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数学目录及知识点

更新时间:2024-04-08 14: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苏教版小学数学目录及知识点

一年级上册

(一)数一数。多少个。

(1)认、读、数、写10以内的数。

(2)掌握1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基

数就是单纯的1,2,3等数字 序数是表示“第几”

(二)比一比。长、重、高、近、多??

比较具体事物的有关属性(大小、多少、高矮、长短和轻重),体验具体的比较方法。

(三)分一分。分门别类的分组。

(1)能按照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比较、排列和分类

(2)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四)认位置前后左右。

1.位置与顺序

(1)体会并确定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 (2)会用前、后、上、下、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五)认识10以内的数

1.认识10以内的数,并会比较其大小(等于、大于、小于)

(六)认识图形

1、认识物体

能直观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

(七)分与合

2

10以内分与合需掌握很熟练

(八)1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加号、减号。

1、加减法

(1)从实际问题中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并加以解释与应用

(2)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3)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 (4)解决有关的简单实际问题

(九)认识11-20各数。12是一个十,两个一。

1.认识11~20各数,能正确数数、读数和写数,并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及数位的排列,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2.初步了解十进制,会比较20以内数的大小

3.学会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及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十)20以内的进位加法。

1.学会20以内进位加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一年级下册

(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学会20以内退位减法,并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能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二)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1.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

3

2.用一个长方体最多能画出3个不同的长方形。 3.用一个正方体画出的正方形都一样。

4.把一张正方形纸对折两次,能折出4个长方形,或4个正方形或4个三角形。

(三)认识

100以内的数。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2.几个十是几十,几个一是几。

3.十位是几表示几个十,个位是几表示几个一。 4.加数+加数=和 被减数-减数=差

5.一个一个地数,相邻数是指这个数的前一个数(比这个数小的)和后一个数(比这个数大的)。

(四)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 竖式计算。

1.40+30=70 想:4个十加3个十得7个十,是70。 2.45+30=75 想:先算40+30=70 再算70+5=75 3.个位和个位加,十位和十位加(相同数位相加) 4.个位满十,十位多1;个位不满十,十位不变 5.个位和个位减,十位和十位减(相同数位相减) 6.个位不够减,十位少1;个位够减,十位不变。

(五)元角分

1.人民币的单位是元、角、分 2.1元=10角 =100分 1角=10分

4

(六)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

1.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不进位、不退位)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

2.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1、相同数位对齐,2从个位算起。3、个位不够减,要从十位退

二年级上册

(一)认识乘法。乘数×乘数=积。2×4读作2乘4。 (二)乘法口诀。熟记1到6的乘法口诀。

(三)认识图形。根据边数,四边形,五边形,六边形。 (四)认识除法。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6÷2,6除以2。被除数÷除数=商。

(五)口诀求商(一)直接用乘法口诀算。

(六)厘米和米。把线拉直,两手之间的一段可以看做线段。 连接两点可以做一条线段。 1米=100厘米 (七)位置和方向。 ? 第几排第几个。

? 东西南北,地图或平面图一般是按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绘制的。

(八)乘法口诀和口诀求商(二)。乘、除法的竖式计算。 (九)时、分、秒。1时=60分,1分=60秒。 (十)观察物体。判断是哪个方位看到的或拍到的。

5

(十一)统计和可能性。摸球。可能,不可能,一定。 二年级下册

(一)有余数的除法

(二)认数。 10个10是100,10个100是一千。4个百,2个十,9个一:429。

(三)分米和毫米。 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四)加法。

(五)认识方向。 东北,西北,东南,西南。 (六)减法 。3位数,4位数。 (七)认识角。

? 角有一个顶点,两条边。

? 直角(三角板做参考),比直角大的是钝角,比直角小的是锐角。 (八)乘法

(九)统计统计表。 三年级上册 (一)除法 (二)认数 (三)千克和克 (四)加和减 (五)24时记时法 (六)长方形和正方形乘法

11

(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小数乘法和除法(一)。 一个小数除以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 数点向左移动一位、两位、三位?? (八)公顷和平方千米。

? 1公顷(hm2)=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1000=106平方米=100公顷。

(九)小数乘法和除法(二)。

? 循环小数。(小数部分的位数是有限的叫有限小数、是无限的叫无限小数。1.666?的循环节是6,记作( )0.378378?的

循环节是378,记作 ( )。

(十)统计统计表,统计图。

五年级下册

(一)方程。 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

? 等式两边同时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数,所得的结果仍然是等式。这是等式的性质。

? 等式两边同时乘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数,所得结果仍然是等式。这也是等式的性质。

? 求方程中未知数的值的过程,叫做解方程。(列方程解答) (二)确定位置。第四列第三行,可以记作(4,3)

(三)公倍数和公因数。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

12

(四)认识分数。

?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 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 假分数。

aa?b?b(b?0)。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 能化成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分子不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和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如(五)找规律

(六)分数的基本性质

?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这是分数的基本性质。

? 把几个分母不同的分数(也叫做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通分过程中,相同的分母叫做这几个分数的公分母(一般是最小公倍数)。 (七)统计(统计图横轴纵轴的理解) (八)分数加法和减法 (九)解决问题的策略 (十)圆。半径:r,直径:d。

? 圆周率Π=3.141592653??,一般取3.14。圆的周长C=

43?113,读作一又三分之一。

13

Πd=2Πr。圆的面积S=Π六年级上册 (一)方程

(二)长方体和正方体

r2

? 两个面相交的线叫做棱,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 ? 长、宽、高。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 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长方体体积=长×宽×高,V?abh。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V?a。也可以长方体(或正方体)体积=底面积×高,V?sh。

? 容器所能容纳的物体的体积,叫做这个容器的容积。

1m? 1升=1dm3=1000毫升=1000cm3。

33?1000dm3,1dm3?1000cm3。

(三)分数乘法。

? 分数与分数相乘,用分子相乘的积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积做分母。

? 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

(四)分数除法。甲数除以乙数(0除外),等于甲数乘乙数的倒数。 (五)认识比

? :为比号,比号前面的数叫做比的前项,比号后面的数叫做比的后项。

2:3?23。比的前项和后项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

除外),比值不变。这是比的基本性质。

14

(六)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七)解决问题的策略。 (八)可能性。

(九)认识百分数。百分数/百分率/百分比。百分数与分数的转换。 六年级下册

(一)百分数的应用。

? 增加了0.3%,增长0.3个百分点。负增长。

? 八折就是80%,原价×80%=实际售价。一成就是十分之一。 (二)圆柱和圆锥

? 圆柱,它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底面,围成圆柱的曲面叫做侧面,两个底面之间的距离叫做高。从圆锥的顶点到底面圆心

的距离叫做圆锥的高。

? 圆柱的侧面积与两个底面积的和,叫做圆柱的表面积。 ? 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V?sh。圆锥的体积=底面积×

1V?3sh。 高,

13(三)比例。如叫做比例。

6.44?9.66或

6.4:4=9.6:6,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

? 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项。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外项,中间的两项叫做内项。

? 比例的基本性质: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等于两个内项的积。

?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解比例。

15

? 图上距离:实际距离=比例尺。

(四)确定位置。北偏东(东北方向),北偏西(西北方向)。精确的偏多少度。

x?y?k(一定) (五)正比例和反比例。正比例:?k(一定)。反比例:

yx(六)解决问题的策略。 (七)统计扇形统计图。

把一组数据从小到大排列,正中间的数就是中位数。如果正中间有两位数,那么取 这两个数的平均值。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叫做众数。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wxpr.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