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语法教学

更新时间:2023-03-08 08:38:23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法教学

摘要:

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于获得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新课标淡化了语法教学,注重了大量的听、说训练,但并不意味着对语言的指导作用。

有效的语法教学应做到:

1、 注重语法教学的难、易、深、广的尺度。 2、 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整理。 3、 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

4、 确定语法重点,精讲精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5、 语法教学不能脱离句型教学。 6、 归纳语言知识点。 7、 应重视语境教学。

8、 语法项目的操练要口头、书面相结合,口头操练为主。 9、 注意英语语法文化内涵的渗透。 关键词:

语法教学 任务分析 学习层次理论

新课标指导下的教材编排,注重了听、说训练,词汇教学,体现了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交际性功能,淡化了语法。但是淡化并非无足轻重。下面就新课标指导下的英语语法教学谈几点看法。

一、 语法教学的语言学基础

首先,语法是语言的中心部分 语法是研究词性变化和句结构的科学,是指用词造句的各种规则的总和。英国语言学家费☉帕默说:语言的中心部分是语法,这是每一个受过教育的人都应十分关心的。如果缺乏这种关心,那么其原因或在于语法编写的方式,或没有认识到语法在人类最本质的行为——语言中的重要性。人类学家认为:人是工具的制造者,可是类人猿也能制造原始的工具。在动物界,把人与动物分开的依据就是人能说话,即:“人是会说话的动物”。然而,正是语法才使得语言成为人类最本质的特征。因为虽然其他动物也能

发出有意义的的声音,但他们之间音义的连接比起人类的这种连接来是十分原始的,而认的这种连接就是语法,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则。举一个例子,这一点就更容易明白:蜜蜂有一个非常复杂的舞蹈系统,它用来指示新发现的花蜜的方向、距离和数量。这种交际跟语言有共同的地方,那就是有交际内容,也有交际方式。但我们不能说这种交际也有语法,研究这些系统,已经证明没有多大帮助,而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辅导作用。要学好英语,一般地说都应掌握语法这根拐杖。

再者,语法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事实上,语法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现行教材的目的是通过中学的英语教学,使学生受到听、说、读、写的全面训练,获得英语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养成良好的习惯,为进一步学习英语打下基础。教材是按照话题——结构——功能的结构层次编写的,话题是课文所谈的内容,结构是贯穿在话题中的知识点,功能指的是实际运用。虽然我们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应该以语法结构为重点,但决不能轻视语法教学,否则,就会出现学生对所学时态不知如何运用,词形变化掌握不牢,主谓一致关系把握不准等一系列问题,最终落在笔头上就不知所以然,书面表达能力差,影响了基础知识的掌握及深层交际的培养。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注重听、说训练的同时,应该调整课堂环节,加强语法教学,使学生能有效地将口头表达能力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

第三、注意语法教学的重点 英语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指词形的变化规则。由于英语词形变化并不复杂,所以语法教学的重点放在句法上。句法虽然千头万绪、错综复杂,但其核心是结构,主要包括短语结构和句子结构等。结构体现在一致关系和语序排列两个方面。一致关系指词语之间、句子成分之间或上下文之间保持人称、性、数、格等方面的一致或照应。如主谓一致、名词与其替代词的一致、定语从句的先行词与关系词的照应、复合句主句和从句时态的照应等等。语序排列指词语的排列顺序,如正常语序、倒装语序、宾语前置、状语的前位、中位和后位等。

句法中的结构涉及方方面面。但其中的五种基本句型是最基本的结构。它们是整个句法结构的基础,无数千变万化的句子是由它们演化而来的。演化的方式,一是转换,陈述句变疑问句,肯定句变否定句,主动句变被动句等;二是扩展,即为句子成分增加修饰语或简单句扩展为复合句。在一般的英语语言材料中,完全符合五种基本句型的句子比转换、扩展而来的句子要少得多。因此,要注意培养学生抓句子主要结构的能力。对学生理解起来确有困难的长句、难句不妨进行一些必要的语法分析,搞清句子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弄懂整个句子的确切意思。这样做,有利于语法规则的掌握和应用。

就语法教学的重点而言,包含两层意思:一层意思是不同的语法项目上有所区别。有些语法项目要精讲精练,如句子的时态;有些可以略讲,如句子的种类有些可以基本不讲,如名词的复数形式。另一层意思是同一语法项目上的不同侧面在有所区别。有的侧面可以略讲,甚至不讲,而有的侧面就必须细讲。至于教科书中没有提到,而在于学生却普遍感到困难的关键问题,要做必要的补充。例如,在定语从句的教学中,什么叫定语从句、定语从句的位置,定语从句常由哪些关系词引导,什么情况下关系词可以省略等等,教科书上讲得很明白,教师根本用不着照本宣科地去讲解。学生感到困难的如何选择关系词。而这些教科书上恰恰讲得太粗略,学生抓不住要领。教师要向学生讲清楚,关系词的选择依据两点,一是先行词,二是所要选择的关系词在定语从句所作的成分。

二、 语法教学在课堂中的具体操作

1、 注重语法教学的难、易、深、广尺度

语法是语言的使用规则,对语言实践有着积极的指导作用。掌握和运用语法知识对于获得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因此,学习语言,尤其是学习外语,不学习语法是根据不行的。中学英语语法教学,就是在基础知识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从理性上认识掌握语言的使用规律,并用以有效地指导语言实践。也就是说,语法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正确运用语言的自学性,减少盲目性,语法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语言现象,表达思想感情,使他们

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地少出偏差,少走弯路,从整体上提高英语学习效率。

由于人们对语法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就会采取不同的做法。在语法教学中应注意避免两种走极端的不良倾向。一种是过分强调语法的作用,认为学习英语就是学习英语语法,学好了语法就是学好了英语。在这种思想指导下,有些教师把大部分时间花在语法知识的传授、分析和练习上,把活生生的语言变成一个个干干巴巴的语言点,分条析缕,甚至把语法教学变成了语法研究。对于学生在操练、练习、使用中出现的错误总是单一地从语法角度去分析,一味地用讲解语法的办法去纠正,这种语法教学在学习者头脑中形成了高度的语法警觉点。过度的语法监控极大地压抑了学生正常的语言体验、得到的语言领悟、敏锐的语言分析,从根本上损害了学生语言学习和语言应用能力的发展。另一种是轻视语法对语言的指导作用,以幼儿学语无伦次作为英语学习的依据,单纯强调通过自然可获得的语言能力,排斥语法教学,因而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要求学生硬性模仿,不注意教给学习运用语法知识能力地认识、学习和掌握英语。实践证明,上述两种倾向都具有片面性,也给英语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危害。 2、 注重语法知识的系统整理

首先,准确把握教材各单元所包含的语法内容。对照大纲深入钻研教材,真正透彻了解每单元的具体内容,抓住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上,把握该语法项目上在本单元的要求,需要理解,还是需要牢固掌握。并且根据不同的要求设计出相应的练习,使学生通过相应地练习熟练地掌握并运用该语法项目,象初一新教材Go for it(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本单元并没有物主代词的这一项目,可是训练的时候,却出现了his ,her 这一物主代词,这就是暗藏在语言材料中的语法项目,老师在学习这一单元时,就应该先从简单的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来引出,当学生回答完my name is??,老师接着说His/Her name is??多给出几个例子,让学生真正了解his, her的真正意义,然后让他们站出来以介绍一下自

己的同位的形式来练习:His/Her name is??这样就能让学生熟练地掌握这一语法项目。

再者,把各单元之间的语法项目连贯起来。教材是按照语法结构由简到繁这一循序渐进的原则来编排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理顺各单元之间语法联系,把握各种语法项目上在教材中的分布规律。通过认真考虑,决定哪些语法项目在哪个单元应该详讲,哪些该略讲,哪些该不讲。 3、 要关于进行任务分析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加涅提出了一种学习层次理论,(即高级规则的学习以简单规则的学习为前提,简单规则的学习以概念学习为前提)这一理论对于我们的英语教学,尤其是语法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学习层次告诉我们,学习任何知识都需要先前的学习。比如名词的复数变化形式的学习层次为:确立名词复数的概念——确立单数的概念——初步掌握名词的复数形式,关于任务分析,并不是要求教师给学生分析语法结构,而是使教师清楚新知识所包含的必要条件或了解新知识,从而确定教学起点和教学顺序。如果学生已经具备相关的前提性知识,教师要考虑如何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纳入到新的学习中去。当学生不具备这些前提性知识或不完全掌握这些前提性知识时,教师要想法弥补。如果教师在教语法知识时,只是带领学生机械地操练,模仿或举出大量的例子进行解释。学生可能会记住例子,但不能穷尽,遇到没见过的情形时,就会出错。所以,应引导学生进行语法分析,只有学生学会进行正确的语法分析,才能做到举一反三,学以致用。 4、 确定语法重点,精讲多练,讲练结合,以练为主

教师应根据大纲要求,区别对待各个语法项目,对要求掌握的语法条目应精讲多练,适时点播,使学生能举一反三,学习和掌握语法条目的途径:一是教师讲,二是学生练。讲是为了使学生准确地掌握语法规则的概念、结构和用法。练是为了能熟练地将语法规则用与实践。教师在备课时要精心设计讲的范围及练的内容和形式。讲得好可以为练创造有利条件,而练得充分又可以保证较好的

教学效果。对于那些较难或英汉差别较大的语法规则,可采取精讲多练的办法,如动词的时态和语态等,因为这些既是重点又是难点。对于那些容易理解但运用较难的语法项目,如主谓一致关系,词形变化,人称代词的主格、宾格和物主代词的两种形式可采取略讲多练的办法。对于那些没有道理可讲的语法,如习惯用语、习惯用法,只有通过多练才能掌握。

教师在指导学生的练的同时,应注意:加大密度,注意广度,发展深度。

加大密度 加大密度是指用多种方式对新语法进行集中训练提高单位时间内练习重复的次数,例如可以让学生齐声重复、对话重复、小组重复等。例如教师在教“this ”和“that” 这两个单词,可以拿出实物This is a??然后指着远处的东西说That`s a??利用各种实物,让学生进行大量的重复练习,可以跟老师学,亦或是两人练习,根据距离远近,让学生判断用This is a ??,That is a??让学生集中或个别地跟着朗读这些句子,以掌握并初步形成习惯。

注意广度 注意广度是指个别练习要照顾到全班每一个学生。当前中学班级的人数一般偏多,在每班50多人的情况下,如何让每个学生在45分钟里都有个别练习的机会,这是教师时刻要注意的问题。解决的办法主要是在课堂上要注意集体练习和个别练习相结合,做到两者兼顾,个别练习要根据不同的目的,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如果老师想得到满意的回答,就可用自由举手的方式让学生回答,因为自愿举手回答问题准确率高。如果想检查教学效果,就可依次快速进行提问,因为这种方式是依次指定学生回答问题,各种水平的学生都有,便于了解教学效果。同时为了进行大面积的训练,可在课堂抽出二、三分钟时间,以同桌的两个学生为一组,按所举出的例子分组练习。总之,必须在加大密度的同时,充分注意广度。

发展深度 发展深度是指语法教学要进行由简到繁的替换,对练习新语法提出较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的能力。替换练

习由简单替换和多项替换等形式。

简单替换:由老师提出替换词或词组,要求学生用来替换所学语法的某一成分。例如:在学习现在完成时态时,教师可给出一个词组:a History Museum

师:Have you ever been to a History Museum? 生:Yes,I have.

师:When did you go there? 生:Last Sunday. The Summer Palace

师:Have you ever been to the Summer Palace? 生:No, I have`t.

师:When will you go there? 生:Next Sunday.

多项替换:指替换两个以上的句子成分比如:学了动词常用的六种时态以后,可根据时间状语对谓语动词时态有影响的特点,用多项替换进行练习,既练习了口语,又复习了所学的语法知识。如:

I have already done my homework.(he now)

He is doing his homework now.(at this time yesterday)

I was doing my homework at this time yesterday.(Lucy tomorrow morning)

Lucy is going to do her homework tomorrow morning.(they yesterday)

They did their homework yesterday.(we every evening) We do our homework every evening.

总之,教师在指导学生操练时,既要加大密度,又要注意广度,更要发展深度。

5、 语法教学不能脱离句型教学

句型是语言结构的基本形式,是交际的最小单位。语法教学应与句型教学相结合,不能孤立地讲解语法。结合句型讲解语法的过程可分为:(1)呈现新句型。最好利用学过的旧知识引出新句型,

一般采用听说的方法使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例如:对于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England? 学生都能熟悉,引出新句型:What kind of weather does England have ? What kind of weatherdoes Hainan have?(2)领说新句型。呈现新句型后,学生掌握了新句子的意思结构特点,教师应通过反复操练,培养学生熟练运用句型的能力,领说新句型时应注意句子的典型性,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已知到未知的原则,并有意识地向读写过渡。(3)引进课本。在呈现和俗话说新句型的基础上,把句型引进课本,再进一步做巩固性及活用性练习,使学生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程度。 6、 归纳语言知识点

当学生积累了一定的语言材料具有感性知识后,教师要有意识地把语言材料进行适当的整理,以引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推理和归纳。把零乱的不成系统的语言现象归纳出来。例如,动词不定式作宾语补足语在什么情况下不加“to”归纳为:一感(feel),二听(hear、listen to),三让(make、 let、have),四看(see、watch、notice、look at),半帮助(help,可加to,也可不加to),在这些表示感官、使役的动词后不加to,但在学习了被动语态后,一定告诉学生,在变成被动语态时,这些to再加上。 7、 应重视语境

在语法教学中,如果仅用孤立的句子去理解和说明语法规则,有时就很不严密。如讲授often, usually , always等词时,教师一般会讲:这些词语用于一般现在时的句子中,是一般现在时态的标志。因此,当学生看到:He said he often went to work at 7o`clock in the morning when he was in Wuhan .时就认为这是一个错句子,似乎应将went改成goes再加They are flying planes.这个句子的意思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还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呢?如果这个句子出现在一定的语境中,它的意思就不混淆,如果谈话的主题是飞机,句意只能是:“它们是飞着的飞机”,如果谈话的主题是飞行员,句意则是:“他们正在驾驶飞机。”可见,一个句子,离开了语境,其表达的意思就难确定。因此,在讲授语法项目时,要尽量结合语篇

语境来进行。

8、 语法项目的操练要口头,书面相结合,口头操练为主

能力的形成一般需经由知(认识或了解)到会(初步掌握)再到熟(熟练运用)的过程。实践证明,知和会都不难,难的是熟练运用。例如,学生常把“他常去那里吗?”译成:“He often goes there?”他明知道在英语一般现在时态疑问句中要加助动词,但是一到实际运用时就忘了。这说明没有形成熟练运用的能力,是操练不够所致,需要大量的练习。练习有两种形式:口头与书面。培养学生熟练运用语言进行听、说、读、写的能力,应以口头练习为主,因为口头练习可以保证速度,广度和频度,而且纠正和发现错误快,练习量大。但是,在大量的口头练习的基础上,要及时跟上书面练习,以求所掌握的知识准确牢固,并使口头能力转化为书面表达能力。 9、 注意英语语法文化内涵的渗透

语法主要描述词的曲折变化,词在句子中的相互关系及词法和句法规则。不同的语言有不同的语法规则。例如:英语词汇的曲折变化有动词的时态,名词的单复数,形容词和副词的比较级、最高级等等,但这在汉语中却没有,因而成为英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一种语言的语法不仅有逻辑形式、结构,而且是语言在交流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必然受到语言使用者在心理上和社会上的影响。英语教师在教语法时,应注意英语语法的心理因素,让学生懂得一些特殊的表达方式和习惯用语。例如:汉语说“我想明天不会下雨”,英语中要说I don`t think it will rain tomorrow, 而不能说I think it won`t rain tomorrow.再如,有人问你:You didn`t win the football game yesterday , did you?(你们昨天没有赢那场足球赛,是吗?)如果你的答案是肯定的,你要回答:Yes, we did(不,我们赢了。)而不是No, we didn`t(是的,我们没赢),英语这种否定的表达方式与汉语的截然不同。这就充分说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思维方法不同,语言表达不同,句法结构也随之不同。

在英语教学中,语法教学是整个英语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英语语法不应停留在语法知识、语言点的传授、讲解上,而应成为培

养语言能力的环节,成为培养学生英语交际能力的手段。学习语法规则是为了掌握语言进行交际,不能为学语法而学语法。我们的英语语法教学必须在方法上有所创新,有所进步,以更有利于培养学生使用语言进行交际能力。

新课标指导下的语法教学

孙集一中 李金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e2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