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3《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更新时间:2023-08-18 00:46: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设计素描》教学大纲

(课程代码:17121253)

一、课程说明

(一)适用专业:艺术设计专业 (二)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程

(三)课程性质与任务:《设计素描》是艺术设计本科专业的必修基础课程。本课程的任务包括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造型表现能力,拓宽设计素描表现的题材和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能够研究自然界的造型规律,并积累来自自然的视觉语言;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鼓励其对自然形式语言的再创造。使学生能够针对各设计领域的需求,获取设计素材,记录、传达设计构思。

(四)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对客观物体的写生,使学生能深入观察、归纳解析其形态结构,训练学生对造型要素的把握力和对物体形态的理解力和表现力;培养学生收集资料、记录设计素材、分析信息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设计素描的观察方法和不同表现技法,有一定的创造性。

(五)先修课程:《结构素描》《平面构成》 (六)学时、学分数:48学时、1.5学分

(七)教学方式及设施要求:讲授法、演示法。需挂图与多媒体设施 (八)考核方式与要求:考查。学生按课题要求完成作业。

二、课程内容、基本要求与学时分配

(二)各章节基本内容及要求 第一单元 设计素描的基本元素训练

教学目的:使学生对设计素描的发展有一个系统详细的认知,了解到设计素描正确的观察、学习和表现的方法,并认识到设计素描的重要性;掌握各种工具的使用方法;通过对基本语言的训练与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点、线、面、体与空间的视觉特性,丰富学生的视觉设计元素,积累更多的视觉经验。

基本要求:掌握设计素描正确的观察、学习、表现的方法,了解设计素描与专业设计的内在关系;掌握点、线、面、体与空间的视觉特性和情感特征,能将观察物象平面化、图形化、装饰化,也能在二维平面上(画面)构建物象纵深的空间维度。

重点与难点:设计素描与传统素描的区别,设计素描正确的观察、学习、表现的方法;客观物象在画面中的平面化处理与矛盾空间的表现。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内容: 1.什么是设计 2.什么是设计素描 3.设计素描的表现特征 4.设计素描的观察方式 5.设计素描的创意思维 6.设计素描的表现语言 7.点元素训练 8.线元素训练 9.平面意象训练 10.空间构筑训练

考核要求:画面整体而深入,点、线、面、体与空间的表现准确,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思考题(作业):

1.静物写生一张,要求运用铅笔或其他单色工具分别用点和线来表现物象(体裁不限)。 2.单个具体的物象平面化、图形化的研究与组合。

3.创作一幅矛盾空间或超现实空间的作品(如模仿埃舍尔或达利或其他名作,描绘教学楼或桌椅)。 第二单元 设计素描语汇来源训练

教学目的:培养学生对自然物和人造物的观察能力,学会从自然界中提炼表现语汇和设计语言。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对自然物象进行分析与选择,深入发掘自然物不为人知的结构细节和形式美感,利用各种视觉语言对物体进行细致刻画。

重点与难点:物象结构准确地把握,细节的提炼、强化与表现。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内容: 1.自然构成训练 2.结构剖析训练 3.明暗表现训练 4.肌理刻画训练 考核要求:

1.物象细节表现深入,形式美观。

2.结构剖析准确,画面层次丰富,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考题(作业):

1.以自然物如苦瓜、香菇、核桃、昆虫等为表现对象,做自然结构分析训练,体会自然物的结构美。 2.以玩具汽车、手表等为表现对象,做人造物的结构分析训练。

3.明暗表现训练。(用素描的表现方式临摹一张人物或动物图片并将图片反白处理,效果相当于底片) 4.选择不同材质的物体作物体表面的肌理刻画练习。

第三单元 设计素描视觉心理训练

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视觉语言的表现力,能够使用视觉语言来表达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从而实现视觉通感,产生心理共鸣。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发挥各种绘画工具的特长,用最具代表性的视觉语言,表达触觉、味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觉。

重点与难点:绘画语言的选择与表现,各种感觉的准确表达。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内容: 1.通感

2.视觉通感的特征 3.视觉通感的注意事项

考核要求:画面表现生动、贴切。富于视觉表现力。

思考题(作业): 教师给出表现感觉的的词汇(如痛苦、欢乐等),让学生寻找与之相对应的物品进行刻画表现。

第四单元 设计素描表现形式训练

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艺术设计常用的表现手法,如解构与重构、具象与抽象等

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结构与重组的原则和方法,了解具象与抽象的关系及具象到抽象的演变 重点与难点:对画面重组的理解与把握,怎样从具象到抽象。 教学时数:12课时。 教学内容: 1.解构 2.重组

3.具象与抽象的关系 4.从具象到抽象 5.作品欣赏 考核要求:

1.能够运用解构与重组的方法创作作品,

2.将具象物体合理演变为抽象画面,且画面生动自然,有一定的形式美感。 思考题(作业):

1、运用解构与重组的方法创作一幅素描作品 2、将具象静物演变成抽象画面

三、参考教材及资料:

《设计素描》王鸣义 吴振韩 江苏美术出版社。 《设计素描》黄作林 编著 重庆大学出版社。

《现代艺术设计素描》 李波 编著 中国纺织大学出版社。

《设计素描》 孔繁强 编著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从素描走向设计》王中义 编著 浙江美术学院出版社。

执笔人:高东影 教研室主任:程晓民 系主任:刘思智 美术系平面设计教研室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crj.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