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药师技能大赛题库药剂学理论单选题

更新时间:2023-09-15 06:00:01 阅读量: 资格考试认证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1. 注射用卡铂应应选择哪个药物作溶媒( B )。

A 0.9 % 氯化钠注射液 B 5 % 葡萄糖注射液 C 0.9 % 氯化钠注射液或5 % 葡萄糖注射液 D 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 2. 以下药物溶媒选择不合理的是( D )。

A 5 % 葡萄糖注射液500 ml + 10 %氯化钾注射液15 ml B 0.9 %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1.0 g C 5 % 葡萄糖注射液250 ml + 脱氧核苷酸钠注射液150 mg D 0.9 % 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 门冬氨酸钾镁注射液10 ml 3. 下列不需要冷藏的药品是( A )。

A 注射用脑蛋白水解物 B 重组人干扰素注射液 C 鲑鱼降钙素注射液 D 多西他赛注射液

4. 降钙素(密钙息)鼻喷雾剂长期保存及开启使用后保管的适宜温度分别是( C ) A 2℃,2℃ B 2~8℃,不超过20℃ C 2~8℃,不超过25℃ D 2~10℃,10~30℃ 5. 下列缓释片中,临床使用时不能对半掰开服用的是( B )。 A 德巴金 B 美施康定 C 泰舒达 D 倍他乐克 6. 下列关于药品使用错误的是( C )。 A 舌下片含后30min内不宜吃东西或饮水 B 耳聋或耳道不通不宜用滴耳剂

C 同时使用几种滴鼻剂时,应先滴入抗菌药物,再滴鼻腔粘膜血管收缩剂 D 成人直肠栓一般置于离肛门口约3cm处

7. 盐酸胺碘酮注射液和多烯磷脂酰胆碱注射液宜选溶媒分别为( B )。 A NS、GS B GS、GS C NS、NS D GS、NS 8. 给儿童滴耳时,应( B )。

A 抓住耳垂轻轻向后上方拉 B 轻轻将耳垂向下及后方拉 C 滴管用后要冲洗 D 滴耳前将药瓶放入沸水中加热 9. 以下药品不宜以0.9%氯化钠注射液为溶媒的是( D )。 A 红霉素 B 头孢唑啉 C 苄青霉素 D 两性霉素B

10. 根据PK/PD的特性,下列抗菌药物中属于时间依赖型的是( C )。

A 甲硝唑 B 两性霉素B C 青霉素钠 D 丁胺卡那霉素 11. 口服补液盐一袋(大小各一包共14.75g)临用时一般溶于多少毫升温水中(A) A 500ml B 1000ml C 250ml D 100ml 12.以下哪个药物滴注过程中不需要遮光( D )。

A 水溶性维生素 B 硫辛酸 C 核黄素磷酸钠 D 地塞米松注射液 13. 一般认为在口服剂型中药物吸收快慢的大致顺序是( A )。 A 水溶液>混悬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B 水溶液>混悬液>胶囊剂>散剂>片剂 C 水溶液>散剂>混悬液>胶囊剂>片剂 D 混悬液>水溶液>散剂>胶囊剂>片剂 14. 静滴头孢曲松钠可使用的溶媒是( C )。

A 复方氯化钠溶液 B 乳酸钠林格注射液 C NS D 乳酸钠葡萄糖注射液 15. 在碱性尿液中,弱碱性药物( B )。

A 解离多再吸收多,排泄慢 B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慢 C 解离多再吸收少,排泄快 D 解离少再吸收多,排泄快 16. 以下影响药物从肾排泄速度的因素,不包括( B )。

A 药物的脂溶性 B 药物的活性强弱 C 尿液的pH值 D 肾功能 17. 以下关于药物间相互关系,叙述不正确的是( B )。

A 铁剂不能与抗酸药同服,因不利于Fe2+形成,妨碍铁剂的吸收。 B 大量饮水、碱化尿液可减低磺胺类药在肾脏中的排泄量。 C 微生态活菌制剂不宜与抗菌药物同时服用

D 铋剂、鞣酸、药用炭、酊剂等能抑制、吸附活菌,不宜与活菌制剂同时服用 18. 下列关于用药个体差异的确切描述是( B )。 A 不同年龄的病人用药剂量不同

B 相同药物给予相同剂量但疗效因人而异的反应 C 不同体重的病人用药剂量不同 D 不论何种药物不同病人的剂量都应不同

19. 药物治疗作用的强弱与维持时间的长短理论上取决于( A )。

A 受体部位活性药物的浓度高低 B 药物的血药浓度的高低 C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 D 药物的半衰期

20. 一般情况下,( B )可以间接反映药物在受体部位的浓度。 A 口服药物的剂量 B 血浆中活性药物的浓度 C 药物的消除速率常数 D 药物的半衰期 21. 对于同一种药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B )。 A 不同种属的动物有效剂量相同

B 不同种属的动物产生相同药理作用的血药浓度相近 C 同一种属的动物有效剂量差异极大

D 同一种属的动物产生相同药理作用的血药浓度相差极大 22. 关于血药浓度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C )。

A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药物的药理作用有时会发生变化 B 随着血药浓度的变化,中毒症状发生变化 C 血药浓度与表观分布容积成正比

D 通过不同时间的血药浓度可以计算药动学参数

23. 关于表观分布容积(Vd)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D )。 A 是体内药量按血浆中同样浓度分布时所需体液的总体积 B 是假定药物在体内均匀分布情况下求得的药物分布容积 C 可以用来表示药物在体内分布的广泛性

D Vd小,表明药物大多与某些器官有特异性结合,Vd大,表明药物分布在血浆中

24. 关于生物半衰期(t1/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每经过一个t1/2,体内消除同样的药量 B 是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的时间 C t1/2越大,表明药物代谢、排泄越慢 D 可用来衡量药物消除速度的快慢

25. 下列关于影响血药浓度的因素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A 通常男性较女性对药物敏感,如利眠宁在女性消除较男性慢 B 不同民族是影响因素之一

C 对肥胖者脂溶性药物表观分布容积大 D 对肥胖者,脂溶性药物的t1/2延长

26. 下列哪一个是不需要监测血药浓度的药物( D )。 A 地高辛 B 茶碱 C 卡马西平 D 雷尼替丁 27. 下列( A )不是常用的血药浓度监测的方法。 A 容量分析法 B 光谱法 C 色谱法 D 免疫法 28. 关于给药个体化确切的叙述是( A )。

A 根据每个病人的具体情况制定给药方案 B 不同的种族给予不同的剂量 C 不同年龄给药剂量不同 D 不同性别给药剂量不同 29. 给药个体化的步骤中含有下列几项:①给药;②确定初始给药方案;③选择药物及给药途径;④明确诊断;⑤测定血药浓度、观察临床效果;⑥处理数据,求出动力学参数制定调整后的给药方案。它们的顺序为( B )。 A ②③①④⑤⑥① B ④③②①⑤⑥① C ②③①④⑤⑥ D ④②③①⑤⑥ 30. 若要了解药物中毒情况,最好的采样时间是( A )。 A 出现中毒症状时 B 出现中毒症状后30分钟 C 出现中毒症状后1小时 D 出现症状症状后1个半小时 31. 不需要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的药物( A )。 A治疗指数高的药物 B安全范围窄的药物

C毒副作用强的药物 D具有非线性药代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32. 治疗药物监测的取样时间不正确的是( C )。

A 单剂量给药时,根据药物的动力学特点,选择药物在平稳状态时取血 B多剂量给药时,通常在血药浓度达到稳态后采血

C怀疑给药剂量偏高时,应在稳态谷浓度时采血;怀疑给药剂量偏低时,应在稳态峰浓度时采血

D怀疑病人出现中毒反应时,可以根据需要随时采血

33. 为了避免药物的肝脏首过效应,可以采用( C )给药方式。 A 口服 B 吞服 C 舌下含服 D 饭后服用

34. 多次给药后,给药速率与药物消除速率相等,血药浓度维持在一定水平或在

一定水平内波动,该浓度称( D )。

A 平均血药浓度 B 中央室浓度 C 周边室浓度 D 稳态血药浓度 35. 一级速率过程消除的药物,一次给药后,药物消除百分率取决于其半衰期,经( C )个半衰期药物基本消除。

A 1 B 2 C 4~5 D 10 36. 下列那种药不能掰开服( D )。

A 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依姆多) 30mg*7片/盒缓释片微丸 B 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倍他乐克) 47.5mg*7片/盒缓释片微丸 C 格列美脲片(亚莫利) 20mg*15片/盒缓释片 D 非洛地平缓释片(波依定) 5mg*10片/盒缓释片 37. 关于剂型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 泡腾片严禁直接服用或口含 B 舌下片含服10min后可进食或饮水 C 咀嚼片用于中和胃酸时,宜于餐前即刻服用 D 软膏和乳膏剂可涂敷于口腔、眼结膜

38. 根据《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说明书中应当列出所用的全部辅料名称的是( C )。

A 中成药 B 处方药 C 注射剂 D 生物制品 39. 下列给药途径与相应的一次注射量要求,叙述错误的是( B )。 A静脉推注:5~50ml B肌内注射:1~8ml C皮下注射:1~2ml D皮内注射:0.2ml以下 40. 根据说明书使用指导,下列药物可选用葡萄糖注射液作为溶媒的是( C )。 A 蔗糖铁注射液 B 注射用兰索拉唑

C 注射用泮托拉唑钠(潘妥洛克) D 注射用埃索美拉唑钠(耐信) 41. 维A酸联合过氧苯甲酰治疗寻常痤疮的正确用法是( C )。 A 将两药的凝胶或乳膏充分混合后应用 B 两药的凝胶或乳膏间隔两小时交替使用

C 睡前应用维A酸凝胶或乳膏,晨起洗漱后应用过氧苯甲酰凝胶 D 前额、颜面部应用维A酸凝胶或乳膏,胸背上部应用过氧苯甲酰凝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kv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