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答案

“《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答案”相关的资料有哪些?“《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答案”相关的范文有哪些?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记承天寺夜游》课后题答案”相关范文大全或资料大全,欢迎大家分享。

记承天寺夜游习题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作者苏轼,中考篇目之一

《记承天寺夜游》第一套题

一、基础题:

1..《记承天寺夜游》选自《 》,作者是________,字子瞻,号________,是________

朝的________家。他与父亲________、弟弟________合称为“________”,都被列入“唐宋

古文八大家”之中。

2.填空:

⑴文章描绘了苏轼在承天寺夜里见到的 ,同时也抒发了自己 的苦闷心情。

⑵描写承天寺优美夜景的句子是 。

3.翻译下列句子:

⑴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⑵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下面对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念无与为乐者(思念) B.遂至承天寺(于是,就)

C.怀民亦未寝(睡觉) D.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本文写在作者贬职期间,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感情与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一致。

B.文中“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等句都与“闲”字相关。

C.苏轼此时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这是一个有名无实的官,所以他自称闲人。

D.本文写景较为简洁,用素描的笔法,写月色,写景物,给人清静雅致的感觉。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 》学案 可以直接打印用!

《记承天寺夜游》导学案

执教者:

一、学习目标

1、识记关于苏轼的文学常识,熟读背诵全文

2、结合课下注释,掌握常用文言词语,培养独立学习文言文的能力

3、学习记事、写景、抒情的融合,感悟作者简洁的语言特点

4、反复朗读,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二、学习重难点

1、结合课文来理解一些词和句的含义。

2、感悟作者的人生态度,理解作者的特殊心境。

3、学习古人写景抒情的方法。

三、课前预习

1、注音:

解衣( ) 寝()藻荇( ) 遂至()相与()

2、导学案160页,理解词义(2),并自行翻译全文,翻译不了的做好标记

3、作者及背景简介(查找资料完成)

导学案159页

乌台诗案:(一句话简括:起因经过结果)

唐宋八大家:

四、导学步骤

(一)、文本翻译(课下注释是重点,瞻前顾后是关键)

1、朗读,小组合作释疑

2、老师抽查过关

(1)翻译接龙

(2)重点词句抽查,注意加粗词语的翻译

1、念无与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中庭。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二)、质疑探究(“我思,故我在”)

1、作者为什么会想着夜里去寺庙游玩呢?

一方面作者被贬,心情郁闷,想出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2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结合作者的遭遇,理解“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一句所表达的复杂心情

3、 欣赏文中关于月夜美景的描写的意境和技巧

4、 引导学生体会苏轼的乐观豁达,从而提高抗挫折能力,学会坦然面对人生坎坷

5、 背诵全文

二、重点难点:

1、 重点在于掌握文中的重点词句

2、 难点在于理解作者的复杂心情

三、教学时数

一个课时

四、内容步骤

(一)引入课文

从苏轼的《浣溪沙》引入《记承天寺夜游教案》。点拨:“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苏轼

的诗文充满乐观积极的心态,《记承天寺夜游》亦是如此。

(二)介绍作者

学生凭记忆或查阅工具书完成课件上的填空题,从而了解作者。

(三)看动画片

点评片中朗诵,纠正动画片中错误的字音,补上读漏的字词。

(四)掌握词句

1、解释词语:

解衣 入户 欣然 起行 为乐

相与 中庭 空明 交横 闲人

念 与 者 遂 步 但 耳

2、翻译句子: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注意划线的词语,下同)

念无与为乐者 (注意补上省略的词语)

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

水中藻荇交横

盖竹柏影也

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注意调整语序)

(五)内容理解

1、作者为什么来到黄州做团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22.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 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记承天寺夜游学案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22. 记承天寺夜游

学习目标:

1.朗读并背诵课文,领会凝练含蓄,饶有余味的语言。 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3.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诵读、积累

教学难点:感受作者的特殊心境,领悟作者的人生态度。 学习方法:朗读、讨论、赏析 ★知识链接

苏轼(1037~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杰出文学家、书画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是著名的散文家,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文学作品标志着北宋文学创作的 高成就;苏轼是著名诗人,他同宋代著名诗人黄庭坚并称为“苏黄”;苏轼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

苏轼一生命运坎坷。嘉祐二年(1057 年)参加礼部考试,中第二名。仁宗殿试时,与其弟苏辙同科进士及第。因母丧回蜀。嘉祐六年(1061 年)经欧阳修推荐,应中制科第三等,被任命为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任期满后值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 年)还朝任职,正是王安石推行新法的时期。他强调改革吏治,反对骤变。认为“慎重则必成,轻发则多败”。因意见未被采纳,请求外调,从熙宁四年(1071 年)起,先后任杭州通判,密州、徐州、湖州知州。每到一处,多有政绩。元丰二年(1079 年),御史中丞李定等人

记承天寺夜游比较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中考习题——比较阅读

【比较阅读】 (一)

[甲]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选自《水调歌头》)

[乙]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选自《记承天寺夜游》) 1、解释加点的字。

把洒问青天 ( )

2、下列句中的“/”表示朗读时的停顿,其中读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知/天上宫阙B.我/欲乘风归去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D.相与/步于中庭

3、请出与“月下起舞,清影随人,清冷的月宫怎比得上人间”相对应的作品原句。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乙两篇均写于作者仁途失意之时,甲表现旷达的胸怀和乐观的情致;乙透露出随缘自适、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

B.甲、乙两篇都写月,甲以美丽的想像、明睿的哲理,创造出幽深高远的境界;乙用形象的比喻、传神的文字,描绘了空灵澄澈的景象。

C.甲中的“婵娟”指月中的仙女;乙中的“闲人

记承天寺夜游教材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一、激发情感,整体感知

1、 导入: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明月挂于晴空,竹柏交相辉映。如果你身处此情此

境,你会想到些什么呢?

预设:思念家乡,那么我们曾经学过哪首诗是作者借月表思乡之情的呢? 思念亲人,对朋友的美好祝福的有哪些诗句。 那么我们今天就跟随苏轼走进小品文《记承天寺夜游》。 2、 反复诵读

1、 请同学自由读课文,把不明确的字画出来,全班同学一起来解决。

明确:乐、荇、横、、遂、寝。

2、好,解决了字音。我们来全班齐读一下,注意停顿与情感。 3、疏通文意

1、请同桌两人先结合课文下的注释一起来互助疏通文意,用一分钟时间自由讨论。 2、现在请这一组的同学推火车,同桌两人,一人读字句,一人来翻译,其他同学

认真听。如果有问题的地方记录下来,一会一起解决。 着重强调:欣然、遂、盖、户、念。 二、扣住闲字,细读探究

1、 刚才同学们在疏通文意的过程中发现作者以什么自称?(闲人) 2、 文中哪些地方还能看出闲字?

学生答案预设: 1、 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作者可以随心所欲安排休息时间可以看出作者很闲。 2、 相与步入中庭,从这个步字可以看出他很悠闲。

3、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反思

邬明桂

文言文要以诵读为基础。文言文有其深厚的文化内涵,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都应多让学生去感知。感知的最好办法就是诵读,在这一点上都无一例外,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体味古人的情感。

教学的对象是学生,教学成效只有通过学生才能体现出来。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肯定离不开学生在你的课堂上掌握了些什么。有人曾用“死于章句,废于清议”来概括现在文言文教学的极端。当教师努力落实文言知识的时候,课堂成了语法分析课;而当教师极力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取向时,教学又有浮于表面之嫌。如何合理处理两者关系?文言文教学主张:一般都在学生自读感知的基础上,通过教和学的互动,帮助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情意的同时领会文言字词的含义和用法,而不是离开了具体的语境去孤立地解释字词的知识。这个主张就是在教学中关注学生学习的表现。试想一下:教学创意再完美,但不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实际接受能力,再好的创意也只会成为学生心中永远的创影。

课堂时间有限,一节课的关注点不应该是面面俱到的。教师一点要舍得舍弃。按照传统的教法,《记承天寺夜游》的教学点可以有很多:理解重点词句;欣赏文中的写月色的句子,体会作者的心境;结合作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

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法。

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涵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体会作者在逆境中自我排遣的的特殊心境。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苏东坡的一生比之常人的一生应该说是非常不幸的,但他活得十分快乐,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苏东坡的《记承天寺夜游》,看看东坡快乐人生的真谛。

二、初读课文,疏通文意

1、学生自读2分钟,注意读准字音,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2、学生朗读

3、 自己先根据注解翻译课文,了解大意。

三、课文分析:

寻“乐”:

1、 思考:东坡为何深夜起行?

(月色入户)想找好友与他一起分享月色带来的快乐。

2、思考:他为何独寻张怀民?

(无与为乐者)两人都被贬但都不把贬放在心上,都爱“以山水怡情悦性”,志同道合。

(介绍张怀民:1083年被贬黄州,初寓居承天寺,张怀民虽屈居主簿之类的小官,但心胸坦然,决不挂怀贬谪之事,公务之暇,以山水怡情悦性,处逆境而无悲戚之容,是位品格清高超逸的人。)

3、思考:(1)他们两人乐的是什么?

欣赏美景。

(2)什么景?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用明喻、暗喻渲染了景色的幽美肃穆。

4、思考:(1)看着

记承天寺夜游》对比阅读

标签:文库时间:2024-06-14
【bwwdw.com - 博文网】

阅读下列的文言文,完成4—7题。

【甲】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欲睡,月色入户,欣然。念无与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乙】方山子①,光、黄②间隐人也。少时慕朱家、郭解③为人,闾里④之侠皆宗⑤之。稍壮,折节⑥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晚乃遁于光、黄间,曰岐亭。

……

余谪居于黄,过岐亭,适见焉。曰:“呜呼!此吾故人季常也,何为而在此”方山子亦矍然⑦,问余所以至此者。余告之故。俯而不答仰而笑呼余宿其家。(苏轼《方子山传(节选)》

【注释】①方子山:苏轼的老朋友,姓陈名慥(zào),字季常。②光、黄:光洲(今河南潢川)、黄州(今湖北黄冈)。③朱家、郭解:都是西汉时期的游侠。④闾里:乡里。⑤宗:尊崇,敬仰。⑥折节:改变以往的志向行为。⑦矍(jué)然:惊奇注视的样子。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A.相与步于.中庭皆以美于.徐公

B.欣然.起行杂然.而前陈者

C...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既克,公问其故.

D.方山子亦矍然问余所以

..距我

..至此者吾知子所以

5.下列对选文相关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