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复习资料精选

更新时间:2023-03-08 04:55:13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选择题

.我国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B)。

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师说

2.被称为“教育之父”的著名教育家( B )于1632年写成教育学专著《大教学论》。

A.昆体良; B.夸美纽斯; C.卢梭; D.杜威 3.西方教育史上第一本教育专著是古罗马教育家( D )编写的。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昆体良 4.著名教育专著《爱弥儿》的作者是-( B )。 A.夸美纽斯;B.卢梭;C.杜威;D.斯宾塞

5.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科学形态的教育学著作是( )。

A.《爱弥儿》;B.《林哈德与葛笃德》;C.《实验教育学》;D.《普通教育学》 6.世界教育史上最早出现的教育著作是(B )。

A.《论语》;B.《学记》;C.《大教学论》;D.《论演说家的教育》 7.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教育著作是(C )。

A.《学记》;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大教学论》; D.《教育过程》 8.决定教育的领导权的是( B )。

A.生产力;B.政治经济制度;C.文化;D.科学技术 9.教育的( B )是教育本质的体现。

A.政治功能;B.个体功能;C.经济功能;D.文化功能

10.中国社会形成的重功名的功利主义教育价值观和应试教育现象,体现了教育的( D )。

A.政治功能; B.经济功能; C.文化功能; D.个体发展功能

11.学校形成的思想舆论对社会政治的巩固产生影响体现了教育的( A )。

A.政治功能;B.经济功能;C.文化功能;D.个体功能

12.决定教育目的性质的是( C )。

A.生产力;B科学技术; C.社会政治制度;D.社会意识形态

13.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原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 B )相结合。 A.课内与课外;B.教育与生产劳动; C.知识与能力;D.校内与校外 14.进入20世纪以后,义务教育普遍向( B )教育延伸。 A.初等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成人教育 15.我国现在实行的义务教育的年限是( A )。 A.9年;B.6年;C.8年;D.7年 17.义务教育具有( C )的性质。 A.免费; B.开放; C.强迫; D.普及

18.( A )既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 A.教育目的 B.教育任务 C.教育内容 D.教育规律

19.我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教育家杨贤江写的( D ),是我国最早的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原理的著作。

A.大教学论; B.教育学; C.学记; D.新教育大纲 20.我国第一个颁布并在全国实行的现代学制是( B )。

A.壬寅学制; B.癸卯学制; C.壬子.癸丑学制; D、壬戌学制 21.( A )我国第一个现代学制。

A.壬寅学制;B.癸卯学制;C.壬子癸丑学制;D.壬戌学制

22.教师对教育、教学原则和方法的选择、对教材内容的处理和加工以及教师的教育机智等反映了教师劳动的( B )特点。

A.复杂性; B.创造性; C.示范性; D.长期性 23.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D )。

A.传授知识; B.增强技能; C.发展能力; D.教书育人

24.教师劳动的对象具有不同的年龄、不同性别、不同个性的青少年,说明教师劳动具有的哪个特点( B )。

A.示范性;B.复杂性;C.创造性;D.长期性

25.把青少年学生当作“小大人”进行教育,这种学生观忽视了学生的( B )属性。

A.完整性;B.发展性;C.主体性;D.学习性 26.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 C )。

A.主体; B.客体; C.既是客体,也是主体; D.中心 2.遗传素质是人身心发展的( C )。

A.主导因素;B.决定因素;C.物质前提;D.内部动力 27..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教育家是( B )。 A.赫尔巴特; B.维果斯基; C.马卡连柯; D.赞可夫

28.从学生兴趣、需要出发,以儿童为中心来设计的课程称( B )。 A.核心课程; B.活动课程; C .潜隐课程; D.学科课程 29.学生中心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 C )。 A.夸美纽斯;B.裴斯泰洛齐;C.杜威;D.赫尔巴特

30.以儿童生活为课程内容,按其兴趣、需要和能力为编制课程的标准,这是( C )。

A.学科课程; B.核心课程; C.活动课程; D.隐性课程 31.没有被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是( C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必修课程 32.活动课程的主要创导者是( A )。

A.杜威; B.凯洛夫;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 33.课程的生成性标准认为( B )是教学生成的灵魂。

A.学生的主体性;B.学生的生命性;C.学生的差异性;D.教学的多元性

34.学习不是对将来生活的消极适应,而是建构人生价值、实现生命意义的过程,体现了学习的哪个特点( B )。

A.全面性;B.发展性;C.研究性;D.选择性 35.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B )。

A.智育; B.教学; C.上课; D.思想品德教育 36..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C )。

A.个别教学 B.小组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现场教学 37.在教学的诸项任务中,起基础作用的首要教学任务是( A )。 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C.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D.促进学生个体的全面发展

38.“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这些话体现的教学原则是( A )。 A.巩固性原则; B.系统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启发性原则 39.没有被列入学校课程计划却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影响的课程是( C )。 A.学科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必修课程 40.学生思想品德是在( C )中形成与表现出来的。 A.上课;B.读书与作业;C.活动与交往;D.谈话与讨论 41.作为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 )。 A.思想政治课;B.团队活动;C.社会劳动;D.课外活动

42.能够起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效果的德育方法是( C )。 A.榜样示范法;B.说服教育法;C.陶冶教育法;D.修养指导法 4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C )。

A.新旧思想的矛盾; B.教师和学生的矛盾;

C.教育者所提出的社会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现有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教师的传授与学生的接受之间的矛盾

44.德育过程的最主要矛盾是( C )。

A.受教育者道德评价能力与自我教育能力的矛盾; B.受教育者道德认识中知与不知的矛盾;

C.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的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D.社会思想道德个体化过程与受教育者思想道德社会化过程的矛盾 45.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存在于( D )。

A.师生之间;B.学生之间;C.学校与社会之间;D.德育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

46.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参加多种实践活动,这是贯彻德育原则( B )的要求。

A.方向性与现实性相结合; B.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 D.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

47.德育过程是对学生知、情、意、行的培养提高的过程,其实施顺序是( D )。 A.以知为开端,知、情、意、行依次进行; B.以情为开端,情、知、意、行依次进行;

C.以行为开端,行、知、情、意依次进行; D.视具体情况,可以有多种开端和顺序

48.衡量一个人道德水平高低的标志是( D )。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49.学校德育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 C )。

A.社会实践活动; B.班主任工作; C.各科教学; D.课外活动 50.活动和交往是德育过程的( B )。 A.方法 B.基础 C.原则 D.途径

61.进行德育时要有一定的理想性和方向性,以指导学生正确发展,这体现了( B )原则。

A.疏导原则 B.方向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62.教师运用表扬与奖励、批评与惩罚等方式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作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这是( D )的体现。

A.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63.教育者运用伟人、英雄模范人物或教师和家长的好思想、好行为和好品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德育方法是( B )。

A.说服教育法; B. 榜样示范法; C. 情感陶冶法; D.品德评价法 64.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品德是( B )。 A.榜样示范法;B.陶冶教育法;C.说服教育法;D.实际锻炼法 65.下列不属于德育方法的是( C )。 A.说服教育; B.榜样示范; C.体罚; D.品德评价

66.学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D )。 A.班主任工作;B.团队活动;C.课外活动;D.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各学科教学 67.在学生面前呈现一定的道德范例,让学生敬仰和模仿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 B )。

A.实际锻炼法; B.榜样示范法; C.陶冶教育法 ; D.品德评价 68.教育学生言行一致、知行统一,体现了德育过程的哪个原则( B )。 A.方向性与现实性; B.理论联系实际; C.言传与身教; D.一致性与连贯性 69.制定活动方案、实施活动方案、总结交流活动成果,这是综合实践活动的( D )。

A.目标; B.内容; C.原则; D.过程

70..指导学生参观社区、名胜古迹是利用综合实践活动的哪种资源( B )。 A.文本资源;B.校外资源;C.人力资源;D.信息资源

71.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指导学生主动获取指示、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是( A )。

A.研究性学习;B.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C.劳动与技术教育;D.信息技术教育。 72.下列不属于教师评价方法的有( C )。

A.学生评教;B.教师自评;C.家长评教;D.同行评教 1、

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了解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各方面力量

2、学生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是(B)

A、等同的 B、同步的 C、辩证统一的 D、互相矛盾的 3、教育是受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制约的,但它一旦形成独立的社会部门,就具有(D)

A、继承性 B、阶级性 C、永恒性 D、相对独立性 4、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B)

A、具体细则 B、基本要求 C、发展政策 D、主要技能 5、智育中的“智”是指(C)

A、智力 B、知识 C、知识技能和智力 D、技能 6、教育是一种特殊的环境,它对人的发展起(D)

A、决定作用 B、动力作用 C、阻碍作用 D、主导作用 7、衡量一所学校教育质量高低的根本标准是(D)

A、学生身心发展状况 B、师资水平 C、教学条件 D、教学质量 8、下列方法中属于直观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

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 9、整个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B)

A、备课 B、上课 C、考试 D、课外辅导 10、决定教育性质的是(B)

A、生产力发展水平 B、政治经济制度 C、社会意识形态 D、民族文化传统 11、《学记》中“长善救失”这句话体现了(B)

A、循序渐进原则 B、教学相长原则

C、及时而教原则 D、发挥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原则 12、学校产生与(A)

A、奴隶社会 B、封建社会 C、资本主义社会 D、社会主义社会 13、教师的教育机智体现了教师劳动的(A)

A、创造性 B、示范性 C、长期性 D、连续性 14、教学是实践教育目的的(A)

A、基本途径 B、唯一途径 C、唯一手段 D、唯一方法 15、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的(A)

A、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B、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C、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 D、形成操作的过程 16、被中国教育界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著作是(A)

A、《学记》 B、《论语》 C、《礼记》 D、《大学》 17、《民本主义与教育》的作者是(B)

A、赫尔巴特 B、杜威 C、斯宾塞 D、卢梭 18、教育对个体的生存与发展的作用属于教育的(C)

A、协调功能 B、社会功能 C、个体功能 D、基本功能 19、“一两的遗传胜过于一吨的教育“这是()的理论观点

A、环境决定 B、生物科学 C、教育决定 D、遗传决定 20、以下属于西周国学的是()

A、塾 B、庠 C、成均 D、序 21、教育学生的前提是(A)

A、理解学生 B、和谐相处 C、教育期望 D、自我意识 22、学校教育活动所需要的诸多客观条件的综合称为(C)

A、教育媒体 B、教育手段 C、教育环境 D、教育内容 2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C)

A、小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上课 D、分组教学

二、填空题

1、 《学记》是我国也是世界最早的成体系的教育著作。比古罗马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教育》早三百多年。

2、 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分为 萌芽阶段 ,独立形态阶段, 多样化阶段 和 理论深化阶段四个阶段。

3、 1632年,捷克教育家 夸美纽斯 发表了 大教学论 ,被人做是教育学成为独立学科产生的标志,标志着教育学从 哲学 中分解出来。

4、 1806年,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 出版了专著 普通教育学 ,被认为是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成为科学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5、 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

6、 卢梭——《爱弥儿》,洛克——《教育漫话》,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

7、 实用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杜威 和克伯屈。 8、 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布鲁纳——发现法。

9、 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赫尔巴特,传统教育的三中心是 教师 、 教材 、 课堂 ;现代教育的代表人物是杜威,现代教育的三中心是 活动 、 经验 、 儿童 。

10、 根据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有两种代表性的主张,一种是“教师中心论”,其倡导者是赫尔巴特;另一种是“学生中心论”,代表人物是杜威。

11、 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 教育者 、 受教育者 、 教育影响 。

12、 教育的生物起源说代表人物有利托尔诺,沛·西能。教育的心理起源说代表人物是孟禄,认为教育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 13、 终身教育的提出者是法国人保罗·朗格朗。

14、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主要有 遗传 、 环境 、 教育 、 主观能动性 。

15、 教育影响可以分解为五个方面,分别是教学媒体、教育内容、教育手段、教育活动方式方法和教育环境。

16、 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的是 遗传 ,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因素是 教育 。

17、 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家 霍尔 提出:“一两的遗传胜过一顿的教育。”美国哲学家、教育家 杜威 提出“学校即社会”、“教育即生活”。 18、 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从上到下依次是:国家的 教育目的 、各级各类学校的 培养目标 、课程目标、教学目标。

19、 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主要分为 个人本位 和 社会本位 。

20、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提出:坚持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1、 任演学制 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以中央政府名义制定的全国性学制,葵卯学制 是我国第一个正式实施的学制。

22、 现代学校教育制度主要有三种类型,以为原来的西欧为代表的 双轨 ,以美国为代表的 单轨 ,以苏联、我国为代表的 分支 。

23、 教育制度的核心部分是 学校教育制度 。 24、 在西方,古希腊的 智者 是最早的教师。

25、 教师的劳动具有 复杂性 、 创造性 、 示范性 、 隐蔽性 四个特点。

26、 教师关系的类型主要有 民主 、 专制 、放任型。

27、 教学 是学校工作的中心,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工作,是德育的基本途径,是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28、 苏格拉底使用的教学方法被称为 产婆术 。

29、 班级授课制首先是由 夸美纽斯 在自己的著作中系统阐述的。

30、 将不同年级的学生组织在一个班级里,由一个老师进行教学的班级组织形式称为 复式教学 。

31、 班级授课制 是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

32、 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 学生固定 、 教师固定 、 时间固定 、 场所固定 、 内容固定 。

33、 根据教学任务,课可以分为 单一课 和 综合课 。

34、 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包括: 备课 、 上课 、 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检查 、 课外辅导 、 学生学业成绩的评定 。

35、 备课 是上好课的先决条件, 上课 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 36、 根据评价的功能,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 诊断性评价 、 形成性评价 、 终结性评价 。

37、 学科中心论 是最古老的课程理论,主张以每一科的学科知识逻辑为中心来编写教材。 活动课程 是以儿童生活经验为教学的基本内容的课程。 38、 课程目标有三个维度: 过程与方法 、 知识与技能 、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39、 我国普通学校的课程主要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计划)、课程标准和教材。 40、 课程标准 是国家关于某一教学科目的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41、 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教学方法主要有 教授法 、 谈话法 、 讨论法 、 读书指导法 ,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有 演示法 、 参观法 。

42、 人的发展的规律具有 顺序性 、 不平衡性 、 差异性 阶段性 、 的特点。

43、 教师的职业素养结构包括 专业知识 、 专业情意 、 专业能力 。 三、名词解释

1、学校教育(狭义):是有专门人员和专职机构承担的有目的、有系统、有组织的,

以影响入学者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 2、教育目的:即教育意欲达到的归宿所在或所预期实现的结果。

3、学校教育制度(学制):指一个国家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及其管理规则,规定着各

级各类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 4、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

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 5、课程:学校为实现培养目标二选择的教育内容及其进程的总和,它包括学校老师所

教授的各门学科和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活动。 6、教学原则:是有效进行教学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是根据教育目的的要求和教学

规律的认识,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和一般原理。) 7、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应到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掌握学科知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8、因材施教原则: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

的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佳的发展。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i9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