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江县在合肥市政协关于 (2)

更新时间:2024-05-01 18: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庐江县关于“打造环巢湖科技

创新走廊”情况汇报

2017年,安徽省、合肥市明确提出打造“环巢湖科技创新走廊”,对整个环巢湖流域提出了高标杆的发展定位。对省、市的决策,我们坚决拥护赞成,作为拥有 公里湖岸线的庐江更是希望纳入“科创走廊”统一规划范围,同步建设实施。

一、庐江县基本情况

庐江县地处皖中,北濒巢湖,南近长江,西依大别山脉。面积2348平方公里,辖17个镇,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国家级台湾农民创业园,人口120万,是合肥“南大门”,也是合肥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资源丰富,已探明矿藏33种,其中铅、锌矿储量居全省首位,明矾石储量位于全国第二,并被中矿联授予“中国温泉之乡”,其中汤池温泉涌量、水温、化学成份稳定,被赞誉为华东第一泉。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确定的“一个副中心、三个基地、一个枢纽”(新兴中心城市南部副中心和现代产业基地、旅游度假基地、农创新高地和合肥南部交通枢纽)定位,充分发挥区划调整后续效应,主动承接合肥辐射带动,大力实施“工业立县”战略,突出招大引强,强化项目带动,优化产业升级,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良好发

展态势。先后荣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生态建设示范县、全国水产基地县、全国重点产茶县、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全国农业改革与建设试点县、皖江示范区建设先进县、全省文明县城、全省科学发展先进县、全省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全省森林城市,进入中部百强县和全省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十强。

近年来,我县加快创新转型升级步伐,经济社会保持平稳较快发展。201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5.32亿元、增长10.1%,财政收入26.8亿元、增长7.3%,固定资产投资338.7亿元、增长16.7%,规模以上企业565家,规上工业总产值235亿元、增长1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42亿元、增长11.3%,外贸进出口总额1.35亿美元。去年我县经济总量,在全省61个县(市)的排名从第15位跃升为第13位。今年一季度,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8.01亿元、增长9.8%,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2.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73.6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6亿元,财政收入9.2亿元。

二、庐江县科技创新有关情况

近年来,庐江县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通过自主创新、产学研合作等政策引领,科技创新工作发展较快,科技创新成果日渐明显。

1、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迅速。庐江县现有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6家,其中近三分之二数量为近三年认定,高企认

定数发展较快,涵盖领域主要在新材料、智能制造、高新农业方面,以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龙磁科技有限有司、万磁电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磁电产业在全国磁性材料行业拥有一席之地。2016年全县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28亿元,其中磁电产业实现产值17.2亿元,新能源产业实行产值10.2亿元。2017年首批申请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0家。2016年庐江县科技创新及高新技术企业发展获省政府通报表彰。

2、科技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一是获批建设“稀土永磁国家重点实验室”。由我县大地熊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创建的“稀土永磁国家重点实验室”目前已投入创建资金4500万元,由干勇等3位中国工程院院士牵头的学术委员会定期开展活动,完成科研项目15项,正按建设规划推进。目前全县建设省级重点实验室1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家,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家。安风风机股份有限公司、恒泰动力科技有限公司通过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合肥工业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共建创新平台,参与行业标准修订,企业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拥有了行业话语权。

二是建设创新服务平台。全县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2家。分别是庐江科技企业孵化器和庐江磁电创业园。庐江科技企业孵化器位于庐江经开区,总建筑面积5860平方米。庐江磁电创业园位于万山镇,总创业面积2万平方米,20多家磁性材料加工企业入园创业。建成国家级农业众创空间1个(喜

洋洋“星创天地”),省级众创空间1个(E创小站),吸引15家科技企业(团队)入驻,成为全县创新创业示范基地。引进创新团队,2016年国轩锂离子电池高能量密度正极材料开发及产业化“246”创新创业团队,星源材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的入驻,为推动新能源、新材料产业提供了人才支撑。成立社会化服务公司4家,对入园企业采取“一站式”服务,保障企业顺利建设投产。

3、积极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我县正在创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工作,将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庐江经开区)与庐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庐江台创园)整合创建。市、县分别成立了高规格的国家级安徽庐江高新技术开发区创建工作领导组。目前,庐江经开区基础设施建设比较完善,配套功能齐全,已累计投入8.5亿元,完成工业区4.5平方公里区域内路网、供电、给排水、绿化、亮化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建设,完成8平方公里范围内的征地拆迁和安臵等工作,为承接产业专业,抢占工业发展制高点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庐江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庐江台创园)核心区5万多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基本完成,已完成创新创业园、农产品加工园、生物种业科技园、生态农业科技园和设施农业科技园“五园”建设。落户各类项目72个,其中农业大院大所16个、台资企业12个、食品加工企业20家、农业企业48家、培育农民合作社20个、家庭农场31

个。园区科技支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中科院合肥物质研究院、省农科院基地、隆平高科、台湾农友种苗研究中心、省粮油科学研究所等16家大院大所已落户园区建成运营,中国农科院、中国水稻研究所、合肥学院、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等大院大所已达成在园区建设基地或科研院所意向。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田源生态科技有限公司、璞宝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德科电气、合肥国轩、安风风机、恒泰活塞等13家企业与大院大所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在技术攻关、实验室共建、委托培养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合作。目前合肥庐江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已入围科技部2017年6个评审园区之一(但省政府的正式报告还没报国务院),4月13日通过了科技部农村司及专家的初审。4月28日,科技部农村科技司司长兰玉杰来园区调研,对园区创建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指出庐江创建高新区思路清晰、重点突出、目标明确。

4、持续推进产学研合作,形成一批合作成果。通过近十多年坚持不懈努力,庐江县先后与中科大先研院、合工大、安大等十五所高校院所签订县校合作协议,通过政府牵头,共有50多家企业与20多所高校院所开展合作,通过一些列的合作,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三年来,发明专利申请量达600件,完成近100多项合作项目,在科技重大专项、科

技研发计划、创新平台建设、科技人才服务等方面形成一批成果,成为庐江科技合作一张名片。

三、工作方向

1、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做在做强主导产业 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按照“领军企业—重大项目—产业链—产业基地”的发展思路,坚持“无中生有”、“小题大做”, 重点在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高端制造等领域,着力培育壮大一批龙头企业。依托龙头企业提升核心配套能力,运用“整机+零部件”模式,引导上下游关联企业快速跟进集聚,形成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提高本地配套率,拉升产业链,提升全产业链竞争优势。力争到2020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5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为全县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国轩年产5万吨锂电池正极材料、合肥星源年产5亿平方米动力锂电池隔膜、万磁电子年产1万吨汽车用高性能永磁铁氧体、安铝年产5万吨节能铝合金型材、年产600万套新能源锂电池铝壳项目等。

新能源产业重点发展神皖合肥庐江电厂2×660MW+2×1000MW发电机组项目、东莞博达年产3000万只聚合物锂电池、凯迪绿色能源秸秆发电技改升级项目等。

节能环保产业重点发展合肥资源综合利用(静脉)产业

园、徽商汽车合肥报废汽车综合利用项目、年产50万平方米造纸织造物、新中远硫磷精细化工项目(PPA)、年再生废油6万吨工程、资源循环利用和生态处臵产业园项目、江西睿锋固液体废料回收铜镍金属、圣运环保垃圾发电项目、国轩高科废旧电池回收项目等。

高端制造产业重点发展以合安九高铁和庐江西站建设为契机,谋划发展壮大轨道交通配套产业,围绕轨道工程系统、智能信息系统、控制系统、轨道交通装备、零部件及配套产业链,引进知名企业入驻致力把庐江打造成轨道交通高端制造新高地。

围绕矿业及其深加工、机械制造及汽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等主导产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重大项目,引导矿山采掘向冶金、制造业转型,汽配向整车制造转型,引导食品及农产品加工向精深加工、品牌打造转型升级,制定大企业大集团培育计划,增强优质企业实力。

2、以谋划建设特色小镇,在巢湖南岸布局“合肥庐江科技城”,明确合肥庐江科技城总体定位。

庐江沿湖三镇分别为同大镇,白山镇、盛桥镇。 同大镇地处庐江、肥西、舒城三县交界,全镇拥有企业110个,其中工业企业78个,高新技术企业4个,汽配产业园建成面积3平方公里,2008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汽配产业集群专业镇。农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形成2万亩葡萄、1万

亩蔬菜、5000亩水产、6.5万亩稻麦的种植规模。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庐江(同大)葡萄文化旅游节,游客量从最初1万人发展到现在30万人左右。华夏产城共融项目、建工技师学院项目等即将落户。

白山镇位于巢湖南岸、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辖11个村(社区)、人口6.5万。基于白山镇“生态资源与空间层次丰富”,“南岸中枢、南北岸最近节点”,“稀缺的临湖建设空间”等核心优势资源,提出“湖灵秀胜地〃巢南旅游小镇”的发展定位和“环湖地区生态保障示范——生态小镇”、“巢湖南岸旅游服务中枢——旅游小镇”、“滨湖精品特色村落建设的特色小镇”三大发展目标,凸显江淮与巢湖特色风貌。环湖休闲风光带、店后观景平台、庐江赤壁公园、齐嘴北入口风水林等一批旅游项目已完成投资。正在规划建设齐嘴游客接待中心和有巢别院项目建设。

盛桥镇位于庐江县东北,是庐江县东大门。国土总面积129平方公里,拥有湖岸线12.8km。境内庐巢路横穿东西,盛同路穿镇而过,环巢湖大道临湖岸线接S316。盛桥河由西向东融入兆河,北与巢湖相连,直通合肥、长江;南与塘串河、西河连接。下辖11个村(社区),全镇人口7.3万人。 发展定位为苗木水乡、生态小镇,城镇性质为巢湖南岸以旅游、生态产业为主,凸显商旅功能的宜居小镇,重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旅游休闲产业及商旅服务业。

庐江科技城规划范围包括庐江县盛桥镇、白山镇、同大镇等部分区域,东至兆河,南至新盛同路(S351)和白石天河,西至合安高速公路,北至杭埠河,总面积约275平方公里。该片区承担着巢湖、杭埠河、白石天河、兆河流域的生态保护、修复与治理重任,是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片区是环巢湖田园风光最丰富、最典型的地区,是巢湖风景区南部的重要生态腹地,也是巢湖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核心组成部分;该片区拥有丰富多样的原生态乡野景观资源、积淀深厚的地方历史文化,是创建环巢湖国家旅游休闲区的核心资源载体。该片区产业特色鲜明,拥有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典范,同时具有汽配产业园,正承接合肥市区省住建厅下属省技工学校等教育资源,并且华夏幸福集团正谋划在同大镇创建华夏产业园,同大镇与郭河镇联合打造合芜蚌(合肥庐江)现代农业自主创新示范区。白山镇与盛桥镇同样也具有鲜明的产业特色,特别是通用机场在巢湖南岸选址规划,为白山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合肥庐江科技城发展将秉承区域协同、城乡统筹、全域发展的新理念,形成合力打造巢湖南岸地区增长极和引爆点,为服务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建设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推动4个转型:一是产业转型,促进合肥庐江科技城各相关产业的深度融合和系统集成,从而推动合肥经济结构的调整转型;二是旅游转型,从单纯的观光旅游向观光、休闲、度假等复

合型旅游转变;三是城镇体系转型,合肥庐江科技城三大镇将学习浙江省、贵州省等地特色小镇的先进经验,依托华夏幸福集团等知名企业的带动作用和通用机场在巢湖南岸选址规划,建设一批聚焦休闲旅游,具有独特文化内涵和产业功能的特色小镇,补齐城镇体系的短板;四是社会形态转型,合肥庐江科技城将以全域统筹的理念促进传统小镇、特色小镇、乡村互融、互动,城乡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由市民与游客公用、共享的新型城乡发展形态。

3、全力创建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安徽合肥庐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40.86平方公里。庐江高新区包括庐江经济开发区和安徽省庐江台湾农民创业园核心区。以创新驱动、壮大规模、引领升级为核心,积极对接融入“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等国家发展战略,依托庐江高新区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推动更广领域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和新模式蓬勃发展,促进高新技术产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积极构建新能源、现代农业、高端装备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的“3+1”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健康发展、提高园区核心竞争力。坚持以优势产业“建链、强链、补链、延链”为主线,加快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国内一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构建覆盖范围广、承载功能全、辐射带动力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四、建设科创走廊相关保障体系和庐江县融入环巢湖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zhe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