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雨人物形象分析

更新时间:2023-10-17 01:14:02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雷雨》——周朴园

《雷雨》 从 诞生的那一天开始, 周朴园作为蛮横专制的封建家长,虚伪矫情的资本家的角色 形象就已经定位。

——周朴园与繁漪

繁漪, 她是出身豪门的大家闺秀, 受过良好的教育。 虽是在封建社会中长大, 但她也接受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洗礼。 而周朴园却是一个封建思想很浓厚的官僚资本家,绝对权威的统治者。所以在思想和行为方式上两个人格格不入,冲突不断。在“喝药”一事中,作者淋漓尽致,入木三分的地刻画了他的专横性格。还 有后来的“看大夫”事件,周朴园专横独断,唯我独尊。不经繁漪允许,便把他在德国的好友克大夫请来为她医治。而繁漪坚持自己并没有病,拒绝看大夫,为 此两个人前后产生了两次冲突。从表面上看,周朴园关心自己的妻子,为她请大 夫,让她喝药。这一切似乎合情合理,好像都是繁漪在任性。但这背后,隐藏着 的却是封建思想、 资本主义与新文化新思潮之间的抗争。繁漪是一个接受过新思潮的人, 在很多事情上她都强烈的要求着平等和自由,但周朴园的蛮横专制彻底打消了她这一想法。

她虽然在不同程度上的反抗着周朴园,但她微弱的力量还不 足以与周朴园抗衡。最后以失败告终。这也让我们感叹,周朴园以及他所代表的黑暗反动势力,在当时的社会里,是何等的强大。

——周朴园与侍萍

侍萍是周家两代佣人梅妈的女儿, 当时也是周朴园的贴身侍女, 她知书达理。 温柔贤惠, 善解人意, 让周朴园很是欣赏。 但侍萍最终也只是一个下等人的女儿。

况且她自己也只是一个下人,即便她与周朴园有两个儿子(周萍及鲁大海)但周朴园依然没有给她任何的名分。还在年三十的晚上,将她与二儿子(鲁大海)一起赶出了周公馆,也许周朴园当时实属无奈,但也因为他的这一个做法,从此让侍萍过上了苦不堪言的生活。 虽然三十年间周朴园不停的搬家,每一次都留着侍萍最喜爱的那套老家具, 虽然周朴园把侍萍的照片摆放在显眼处。但也只不过是 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是一个情深意重之人。好在别人心中树立起一个好形象,还有后来他跟侍萍的对话中说道的“这个人跟我们家有点亲戚,我们想把她的墓修 一修。” 从这几点上就足可以看出周朴园伪善,肮脏,丑恶的灵魂。

然而,三十年来周朴园对于侍萍的种种怀念又不全是假的。他对侍萍还是有一点感情的。因 为个性,总是比较复杂的,总是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而且还常常盖有各种各样的掩饰物的。周朴园是虚伪的,那是从整个地来看他。但这并不等于完全否认周朴园具有任何真正的感情,也绝不排斥他对侍萍可以有某种程度的真正怀念。 但当三十年后,侍萍与周朴园再次相遇,当周朴园得知侍萍并没有死,而且就在眼前时, 他立刻换了一副嘴脸。 由对鲁妈的陌生和好奇转变为对待侍萍的提防和小心翼翼。他用质疑的语气问侍萍“你为什么到这里来?谁指使你来的?”还有 后面他对侍萍说的“痛痛快快地,想要多少钱吧?”很显然他是想通过钱来收买 侍萍,从而保证他的名誉、地位、形象不受损伤和威胁。

从这里,我们能清晰地看出周朴园作为一个在商场、 官场上打拼几十年的官僚资本家的老奸巨猾和阴险 狡诈,在他看来,金钱能解决一切问题,而由此,也曝露出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统治阶级的黑暗与腐败。 ——周朴园与鲁大海

虽是周朴园的亲生儿子,但鲁大海的性格和思想等各个方面,都和周朴园有着天壤之别。鲁大海是矿上罢工最积极的工人代表,他思想觉悟较高,敢于和黑暗的资本主义阶级正面对抗,但他性格急躁,缺少经验。最后还是没有斗过老谋深算的周朴园。

但他的这种勇于与黑暗反动势力斗争的精神也是值得我们肯定和赞扬的。

“你开枪打死了矿上三十几名工人,你包修江桥故意让江堤出险,淹死 了二千二百多名小时工,每个小时工你扣三百块钱,姓周的,你发的是绝子绝孙 的昧心财!”

这是周朴园在开除鲁大海时,鲁大海对他说的话,从这句话中,可 以让我们深深地感觉到周朴园的残暴手段,和他冷血,心狠手辣的做事风格。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用无辜工人的生命做代价。他不择手段的取得权威,企图掩盖罪恶。 而借助唯利是图的周朴园,也揭露了当时封建社会统治阶级和资产主义 对底层劳动人民冷酷无情的迫害。

------中华文本库

《雷雨》中周朴园形象分析

《雷雨》是曹禺的处女作,也是成名作,该剧是一部多幕剧,它写于一九三三年,一九三四年在《文学季刊》上发表。它是中国“五四”以来优秀剧目之一,也是中国话剧史上有重大影响的一部杰作。

作者在剧中着重揭露周朴园这个人物隐藏在“仁厚”、“正直”、有“教养”等外衣下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性,虚假伪善和心狠手辣的精神面貌。其实文化总是戴着两张面目的怪物,封建文化一方面宣扬男人的绝对统治地位,另一方面又以诗礼教化人伦情感,使一切异化了的人又能暂时回归到人的本位。周朴园也有人性的一面,如对鲁侍萍的怀念等。在《雷雨》中,周朴园是制造这出悲剧的罪魁祸首,他是一颗“罪恶”的种子。下面从三种矛盾冲突中来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的人物形象。 一、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与家庭的矛盾,主要是他与蘩漪的矛盾冲突来表现的。他自诩他的家庭是“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而其实质是:他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压制,摧毁了家中一切人的个性,尊严和自由思想,使公馆成为能窒息人的黑暗王国,人间地狱,他就是黑暗王国的专制魔王,他的命令就是“法律”,任何人不得违反。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朴园对妻子的冷酷无情

作品的第一幕中,他一出场见到久别两年的妻子,就表明对妻子的生硬、冷漠的态度。他只知道蘩漪是他的妻子——他的附属物;他的责任就是把她藏起来,同保存其它财物一样。像周朴园这样的道德的人对自己年轻貌美的妻子是不会放心的,他自己长期在外,妻

子一时不在自己房里呆着,在他看来这就是不守本份,这就成了没有“秩序”,他内心要维护的是整个家庭,要使这个家庭有秩序。而蘩漪的不驯服不服从,他是不能忍受的。 (二)周朴园对儿子的专横教训

人的阶级性、不是生来就有的,而是在阶级的实践中逐渐产生和加固的。他给儿子周冲的教训,不准他再说话,表明他对儿子的专横,他不许儿子有任何独立见解和自由思想的,吓得周冲不敢再跟他谈话。他简直就像衙门里的官吏处理公事一样,几句闲嗑就暴露出这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家庭统治者,他和家人之间没有一点亲人的感情,只有权威和命令。我想由于周朴园的专横暴戾,冷酷无情,不仅造成周萍与蘩漪畸形反抗的乱伦关系,而且也摧毁了周冲向往自由平等的美好幻想。而蘩漪、周萍、周冲的悲剧都是因为周朴园的封建专制造成的。

二、周朴园与鲁侍萍的矛盾冲突

周朴园和鲁待萍的关系深刻揭露了周朴园虚假伪善的一面。周朴园是个资本家,但同时也是一个“人”。他作为一个有生命力的艺术形象,并不是社会上某一阶级本质的抽象概括,而是现实中某阶级中有血有肉,有着复杂思想的人物。他虽然是封建专制主义的代表,但并不是没有人性。这三十年来,他还一直保持着初恋时对鲁待萍的感情。没错,周朴园下流贱格卑鄙无耻伪君子禽兽不如,但他还是一个人,他的心是死了,他依然有爱的权利,他在三十年里,无时无刻不记得侍萍。从他保留侍萍的相片、保留三十多年前陈旧的家具以及穿旧雨衣和熟记侍萍的生日、夏季关窗等习惯中可以看出,在周朴园的潜意识深处,他的确没有忘掉侍萍。他给儿子起名叫“萍”也是为了纪念侍萍。若果说,他这一切都是装出来的,那装给谁看呢?谁知道他三十年前的过去呢?既然周朴园如此爱着侍萍,那他当初又何必放弃呢?周朴园活在时代当中,活在一个社会当中,他为了他的信念而不得不放弃爱情。

剧中也体现出了周朴园对鲁侍萍的关心,怀念之情。我认为剧本多少也反映出了人物的真情实感。也并不完全是“以此来自欺欺人”的假象,倒是在很大程度上带有一种对自己做了一件于心不忍的事而进行的自责。自从周朴园和侍萍分手后,周朴园又经过两次婚姻都很不美满。周朴园之所以对与名门闺秀的婚姻不满意,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他心里仍然想着侍萍。他的确曾喜欢她,何况她还是周萍的母亲,怎能不常常想起她呢?一个人对于已经失去的东西,总是特别觉得可贵,特别感到恋念的。尤其是他做了那样一件伤天害理的事,他又以为侍萍已经死去,对他不再有什么威胁、不利,他就更容易想到她的种种好处而不胜怀念起来。在这种状况,他自然就会更加怀念他最初的恋人了。 三、周朴园与鲁大海的矛盾冲突

一般认为《雷雨》中写周朴园与侍萍的冲突是从私生活的角度揭露周朴园的丑恶灵魂,而周朴园与鲁大海之间的冲突,则是从社会角度揭露周朴园的反动阶级的本性。这仍然是从政治批判的角度剖析周朴园。人的意识是一个绵延不断流动的整体,是一条无底的、无岸的河流。如果不从流动着的整体看人物性格,而选择某一点,则无法窥其全貌。周朴园的可悲之处是他不敢向压抑、摧残他的社会挑战,而是妥协退让,与他们同流合污。当然,曹禺并没有将周朴园的性格推向某个极端,而是将他归于伪善,且仍然还要为他分辨出刹那间幻出的一点真诚颜色——这也是这个人物形象丰满的原因罢。

鲁大海的出场,展开了工人阶级与封建资产阶级的矛盾冲突。鲁大海直接威胁到周朴园的切身利益,威胁到这个封建资产阶级代表人物的根本利益。周朴园对鲁大海没有而且不能有父子之情了;有的只是压迫的欲望和阶级的仇恨。在这一幕戏中,充满了人物间不可避免的冲突,在特定的环境中,过去和现在的矛盾交汇、连贯在一起。这样,使得人物的形象“立”了起来,并紧凑地写出了三十多年来的变迁,展现了两代人之间错综复杂的矛盾冲突。

总而言之,通过以上的分析:周朴园这个人物形象已经清晰地展现在我们面前了。在家庭中他是专横暴戾,冷酷无情的;在对待侍萍的情感上他是虚假伪善的;在政治上他是工人阶级的死敌;在经济上他是丧心病狂的吸血虫;在私人生活上他也是十足的伪君子。正如曹禹所说:“周朴园坏到了连自己都不认为自己是坏人”。这正是一个看似难以理解而又是多么贴切的“操行评语”啊!当我们在指责周朴园的家长专制时,那么周朴园的理想的破灭又是谁造成的呢?一切的焦点是统治中国人的封建意识,应该向它开火,直到焚烧干净,因为它已渗入到中国人的骨髓之中了。周朴园的悲剧人生让我们明白了反封建任务的艰巨性。“扫荡这些食人者,掀掉这筵席,毁坏这厨房,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

--------中国论文网

周朴园的人物形象总结

《雷雨》是著名戏剧家曹禺创作的一部多幕剧,剧中通过展现周家,鲁家两家之间复杂的矛盾冲突和阶级矛盾,成功的塑造了具有悲剧色彩的周朴园的形象。首先,作为一位封建家长独裁者,他冷酷,自私,伪善,专横;其次作为一位资本家,他狠毒,贪婪,唯利是图;再者,周朴园具有人性的温情,忏悔,真诚;最后,他也是当时社会的受害者牺牲品,他有他的懦弱,无奈。

曹禺在刻画周朴园这个人物时“将之置于错综复杂,相互作用的矛盾冲突中,并力求挖掘其激烈的内心冲突,由外而内,成功的塑造人物多层次,多侧面的发展着的性格”。

周朴园是剧中的中心人物,是周家的一家之主,也是剧中各种悲剧的制造者。他是一个早年在德国留过学的知识分子,是封建社会刚刚萌芽的资产阶级,后来成为带有强烈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几千年封建文化的巨大阴影不仅吞噬了善良的劳动者,同时也吞噬了新兴资产阶级的人格、人性和价值。 而曹禺对周朴园形象的塑造,主要是通过他与剧中其他人物之间的矛盾表现出来的。早年他与侍萍相爱,侍萍为他生下两个儿子,然而在侍萍生下第二个儿子的第三天把她赶出家门,妻子繁漪,为他生下了一个儿子,剧中周萍,鲁大海,周冲都是他的儿子,鲁贵和四凤都是他家的家仆,人物之间都有着繁杂的关系。

周朴园主要的性格特征:

一、自私,专横的封建家长独裁者

封建家长独裁者是周朴园最突出的性格特征。

他是周公馆里的一家之主,最高统治着,其中所有的人,从妻子到仆人,都得对他的言行惟命是从,不能有任何的违背。在他看来任何的不听从都是背叛,是不被允许的。他的语言也总是“肯定短促的,常有高高在上,发号施令的口吻”。

(一)妻子:

18年前他娶了繁漪为妻,但后来周朴园并不爱她。繁漪要求个性自由、人格独立的现代美德,与他奉行的封建伦理格格不入;他不仅不理解,反而视她为神经不正常,是“疯子”。他不能允许周家有这种叛逆,要“教化”她。 看起来,他似乎是竭尽忠诚地为妻子治病,请德国的克大夫为妻子看病,想尽一切办法,用尽一切可以有的手段劝她喝药,督促她多上楼休息等等。 但这种关心爱护并不是真正的出自内心的爱,它的真正意义,是对繁漪的控制欲,专制思想,潜在的仇恨和貌似合情合理合法的虐待!第一幕中“喝药”这场戏很典型地反映了他的这种专制。

“冲:爸,妈不愿意,你何必这样强迫呢?

朴 :你同你妈都不知道自己的病在那儿。(向繁漪低声)你喝了,就会完全好的。(见四凤犹豫,指药)送到太太那里去。 繁:(顺忍地)好,先放在这儿。

朴:(不高兴地)不。你最好现在喝了它吧。 繁:(忽然)四凤,你把它拿走。

朴:(忽然严厉地)喝了药,不要任性,当着这么大的孩子。 繁:(声颤)我不想喝。

朴: 冲儿,你把药端到母亲面前去。 冲(反抗地)爸!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j2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