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 (第二、三章) 基础测试卷(含答案)

更新时间:2023-08-15 21:47:01 阅读量: 教学研究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word 版 初中生物

1 / 7 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五单元 第二、三章 基础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动物有奔跑、跳跃、飞行、爬行等多种运动方式。下列与100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相同的是 ( ) A .小狗跳火圈 B .蜗牛爬行 C .蚊子嗡嗡叫 D .鸵鸟逃跑 2.电影《我和我的祖国》回归篇讲的是1997年7月1日,香港回归的故事。其中

杜江饰演升旗手一角色,升旗时,手向下拉绳时(如图)肌肉的状态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3.关节中可以减少骨与骨之间摩擦的滑液存在于 ( )

A .关节囊

B .关节腔

C .关节头

D .关节窝

4.有人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合拢,这是由于 ( )

A .关节头从关节窝中脱出(脱臼)

B .关节腔内可能有积液

C .关节囊发生病变

D .关节软骨发生病变

5.仔细观察下图,如做相反动作,选择正确的一项是 (

)

A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收缩

B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舒张

C .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D .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6.从运动系统的组成来看,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的结构是

( ) A .骨 B .骨骼 C .骨骼肌 D .关节

7.下列关于动物运动的意义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

word 版 初中生物

2 / 7

A .有利于觅食

B .有利于逃避天敌

C .有利于节约能量

D .有利于争夺栖息地进行繁殖 8.以下诗句中,主要描写繁殖行为的是 ( ) A .蛙声十里出山泉 B .黄鹤一去不复返 C .只见年年鸿雁飞 D .春江水暖鸭先知 9.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是 ( ) A .解剖观察法 B .建立资料库

C .观察法和实验法

D .对照法和杂交法 10.下列动物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 .根据经验堆叠木箱

B .熊捕鱼

C .枯叶蝶模仿枯叶

D .雌、雄蛙抱对

11.下列选项所描述的动物行为中,属于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 .鹦鹉学舌 B .老马识途 C .惊弓之鸟 D .蜘蛛织网

12.蜘蛛高挂忙结网,连日久雨转晴朗;蚯蚓封洞,有大雨;燕子低飞狗吃草,这场大雨小不了。这些谚语中“蜘蛛结网”“蚯蚓封洞”“燕子低飞”这些行为 ( ) ①是先天性行为 ②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③是学习行为 ④是由环境因素决定的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3.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 A.喜鹊筑巢 B.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 C.蜘蛛结网 D.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

14.小林同学仔细观察山地野猴和动物园的猴子,发现了猴子一系列有趣的行为。这些行为属于动物先天性行为的是 ( )

A .野猴抢游客的背包找食物

B .动物园的猴子向人“行礼”

C .野猴爬到树顶摘桃子

D .动物园的小猴子向游客索要桃子

15.某生物学习小组利用甲、乙、丙三种动物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动物甲、乙、

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为160次、30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 ( ) A .甲→乙→丙 B .甲→丙→乙 C .丙→乙→甲 D .丙→甲→乙

word 版 初中生物

3 / 7

16.下列不属于动物社会行为的是 ( ) A .羊群跟随头羊行动 B .大雁迁徙时排成整齐的雁阵 C .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 D .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 17.在狮群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 ( ) A .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B .最后享用食物和配偶 C .往往是雌性个体 D .没有责任、不用做工作

1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的是 ( ) A .昆虫分泌性外激素引诱异性 B .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 C .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 D .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

19.用一个网罩将一片草场罩起来,草可能会被虫子吃光了,其主要原因是 ( )

A .罩住后虫子的天敌进不去,虫子的数量迅速增加,把草吃光了

B .罩住后阳光不能进去,植物不能生长而很快被吃光了

C .网罩内还有其他的动物帮助吃草

D .罩住后虫子迅速繁殖而把草吃光了

20.动物可以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排出体外,这体现了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何种作用 ( ) A .帮助植物传播种子 B .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C .帮助植物传粉

D .维持自然界中动植物数量的相对稳定 二、非选择题

21.如图是小明同学用两块长方形的木板(1、2)、两条松紧带(3、4)和一颗螺丝钉(5)制作的骨骼肌牵拉骨运动的模型,请据图回答:

(1)根据图中虚线箭头判断,此时[4]应处于________状态,若[5]

表示肘关节,则此过

word 版 初中生物

4 / 7

程表示________动作。

(2)图中[3][4]两根松紧带的两端都分别连在[1][2]两块木板上,这表示________两端的________绕过关节附着在不同的骨上。

(3)从这个模型可以看出,人在运动时要靠________牵拉________绕关节完成动作。关节在运动中起着________的作用。

22.如图是人体上肢的肌肉、骨和关节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A 表示________动作。图B 表示________动作。图中结构①是_______,结构②是_______。

(2)在图A 中,①处于_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_状态。在图B 中,①处于_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_状态。

(3)当垂直伸臂提一桶水时,图中①处于________状态,②处于________状态。 23.阅读下列资料,回答问题。

资料一:欧洲航海者的日记显示,在15世纪以前,毛里求斯岛上的渡渡鸟随处可见。后来欧洲殖民者到达了毛里求斯岛。他们疯狂地捕猎肉味鲜美的渡渡鸟,加之

殖民者带来的猪、狗、鼠等动物,严重危害了渡渡鸟的生存,致使渡渡鸟在1690年左右灭绝了。渡渡鸟灭绝之后,毛里求斯岛上的卡尔利亚树也面临灭绝的危险。这种树的果皮坚厚,种子很难萌发。渡渡鸟最喜欢吃卡尔利亚树的果实。果实经过渡渡鸟的消化道后,果皮变薄了,果实的种子得以萌发。

资料二:科学家做过这样一个实验。人们把红薯撒在海滩上使猕猴走出森林,来到海滩取食红薯。一只2岁的小猴破天荒地学会了把红薯放在水中洗干净再吃,后来,其他猴子也逐渐学会了这种处理红薯的方法。

资料三:为了让一只刚出生不久便失去“母亲”的小猪存活下来,人们让另一只正在哺乳的母猪喂养这只小猪,往往先在该小猪身上抹上该母猪的尿,否则这头母猪

不会喂养它。

(1)通过资料一可以看出,自然界中的动物和植物在长期的生存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的关系,某些动物能够帮助植物________,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你认为人们能否随意灭杀某种动物?________;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动物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资料二所描述的猴子的行为是________行为,这种行为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获得的,提高了动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资料三中该母猪的行为属于____________,这种行为是由____________决定的。 24.蜜蜂和蚂蚁都是营群体生活的生物,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蜂群内有蜂王、工蜂、雄蜂三种蜂,它们分工明确,共同维持群体的生活,这是

word 版 初中生物

5 / 7

蜜蜂的________行为。

(2)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而在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从功能上看,这两种行为分别是________行为和________行为。

(3)蚂蚁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也会用触角碰打食物。蚂蚁是靠触角辨别气味和进行________的。

2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是时刻进行着的,如图是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使生物圈充满生机,你能说一条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吗?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的植物、动物死后的遗体,被图中的________分解成________和________,归还到大自然中,再被绿色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________,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

(3)人们常用焚烧的方法处理垃圾,造成空气污染,产生雾霾,请根据图中物质循环的原理,提出更合理的方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D 100米运动员比赛时的运动方式是奔跑。小狗跳火圈的运动方式是跳跃;蜗牛的运动方式是爬行;蚊子飞行时会发出嗡嗡的声音;鸵鸟逃跑时的运动方式是奔跑。 2.C 升旗时,手向下拉绳的动作属于伸肘,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B 滑液是由关节囊的内表面分泌的,储存于关节腔中,滑液能减少骨与骨之间的摩擦。

4.A 狂笑时用力过猛,使上下颌不能正常合拢,是由关节头从关节窝里滑脱出来导致的。

5.C 题图所做的动作是屈肘,相反动作则为伸肘,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6.D 在运动中,关节起支点作用。

word 版 初中生物

6 / 7

7.C 动物通过运动比较迅速地改变自身的空间位置,有利于寻找食物、有利于动物寻找配偶、有利于逃避敌害和种族繁衍等,因此,动物的运动对动物自身的生存和繁衍后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8.A “蛙声十里出山泉”主要描写蛙的繁殖行为;B 、C 属于鸟类的迁徙行为;D 体现了温度对生物的影响。

9.C 观察法和实验法是人们研究动物行为所采用的主要方法。

10.A 图中黑猩猩根据经验堆叠木箱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学习行为。熊捕鱼属于取食行为;枯叶蝶模仿枯叶属于防御行为;雌、雄蛙抱对属于繁殖行为,后三者都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11.D “鹦鹉学舌”“老马识途”“惊弓之鸟”都是动物出生后,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属于学习行为。

12.A “蜘蛛结网”“蚯蚓封洞”“燕子低飞”这些行为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13.B 导盲犬引领盲人过马路是导盲犬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而喜鹊筑巢、蜘蛛结网、刚出生的婴儿就会吃奶都是生来就有的,由动物体内的遗传物质所决定的,属于先天性行为。

14.C 猴子爬到树顶摘桃子属于取食行为,是生来就有的先天性行为。

15.C “尝试与错误”是常见的学习行为。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就越强,经过的“尝

试与错误”的次数就越少。动物甲、乙、丙完成绕道取食前尝试的次数分别是160次、30次、5次。分析数据可知,这三种动物的学习能力从高到低的顺序是丙→乙→甲。

16.D “羊群跟随头羊行动”“大雁迁徙时排成整齐的雁阵”“蜂群中的工蜂、雄蜂和蜂王各有分工”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大马哈鱼群沿黑龙江逆流而上去产卵”属于繁殖行为,群体内没有明确的分工,也没有严格的等级,因此不属于动物的社会行为。

17.A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往往形成了一定的组织,成员间有明确分工,有的还形成等级,其中身体最强壮者往往担任群体的首领,它可以优先获得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并负责指挥整个群体的行动,其他成员对它表示顺从。因此,在动物的社会行为中,最占优势者主要表现在攻击行为上总是得胜者。

18.D 昆虫可通过分泌性外激素进行信息交流;蜜蜂发现蜜源时跳圆形舞,是通过动

作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黑长尾猴发现蛇时会发出某种叫声,是通过声音与同伴进行信息交流;乌贼遇到敌害时释放墨汁属于防御行为,不属于动物群体的信息交流。 19.A 用网罩将一片草地罩起来后,虫子的天敌进不去,没有了天敌的控制,虫子大量繁殖,吃光了草。

20.B 动物通过呼吸作用,将体内的一部分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并排出体外,这些无

机物能够被植物重新利用,这体现了动物能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21.答案:(1)收缩 屈肘 (2)骨骼肌 肌腱 (3)骨骼肌 骨 支点

word 版 初中生物

7 / 7

解析:由题干中的“骨骼肌牵拉骨运动的模型”,可联想到木板相当于骨,松紧带相当于骨骼肌,螺丝钉固定的部位相当于关节。弄清楚模型中各部分代表的结构后,就可对该题进行逐一解答。

22.答案:(1)屈肘 伸肘 肱二头肌 肱三头肌 (2)收缩 舒张 舒张 收缩 (3)收缩 收缩

解析:题图中①是肱二头肌,②是肱三头肌。A 为屈肘动作,B 为伸肘动作。屈肘时,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②肱三头肌收缩,①肱二头肌舒张。当垂直伸臂提一桶水时,图中①②同时处于收缩状态,因此,感觉比较累。 23.答案:(1)相互依赖 相互制约 传播种子 不能 这样会破坏生态平衡 (2)学习 生活经验和学习 先天性行为 遗传物质

解析:(1)在自然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动物能够帮助植物传播种子,有利于扩大植物的分布范围。动物对维持生态平衡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人们不能随意灭杀某种动物,否则会破坏生态平衡。(2)资料二所描述的猴子的行为属于学习行为,学习行为是通过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资料三所描述的母猪的行为是生来就有的,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先天性行为。 24.答案:(1)社会 (2)繁殖 防御 (3)信息交流

解析:(1)蜂群内蜂王、雄蜂、工蜂三种成员之间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这

种行为属于社会行为。(2)蜂王和雄蜂交配、产卵,从功能上看,这是繁殖行为;当遇到敌害时,工蜂会群起护巢,从功能上看,这是防御行为。(3)蚂蚁也是营群体生活的生物,蚂蚁个体之间常相互敲打触角,也会用触角碰打食物。蚂蚁是靠触角辨别气味和进行信息交流的。

25.答案:(1)动物可以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回答任何一方面都可以)

(2)(腐生的)细菌和真菌 水 无机盐 有机物

(3)利用垃圾制沼气,利用沼气作为燃料,利用沼渣作为肥料,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意思对即可)

解析:(1)动物可以促进自然界的物质循环,维持生态平衡,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等。(2)自然界中的动植物遗体,被腐生的细菌和真菌分解成水和无机盐,归还到大自然中,然后被绿色植物吸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3)可以利用垃圾制沼气,利用沼气作为燃料,利用沼渣作为肥料,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yeo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