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版高考地理(浙江选考)一轮夯基作业:第2讲地球的宇宙环境

更新时间:2023-03-08 07:24:29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讲 地球的宇宙环境、圈层结构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时间:40分钟 分值:51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2018年2月8日,南天区出现流星雨。下图为当天从北极上空看到的太阳系部分行星位置示意图。完成下面两题。

1.(2018浙江4月选考,24,2分)流星发亮的原因是流星体( ) A.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B.捕获太阳带电粒子 C.摩擦地球稠密大气 D.反射太阳短波辐射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流星体的特点。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通常包括宇宙尘粒和固体块等空间物质)在接近地球时由于受到地球引力的摄动而被地球吸引,从而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产生光迹。答案选C。

2.(2018浙江4月选考,25,2分)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正确的是( )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八大行星的位置将征。仔细读图,考虑到八大行星的共面性,选项B、D错误;材料中有“从北极上空看”信息,图中三个行星的公转方向为逆时针,土星位于最东边,根据四个选项图中“南”的标注可以判断,当天晚上,地球上能够观察到火星、木星、土星位置关系如A图所示。答案选A。

2015年7月24日,美国天文学家表示,他们发现了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位于天鹅座的“另一个地球”——“开普勒-452b”,科学家猜想它与地球的相似指数为0.98。完成下面两题。 3.下列能成为“开普勒-452b”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是( ) A.天鹅座 C.恒星

B.太阳 D.星云

答案 C 本题主要考查天体系统的级别和层次。能成为天体系统中心天体的只有两类天体:行星和恒星。根据该行星距离地球约1 400光年,可判断该行星位于银河系,但不在太阳系,因此太阳不可能成为该行星所在天体系统的中心天体。故正确答案为C。

4.称“开普勒-452b”为“另一个地球”的原因是它最有可能拥有的特征为( ) A.表面温度适宜 C.既公转又自转

B.能发可见光 D.绕恒星运动

答案 A 本题主要考查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及原因。行星有生命存在的基本条件是有液态水、适宜的温度和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四个选项中只有A选项符合。

一般认为月总太阳辐射量在300 MJ/m2以上,可以使集热面积为3 m2的热水器产生的热水量,能够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对热水的需求。读重庆市各月太阳辐射总量分布图并结合相关知识,回答下面两题。

5.有关重庆太阳辐射及其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的较丰富地区 B.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5个月 C.重庆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丰富的地区 D.重庆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6个月

答案 B 重庆阴雨天较多,是我国太阳辐射能分布较贫乏的地区;从图中看重庆一年中有5个月月总太阳辐射量在300 MJ/m2以上,因此其一年中可以利用太阳辐射时间达5个月。 6.有关重庆各月太阳辐射量差异原因的叙述,可能正确的是( ) A.2月少于3月是因为2月太阳高度大 B.11月多于1月是因为1月昼短

C.6月少于8月是因为6月地球公转的速度慢 D.1月少于7月是因为1月云量多

答案 D 2月少于3月是因为2月太阳高度小,白昼时间短;11月和1月昼长差不多,11月多于1月是因为天气;6月少于8月是因为6月降水多,8月受伏旱天气影响晴天多;1月少于7月是因为1月云量多,7月受伏旱天气影响晴天多。

太阳辐射中被绿色植物用来进行光合作用的那部分能量称为光合有效辐射,简称PAR,它直接影响着植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和产品质量。读“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多年月平均值变化曲线图”,回答下面两题。

7.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与PAR的季节变化特点是( ) A.Q值夏秋季节小,冬春季节大 B.PAR值冬春季节小,夏秋季节大 C.PAR值比Q值季节变化更小 D.Q值与PAR值在同一个月达到最大值

答案 C 读图可知,Q值和PAR值均是春夏季节大,秋冬季节小,A、B错误。图中Q值在8月达最大值,PAR值在7月达最大值,D错误。Q值比PAR值季节变化更大,故C正确。 8.造成太湖地区太阳总辐射(Q)8月达最大值的主要因素是( ) A.正午太阳高度最大

B.白昼最长

C.炎热干燥的天气 D.硬化路面剧增

答案 C 太湖地区8月份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形成炎热干燥的“伏旱”天气,晴天多,炎热干旱,太阳总辐射达最大值,C正确。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时间最长,A、B错误。硬化路面与太阳辐射关系不大,D错误。

火星是地球的近邻,表面大气稀薄,大气成分以CO2为主,昼夜长短接近地球,而昼夜温差却超过100℃。几十年来人类对火星的探测一直没有停止过。下图为太阳系示意图。完成下题。

9.(2017浙江11月选考,24,2分)火星上的夜晚可能观察到( ) A.土星遮住火星的卫星 C.美丽的银河横跨星空

B.水星在小行星中穿梭 D.圆圆的地球挂在天空

答案 C 本题重点考查八大行星在太阳系中的位置。按与太阳的距离由近及远,水星、地球、火星和土星分别位于图中第一颗、第三颗、第四颗和第六颗的位置。任何行星都不可能遮挡其他行星的卫星;水星远离小行星带,不可能穿梭于小行星带;火星上大气稀薄,故能见度很高,可以观察

到银河系;因地球公转轨道位于火星公转轨道之内,尽管夜晚(黎明和黄昏前后)可以短暂观察到地球,但由于地球体积较小,只能观察到地球为较明亮的光点,而不可能是圆圆的球体。故正确答案为C。

2018年1月31日晚间,天幕上演“超级月亮、血月、蓝月亮”三合一的罕见天文奇观。超级月亮,是指月亮位于近地点时发生的满月,比起远地点的满月,超级月亮要大14%,亮度也要高30%。发生月全食时,月亮呈现暗红色或古铜色,被称为“红月亮”或“血月”。在一个自然月(按阳历,每个月的1日到该月的最后一日)中能看到两次满月时,则第2次满月被称作蓝月亮。据此完成下题。

10.形成“红月亮”的主要原因是( ) A.月球反射太阳光

B.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吸收与散射 C.月球表面发生红色尘暴

D.地球上空的尘暴对月光的吸收与散射

答案 B 发生月全食时,太阳光不能照射到月球上,且月球本身不发光;则红月亮主要是由地球大气对太阳光的作用所致。月球上大气很稀薄,基本无风,则不会出现尘暴。

太阳辐射强度受纬度、大气透明度、地形地势等多种因素影响。下图示意我国某地某日的太阳辐射强度日变化,据此完成下面三题。

11.该地可能位于( ) A.阴山山区 B.长白山区 C.横断山区 D.天山山区

答案 D 图示北京时间14时左右太阳辐射理论值最大,一般当地地方时12时太阳辐射最强;据此可判断该地与北京(120°E)相差2个时区左右,结合四个备选项的位置,可判断可能是天山山区。 12.当天的日期和天气状况可能是( ) A.2月1日、晴天 B.4月1日、晴天 C.9月14日、多云 D.12月1日、多云

答案 C 有太阳辐射说明有日照,则依据太阳辐射理论数值大于0的时间长度,可判断该地昼长约为12小时,该日接近春秋分日,可排除A、D两项。图示实测数值小于理论数值,可能是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所致,故C正确、B错误。

13.当地日落时刻的太阳辐射强度,理论和实测数值均大于日出,最可能的影响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气候 D.纬度

答案 A 日落时太阳辐射强度大于日出,可能是日落时太阳高度较高,则可能是西部有山地阻挡太阳光照而出现日落,并不是太阳此时低于地平线,故A正确。

在太阳能的应用中,通常将光伏采光面倾斜放置,目的是选择最佳的倾斜角来达到良好的发电效果。下图为我国四个不同城市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关系曲线图。据此完成下面两题。

14.图中光伏发电采光面倾斜角度与平均太阳日辐射量的关系是( ) A.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减趋势 B.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始终呈现递增趋势 C.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减少后逐渐增加 D.随着β的逐渐变大,H先逐渐增加后逐渐减少

答案 D 图示β由0°增大到30°左右时,H呈增加趋势;当β由30°左右增大到90°时,H呈减少趋势,故D正确。

15.在相同的倾斜角度下,四个城市中拉萨平均太阳日辐射量最高的原因是( ) A.纬度较低 B.地势较高 C.距海较远

D.植被覆盖率低

答案 B 拉萨由于位于青藏高原,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弱,故平均太阳日辐射量高于其他三个城市。

二、综合题(共21分)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与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拉萨和阿克苏2001—2007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1)描述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4分)

答案 (1)整体分布不均;(1分)东部较少,西部较多;(1分)其中青藏地区、内蒙古高原等地丰富,(1分)四川盆地贫乏。(1分)

(2)差异:拉萨总量大于阿克苏。(2分)原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1分)拉萨纬度较低。(1分)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保障能源安全。(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材料一 利用太阳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我国太阳能资源丰富,目前已经在很多地区大力开发太阳能资源,这已经成为我国改善能源消费结构与大气环境质量的重要措施。

材料二 下图为我国太阳能资源分布图。

材料三 下图为拉萨和阿克苏2001—2007年太阳总辐射量图。

(1)描述我国太阳能资源的分布特点。(4分)

(2)指出拉萨和阿克苏太阳总辐射量的差异并分析原因。(4分) (3)列举我国大力开发太阳能的意义。(4分)

答案 (1)整体分布不均;(1分)东部较少,西部较多;(1分)其中青藏地区、内蒙古高原等地丰富,(1分)四川盆地贫乏。(1分)

(2)差异:拉萨总量大于阿克苏。(2分)原因:拉萨海拔高(空气稀薄);(1分)拉萨纬度较低。(1分)

(3)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缓解能源短缺的状况;优化能源消费结构;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空气污染;促进经济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利于保障能源安全。(每点1分,任答4点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33.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