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 专题16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含解析)

更新时间:2023-09-29 16: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专题16 波粒二象性 原子结构和原子核(选修3-5)

【2015年高考命题预测】

本考点由于点多面广,考题难度不是很大,属必得部分,因而要求复习过程要扫清盲点,不留死角,同时由于各部分内容体现的能力与思想不同,考点出现的几率也不同,复习时应有所侧重,侧重点要与历年考试频率联系,应与体现能力相联系,还应与科技动向联系(探月卫星、氦3,射线、红外摄象、太阳风等),更应与近代物理发展趋势联系。对于光电效应、原子结构的认知过程以及原子核结构、核反应方程的书写等是本考点的重要知识点也是命题的重点。考察形式多以选择题和填空题出现,多要求定性分析,少见定量计算。因此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就要求见多识广,所以在复习中要特别注意课本的重要性。课本是知识之源,对这部分内容一定要做到熟读、精读,并且要间隔一段时间就要简要复习一遍,绝不能留任何的死角,包括课后的阅读材料、小实验、小资料、相对论简介等,因为很多的信息题都是从这里取材的。“回归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部分的复习特点。不仅如此,搞清某一现象产生的本质,构建知识结构体系,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作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以求触类傍通。

波粒二象性的重点在于光电效应,原子结构的重点在于波尔模型,原子核的重点则在于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备考过程中要加强训练,同时本考点还涉及很多的近代物理学史,需要我们加以总结归纳。

【2015年高考考点定位】

作为选择题和填空题,本考点的涉及面广,选项可能涉及近代物理学史,波尔模型,光电效应和原子核结构,而填空题可能涉及衰变、核反应方程的书写、光电效应的极限频率和最大初动能等,既是备考的重点也是命题的热门选项。 【考点pk】名师考点透析 考点一、波粒二象性 【名师点睛】

1. 量子论:①普朗克认为物质的辐射能量并不是无限可分的,其最小的、不可分的能量单元即“能量子”或称“量子”,也就是说组成能量的单元是量子。每一份电磁波的能量??h?②物质的辐射能量不是连续的,而是以量子的整数倍跳跃式变化的○31905年,爱因斯坦奖量子概念推广到光的传播

-34

中,提出了光量子论。即:??h?,其中?是电磁波的频率,h为普朗克恒量:h=6.63×10J?s

2.黑体和黑体辐射:○1任何物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要发射各种波长的电磁波,并且其辐射能量的大小及辐射能量按波长的分布都与温度有关。○2随着温度的升高,黑体的辐射强度都有增加; ○3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短方向移动。

1

3.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金属中的电子从表面逸出,发射出来的电子就叫光电子,①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这个极限频率才能发生光电效应,低于极限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②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光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③大于极限频率的光照射金属时,光电流强度(反映单位时间发射出的光电子数的多少),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④ 金属受到光照,光电子的发射一般不超过10秒。波动说认为:光的能量即光的强度是由光波的振幅决定的与光的频率无关。所以波动说对解释上述实验规律中的①②④条都遇到困难

-9

考点二、原子结构 【名师点睛】

1.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生发现了电子,从而打破了原子不可再分的观念,揭示出原子也有复杂的结构。汤姆生的原子模型:1903年汤姆生设想原子是一个带电小球,它的正电荷均匀分布在整个球体内,而带负电的电子镶嵌在正电荷中。

2.原子核式结构模型:实验结构图如下,实验现象:a. 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沿原来方向运动,不发生偏转。b. 有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的偏转c. 有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角超过了90°,有的几乎达到180°,即被反向弹回。结论?否定了汤姆生原子结构模型,提出核式结构模型即在原子中心存在一个很小的核,称为原子核,原子核集中了原子所有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带负电荷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核旋转。

2

3.波尔的原子机构模型:

1原子核式结构模型与经典电磁理论的矛盾(两方面):a.电子绕核作圆周运动是加速运动,按照经○

典理论,加速运动的电荷,要不断地向周围发射电磁波,电子的能量就要不断减少,最后电子要落到原子核上,这与原子通常是稳定的事实相矛盾。b.电子绕核旋转时辐射电磁波的频率应等于电子绕核旋转的频率,随着旋转轨道的连续变小,电子辐射的电磁波的频率也应是连续变化,因此按照这种推理原子光谱应是连续光谱,这种原子光谱是线状光谱事实相矛盾。

上述两个矛盾说明,经典电磁理论已不适用原子系统,玻尔从光谱学成就得到启发,利用普朗克的能量量了化的概念,提了三个假设:

①定态假设:原子只能处于一系列不连续的能量状态中,在这些状态中原子是稳定的,电子虽然做加速运动,但并不向外在辐射能量,这些状态叫定态。

②跃迁假设:原子从一个定态(设能量为Em)跃迁到另一定态(设能量为En)时,它辐射成吸收一定频率的光子,光子的能量由这两个定态的能量差决定,即 hv=Em-En

③轨道量子化假设,原子的不同能量状态,跟电子不同的运行轨道相对应。原子的能量不连续因而电子可能轨道的分布也是不连续的。

总结:○1能级:各个状态的能量值。○2基态即能量值最低的状态,距离原子核最近的运行轨道。○3氢原子能级公式En?1E1 n2 3

考点三、原子核结构 【名师点睛】

1.天然放射现象:1896年法国物理学,贝克勒耳发现放射现象。从而揭示出原子核也有复杂的结构。放射性射线的成分有三种:

性 质 射 线 种 类 射 线 组 成 电 离 作 用 贯 穿 能 力 ?射线 ?射线 氦核组成的粒子流 很 强 高速电子流 高频光子 较 强 很 弱 很 弱 较 强 很 强 ?射线 1. 原子核衰变和半衰期:衰变过程中电荷数和质量数守恒。 衰 变 类 型 衰 变 方 程 衰 变 规 律 新 核 ? 衰 变 MZ?44X?MZ?2Y?2He 电荷数减少2 质量数减少4? 衰 变 MZX?Y?e MZ?10?1电荷数增加新 核 质量数不变110?衰变的实质:0n?1H??1e,?辐射伴随着?衰变和?衰变产生

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的半数发生衰变所需要的时间,称该元素的半衰期。放射性元素衰变的快慢是由核内部自身因素决定的,跟原子所处的化学状态和外部条件没有关系。

303. 1934年,约里奥—居里夫妇发现经过α粒子轰击的铝片中含有放射性磷15P,即:

4

4227301He?13Al?15P?0n

41714.核反应方程:(1)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氦核打出质子:147N?2He?8O?1H

(2)贝克勒耳和居里夫人发现天然放射现象:

2344α衰变:23892U?90Th?2He 2340β衰变:23490Th?91Pa??1e

941(3)查德威克用α粒子轰击铍核打出中子:4Be?2He?126C?0n

(4)居里夫人发现正电子:

271330154301Al?2He?15P?0nP?Si?e301401

112(5)轻核聚变:0n?1H?1H??

(6)重核裂变:

2359223592190U?01n?13654Xe?100n?38SrU?n?Ba?Kr?3n1014456893610

5.重核裂变 核聚变 Ⅰ 释放核能的途径——裂变和聚变 (1)裂变反应:

①裂变:重核在一定条件下转变成两个中等质量的核的反应,叫做原子核的裂变反应。

1144891例如:23592U?0n?56Ba?36Kr?30n

②链式反应:在裂变反应用产生的中子,再被其他铀核浮获使反应继续下去。 链式反应的条件: 临界体积,极高的温度. ③23592U裂变时平均每个核子放能约200MeV能量

1kg23592U全部裂变放出的能量相当于2800吨煤完全燃烧放出能量! (2)聚变反应:

①聚变反应:轻的原子核聚合成较重的原子核的反应,称为聚变反应。

2341例如: 1H?1H?2He?0n?17.6MeV

②一个氘核与一个氚核结合成一个氦核时(同时放出一个中子),释放出17.6MeV的能量,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3MeV以上。比列变反应中平均每个核子放出的能量大3~4倍。 ③聚变反应的条件;几百万摄氏度的高温。 【试题演练】

1.【2014·北京市通州区高三1月份摸底考试】卢瑟福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这一模型建立的

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2h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