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力学期末试题`1 - 选择题 - 图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08:2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 Pp绪论

1.各向同性假设认为,材料沿各个方向具有相同的 A 。 (A)力学性质; (B)外力; (C)变形; (D)位移。 2.均匀性假设认为,材料内部各点的 C 是相同的。 (A)应力; (B)应变; (C)位移; (C)力学性质。 3.构件在外力作用下 B 的能力称为稳定性。 (A)不发生断裂;(B)保持原有平衡状态; (C)不产生变形;(D)保持静止。 4.杆件的刚度是指 D 。 (A)杆件的软硬程度;(B)件的承载能力;

(C)杆件对弯曲变形的抵抗能力;(D)杆件对弹性变形的抵抗能力。 二、

拉压

1.低碳钢材料在拉伸实验过程中,不发生明显的塑性变形时,承受的最大应力应当小于 D 的数值, (A)比例极限;(B)许用应力;(C)强度极限;(D)屈服极限。

2.对于低碳钢,当单向拉伸应力不大于 C 时,虎克定律ζ=Eε成立。 (A) 屈服极限ζs;(B)弹性极限ζe;(C)比例极限ζp;(D)强度极限ζb。 3.没有明显屈服平台的塑性材料,其破坏应力取材料的 B 。 (A)比例极限ζp;(B)名义屈服极限ζ

0.2

(C)强度极限ζb;(D)根据需要确定。

4.低碳钢的应力?应变曲线如图所示,其上 C 点的纵坐标值为该钢的强度极限?b。 (A)e; (B)f; (C)g; (D)h。

5、三种材料的应力—应变曲线分别如图所示。其中强度最高、刚度最大、塑性最好的材料分别是 。 (A)a、b、c; (B)b、c、a; (C)b、a、c; (D)c、b、a。

5.材料的塑性指标有 C 。

3题图

(A)ζs和δ; (B)ζs和ψ; (C)δ和ψ; (D)ζs,δ和ψ。 6.确定安全系数时不应考虑 D 。

(A)材料的素质;(B)工作应力的计算精度;(C)构件的工作条件;(D)载荷的大小。 7.低碳钢的许用力[ζ]= C 。

(A)ζp/n; (B)ζe/n; (C)ζs/n; (D)ζb/n。

8.系统的温度升高时,下列结构中的____A______不会产生温度应力。

AB

CD9、图示两端固定阶梯形钢杆,当温度升高时 D 。

(A)AC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左移; (B)AC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右移; (C)CB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左移动; (D)CB段应力较大,C截面向右移动.

10.在图中,若AC段为钢,CB段为铝,其它条件不变,则A、B端的约束反力FRA,FRB(图示方向)满足关系 D 。 (A)FRA?FRB; (B)FRA?FRB; (C)FRA?FRB?F;

(D)F?FRA?FRB。

11.图示等直杆两端固定。设AC、CD、DB三段的轴力分别为FNl、FN2、FN3,则 C 。 (A) FNl=FN3=0, FN2=P; (B) FNl=FN3=-P,FN2=0; (C) FNl=FN3<0,FN2>0; (D) FN1=FN2=FN3=0。

(A)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为零,轴向应变不为零; (B)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不为零;

12.直杆的两端固定,如图所示。当温度发生变化时,杆 C 。

11题图

12题图

(C)横截面上的正应力不为零,轴向应变为零; (D)横截面上的正应力和轴向应变均为零。

13.图示木榫接头,左右两部分形状完全一样,当F力作用时,接头的剪切面积等于 C 。 (A)ab;(B)cb; (C)lb;(D)lc。

14.如右图所示,在平板和受拉螺栓之间垫上一个垫圈,____D_____。

A.螺栓的拉伸强度; B.螺栓的挤压强度; C.螺栓的剪切强度; D.平板的挤压强度。

15.插销穿过水平放置的平板上的圆孔,在其下端受有一拉力P.该插销的剪切面面积 和计算挤压面积分别等于 B 。 (A)?dh,?D;(B)?dh,?(D?d);

可以提高

1421422(C) ?Dh,?D;(D) ?Dh,?(D?d)。

1421422三、 扭转

ρ

1. 圆轴横截面上某点剪应力η根据 B 推知的。

的大小与该点到圆心的距离ρ成正比,方向垂直于过该点的半径。这一结论是

(A)变形几何关系,物理关系和平衡关系; (B)变形几何关系和物理关系; (C)物理关系; (D)变形几何关系。

2、空心圆轴扭转时,横截面上切应力分布为图 B 所示。

3.图示圆轴由两种材料制成,在扭转力偶Me作用下,变形前的直线ABC将变成 所示的 D 情形。

(A)AB1C1; (B)AB1C2; (C)AB1C3; (D)AB1C4。 四、 五、

弯曲内力 弯曲应力

1、三根正方形截面梁如图所示,其长度、横截面面积和受力情况相同,其中(b)、(c)梁的截面为两个形状相同的矩形拼合而成,拼合后无胶接.在这三根梁中, A 梁内的最大正应力相等。 (A)(a)和(c); (B)(b)和(c); (C)(a)和(b); (D)(a)、(b)和(c)。 2、

某直梁横截面面积为常数横向力沿Y方向作用,下图所示的四种截面形状中,抗弯能力最强的为_ B ____截面形状。

(A)矩形 (B)工字形 (C)圆形 (D)正方形

Y Y Y Y 3、T形截面铸铁悬臂梁受力如图,轴Z为中性轴,横截面合理布置的方案应为 B 。 六、 七、 八、

弯曲变形

F x z y y y y (D) y (A) (B) 4.图示U形截面梁在平面弯曲时,截面上正应力分布如图 C 所示。 (C) 1.在下面这些关于梁的弯矩与变形间关系的说法中, D 是正确的。 (A)弯矩为正的截面转角为正; (B)弯矩最大的截面挠度最大; (C)弯矩突变的截面转角也有突变;(D)弯矩为零的截面曲率必为零。

2、用积分法求图示梁的挠曲线方程时,确定积分常数的四个条件,除?A?0,?A?0外,另外两个条件是 B 。

FA.wC左?wC右,?C左??C右;B.wC左?wC右,wB?0;C.wC?0,wB?0;D.wB?0,?C?0;

qBAC

3、梁的受力如图,挠曲线正确的是 B 。

m m m m m m (A) m m (B) m m 4.图示等直梁承受均布荷载q作用,C处用铰链连接。在截面C上__ D ___。 A. 有弯矩,无剪力; B. 有剪力,无弯矩; C. 既有弯矩又有剪力; D. 既无弯矩又无剪力; 九、 坐标。

(A) 1;(B) 2; (C) 3; (D) 4。

3、已知单元体及应力圆如图所示,?1所平面的法线方向为 D 。 (A) n1;(B) n2; (C) n3; (D) n4。

2.图示应力圆对应于应力状态 C 。

(C) q(D) ABL2CL2应力状态

1、下面 B 单元体表示构件A点的应力状态。

(A) (B) 2、已知单元体及其应力圆如图所示,单元体斜截面ab上的应力对应于应力圆上的 C 点(C) (D) 在主

3.图示应力圆对应于单元体 A, D 。 4、图示应

第三强度理论校核时,其相当应力为 D 。 (A)?r3??; (B)?r3?力状态,用

?;

(C)?r3?3? ;(D)?r3?2?。

5.在圆轴的表面画上一个图示的微正方形,受扭时该正方形 B 。 (A)保持为正方形;(B)变为矩形; (C)变为菱形;(D)变为平行四边形.

6.图示外伸梁,给出了1、2、3、4点的应力状态。其中图 B D 所示的应力状态是错误的。 十、

组合变形

1.悬臂梁的横截面形状如图所示,C为形心。若作用于自由端的载荷F垂直于梁的轴线,且其作用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则发生平面弯曲变形的情况是 A D 。

2.薄壁梁的横截面如图所示,壁厚处处相等,外力作用面为纵向平面a-a。其中图 C 所示截面梁发生斜弯曲变形。

十一、 压杆稳定

22

1、一端固定、另一端有弹簧侧向支承的细长压杆,可采用欧拉公式Pcr=πEI/(μl)计算。压杆的长度系数?的正确取值范围是__B____。

(A)?>2.0; (B)0.7

5.对于不同柔度的塑性材料压杆,其最大临界应力将不超过材料的 C 。 (A)比例极限?P; (B)弹性极限?e; (C)屈服极限?S; (D)强度极限?b。 6、由低碳钢组成的细长压杆,经冷作硬化后,其( B ) 。 A. 稳定性提高,强度不变; B. 稳定性不变,强度提高; C. 稳定性和强度都提高; D. 稳定性和强度都不变。 十二、 十三、

动载荷 交变应力

1、描述交变应力变化规律的5个参数(?max,?min,?m,?a和r)中。独立参数有 B 。

(A) 1; (B) 2; (C) 3; (D) 4。

2.影响构件持久极限的主要因素有 ABCD 。 (A)构件形状;(B)构件尺寸;(C)表面加工质量;(D)表层强度。 3. 构件的疲劳极限与构件的 D 无关。 (A)材料;(B)变形形式;(C)循环特性;(D)最大应力。

4.图示阶梯轴为同种材料制成,表面质量相同,受对称交变应力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D 。 (A) (B) (C) (D)

nn截面杆件持久极限高于mm截面杆件持久极。 mm截面杆件持久极限高于nn截面杆件持久极。 杆件mm截面强度高于nn截面强度。 杆件nn截面强度高于mm截面强度。

5.图示同种材料阶梯轴,表面质量相同,受对称交变正应力作用,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BD 。 (A)AA截面杆件持久极限高于BB截面杆件持久极。 (B)BB截面杆件持久极限高于AA截面杆件持久极。 (C) 杆件BB截面强度高于AA截面强度。 (D) 杆件AA截面强度高于BB截面强度。

6.火车运行时,其车箱轮轴中段横截面边缘上任一点的应力为 B 。

(A)脉动循环交变应力; (B)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C)非对称循环交变应力; (D)不变的弯曲应力。

**************************************************************** 材料力学模拟试题(三)解答 一、一、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图示梁在突加载荷作用下,其最大弯矩

Mdmax= 4QL/9 。 ?2、简支梁AC在B点与钢索BD连接,钢索张紧但无初始拉力。当温度降低TC后,为求钢索中轴力所需的变形NlN(2l)3?Tl???l(T)??l(N)?fBDB和EA48EI。 协调方程和补充方程分别为:Bd

二、二、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1、 1、 形截面铸铁梁受载如图,正应力强度分析,截面的放置方式有四种:

(A) (B) (C) (D) 正确方式是 D 。

2、如图所示直杆,其材料相同,截面和长度相同,支承方式不同,在轴向压力作用下,那个柔度最大,哪个柔度最小?有四种答案:正确答案是 B 。 (A)(B)(C)?a大,?c小; ?b大,?d小; ?b大,?c小; ?(D)a大,b小; 三、三、证明题(15分) 重物Q以初速?自H处下落杆顶,证明动荷系数 22H???Kd?1?1?2g ?stv???2g 证明: v22(?H)2h2g?Kd?1?1??1?1??st?stKd??d?1?1??st22H??? H g 即: 四、四、计算题(共65分) 1、(10分)求图示梁的反力RA。 ?st 解:由力法:RA?11??1p?0得: 试求P值。

解:梁的内力如图: A点处正应力:

112ll??11?(l?l)??EI233EI113l3ml2?1p??(m?l)??EI248EI?1p9m??RA?????118l 3A X1 M M EI B m M图 l 1 M图 ?4???1?10x2、(15分)矩形截面简支梁如图。测得在载荷P作用下,点A处纵向线应变。已知材料的E=200Gpa,

Q 3P4 M 3Pl 16 P/4

???My0.02Pl/16??II

5忽略切应力影响,由虎克定律:

3、(15分)如图示砂轮传递的力偶矩m=20.5N.m,砂轮直径D=25cm,砂轮重量Q=275N磨削力Py:Pz=3:1。砂轮轴材料许用应力[?]?60Mpa。 用第四强度理论选择砂轮轴直径。 解:(1)外力分析。

轴受力如图,由扭转平衡有

0.04?0.0631?P?200?10120.02?0.1?x??1?10?4??x/E ? 7.2 (KN)

D2=20.5N.m,则 m=

M2 Pz=D= 41/0.25 =164(N) Py = 3Pz =3?164= 492(N)

Pz(2)画内力图确定危险截面

y 由内力图知,截面A为危险截面。其上弯矩和扭矩分别为: 弯矩: MZA = 0.13?(492?275)=28.21(Nm)

MYA = 164?0.13= 21.32(Nm)

22M?M?M?35.36(Nm) AMAXZAYA

Q m NAy A NBZ m B NBy x 扭矩: NAZ PZ Py Mx = 20.5(Nm)

z (3)强度计算 63.96 在圆轴弯扭组合变形下,根据第四强度理论的强度条件有 Mz(Nm)

2M2?0.75Mx

W????My(Nm)

21.32 W?2M2?0.75Mx???

Mx(Nm) 3.14?d335.362?0.75?20.52?3260?106

33.14?d39.57?3260?106

39.57?32?2d?3?1.887?10(m)63.14?60?10 取d=19mm.

20.5 D2?0.74、(15分)图示结构,1、2两杆长度、截面积相同,1杆为圆截面,2杆为圆环截面(d2)。l=1200mm,A2??304?1.12?(MPa),求两杆的

=900mm,材料的E=200Gpa,λP=100,λS=61.4,临界应力经验公式cr

临界应力及结构失稳时的载荷Pcr。

解: (1)研究AB

P A Q1 Q2 B

(2)计算Q1Cr

Q1?Q2?P2

??d124?A?900mm24?900?33.9mm3.14

??1??Q1Cr?ld1

?d1??1?1200?141.6??p?10033.914

(3)计算Q2Cr

?2E?2?200?109?2?A??900?88.6KN2?141.6

(1??)?2??D224?D22

44?900?D2??47.4mm3.14?(1?0.7) ?l1?12004?1200?2????832Di221??24.74?1?0.74?s?61.4????p?100?Q2cr?(304?1.12?2)A?(304?1.12?83)?900?190?103N?190KN

(1?0.72)?A?900mm2

(4)结构失稳载荷为:

1cr cr

5、(10分)作图示单元体所对应的应力圆,求ζy、ηyx值。

解: (1)作a点(对应面A); (2)作b点(对应面B); (3)作线af与ab成30°夹角交ζ轴于c点; xy (4)c点为圆心、ac为半径作圆(应力圆); (5)应力圆与af交点d对应面D的应力情况; P?2Q?177.2KNT ??yD B A

??y?200?(173?tg300)?2?400MPa??xy??173MPa

η(MPa) a(200,173) 300 c (单位:Mpa) ζ(MPa) b(200,173) d f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g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