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学军中学1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

更新时间:2024-04-24 08:2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杭州学军中学

2010—2011学年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 文 试 题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5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龟(jūn)裂 嗜(shì)好 槲(hú)寄生 呱(guā)呱坠地 ....

B.浸渍(zé) 缂(kè)丝 核苷(gān)酸 如丧考妣(bǐ) ....C.逶迤(yí) 乳媪(ǎo) 纤(qiān)维化 风流倜傥(tǎng) ....D.萌蘖(niè) 船坞(wù) 白泠泠(líng) 长歌当(dàng)哭 ....

2.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我极抱歉的是,由于篇幅的限制,我不能对于那些慷慨帮助我的自然学者一一表示谢意,其中有些是不相识的。

B.人类基因组计划的雄心太大,鉴于自然科学的“双刃箭”性质,在它给人类带来好处的同时,我们也不得不考虑,这些信息被滥用或被错用怎么办?

C.细末里头不免掺和着铁臼上磨下来的铁屑,工人们利用吸铁石除掉它。要是吸得不干净,就会影响制成品的光采。

D.待到学校恢复旧观,往日的教职员以为责任已尽,准备陆续隐退的时候,我才见她虑及母校前途,黯然至于泣下。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我平素想,能够不为势力所屈,反抗一广有羽翼的校长的学生,无论如何,总该是有些桀骜锋利的,但她却常常微笑着,态度很温和。 ....

B.爱情怂恿我探听出这一个地方,它替我出主意,我借给它眼睛。我不会操舟驾舵,..可是倘使你在辽远的海滨,我也会冒着风波寻找你这颗珍宝。

C.“人类基因组计划完成之日,就是人类自己灭亡之时”,这种说法虽然太极端,但绝不是骇人听闻,人类至今安全的原因之一,就是它的奥秘还不为人所知! ....D.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有可能使我们的生物资源流失,将会使生物产业失去源头与上游,建立的生物技术(如基因克隆、转基因等)也会成为无米之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句是

A.伊朗外交部长表示,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如果在2月2日召开的紧急会议上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伊朗将于同月4日停止允许核查人员对其核设施进行突击检查。

B.5月7日的新华社电讯报道,中国农业大学教授高焕文认为,北京沙尘的源头是国外一些地区冬春季翻耕后裸露休闲的农田。

C.世界许多城市,为保证某条街交通顺畅,也会采取在某个时段,限制某些车辆行驶,

1

因此北京的这项规定也应该是正常的。

D.据来自美国海军部的消息,一艘美核潜艇在神秘失踪10小时后又奇迹般地恢复了与指挥部的联络。

5.将下面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超过75个字)(3分) (1)这项计划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 (2)这项计划投资数十亿美元。

(3)这项计划要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 (4)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计划。

(5)这项计划由已退役的美国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

答: 二、现代文阅读(共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16分)

从曲阜向北走不远,就到了规模不小的颜庙。那里供奉着被称为“复圣”的孔子的学生颜回。庙里有块石碑,上书“陋巷故址”;有眼古井,称“陋巷井”。望着井下幽幽绰绰的黯黯水影,心里不由响起那句千载盘旋的苍老的喟叹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那么,颜回“一瓢饮”,饮的便该是这井里的水了。井因人而著名而成为圣物;为了保卫圣物,明代嘉靖年间建起了一座亭子。平地垒起的石基,六根木柱撑起一个形制朴素的六角檐顶。亭中井旁立一石碑,正面书“陋巷井”三字,北面镌着有关建亭的文字。

我在亭里默坐许久,觉得它很有些意味。

想起孩子时候,听爷爷讲过孔夫子和他弟子的故事,童真无邪,当时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传说他能听懂鸟儿说话;最动心同情的算闵子骞,他体贴孝敬父母;对颜回呢,只知道他家里穷,却好学不倦,此外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后来书读得多了些,知道孔子最器重的弟子是颜回。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

后来看到台湾柏扬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作者在批评孔子和儒家思想的弊端,即“不思改造社会,轻视竞争”、提倡“安贫乐道”时,讥弹说:“只把穷得叮叮当当的颜回先生,当作活宝,努力赞扬他的安贫气质。”柏扬似乎也把颜回的作为当作中国人的“丑陋”之一例加以指责,我看了不大舒服,这种指责有失公允。

2

其实孔子从来没有一味地劝人安贫,号召大家一起过苦日子。孔子很欣赏的另一大弟子端木赐,就下海经商,成了春秋时期很有名的大款。孔子和他的不少弟子器重颜回,主要因为他特异的意志和操守。为了钻研治国安邦的学问,或者说潜心于学术吧,颜回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诱惑,这是多少值得赞佩的精神境界!历史上以如此专攻不旁骛的心态钻研科学技术的人被认为精英,以同样心态钻研人文学问,为“天下归仁”的理想而献身,不同样应当被视为人类的民族的精英吗?纵观20世纪痛揭中国人的丑陋,即国民劣根性,有谁可同鲁迅先生相比拼?而鲁迅先生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历史掩不住他们的光辉,先生盛赞他们堪称“中国的脊梁”。颜回不正属于这一“脊梁”的行列吗?他是美好的中国人。

陋巷、陋巷井、陋巷井亭,这里标识的“陋”,只在于指不尽如人意的物质条件。不厌其陋,不惧其陋,而为了改变这陋,以坚忍精神去进取的人,永远有资格成为人群的楷模。

后来我又有机会拜谒颜庙,特意为井亭拍了照片,很出乎意外,这一次我知道一件事。 有位自称颜回第七十五代孙,在该市的“颜氏联谊会”担任着职务的老者,对归国“寻根”的一位颜姓先生说,他们颜姓高于孔姓五百多年。孔子的母亲叫颜征在,那么细论起来,孔圣人还是颜家的外甥哩。他还矜夸:颜姓人自六十一代开始经皇上诏准,行辈排名依次用30个字,轮转至今。这位老者又说,颜回帮助过孔子治《春秋》,编《周易》,连儒学界的人也承认颜回学问高过孔子。

我不禁想,“不幸短命死矣”的颜回,果若有灵,听到20世纪他的第七十五代孙有人在孔圣诞生地大发如此高论,他会怎么想呢?恐怕跑到陋巷井跳下去,再死一回。

我照了几张颜回井亭照片,我愿铭记这座简朴的亭,只是为了牢牢记住一句话:巷陋,井陋,亭陋,全没有关系,不须在乎;只是心灵——人的灵魂,绝然不能安于其陋! (吴继路《颜回井亭新记》)

6.作者说童年时代听爷爷讲故事,“最感兴趣”的是公冶长,“最动心同情”的是闵子骞,对颜回却“并没有留下多少深的印象”,这是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样写的作用是什么?(6分)

7.本文第三段写到:“颜回总有一种什么东西,长久起一种激励人、鼓舞人的作用,恐怕不单单由于他家贫仍然不倦追求学问。”请结合下文,具体说说还有什么原因。(3分)

3

8.说说第五段划线句的主要意思是什么?(3分)

9.文章多次写“巷陋,井陋,亭陋”有什么作用?(4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29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14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事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息:通“媳”,媳妇。 .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缠绕。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听见。 .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矜:顾惜。 .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1)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2)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

B.(1)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2)古人所以重施刑于大夫者,殆为此也 ..

4

C.(1)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2)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D.(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2)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赏析,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命运不好,很小的时候就父母双亡,成了一个孤儿,只好由祖母亲自抚养。祖孙两人一直相依为命,所以感情特别好。

B.先是有一个名叫逵的太守专门考察了作者,认为作者对长辈孝顺,所以后来有一个名叫荣的大臣就举荐他为“秀才”。

C.为了唤起皇帝的怜悯心,作者不是直陈其事,而是凄恻婉转地表明心意,全文围绕“情”“孝”二字展开,表达了先尽孝后尽忠的思想。

D.作者借口祖母的年龄和身体,委婉地拒绝了朝廷的“征召”,表面谦恭,暗露锋芒,表现了作者坚决不与统治者合作的孤傲性格。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5分) (1)寻蒙国恩,除臣洗马。(2分)

(2)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3分)

(二)阅读《论语》中的一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6分)

子曰:“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我老彭。” [注](1)述:传旧。 (2)作:创始。

14.(1)孔子自己是如何践行“述而不作”的?(2分)

(2)你如何评价孔子的“述而不作”? (4分)

(三)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5分)

金陵驿 【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漂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却别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该诗是文天祥抗元失败被执,由广州押赴燕京路过金陵时写的。

5

②离宫:皇帝出巡时的住所,此处指代南宋王朝。

15.具体分析作者通过哪些景物的描写及典故的运用,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5分)

(四)古诗文默写。(4分)

16.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4小题)(4分)

(1)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 。(《逍遥游》) (2)亦欲以究天人之际, ,成一家之言。(《报任安书》) (3) ,禾黍秋风听马嘶。(《长亭送别》) (4)举世皆浊我独清, 。(《渔父》) (5) ,来者犹可追。(《论语》)

(6) ,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论语》) 四、作文(40分)

17.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40分)

(1)某保姆承主人之意擦玻璃窗,不慎从三楼掉下,摔成重伤。保姆的丈夫提出能不能由主人承担一部分医疗费。主人说:“我叫她擦窗户,没有叫她摔下去。”

(2)叶公对孔子曰:“我们乡里有一个正直的人,父亲偷了别人家的羊,儿子到官府去告发。”孔子说:“我们乡里也有正直的人,但情况跟你们的不一样:父为子隐,子为父隐。正直就在这个互相隐瞒之中。”

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五、附加题(5分) 18.简答题。(100字左右)(5分)

他径直跑到绞刑架下,用手指着绞刑架叫她看,“在它和我当中你可以选择一个。”他冷酷地说道。

……

姑娘终于向他说道:“它还没有你那样使我害怕。”

这是《巴黎圣母院》中的一段话。这两句话分别是谁说的?为什么会说出这样的话?请简述相关的情节。

参考答案

1.D 2.A 3.C 4.B

6

5.美国正悄悄进行一项投资数十亿美元,由已退役的空军上将、现主管国家核安全管理局的约翰·戈登领导的,旨在提升核武器制造能力并实现核武器制造设施现代化的计划。

6.反衬。 进一步强调自己书读得多了以后,才对颜回有了更深印象,认识到颜回的精神境界值得赞佩。

7.主要是因为他有虚怀若谷,全力投入,坚忍不拔,毫不被富贵权位享受等诱惑的特异的意志和操守。

8.研究精神世界(人文学问)和研究物质世界(科学技术)同样重要。 9.(1)扣住颜回物质条件差而精神生活丰富来行文; (2)不断告诫人们,人的灵魂绝不能安于丑陋。 10.A 11.B 12.C 13.(1)不久蒙受朝廷的恩典,任命我做太子洗马。

(2)希望陛下怜悯我愚拙的诚心,满足我小小的心愿,或许刘氏能侥幸地安度残年。 14.(1)孔子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修春秋,皆传先王之旧,而未尝有所作,故其自言如此。

(2)A、“述”是“作”的基础,“作”是“述”的目的,没有“作”,社会便不会进步。

B、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思想的表现。

C、“述”包含文化整理工作,往往添加了自己的思想,也是“作”的一种表现。

15.(1)通过离宫、夕晖、孤云等悲伤凄凉的意象表达了作者孤独惆怅的思想感情。 (2)通过“旧家燕子”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事物变迁的感慨。 (3)通过“杜鹃啼血”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的一片赤诚。

16.(1)其翼若垂天之云 (2)通古今之变 (3)夕阳古道无人语 (4)众人皆醉我独醒 (5)往者不可谏 (6)君子学道则爱人

18.分别是克洛德和艾斯梅拉达。克洛德利用甘果瓦把艾斯梅拉达骗出圣母院,并将她带到格雷沃广场。然后指着绞刑架要艾斯梅拉达在死亡和爱他之间选择一个。艾斯梅拉达宁死不屈,表明自己只爱弗比斯。克洛德就将艾斯梅拉达交给隐修女看管,他自己则跑去叫军警来抓捕,最后艾斯梅拉达被抓并被绞死。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gr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