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坛上的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4:28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唐代诗坛上的 “双子星座”

一个豪放浪漫,一个沉郁现实;前者诗

文意气昂扬,故袅袅上升,飞入云霄,似野鹤闲云,随风飘逸;后者诗文沉郁敦厚,故沉沉下坠,潜入心海,感慨激荡,回旋纡折。加之两人深厚的友情,他们如同天空中两颗璀璨的明星,光耀生辉,流传后世,为人称颂。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少有的天才诗人,

他的心灵犹如一注滔滔汩汩流淌不尽的诗的源泉。

无论是山川风物,还是人事交往; 无论是所见所闻,还是所思所想, 在他的笔底统统可以谱成震撼人心的乐章。

而且,永远是那样雄浑而清新,

具有高山大河般的力量、初日芙蓉般纯粹的美感。

?a?a冰心主编《彩色插图中国文学史》

李白的简历和思想

李白一生可以分为五个时期:

一、蜀中时期(726以前)李白五岁来蜀,一共呆了20年。主要是学习。自称“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可知早期受过很好的教育;还跟从叫赵蕤的人学过纵横术,“十五好剑术”;好任侠,“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游历蜀地名胜古迹,多同道士交往, “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 。道教的影响伴随其一生。

二、以安陆为中心的漫游干谒时期(726-742)李

白“丈剑去国,辞亲远游”,开始了祖国东部地区的漫游生活。经广陵、浮洞庭、历襄汉、上庐山、下金陵、扬州、会稽。求仙问道,结交豪雄。“不到一年,散金三十余万”,财尽后湖北安陆定居,娶前朝宰相许圉师孙女为妻,从此“酒隐安陆,蹉跎十年。”以安陆为中心开始干谒和漫游的生活。曾干谒以善举贤才闻名当世的韩朝宗,希求荐用,“高冠配雄剑,长揖韩荆州。”以失败告终。转而西入长安求仕,结果大失所望。官场的黑暗使其心中充满愤慨与不平。

三、长安时期(742-744)一生最得意的时期。经

道士吴筠的举荐,李白赴长安,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李阳冰《草堂集序》),李白自己说“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输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銮驾出鸿都,身骑青龙天马驹。王公大人借颜色,金章紫绶来相驱。”官授翰林供奉。有其名

无其实。遭权臣嫉恨,遂被“赐金放返”。愤慨更为深广。“玉不自言如桃李,鱼目笑之卞和耻。楚国青蝇何太多?连城白璧遭谗毁。”

四、以东晋、梁园为中心的漫游时期(744-755)

再次漫游。744年在洛阳遇杜甫,结为好友,同游梁、宋,又遇高适。之后,在齐州再次举行入道仪式。此时,思想复杂,既愤慨不平,“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又关心国家命运,积极入世,十年的漫游,都带着这种复杂的心情。历经山东、山西、河南、河北、湖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许多地方。

五、安史之乱时期(755-762)755年冬,李白漫游江南,安

史之乱爆发,时永王东下,李白怀报国之心,投奔李璘,永王败,李白被判处流放夜郎(今贵州桐梓),到四川巫山遇赦,幸得放返。时年59。61岁时李光弼出征东南,欲请缨参军,行至金陵,因病而返。762年,诗人贫病交加,至安徽当涂族叔李阳冰家,当年十一月病逝,享年62岁。

? “降辇步迎,如见绮皓。以七宝床赐食,御手调羹以饭之……出入翰林中,问以国政,潜草诏诰,人无知者”。《草堂集序》

南陵别儿童入京

? 白酒新熟山中归,黄鸡啄黍秋正肥。 ? 呼童烹鸡酌白酒,儿女嬉笑牵人衣。 ? 高歌取醉欲自慰,起舞落日争光辉。

? 游说万乘苦不早,著鞭跨马涉远道。 ? 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 ?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 李白游华山,县令方决事,白乘醉跨驴过门。宰怒,引至庭下,曰:“汝何人?辄敢无礼!”白乞供状曰:“无姓名,曾用龙巾拭吐,御手调羹,力士脱靴,贵妃捧砚,天子殿前尚容走马,华阴县里不得骑驴?”

古风

其十

齐有倜傥生,鲁连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二 李白诗歌的题材内容

? 1、抒写自己的政治抱负和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常自比管仲、张良、乐毅、诸葛亮、谢安、鲁仲连等。

? ? ? ?

奔亡道中 其三

谈笑三军却,交游七贵疏。仍留一只箭,未射鲁连书。 《在水军宴赠幕府诸侍御》

月化五白龙,翻飞凌九天。胡沙惊北海,电扫洛阳川。虏箭雨宫阙,皇舆成播迁。英王受庙略,秉钺清南边。云旗卷海雪,金戟罗江烟。聚散百万人,弛张在一贤。霜台降群彦,水国奉戎旃。绣服开宴语,天人借楼船。如登黄金台,遥谒紫霞仙。卷身编蓬下,冥机四十年。

宁知草间人,腰下有龙泉。浮云在一决,誓欲清幽燕。愿与四座公,静谈金匮篇。齐心戴朝恩,不惜微躯捐。所冀旄头灭,功成追鲁连。

2、揭露批判玄宗时的黑暗统治,抨击腐朽现实。《古风》五十九首表现的最为突出。

? 奈何青云士,弃我如尘埃。

? 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赠蔡山人》

3、表现自己豪放傲岸的性格和对自由的向往追求以及怀才不遇的郁闷。 ? 《将进酒》 ? 《行路难》

? 《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4、描写赞颂祖国雄伟壮丽的山河等。

望天门山

?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庐山谣寄庐侍御虚舟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庐山秀出南斗旁。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金阙前开二峰长。银河倒挂三石梁。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翠影红霞映朝日。鸟飞不到吴天长。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好为庐山谣。兴因庐山发。闲窥石镜清我心。谢公行处苍苔没。早服还丹无世情。琴心三叠道初成。 另外还有《梦游天姥吟留别》等。

5、抒写普通人的感情及平民的生活。

?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三 李白诗歌的艺术个性

《上李邕》:?°大鹏一日同风起,抟摇直上九万里。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

沧溟水。?±

《江上吟》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洒脱不羁的气质、傲世独立的人格、易于触动而 又暴发强烈的感情,形成了李白诗抒情方式的鲜明特 点。往往是喷发式的,一旦感情兴发,就毫无节制地 奔涌而出,宛若天际的狂飙和喷溢的火山。这种抒情 特点让人直接感受到心灵的震撼。这种情感表达方式 完全是李白式的。

2.与喷发式的表达方式相结合,李白诗歌的想象变幻莫测,往往发想无端,奇之又奇。

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将 进酒》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十七首》其 十五

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金乡送韦八之西京》

3.意象类型。

(1)与作诗的气魄宏大和想象力丰富相关联,李白 诗中颇多吞吐山河、包孕日月的壮美意象。

对体积巨大的壮观事物似乎尤为倾心,大鹏、巨 鱼、长鲸,以及大江、大河、沧海、雪山等,都是他 喜欢吟咏的对象。李白将他们置于一场广阔的空间背 景下去描绘,构成雄奇壮伟的诗歌意象。如:

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 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2)清新明丽的优美意象。

人行明镜中,鸟度屏风里。《清溪行》 绿水明秋月,南湖采白萍。

荷花娇欲语,愁杀荡舟人。《绿水曲》

绿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秋浦歌》十三 竹色溪下绿,荷花镜里香。《别储邕之剡中》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这些由清溪、明月、白露、竹色、白鹭等明净景 物构成的清丽意象,极大地丰富了李白诗歌的艺术蕴 含。

因此,李白诗歌的意象便有壮美和优美两种。

4、词语的色调

? 李白天性开朗,喜欢明丽的色调,不喜欢灰暗色。 在《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中说:“有时白云起,天 际自舒卷。心中与之然,托兴每不浅。”对于白色的 透明体尤其喜欢,尤其月亮。 ?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在李白诗里,用得最多的颜色字是“白”,其次 是金、青、黄、绿、紫等。语言清新明快,明丽爽 朗是其词语的基本色调。反映出其不肯苟同于世俗 的高洁人格。

四 李白的地位及影响

杜甫诗: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韩愈: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任华(李白同时人):新诗传在宫人口,佳句不离明主心。 李阳冰《草堂诗序》:“千载独步,惟公一人”。

黄庭坚:太白歌诗,超越六代,与汉、魏乐府争衡。

杨慎: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为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 朱熹:作诗先看李杜。

苏轼、陆游,明清时高启、龚自珍都受其影响。

李白对后世的巨大影响

? 1.诗歌中所表现出的人格力量和个性魅力。“天生我才必有用”的非凡自信,“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独立人格,“戏万乘若僚友,视同列如草芥”的凛然风骨,与自然合为冥一的潇洒风神。

? 2.正统思想压抑的文化传统中,李白狂放不受约束的纯真的个性风采。

? 3.豪放飘逸的风格、变化莫测的想象、清水芙蓉的美,对后人有很大的吸引力。 ? 李白以才力写诗,凭气质写诗,其诗风是无法学习的。在中国诗歌史上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杜甫的生平和思想

一、杜甫的生平:

1.读书与漫游期(35岁前)(712-746年)

①读书、漫游、求官、交友。 ②读书方面:严格的儒化教育。 ③漫游方面:游历了大半个中国。

④求官:开元二十三年(735),曾到洛阳参加进士考试,未中。

⑤交友:李白、高适、杨氏夫人。 ⑥此期代表作《望岳》。

2.困守长安十年时期(35岁-44岁)(746-755年)

①天宝六年(747),在长安再次应科举考试,落选。 ②献《雕赋》、《三大礼赋》,玄宗命待制集贤院,但一直将其闲臵。

③困守十年,授河西尉,不作,旋被命为右卫率府胄曹参军。 ④此期代表作《咏怀五百字》、《兵车行》、《丽人行》等。

3.陷贼与为官时期(44岁-48岁)(755-759年)

①安史乱起,困长安→达行在(任左拾遗,谏房琯,遭疏远)→贬华州司功参军→秦州→同谷→成都。 ②曾有过一段优裕从容的为官生活。

③疏远贬官之打击拉近了他与社会现实生活的距离。

④代表作:《北征》、《三吏》、《三别》、《羌村三首》、《月夜》、《悲冻陶》、《悲青坂》、《春望》。

4.漂泊西南时期(48岁-59岁)(759-770) ①漂泊西南,有过一段闲适雅致的宁静生活。

②严武两次镇蜀,对其资助颇大。

③曾携家流亡于梓州、绵州、阆州一带。

④严武去世后,携家由三峡出蜀。漂泊困顿,于770年困死于破船上。

⑤杜甫死因有多种说法:病死、中毒死。 ⑥创作丰收期,代表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又呈吴郎》、《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秋兴》八首、《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等。

二、杜甫的思想:

出生地河南巩县和其家学渊源。 ①不论穷达,都要兼善天下。 ②无论在位与否,都要谋其政。 ③无论华夷,一视同仁。

④不隐恶,大胆揭露也大胆歌颂。 ⑤也忠君,但更忠于黎民百姓。 ⑥主张转益多师。

? 偶有道佛两家思想,但对其影响很小。

杜诗的思想内容

民胞物与:出自张载《西铭》。民胞:所有人都是我的同胞,物与:一切有生命或无生命的物体都是我的朋友。

一、杜甫的民胞精神:

1.对同胞生命的关怀。 《悲陈陶》:

孟冬十郡良家子,血作陈陶泽水中。野旷天清无战声,四万义军同日死……。”

2.对民众生活苦难的关切。 ①反战争。

“天下鼓角何时休?”

“只见农器陈,何当甲兵休?”

“天下郡国向万城,无有一城无甲兵。焉得铸甲作农器,一寸荒田牛得耕?”

②反奢华:《丽人行》。 ③反诛求:《遣遇》。再如

“哀哀寡妇诛求尽,恸哭秋原何处村”。 “征戍诛求寡妻哭,远客中宵泪沾臆”。

3.对无助弱者的同情和帮助。 《又呈吴郎》:

堂前扑枣任西邻,无食无儿一妇人。 不为困穷宁有此?只缘恐惧转须亲。 即防远客虽多事,遍插疏篱却甚真。 已诉征求贫到骨,正思戎马泪沾中。

4.对上层人士悲剧性处境表示宽恕和同情。 如《哀江头》。

二、杜甫的物与思想:

1.对自然界“病物”的同情。

《病柏》、《枯棕》、《病橘》、《瘦马行》、《病马》 。 2.对自然美的歌咏。 《三绝句》其二:

门前鸬鹚久不来,沙头忽见眼相猜。 自今已后知人意,一日须来一百回。

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自去自来梁上燕,相亲相近水中鸥。

三、抒发爱国情感。

如“三吏”、“三别”、《悲陈陶》、《春望》、《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等。

如《丽人行》、《咏怀五百字》等。

诗史

何谓“诗史”?

为何称杜甫的诗为“诗史”?

诗圣

为何称杜甫为“诗圣”?

杜诗的艺术成就

一、善于典型化的艺术概括。

善于选取最富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和具体事件来展示社会现实。

二、善于“于叙事中寓论断”,寓主观于客观 。

在叙事中寓论断,将主观感情寓于客观事件的描述之中。

三、善于细节描写。

善于刻划眼前具体细致的景物和表现人物内心的细微细腻情感。

四、善于锤炼语言,精工凝炼,时有口语。

《遭田父泥饮美严中丞》

田翁逼社日,邀我尝春酒。酒酣夸新尹,蓄眼未见有。回头指大男,渠是弓弩手。……今年大作社,拾遗能住否?叫妇开大瓶,盆中为吾取。

五、杜诗各体皆工:

1、乐府诗:

新题乐府写时事,即事名篇,为新乐府运动的先声。 2、近体诗:

七绝:《三绝句》、《江畔独寻花》。 五律:626首,《月夜》《望岳》《春望》《登岳阳楼》《月夜忆舍弟》《江汉》

七律:151首。如《秋兴八首》《登高》《诸将五首》《咏怀古迹五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的律诗

杜甫在律诗上的突破和创造:

①严密工整,是律诗走向成熟与繁荣的关键。杜诗是律诗成熟繁荣的标志。

②其拓宽了律诗的表现范围。用律诗写时事。

③以律诗写组诗,拓宽了律诗的表现力。如《秦州杂诗二十首》;《咏怀古迹五首》、《秋兴八首》、《诸将五首》等。

④纵横恣肆,合律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 ⑤拗体诗:《白帝城最高楼》。

⑥将虚字代词引入律诗。如《望岳》、《白帝城最高楼》。 ⑦精于炼字。

沉郁顿挫

一、何谓沉郁顿挫?

二、为何历来以沉郁顿挫概括杜诗的艺术风格? 三、沉郁顿挫与忧国爱民

? 沉郁是指感情的悲慨壮大深厚;它表现了杜诗思想内容的博大深厚,生活体验的丰富真切、感情的饱满有力。

? 顿挫是感情表达的曲折起伏,反复低回;表现了杜诗意境的深厚完整,语言的精工凝炼,音调节奏的抑扬缓急,顿挫变化。

杜甫的影响

一、杜诗的影响

? 承前启后的作用,是唐诗发展的转折。 ? 元白;韩孟、李贺;李商隐。

二、杜甫的影响

? 李纲曾在《重校正杜子美集序》。 ? “知其语之妙也”。 ? 文天祥《集杜诗》。

? “凡我意所欲言者,子美先为代言之。”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xu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