也更多样化,方法也更加系统化。 (2)国内关于父亲在位的研究成果

国内有关父亲教养问题的研究还刚刚起步,但由于父亲在孩子面前扮演着他人无法替代的角色,所以一直以来近几年来,父亲在位越来越受到更多的研究者关注,也涌现了一些研究成果。

5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蒲少华(2012)首先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父亲在位调查,结果显示在年级和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随后,他又对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格特点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26]

。之后,他又探讨了大学生父亲在位与成就动机之间的关系;探讨了父亲在位

理论和留守儿童教养的关系 [37]。

易培在2013年的研究中发现初中生的父亲在位水平在总体良好,只是在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和父亲参与的感知这两个维度上较低一些。初中生父亲在位在普通中学与重点中学、生源地上差异显著;团体心理辅导对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的干预有着积极效果[38]。

张璐2013年的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父亲在位分别在独生子女、性别、生源地、学生干部的变量上差异显著。且独生子女高于非独生子女,女生高于男生,城市学生高于农村学生,学生干部高于非学生干部。父亲在位中的四个维度都能够显著正向预测大学生人际信任的水平[39]。

刘禹含2013年在其学位论文中依据FPQ修订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父亲在位问卷,对小学五、六年级学生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上的部分变量对父亲在位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父亲在位的理想状态显著好于实际状态[40]。

卢清和曾彬认为父亲在位即父亲积极参与子女教育或对子女付出父爱, 有利于孩子的健康发展,不易患上“缺乏父爱综合症”。此外,在孩子的认知、思维、语言的发展和“情商”的培养方面父亲对其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41]

总的来说,国内对于父亲在位的研究还处于初期阶段,由于受研究工具对象的限制,研究成果多集中在学生群体,还缺乏对其他人群或特殊群体的关注。

1.3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

婚恋观是对婚姻和恋爱所持的基本观点和态度。大学时期不仅是人生的黄金阶段,而且是人生婚恋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如今大学生恋爱观念开放,更注重精神生活。但也不排除部分大学生对爱情与婚姻的理解不透彻。在恋爱观的建构上还存在着一定的扭曲和偏差,这不仅影响着当前的学习与生活还影响这未来的婚姻质量。如果因为没有建立正确、健康的的婚恋观而使大学生活受到重创,那是令人惋惜的。寇彧在2002年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不同的家庭养育风格会导致家庭成员之间具有不同的交往方式,产生不同的情感和观念[42]。这其中就包括对婚姻和恋爱等情感因素的看法。然而对于一个青年人而言,他的成长离不开社会、学校、家庭潜移默化的影响。而家庭是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它对个人成长有持久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与婚恋观方面早已有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

6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谈到家庭就有与之密切相关的一个重要角色——父亲。总之,父亲在子女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无可替代的作用。父亲在位是子女内在的心理状态,它不依赖于任何一种家庭结构,所有子女都可以拥有父亲在位,高品质的父亲在位是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有利于子女健康的心理发展。因此,父亲在位的不同情况可能成为个体婚恋观形成和发展中最重要的保护性因素或者危险性因素。

综合国内外父亲在位的研究,主要从概念的界定和理论的探讨入手,而本研究以父子关系为视角,探讨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这对于改善家庭教育以及父亲教养,促进大学生成长的婚恋观和人生价值观的形成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指导价值。

1.4 目前研究存在的问题

(1)我国目前有关婚恋观的研究,研究对象主要以高校学生为主,研究主要是从非心理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状态性研究,而缺乏本专业的过程性研究。本研究以笔者亲身收集的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弥补了单纯理论研究的空泛与片面,为目前我国的婚恋观研究提供了一些的现实资料。

(2)21世纪以来,父亲在位的研究先在国外取得一些成果,值得我们借鉴,但大部分集中在暴力行为、认知、语言、情绪发展、反社会行为问题的影响上,是否适合我国的文化背景仍是尚待检验的问题。

(3)目前为止,国内外有关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并没有直接的研究。已有的婚恋观研究中,侧重于父亲对女儿的婚恋观影响,子女都涉及的很少,并且大部分集中于理论性质的探讨。

2 研究意义及研究假设 2.1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父亲在位研究是父子关系研究中的一个新领域。父亲在位是指子女对父亲的感知和体验。家庭教育中的父亲在位会对大学生婚恋观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看,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可以丰富和深化家庭教育中父亲教育理论和大学生价值观念的研究;有助于深入理解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现实意义。通过本研究明晰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以便在今后的

7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家庭教育中父亲能采取正确的教养方式培养孩子,让孩子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2.2研究假设

根据以往文献综述和本论文目的意义,提出以下研究假设:

(1)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存在差异,独生子和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在婚恋观也存在差异。

(2)父母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与孩子正确婚恋观的树立有一定的正向相关。

(3)父亲在位的情况对子女正确的婚恋观的形成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3 研究过程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本研究根据整群抽样原则选取咸阳师范学院和陕西学前师范的两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为被试。共发放430份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58份,有效回收率为83.26%,被试基本情况见表3-1。

表3-1被试基本信息

性别 专业

特征 男 女 文科 理科 艺术 大一 大二 大三 大四 是 否 农村 城市 单亲 双亲 大家庭

人数 百分比(%)

47.2 169

52.8 189

43.0 154 34.9 125

22.1 79 97

93 72 96 106 251 224 114 27 265 66

27.1 26.0 20.1 26.8 29.6 70.1 68.2 31.8 7.5 74.0 18.4

年级

是否独生子女

家庭所在地

家庭类型

8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3.2 研究工具

3.2.1父亲在位问卷

父亲在位问卷。本问卷采用Krampe和Newton编制的中文简式版父亲在位问卷。该问卷有3个高阶维度,8个分量表,包含31个题目,采用李克特式5点记分:1=“从不”、2=“很少”、3=“有时候”、4=“经常”、5=“总是”。其中3个高阶维度为:与父亲的关系(1-19题)、家庭代际关系(20-27题)、有关父亲的信念(28-31题);8个分量表为:对父亲的感情(1、2、3、4题)、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5、6、7题)、父亲参与的感知(8、9、10、11题)、与父亲的身体互动(12、13、14、15题)、父母关系(16、17、18、19题)、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20、21、22、23题)、父亲与祖父的关系(24、25、26、27题)、父亲影响的概念(28、29、30、31题)。其中第20、22、23题为反向记分条目。得分越高,表示子女具有的父亲在位品质越高。本研究中,该量表的一致性系数为0.839。 3.2.2 大学生婚恋观问卷

大学生婚恋观。本问卷采用苏红编制的大学生婚恋观问卷,该问卷有7个维度,包含34个题目。采用李克特式五点记分:1=“完全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不确定”、4=“比较符合”、5=“非常符合”。其中7个维度:性爱抉择观题号为7、10、20、21、23、24、33、34;婚姻角色观题号为4、12、18、25、31;婚姻自主观题号为3、9、17、30;婚姻态度题号为1、8、15、22、28;恋爱动机题号为13、14、26、27;婚姻忠诚度题号为5、6、11、19、32;婚姻价值观2、16、29。第1、2、13、14、17、22、26、27、29题反向计分。得分越高表明大学生婚恋观越传统。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644。

3.3测试过程

由主试在被试的学校中,通过纸笔方式进行团体测试,所有被试匿名,按照指导语独立完成问卷。具体施测过程为:首先向被试说明问卷的内容、研究目的、填写方式,等被试问卷完成后,再当场收回。问卷回收后将有效问卷编码输入电脑进行登记。

3.4 数据处理

全部数据运用SPSS2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9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4研究结果与分析 4.1大学生婚恋观研究分析

4.1.1大学生婚恋观诸因子水平描述性统计

婚恋观各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表4-1),各因子平均值由低到高分别为为:婚姻价值观<恋爱动机<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婚姻态度<性爱抉择观。

表4-1大学生婚恋观各维度的描述性统计

性爱抉择观 婚姻角色观 婚姻自主观 婚姻态度 恋爱动机 婚姻忠诚观 婚姻价值观

M 3.78 3.07 3.01 3.66 2.71 3.47 2.82

SD 0.75 0.71 0.53 0.77 0.58 0.67 0.75

4.1.2 大学生婚恋观的性别差异

以大学生性别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各因子做独立样本的t检验(表4-2)。我们可以看出婚姻价值观在性别上差异显著(T=0.86,P=0.030<0.05),在婚姻价值观上男生得分高于女生。婚恋观的其它因子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婚恋观总分在性别上差异不显著。

表4-2大学生婚恋观的性别差异 男(n=169) 女(n=189) M 性爱抉择观 28.12 SD 5.73 M 32.06 10

SD 5.68 T -6.53 P 0.572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婚姻角色观 婚姻自主观 婚姻态度 恋爱动机 婚姻忠诚观 婚恋观总分 婚姻价值观

15.89 11.81 18.37 10.15 17.08 109.99 8.57

3.57 2.29 4.24 2.83 3.21 10.76 3.21

14.89 12.28 18.25 11.47 17.59 114.89 8.34

3.50 1.96 3.43 2.86 3.42 11.14 1.36

2.66 -2.04 0.29 -4.36 -1.47 -4.22 0.86

0.566 0.178 0.084 0.771 0.376 0.567 0.003

**

注:*表示p<.05,**表示p<.01,***表示p<.001(下同)

4.1.3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以大学生是否为独生子女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各因子做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3可以看出,婚姻观各因子及婚恋观总分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p>0.05)。

表4-3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独生子女(n=106)

非独生子女(n=251)

M 性爱抉择观 婚姻角色观 婚姻自主观 婚姻态度 恋爱动机 婚姻忠诚观 婚姻价值观 婚姻观总分

29.31 15.48 11.88 18.37 10.59 17.43 8.42 111.48

SD 6.32 3.67 2.00 4.29 2.86 3.29 1.73 11.94

M 30.60 15.31 12.14 18.29 10.96 17.31 8.45 113.07

SD 5.88 3.53 2.18 3.63 2.95 3.36 2.65 10.90

T -1.85 0.40 -1.08 0.17 -1.07 0.31 -0.14 -1.22

P 0.204 0.953 0.339 0.989 0.959 0.814 0.989 0.372

4.1.4大学生婚恋观在生源地上的差异

以大学生生源地为自变量,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各因子做独立样本t检验。从表4-4可以看出,婚姻观各因子及婚恋观总分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p>0.05).

表4-4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所在地上的差异

农村(n=244) 城市(n=114) M 性爱抉择观

30.98 SD 5.81 M 28.54 11

SD 6.18 T 3.63 P 0.236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婚姻角色观 婚姻自主观 婚姻态度 恋爱动机 婚姻忠诚观 婚姻价值观 婚姻观总分

15.55 12.09 18.73 10.68 17.53 8.48 114.03

3.44 2.20 3.78 2.87 3.33 2.65 11.09

14.97 11.99 17.40 11.21 16.96 8.39 109.46

3.79 1.98 3.79 3.00 3.31 1.83 10.89

1.42 0.49 3.08 -1.60 1.53 0.31 3.65

0.792 0.189 0.526 0.544 0.983 0.774 0.781

4.1.5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

以大学生三种家庭类型为自变量,大学生婚恋观诸因子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4-5可看出, 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差异显著(F=3.20,P=0.042<0.05)。大学生婚恋观总分及婚恋观其它因子在家庭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表4-5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比较

家庭类型 单亲

性爱抉择观

双亲 大家庭 单亲

婚姻角色观

双亲 大家庭 单亲

婚姻自主观

双亲 大家庭 单亲

恋爱动机

双亲 大家庭 单亲

婚姻忠诚

双亲 大家庭 单亲

婚姻价值观

双亲 大家庭

婚姻态度

单亲 双亲

N 27 265 66 27 265 66 27 265 66 27 265 66 27 265 66 27 265 66 27 265

M 30.19 30.34 29.64 15.26 15.15 16.26 12.11 11.98 12.33 11.74 10.96 10.16 17.30 17.25 17.79 8.44 8.43 8.56 18.00 18.21

12

SD 7.20 5.90 6.10 2.61 3.61 3.59 2.11 2.16 2.00 3.03 2.87 3.00 3.24 3.40 3.06 1.53 2.66 1.57 3.30 3.73

F 0.36 2.58 0.72 3.20 0.71 0.08 0.72

P 0.697 0.077 0.490 0.042 0.495 0.922 0.486

*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大家庭 单亲

婚恋观总分

双亲 大家庭

66 27 265 66

18.80 113.04 112.29 113.55

4.36 10.79 11.24 11.39

0.35

0.702

表4-6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多重比较

单亲X大家庭

恋爱动机

1.57

*

平均数差异(Mean Difference)

双亲X大家庭 -0.99

单亲X双亲 -0.81

由表(4-6)的事后多重比较得知,家庭类型与大学生恋爱动机之间的差异显著(P=0.018<0.05),在恋爱动机得分中:单亲家庭得分高于双亲家庭,双亲家庭得分高于大家庭。

4.1.6大学生婚恋观在专业上的差异

本研究以大学生三种专业类型为自变量,大学生婚恋观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4-7)可看出,大学生婚恋观各因子中只有婚姻角色观、恋爱动机在专业类型上的差异显著(F=4.30,P =0.018<0.05;F=3.57,P =0.005<0.01)。大学生婚恋观总分在专业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表4-7大学生婚恋观在专业上的方差比较

专业 文科

性爱抉择观

理科 艺术 文科

婚姻角色观

理科 艺术 文科

婚姻自主观

理科 艺术 文科

恋爱动机

理科 艺术 文科

婚姻忠诚

理科 艺术 文科

婚姻价值观

理科 艺术

婚姻态度

文科 理科

N 154 125 79 154 125 79 154 125 79 154 125 79 154 125 79 154 125 79 154 125

M 30.57 30.42 29.13 15.20 14.93 16.37 12.30 11.75 12.09 11.18 10.90 10.11 17.36 17.23 17.51 8.23 8.63 8.61 18.07 18.56

SD 6.50 5.86 5.24 3.21 3.68 3.88 2.10 2.09 2.22 2.96 2.88 2.81 3.25 3.53 3.18 1.58 3.42 1.76 3.50 4.44

F 1.64 4.30 2.24 3.57 .167 1.18 .57

P 0.196 0.014 0.107 0.029 0.847 0.310 0.566

**

13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艺术 文科

婚恋观总分

理科 艺术

79 154 125 79

18.35 112.91 112.43 112.16

3.39 11.73 11.55 9.65

.131

0.877

表4-8婚恋观在专业类型上的多重比较

平均数差异 (MeanDifference) 文科X艺术 婚姻角色观 恋爱动机

-1.17 1.07

***

理科X艺术 -1.44 0.79

**

理科X文科 -0.27 -2.18

由表(4-8)的事后多重比较得知,婚姻角色观在文科与艺术生差异显著(P=0.018<0.05),艺术生得分高于文科生;婚姻角色观在理科与艺术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5<0.01), 艺术生得分高于理科生;恋爱动机在文科与艺术生上差异极其显著(P=0.008<0.01),文科生得分高于理科生。

4.2大学生父亲在位研究分析

4.2.1大学生父亲在位诸因子描述性统计

根据比较均值结果(表4-9),各因子由低到高的排列顺序为:母亲对父子的支持<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亲参与的感知<父亲影响的概念<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对父亲的感情。

表4-9大学生父亲在位诸因子描述性统计

对父亲的感情 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 父亲参与的感知 与父亲的身体互动 父母关系

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 父亲与祖父的关系 父亲影响的概念

M 16.95 10.91 12.37 11.87 15.53 16.09 13.96 13.32

SD 3.17 2.80 3.87 4.10 3.61 3.71 3.70 3.69

4.2.2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在年级上的差异

以在校大学生年级为自变量,大学父亲在位三个高阶维度为因变量,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从表4-10可看出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在年级上差异不显著。

表4-10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在年级上的单因素方差分析

N M 14

SD F P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大一

父亲关系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一

家庭代际 关系

大二 大三 大四 大一

有关父亲 的信念

大二 大三 大四

97 93 72 96 97 93 72 96 97 93 72 96

68.77 68.24 67.35 66.09 30.59 29.26 29.90 30.42 12.78 13.37 13.26 13.88

12.65 12.34 11.41 13.41 5.43 5.59 6.16 4.68 4.04 3.56 3.94 3.21

.83 1.14 1.42

.476 .335 .237

4.2.3父亲在位在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的差异

分别以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为自变量,以父亲在位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11。结果显示父亲在位在大学生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

表4-11父亲在位性别、是否独生子女、生源地上的差异

父 亲 在 位

独生子女

城市 农村

106 251

110.61 111.17

16.42 17.05

生源地 性别

组别 男 女 是 否

N 169 189 244 114

M 111.48 110.59 111.35 110.28

SD 16.35 17.26 16.77 16.99

T 0.50 -0.29 0.56

P 0.295 0.642 0.879

4.2.4大学生父亲在位各维度的因子在性别上的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以父亲在位各个维度的因子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12.结果显示: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差异比较显著(T=3.63,P=0.001<.01)。

表4-12大学生父亲在位各个维度在性别上的差异

维度一:与父亲的关系 对父亲的感情 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 父亲参与的感知 与父亲的身体互动

男(169) M 68.72 16.81 11.46 12.52 12.25

SD 11.91 16.81 2.39 3.75 4.11

女(189) M 66.66 17.07 10.42 12.23 11.53

SD 13.02 17.07 3.04 3.98 4.07

T 1.56 -0.78 3.63 0.72 1.66

P 0.268 0.701 0.001 0.346 0.768

**

15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父母关系

维度二:家庭代际关系 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 父亲与祖父的关系 维度三:有关父亲的信念 父亲影响的概念

15.67 29.52 15.22 14.30 13.24 13.24

3.52 5.47 3.65 3.53 3.57 3.57

15.40 30.53 16.87 13.67 13.40 13.40

3.68 5.39 3.60 3.83 3.81 3.81

0.70 -1.75 -4.28 1.63 -0.42 -0.42

0.161 0.748 0.136 0.188 0.378 0.378

4.2.5大学生父亲在位各个维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以是否独生子女为自变量,以父亲在位各个维度的因子为因变量做独立样本t检验,如表4-13。结果显示: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在独生子女大学生中的差异显著(T=0.47,P=0.032<0.05)。

表4-13大学生父亲在位各个维度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

维度一:与父亲的关系 对父亲的感情

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 父亲参与的感知 与父亲的身体互动 父母关系

维度二:家庭代际关系 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 父亲与祖父的关系 维度三:有关父亲的信念

父亲影响的概念

独生子女(106) M 66.80 16.58 11.03 12.09 12.01 15.09 30.65 15.91 14.75 13.16 13.16

SD 11.41 3.37 2.65 3.53 3.70 3.74 5.41 3.72 3.50 3.81 3.81

非独生子女(251) M 67.96 17.12 10.86 12.47 11.80 15.72 29.82 16.19 13.63 13.39 13.39

SD 13.01 3.08 2.86 4.02 4.26 3.55 5.45 3.71 3.74 3.65 3.65

T -0.80 -1.47 0.52 -0.85 0.47 -1.49 1.32 -0.67 2.62 -0.53 -0.53

P 0.140 0.480 0.262 0.086 0.032 0.597 0.901 0.982 0.424 0.858 0.858

*

4.3大学生婚恋观与父亲在位的相关分析

将大学生婚恋观量表与父亲在位量表的各个因子做相关分析,从表中可以看出父亲在位的各分量表与婚姻价值观的相关没有达到统计学意义上的显著水平,而父亲在位的各分量表与婚姻忠诚、婚恋观总分上均达到显著相关。其他各分量表与各因子之间的相关具体情况见表4-14。

16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表4-14大学生婚恋观8因子与父亲在位8因子之间的相关分析

性爱抉择

对父亲的 感情 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 父亲参与的感知

与父亲的身体互动 父母关 系

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 父亲与祖父的关系

17

0.15

**

婚姻角 婚姻自主色观 0.05

观 0.08

恋爱动

机 -0.05

婚姻忠

诚 0.34

**

婚姻价值观 -0.07

婚姻态度 0.20

**

婚恋观总分 0.38

**

0.38

**

0.09

*

-0.02 0.10

*

-0.06 0.17

**

0.03 0.09 0.13

**

0.02 0.13

**

0.09 -0.01 0.10

*

0.06 0.07 0.13

**

-0.01 0.04 0.11

*

-0.05 0.09

*

-0.04 0.07 0.06

0.24

**

0.01 0.12

*

-0.12

*

0.24

**

0.01 0.19

**

0.26

**

0.33

**

-0.16

**

-0.11

*

0.03 0.14

**

-0.05 0.25

**

0.23

**

0.03 0.12

*

-0.10

*

0.20

**

-0.08 0.14

**

0.18

**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父亲影响的概念

父亲在位总分 0.28

**

0.16

**

0.11

*

0.09 -0.11

*

0.13

**

-0.04 0.10

*

0.18

**

0.04 0.12

*

-0.10

*

0.30

**

-0.04 0.23

**

0.32

**

注:**代表在0.01 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代表在 0.05 水平(单侧)上显著相关。

4.4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4.4.1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父亲在位对婚恋观的影响模型,在相关的基础上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多元回归分析,以父亲在位三个高阶维度自变量,大学生婚恋观为因变

量,做父亲在位三个高阶维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预测,具体结果如下:

模型一方程:Y=0.572X1+95.371 模型二方程:Y=0.167X1+0.443X2+89.97

表4-15父亲在位各高阶维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模型 变量 1 (常量) 家庭代际关系 (常量) 2 家庭代际关系 父亲关系 B 95.371 0.572 87.970 0.443 0.167 SE 3.205 0.105 3.797 0.110 0.048 Beta 0.278 0.215 0.187 R2 0.077 0 .108 ******4.4.2父亲在位8个因子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回归分析

为了进一步探讨父亲在位对婚恋观的影响模型,在相关的基础上使用逐步回归法进行回多元归分析,以父亲在位的各维度为因变量,大学生婚恋观为自变量做父亲在位各维度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预测。具体结果如下:

模型一的方程:Y=1.331X+90.013 模型二的方程:Y=1.207X1+0.442X2+85.017 模型三的方程:Y=1.090X1+0.510X2+0.387 X3+80.740 表4-16对父亲的感情对婚恋观的逐步回归分析 模型 1 变量 (常量) 对父亲的感情 B 90.013 1.331 18

SE 2.993 0.174 Beta 0.377 R2 0.142 ***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

(常量)

2

对父亲的感情 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

(常量)

3

对父亲的感情 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 父亲影响的概念

85.017 1.207 0.442 80.740 1.090 0.510 0.387

3.421 0.177 0.151 3.790 0.182 0.153 0.152

0.341 0.146 0.308 0.169 0.127

0.162

0.177

**

注:1表示模型1,2表示模型2,3表示模型3。

5讨论

5.1大学生婚恋观现状

5.1.1大学生婚恋观现状分析

本研究选取了咸阳师范和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的420名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筛选出了358份进行父亲在位和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

本研究发现婚恋观诸因子中,婚姻价值观<恋爱动机<婚姻自主观<婚姻角色观<婚姻忠诚观<婚姻态度<性爱抉择观,可看出大学生在性爱抉择观上最为传统,在婚姻价值观上最为开放。究其原因可能是(1)中国传统文化对性爱这方面是比较保守的,比较看重贞结的,所以多数人在性爱抉择观上较传统;(2)随着新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婚姻价值观,它不在是以前的吃饱穿好,婚恋观的层面更广由简单的物质上升到精神层面。

5.1.2大学生婚恋观在性别的差异分析

研究表明大学生婚恋观具有不平衡性特点,首先从性别差异上看,婚恋观总体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并且性爱抉择观、婚姻角色观、婚姻自主观、恋爱动机在性别上也存在显著差异。除婚姻角色观外,在有性别显著性差异的因子上,女生的平均分普遍高于男生,这说明女生较男生在选择性爱伴侣方面、婚姻的选择方面、恋爱的动机更为传统,更为保守一些。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有(1)社会原因:中国现代受封建传统思想的影响仍然存在,况且社会对女性在性及贞洁上的要求比男生更为严格。(2)家庭原因: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多数父母亲有着严重的传统婚恋,继而影响自己的子女产生这样的婚恋观,况且在传统的婚恋关系下对女性的束缚多于男性。(3)性格原因:女生在性格方面多表现在胆小懦弱,因此在婚恋观上更加多虑,更加关注社会对其的要求。 5.1.3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本研究中婚姻观的各因子及婚恋观总分在是否为独生子女上差异不显著,且

19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在婚恋观的各因子得分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平均分接近,说明是否为独生子女并不会对大学生的婚恋观产生太大的影响。这与李东风的研究结论不一致,他的研究选取江西省某地区3所高校研究生为调查对象,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婚恋观进行差异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当代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由于成长环境的不同、家庭组成人员、经济条件,导致他们在性格、思想和生活方式等方方面面的差异,进而对其婚恋观的形成产生了差异。而本研究出现这一现象,可能与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水平水平、家庭整体的文化程度不断提高有关,与此同时,近年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成长与教育均受到高度重视,在年轻人眼里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区别逐步缩小从而导致他们在婚恋观上的差异不显著。 5.1.4大学生婚恋观在生源地上的差异分析

大学生婚恋观整体在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究其原因在于,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村的经济、教育状况不断提高、交通的便利、网络的普及不仅使得孩子们在教育方面的资源共享而且也使城乡学生的认知环境没有太大差异。

5.1.5大学生婚恋观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4-5可知大学生婚恋观各因子中只有恋爱动机在家庭类型上的差异显著。其中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的平均分为:大家庭<双亲<单亲。其表明:单亲家庭的大学生在恋爱问题方面更持肯定的态度,其次是双亲家庭,最后是大家庭,其可能原因是:单亲家庭的孩子相对双亲、大家庭的孩子从家庭中得到的温暖少,他们渴望有他人的关心、照顾。与此同时,在正处于青春发育期的他们性机能的成熟、性意识的觉醒使得他们渴望与异性交往,此时监护者又没有给予及时的正确引导。而大家庭的孩子受到家庭的关心、照顾更多,他们的注意力有所分散,对异性的好奇也能有家人的正确引导,因此相比之下单亲家庭的孩子更容易接受大学期间的恋爱。 5.1.6大学生婚恋观在专业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大学生婚恋观在文、理科及艺术上没有显著差异,这与平媛等的研究结果相同,但婚姻角色观和婚姻自主观、恋爱动机均在文、理科及艺术上有显著差异。但奇怪的是在婚姻角色观上的均分:文科<理科<艺术,说明文科生较理科及艺术生的思想开放,不再特别强调男尊女卑的影响,认为男女平等,丈夫的社会地位、经济收入等不一定要高于妻子;,而在婚姻自主观上的均分为:文科<理科<艺术,说明文科生的思想较理科与艺术生传统,文科生受中国传统文

20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化的影响大一些,认为婚姻应以父母之命,他们在选择婚姻对象时会参考父母的意见多一些;在恋爱动机上的差异主要是文科生与艺术生的差异,在其均分上:艺术<文科,说明文科生较艺术生在恋爱的动机更加多元化。

5.2父亲在位的现状

5.2.1父亲在位的现状分析

本研究通过父亲在位的问卷调查,发现母亲对父子的支持<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亲参与的感知<父亲影响的概念<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母关系<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对父亲的感情。由此可见,大学生的父亲在位水平不均衡,母亲对父子的支持、与父亲的身体互动、父亲参与的感知得分较其它三个低,表明大学生在这三个因子上具有的父亲在位品质低,这三个因子属于父亲在位高阶维度的:与父亲关系,从而得知该维度上得分低者与父亲的关系处理的不是太好。 5.2.2父亲在位总分在生源地、年级、性别、是否独生子女上的差异分析

研究发现父亲在位总分在年级、生源地上差异不显著,原因可能是:(1)本研究的被试年龄差异不大。 (2)现在生活水平提高农村与城市的差距在不断缩小。父亲在位总分在性别上的差异不显著,表明男女大学生和不同年级的大学生都拥有同样的心理父亲在位,这与Krampe和Newton在美国608名成年子女中对父亲在位的性别差异调查结果一致。

5.2.3父亲在位各维度及分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分析

由表4-13可知,父亲在位各维度及分量表在性别上的差异显著,其主要体现在:独生子女大学生在“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分量表中的差异显著,这与蒲少华、卢宁等人关于大学生父亲在位的特点分析中的结论一致[57]。本研究中“与父亲的身体互动”分量表得分独生子女的得分高于非独生子女,提示独生子女家庭的父亲在与一个孩子的教养及互动参与过程中,比非独生子女家庭的父亲有有更多地投入。究其原因可能是:独生子女主要游戏和玩耍的对象是父母亲亲,父亲的参与及与子女的身体互动相对较多;而对子女家庭中兄弟姐妹之间互为游戏伙伴,父亲的参与及与子女的身体互动则相对较少,与父亲的身体互动越多有助于父子间更多的心灵与肉体的接触,从而形成“表达型”父亲和“工具型”父亲的结合,他将更乐于关注孩子所关注的一切并参与其中,父亲更多的身体互动将促进子女高品质的心理父亲在位。

21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5.3大学生婚恋观与父亲在位的关系分析

本研究发现,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呈广泛的显著相关,父亲在位品质越高则大学生越具有正确的婚恋观。

大学生婚恋观与对父亲的感情、母亲对父亲关系的支持、父亲参与感知、父母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假设二是一致的,父亲在位品质越高则大学生越具有正确的婚恋观。

运用回归分析进一步探究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父亲在位与大学生婚恋观存在相关的关系。以父亲在位各维度作为自变量,以大学生婚恋观作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父亲在位各维度中对父亲的感情、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父亲影响的概念与大学生婚恋观有线性关系,其显著地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水平,更进一步说明:父亲在位的品质对大学生婚恋观的重要作用。也就是说,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与父亲之间有良好的父子关系,父亲与祖父的关系亲密融洽,并能将将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传递到自己的家庭中去,孩子也能受其潜移默化的影响,这都有助于孩子正确的婚恋观的形成与发展。

由表4-14可以看出,“家庭代际关系”、“与父亲的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是影响极其显著,能够预测大学生婚恋观。这提示我们应该对家庭代际关系、与父子关系给予关注不能忽视孩子父母与祖父母之间的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有研究表明父亲与自己的父亲有良好的父子关系的话,那么他更愿意将这种良好的关系该到自己的家庭中去,即与自己孩子的关系中去。因此良好的代际关系更能给予孩子一情感支持与温暖,使孩子在和谐的环境中成长并形成健康的婚恋观和人生观,这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幸福更有利于家庭与社会的和谐。

根据数据显示(表4-15),家庭代际关系、与父亲的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均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但解释变异较高的为家庭代际关系与父亲关系的共同作用,二者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解释变异达到了0.108,即与父亲的关系能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10.8%的变异量。回归模型方程为:Y=0.167 X1+0.443 X2+89.97。孩子与父亲的情感亲密,父子交流足够,孩子能体验到信任、被认

可的感觉,更能拥有良好的自信心去面对未来的生活,包括他们的婚恋。孩子对父亲的看法和态度、父亲角色的影响,对父亲重要性的理解具有良好的感知和体验,将有益于孩子婚恋观的形成与发展。

根据数据显示(表4-16),对父亲的感情、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对大学生婚恋观均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但三者的共同作用较大,解释变异量达到了0.177,即对父亲的感情、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有关父亲的信念

22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联合预测大学生婚恋观的17.7%的变异量,回归模型的方程为:Y=1.090X1+0.510X2+0.387 X3+80.740。数据显示父母与长辈之间的关系是孩子的一个无形的榜样,他们之间良好的关系可以给孩子营造一个温暖舒适的环境,这有利于孩子形成健康的人格与婚恋观;子女对父亲的感情、父亲对子女的影响这是一个双向的过程。有研究显示,他们彼此之间的接触程度与亲近性与子女的自我评价和生活满意度呈正相关,尤其是对女儿的影响更明显。对于大学生而言,有了良好的自我评价,高得生活满意度,健康的人格那么就很有利于在这个青春发育期的年龄阶段形成良好的婚恋观。

从上面的结果可以看出,父亲在位对于大学生的婚恋观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由于孩子出生和成长接触到的第一个场所便是家庭,而父亲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角色,因此父亲在位对孩子肯定有最直接和最深刻的影响,他们在家庭中学会了关心、爱护他人、怎样和他人相处,这对婚恋观的形成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是,本研究的解释力度不高,究其原因在于,影响婚恋观的因素有家庭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三部分,父亲在位属于家庭层面,因此对大学生婚姻观的解释率不高。因此,为了使孩子形成健康的婚恋观,我们应该注意:(1)在父子关系方面,父亲应多陪伴子女,多参与子女的互动活动,多多树立起作为孩子的父亲的形象,尽量克服自己的难为情,表达出自己内心对孩子的爱。让子女更多的感受到父亲的爱,使孩子面对问题有一个积极地态度。(2)父母关系方面,父母应互相照顾、互理解和信任、相互支持和帮助、努力维系和珍惜彼此间的关系,都能为家庭负责,父母间的关系应使孩子感到愉快。争取营造一个温馨舒适的家庭氛围。(3)家庭中的其他成员尤其是母亲在孩子面前应该客观理性的评价孩子父亲的形象,不能因为嫉妒父亲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或者自己与孩子父亲关系不好而为孩子建立一个不健康的父亲形象,应给与父子关系足够的支持,多多鼓励父亲与孩子互动和相处。

6.结论 6.1 结论

本研究在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对父亲在位在位问卷中文简式版和大学生婚恋观量表对西安和咸阳的高校大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分析了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出以下结论:

23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1).婚恋观因子中,在性爱抉择观上最传统,在婚姻价值观上显现出多元化,

不同性别的大学生在婚恋观上差异显著;不同家庭类型的大学生在恋爱动机上差异显著:大学生婚恋观在独生子和非独生子、生源地类型上差异不显著,在婚恋观差异不显著。

(2)父亲在位总体水平在年级、性别、独生子女、生源地类型上差异不显著。

但是,在父亲在位各维度中,父亲参与的感知在不同性别的大学生中差异显著;与父亲身体的互动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中的差异显著。 (3)在父亲在位的8分量表中除与父亲的身体互动水平外其余水平均与婚恋观

总体上呈现显著正相关。在父亲在位的8分量表中除母亲和外祖父的关系外均与恋爱动机呈现负相关。父亲在位各维度在婚姻忠诚上呈现显著的正相关。 (4)父母关系,母亲对父子关系的支持与孩子正确婚恋观的树立有极其显著的

正向相关。

(5)由逐步回归分析可知,母亲与外祖父的关系、对父亲的感情、有关父亲的

信念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显著的预测作用,与父亲的关系和家庭代际关系对大学生婚恋观有极其显著的预测作用。

6.2本研究的不足与展望

本论文研究的是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发现婚恋观与父亲在位呈显相关关系。本研究还存在以下不足:

(1)目前国内外大学生婚恋观的概念缺乏深入的探讨。纵观现有研究,学者们对于婚恋观没有给出一个统一的概念。大多是从社会学或教育学角度出发进行的状态性研究,而缺乏从心理学角度出发的过程性研究。

(2)样本方面,本研究只选取了咸阳市与西安市的两所学校作为研究对象,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量不高且均为师范类院校,因此在后续的研究中,应该注意所选被试的层次性,提高样本的代表性和样本量,扩大样本范围。

(3)影响大学生婚恋观的因素很多,本文只是探讨了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后续研究可以与个体和社会等层面互相结合,丰富研究资料,从而更全面的进行深入探讨。

(4)本研究对大学生专业类别的划分还不够全面,后续研究可以增加对医科类的分析,也可以将艺体类分开,比较分析一下艺术生和体育生的差异情况。

24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参考文献

[1]刘惠娟.大学生家庭环境、自立人格与婚恋观的相关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4

[2]李祖娴,聂衍刚,田婧舒.对父母婚姻关系的知觉与大学生婚恋观的相关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年第17卷第3期

[3]缪建东.家庭教育社会学.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1版

[4]周波,张智.美国儿童发展中父亲影响作用研究综述[J].当代青年研究,2004,(2):47-51 [5]陈文岩’’80后’’在校大学生婚恋观研究 [D] 陕西:陕西师范大学社会学,2011.

[6]BrantleyA, Knox D,&ZusmanME.When and why genderdifferences in saying \36(4): 614-615.

[7]Martin P D, SpecterG,Martin D,&MartinM. Expressed at-titudes of adolescents toward marriage and family life [J].Adolescence, 2003, 38(150): 359-368.

[8]Rubinson, Laurna, Rubertis, Lisa. Trends in sexual attitudesand behavior of a college population over a 15 yesrsperiod[J]. Journal of Sex

25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Education and Therapy, 1991, 17(1):223-229.

[9]Karen H, Uba, Lanrna. Premarital sexual behavior among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J].AcheivesofSexualBehavior, 1992, 21(3): 227-240.

[10]Mayyekiso,TokoziteV.Attitudes of student at the UniversityofTranskei towards premarital sex[J]. SouthAfricanJournalofPsychology, 1994, 24(2):.

[11]Westera D A,& Bennett L R. Adolescent attitudes aboutmarriage, relationships and premarital sex [J]. InternationalJournalofNursing Studies, 1994, 31: 521-531.

[12]Murphy J J,&Boggess S. Increased condom use among teenage males, 1988 -1995: The role of attitudes[J]. Family Planning Perspectives,1998, 30(6): 276-280.

[13]马建青,严立芬女研究生婚恋观现状及特点探析[J]高等教育研究,1999,(2):59-- 63

[14]苏红大学生婚恋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

[15]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R].北京:第 33 条、第 35 条,1990.

[16]胡利人,徐盐,谭秋浩.低年级医学生婚恋观和性观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2000,8(6):698-701.

[17]马正平,海存福.北京高校回族大学生爱情观调查[J].回族研究,2000,12(3):65-68.

[18]王平一.大陆和台湾地区青年婚恋观的比较研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2,21(4):33-36.

[19] [11]胡利人,徐 盈,谭秋浩.低年级医学生婚恋观和性观念调查[J].健康心理学杂志, 2000, 8(6): 698-701.

[20]罗 萍,封 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5): 631-635.

[21]李宁宁.现代化浪潮冲击下的婚姻价值观——现代化初期苏南人价值观研究之一[J].学.1996(6):65-71.

[22]罗萍,封颖.从性别视角看当代大学生的婚恋观念[J].武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式2001,54(5):631-635.

[23]钱兰英.大学生对婚姻与性的态度[J].青年研究,2000(11):29-34.

[24]叶丽红,高亚兵,骆伯巍.当代大学生的性观念调查[J].青年研究,2000(6):34-39.

[25]苏红.大学生婚恋观结构、特点及影响因素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6]Krampe EM. When is the father really there? A conceptual reformulation of father presence. Journal of Family Lssues, 2009,7:875-897

[27]杨丽珠,董光恒.父亲缺失对儿童心理发展的影响[J] 心理科学进展,2005,13 (3):260-266.

26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28]许岩,张文新 父亲参与儿童教养研究综述[J] 江西教育科研,2006,(1):12-14

[29]蒲少华,卢宁 .父亲教养的研究进展[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8,(10):1194-1197.

[30]Wade C. Mackey, Bonnie Mackey . The Presence of Fathers in Attenuating Young Male Violence[J]. Marriage & Family Review, 2003,35. [31] Steven C. Mounce. Sons seeking father time: A study of father presence in the lives of incarcerated males[D]. Capella University.2004.

[32]Laura A. Augello. Early childhood development: An examination of father presence[D]. Pace University.2007.

[33]Blazei Ryan W, Iacono William G, McGue Matt. Father-child transmission of antisocial behavior: the moderating role of father's presence in the home[J].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2008,47(4). [34]Erika London Bocknek. Early socioemotional development in the context of family boundary ambiguity[D].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2009.

[35]Karen Shoum Teel1,Helen Verdeli1,Priya Wickramaratne等. Impact of a Father Figure’s Presence in the Household on Children’s Psychiatric Diagnoses and Functioning in Families at High Risk for Depression[J]. Springer Science+Business Media New York ,2015.

[36]蒲少华,卢宁,凌瑛,曹亦薇.大学生父亲在位的特点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2,28(8):591-593 [37]蒲少华,李臣,卢宁,等.国外“父亲在位”理论研究新进展及启示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1,28(2):141-147

[38]易培.基于父亲在位理论的初中生父亲在位水平研究及相关干预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2013.

[39]张璐.父亲在位与大学生人际信任关系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教育学院,2013.

[40]刘禹含. 小学高年级学生父亲在位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以吉林地区为例[D].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13.

[41]卢清,曾彬. 对当前子女教育中“父亲缺位”现象的思考[J].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

[42]寇彧.大学生价值取向的特点及其与家庭因素的相关研究[J].心理学探新, 2002,22(81):55-60

27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附录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亲爱的同学:

您好!感谢您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此次问卷调查!本调查仅为科研所用,调查数据完全保密,不记姓名。答案没有对错、好坏之分,如果你不能完全确定,请不要留空,选最接近你实际感受的答案。衷心感谢你的支持与合作!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1.年龄: 岁 2.性别:□男□女

3.独生子女: □是□否

4.年级: □大一□大二□大三□大四 5.专业:□文科类□理科类□艺体类 6.生源地: □农村□城市 7.家庭类型: □双亲□单亲□大家庭

8.父亲文化程度: □小学或小学以下□中学□大学及以上

9.母亲文化程度: □小学或小学以下 □中学 □大学及以上

第二部分 父亲在位问卷

指导语:这是一份有关父子(女)两代人之间家庭生活关系的问卷,请在你的

28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选项后打“√”就好。

题目 从不 1) 对我来说,父亲很重要 2) 我感觉父亲总在我的身后并且支持我的选择和行动 3) 我尊敬父亲 4) 父亲在我的生活中占据了无人可以替代的特殊地位 5) *母亲鼓励我与父亲交谈 6) *母亲喜欢我与父亲共同参加活动 7) *母亲希望我和父亲亲密 8) 当需要时,父亲协助我完成学校的作业 9) 父亲帮助我完成学习新的东西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位 28) 29) 30) 31) 父亲影响子女与朋友之间的关系 父亲影响子女的道德观与行为 父亲影响子女在校的表现 父亲影响子女与异性之间的关系 1 1 1 1 2 2 2 2 3 3 3 3 4 4 4 4 5 5 5 5 父亲参加我学校的典礼 父亲和我一起参加各种活动和业余爱好 我曾坐在父亲的膝盖上 父亲曾拥抱和/或亲吻我 父亲曾让我坐在他的肩膀上 父亲曾抱我上床睡觉 父母间的关系让我感到愉快 父亲和母亲相互支持和帮助 父亲和母亲相互理解 父亲和母亲情感亲密 *母亲对外祖父很失望 *母亲尊敬外祖父 *母亲恨外祖父 *母亲害怕外祖父 和祖父在一起父亲感到温暖与安全 父亲和祖父都很享受在一起的时光 父亲觉得与祖父之间很亲密 祖父在父亲的生活中占据了无人可以替代的特殊地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很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有 经 总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少 时 常 是 候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第三部分大学生婚恋观调查问卷

下面是一些描述大学生对待婚恋问题的看法,请您根据其与自己的符合程度,在问卷上

29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用“√”标出一个相应的数字。除非您认为其他几个选项确定都不符合您的真实想法,否则,请尽量不要选择“不确定”。在您读完每一个问题后,不要花费时间去反复思考,请根据您的第一感觉做出选择。每个问题都需要回答,限选一个。

非常题目 1.我认为结不结婚都无所谓。 2.我认为自我做主的婚姻是好的婚姻。 3.我认为找伴侣时,家人的意见很重要。 4.我认为丈夫的社会地位应高于妻子。 5.我认为人的一生只能有一个婚姻伴侣。 6. 我不能容忍婚前性行为。 7. 我认为性与爱一样,也需要忠诚,所以一个人同时只能有一个性伴侣。 8. 我渴望结婚,过上家庭生活。 9.我认为我在找伴侣是会听从家人的安排。 10.我认为为满足自己的一时冲动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 11.我不能容忍女生发生婚前性行为。 12.我认为丈夫的经济收入应高于妻子。 13.我认为在大学阶段最好谈一下恋爱。 14.我认为现在谈恋爱可丰富我的恋爱经验。 15.我认为婚姻在人生中不可缺少。 16.我认为两人个性相符的婚姻是好的婚姻。 17.我认为找伴侣一定要自己做主。 18.我认为丈夫的文化水平应高于妻子。 19.我认为离婚是不幸的。 20.我认为与我发生性行为的伴侣一定要是个自己爱的人。 21.我认为满足自己一时冲动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 22.我认为婚姻不适合我。 23.我认为我在发生性行为时会考虑对方的人品。 24.我人人为了满足自己的经济需要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 25.我认为在家庭中爱是应该倡导“男主外女主内”。 26.我认为学校学习生活太枯燥,谈恋爱可以寻求一些新的刺激。 27.我认为谈恋爱可以驱逐我内心的空虚。 28.我认为结了婚就不要轻易离婚。 30

比较不符合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不确定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3 比较符合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非常符合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5 不符合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咸阳师范学院2016届本科毕业毕业论文(设计)

29.我认为性生活和谐的婚姻是好的婚姻。 30.我认为家人给我介绍的对象比自己找的更合适。 31.我认为丈夫应是一家之主。 32.我认为婚姻就应该天长地久。 33.我认为我在发生性行为时会考虑道德问题。 34.我认为为了满足自己的一是生理需求而与人发生性关系是不可取的。 1 1 1 1 1 1 2 2 2 2 2 2 3 3 3 3 3 3 4 4 4 4 4 4 5 5 5 5 5 5

谢辞

在四年的大学生活中,咸阳师范学院的老师、同学和朋友给予我很多的帮助和关心,在这即将离别之际,借此机会对所有帮助我、爱护我的人表达深深的谢意!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小萍,四年以来您亲切的关怀和悉心的指导让我受益匪浅,而我的成长也完全依赖于您无私的教诲与不断的鼓励。在此次论文创作过程中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您为人随和热情,治学严谨。从选题、定题开始,一直到论文的定稿,老师始终认真、耐心地帮助我。老师的学识与胸怀是有目共睹的,学生愚钝,虽不曾学得真谛,但也学会了认真做人、努力做事,我想这是您所乐于看到的。做了四年的学生,似乎才刚刚明白您的用心良苦,却要匆匆离开了,心中真是不舍。唯有献上我最为衷心的感谢:老师,您辛苦了!

感谢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给予我指导与关怀的各位老师,感谢安龙老师、吴师伟老师、李玲老师、董琪老师、龚彦忠老师、李智恩老师、张勇老师、田虎老师。无论是您们渊博的知识,还是高尚的人格魅力,都将是学生毕生学习的榜样。

感谢我们心理班的37位同学,在心理班的大家庭里与你们分享知识与快乐,让我的生活平添色彩,与你们一起渡过的日子充满了欢声笑语,感谢我的同学,你们在生活和学习中给予我了很大的帮助,我们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收获了友谊!

感谢我的舍友与朋友们,我们一起成长的日子里你们为我排忧解难、给我幸

31

父亲在位对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

福快乐、教我宽容淡泊,亲如姐妹的情谊我将终生难忘。

最后,最为珍贵的感谢献给我的父亲、母亲,从小到大你们始终尊重我的每一个选择,你们爱我,支持我,让我成为最幸福的女儿。在未来的日子里,你们的平安与健康将是我前进的动力和幸福的源泉!

3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vwx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