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状及困境探究

更新时间:2023-10-20 09:06: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状及困境探究

作者:戴海云

来源:《吉林农业》2014年第12期

摘要:流浪儿童救助是一个综合性的社会问题,各地在救助保护以及能力建设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全国初步建立了以机构救助为核心的保护网络。文章从三个层面概括当前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现状,在理清流浪儿童救助脉络的基础上,分析救助工作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以期推动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流浪儿童;机构救助;救助方式

中图分类号: D632.1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4.23.0078 1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现状分析

自20世纪60年代至今,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在政府的主持与引导下,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流浪儿童这一社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综合而言,当前我国流浪儿童救助现状可以从以下三个层面加以概述,即制度层面、救助机构层面以及信息化运用层面。 1.1.流浪儿童救助保护工作的制度现状

纵观整个流浪儿童的救助发展历程,可以将流浪儿童救助领域的制度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建国初期到1982年,这一阶段的救助制度旨在减少流动人口的数量。早在20世纪60年代,因为三年自然灾害,导致大规模的人口迁徙,给社会治安带来了巨大考验。为了抑制日益上升的犯罪率,实现社会稳定,中央批准了《关于制止人口自由流动》的报告,决定在各个大中城市成立“收容护送站”,收留流动人口,并专门成立“孤儿院”,收治流落街头的孩童。

第二阶段是1982年至2003年,这一阶段的救助工作主要依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展开。收容遣送工作主要由公安等各部门合理分工,采取强制性措施,治理流浪乞讨现象,这其中就包括流浪儿童。1995年,针对流浪儿童救助,国务院要求在各大中心城市成立“未保中心”,以机构为依托,专门收容流浪儿童。

第三阶段是2003年至今,这一时期是我国流浪儿童救助工作的转折点。中央颁布《救助管理办法》,即要求当前的救助工作转变为人性化关怀,摆脱收容遣送时期的强制性护送。救助工作由公安部门转交给民政部,走专业化的救助道路。2011年,为了更好地促进流浪儿童救助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流浪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意见》(简称39号文件),该文件对以往流浪儿童救助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总结,要求流出地政府做好回归儿童的家庭回访,落实相关的监督机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pb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