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工具价值和育人价值

更新时间:2023-07-26 18:00:02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教育的工具价值与育人价值

王珩安,赵礼娜,张奇心,文金

教育,长久以来作为人类历史上不可忽视的一项实践活动,其本身所蕴含的价值也是人类一直以来研究并作为教育活动指向标的重要课题。以教育作用之对象不同来区分,教育价值被公认分为工具价值和育人价值。本专题试图对这两种价值分别讨论,并论述其关系及意义,提出对未来的研究反思。

一、 题目解读

对于该专题,笔者认为切入点应是“价值”二字。了解何为价值,是本研究的出发点。通过价值进一步对题目包含的核心概念进行解读,是本研究问题之始。题目可认为包含四个核心概念:价值,教育价值,教育的工具价值,教育的育人价值。

1. 价值

从哲学层面来看,价值是一种关系范畴,代表着客体的内在属性对主体需要的满足关系,表现为客体对于主体的意义所在。从经济学层面来看,价值更多的倾向于表现为交换价值,即价格,经济学中使用价值类似于哲学层面的价值,即物对于人的有用性。在本研究中,价值无疑是一种哲学的解释。

2. 教育价值

教育价值从字面上进行简单的解读,即教育对其主体的意义,教育所具有的属性对其主体需要的满足性。这里将其与教育功能、教育目的二词进行比较,对教育价值进行进一步的界定。教育功能,是指教育这种实践活动和教育本身的系统对个体和社会的发展所产生的各种作用,包含了在教育目的、任务和价值的指引下,教育在实际运行之中出现的与之相符合的结果或一种非预期的结果。教育目的是一种意识形态的存在,是主体对教育这一活动的过程及结果的一种预期,是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

3. 教育的工具价值

教育的工具价值代表着教育对社会发展的满足性。从其主体来看,社会发展的主体必然是创造性的能动的人。教育的工具价值是在由其培养的人来实现的,教育通过再生产劳动力,培育出主观能动的人,创造性的人进入社会的各个子系统,对其产生了各类影响。本研究中,人参与的社会子系统主要分为三种:文化子系统、经济子系统和政治子系统。

4. 教育的育人价值

教育的育人价值体现着教育的灵魂所在,教育是灵魂的工程,其面向的对象就是可塑性极强,创造性丰富的鲜活的人。育人价值即教育满足人的需要,是教育与人类的历史发展过

程中纠葛不断又亘古不变的主题。教育的育人价值是教育的逻辑起点,人不仅是教育起始面向的对象,同样也是教育活动的产物。

二、教育的社会价值

教育不能直接对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产生价值,但是它可以通过培养特定的人,间接的对社会子系统产生价值。我们选取了以下四个子系统:文化经济社会政治,分别探讨教育的工具价值。

1. 教育的文化价值

教育的文化价值是教育对人类文化发展与交流的价值。教育和文化是社会事业发展的两个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重要领域, 究其历史源头和学术关系更是密不可分。教育影响文化发展, 文化也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教育的文化保存价值(纵向&横向)

纵:教育对文化的继承和传递价值。(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人类的文化是后天习得的, 它不能通过遗传延续, 只能通过继承传递方式发展。而教育则是继承传递社会文化的重要手段。(教育既是文化继承的工具, 也是文化传递的工具。)教育通过选择文化、 确定教育内容, 把人类文化中最基本、 最精华的内容传授给下一代。

Eg非物质文化遗产,2013年珠算入选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在基本上大多数小学都已经开设珠算课,通过教育使我们中国古老灿烂的文明继承下去。

横:是教育对文化的传播和交流价值。(文化在空间上的延续)。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功能。通过教育的形式, 使人类文化从一个群体向另一个群体传播, 实现文化的交流和文化的融合。

Eg:唐代,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留学,他们学习中国的生产技术、哲学历史、政治经济制度、文学艺术、建筑技巧和生活习俗等;孔子通过私家讲学本属于上层奴隶主贵族的官学传播给广大贫民百姓,形成中华民族文化的光辉开端。

(2)是教育具有文化创新和更新价值。教育通过发展人的思想和观念, 形成新的社会文化。教育也为文化的发展和创新培养人才, 实现文化创新和更新价值。

Eg:陈独秀,胡适等人领导发起的新文化运动,通过发展民主与科学观念,形成新的社会文化。

(3)教育的文化价值对教育具有反作用价值。人类发展中形成了教育的文化价值, 也体现了教育自身的教育文化观念、 教育文化习俗、 教育文化价值等, 并直接反作用于教育的发展。

Eg:中国传统教育文化中强调“学而优则仕”、“学海无涯苦作舟”等, 导致形成中国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中高度关注学生成绩, 不惜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等。

2. 教育的经济价值

教育的经济价值是指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促进价值和教育自身发展效益优化的价值。 教育的经济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是教育的劳动力生产和再生产价值,提高经济生产效率, 从而影响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实现劳动力的再生产可以通过这样几个层次:普通教育(中小学),虽然不直接培养,但是是为劳动者良好素质奠定基础,进而提高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其次是专门的职业的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培养某一方面专门的人才,成为社会生产的直接劳动力。再次职后的继续教育和岗位培训,针对生产中的某一具体问题进行专门的培训和学习,对于提高劳动者的技术熟练程度,提高生产效率,提高技术改进能力,科学管理能力具有直接意义。

(2)教育的科技生产和再生产价值。教育是科学生产、 再生产, 以及使科学转化为直接生产技术的重要途径。教育具有传递、 积累、 发展和再生产科学技术的经济功能; 教育具有使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的中介功能; 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和科学转化为生产技术最有效的形式。因此, 教育的科技发展价值也是教育经济性价值的一部分。

Eg:我国提出的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的论断, 以及 “科教兴国” 战略等, 都体现了教育的这种经济性价值。

(3)教育提高经济管理水平。教育通过培养经济管理人才, 创新发展管理科学, 提高管理效率, 促进经济发展。

3. 教育的政治价值

教育的政治价值是伴随阶级社会的产生而产生的, 具有极其鲜明的阶级性质。教育在受控于政治、 依赖于政治的过程中, 也充分体现了教育的政治价值。教育的政治价值是指教育可以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实现政治制度的完善和发展。教育的政治价值相对于政权主体的满足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教育的政治育人价值。通过教育手段培育具有政权阶层和统治阶级的政治思想和价值观的劳动者,培养选拔政权接班人。自教育制度化以来,教育在维护社会政治稳定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Eg:从中外教育发展史可以看出,历来的统治阶级总是利用教育来培养“治国安邦”的人才和服从统治的“良民”。孔子培养君子,孟子力求培养大丈夫。。。

(2)教育的政治宣传价值。通过教育宣传功能, 把政权阶级、 政党的政治纲领、 方针、

路线和政策进行传播。

Eg 我们的政治课就是对我党的纲领方针路线......进行传播。

(3)教育的政治进化发展价值。教育在为政治服务的同时也促进政治理论思想的研究和发展。现代教育对推进政治的进化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尤其是推进了政治的民主化进程。(传播科学,启迪人的民主观念;是政治民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教育通过对以上三种工具价值的介绍,我们也可以总结出教育对宏观的社会这样一个价值,教育可以推动社会发展和完成社会的改造。

三、教育的育人价值

1. 教育促进人个体的发展价值。

无论何种教育流派、 何种教育目的, 教育的基本功能都是促进人的个体发展。教育的其他功能和价值都是建立在促进人的个体发展的基础上的。 [4]育促进人个体发展的价值实现,要尊重个体发展的一般规律, 从而实现促进人个体的科学发展的价值。

2. 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价值。

3. 教育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价值。教育促进人的持续发展价值主要体现在形成人的终身学习能力上。终身教育是20 世纪 60 年代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国际性教育思想。在 “知识爆炸” 时代, 教育的任务重心从传授知识转向培养人持续学习的能力。使学习不仅是学校的事情, 是学生时代的事情, 而且将成为人的终身生活和工作的一部分。终身教育和学习拓展了教育价值, 形成了教育促进人的持续发展的教育性价值。

4. 胡志明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和政府总理,越南共产党的创始人,是越南的一名政治家、思想家、作家、诗人等。被称为越南国父。至今胡主席的思想在很多方面还有很大的影响力,尤其是育人方面。

胡主席育人方面的思想主要在以下的三个方面: (1)主张有全面的教育,重视人的人品与道德:胡主席很讲究人的品德,他曾说:“有才而没有德是没用的人,有德没有才要做什么都难。” 这句话引起了越南多年以来的青年去学习知识,修养自己的品德,达到育人的真正目的。

(2)育人要从儿童做起:胡主席认为每一个国家的命运未来都要靠那个国家新一代的人。儿童的年龄小,容易接受教育的所有方面,所以首先要教他们如何修养品德,要不然他们成长之后虽然有一身本领但却不知日常的道德礼仪。

(3)发挥传统道德在育人过程中:胡主席认为在育人过程中要多发挥自己国家的传统道德,因为那些都是多年以来所积累的美德,年轻人吸收了那些之后会向一个健康的学习方向更加努力学习。

胡主席的育人思想对越南的整个教育有很大的影响力,每一个现代的越南人在他们辈子中从年少到成长都反复地从很多方式地吸收他的思想,让育人得到了其真正的目的。

四、教育的工具价值与育人价值的关系

事物总是在与外界的关系以及与自身的关系之中确立自身,教育的两种价值内部所蕴含的逻辑构成了其本身存在的合理性。而两种价值之间的关系则印证了它们相辅相成,相互制约的规则。笔者将从两个方向来阐述二者之间的关系:

1. 育人价值对工具价值

首先从一个为人熟知的问题入手,何为教育?古往今来,对教育的理解层出不穷。例如

(1)概念界定式:教育是在一定社会背景下促使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2)外延理解式:教育是一个灵魂唤醒了另一个灵魂。笔者倾向于借苏格拉底的思想对教育外延进行理解,即教育唤醒了一个孩子生来已知却被尘封的记忆。诸如此类解释多如牛毛,但其外延之中必然蕴含一种共性——教育是对人的教育,人是教育的必要条件。因此,教育的育人价值也就是其本体价值,教育培养出人,人作为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主体,参与到社会的各个子系统中发挥其能动的作用。教育培养的人,也必然在实践中方可展现其能动的作用。通过上述解释,笔者提出两种价值的两种关系:(1)工具价值是由育人价值派生而出的;(2)工具价值是育人价值的具体表现形式。

2. 工具价值对育人价值

从上述说明中易了解的是,人是教育的主体。这就引出了一个亘古不变话题——何为人?自然派哲学家时代的结束之后,苏格拉底和柏拉图时代,开始引入了理性的世界。从此,人不自觉的成为哲学的重要话题。对人的解释,哲学历史上有三位伟大的思想家有着较深的认识——马克思,萨特和卡西尔。黑格尔认为自由是人类虽有所丧失,却不断追求并完善的质的规定性,萨特也相信人之本质即自由,人之存在即价值,人会在其存在中不断创造其存在本身。马克思则在一定社会关系的规定中认为人之天性为劳作,卡西尔受到前人影响,认为人是在其劳作过程中,创造了世界的文化,同时塑造了所称之为人的东西。迄今为止,人们很难对“人”这一简单的字进行解释或定义,但却有一些公认的诉求,即人不仅是个体的人,也是群体的人,同样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回到教育的功能中,教育可以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可以激发个体的内在潜力。单论人之本体,其内在潜力决定了其理论上可以发展的

高度,但人同时受到社会因素的制约,决定了其只能发展到一个实际的高度。社会条件的不同,也对人的发展速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综上,对两种价值提出另外两种关系:(1)社会可能影响人的发展速度;(2)社会制约人的发展高度。

二、 研究的意义与展望

教育价值、任务及目的是教育发挥其功能的导向性因素,教育功能又是教育活动在实际中表现出的作用。因此,对教育价值的研究,本身对教育的存在及发展有着认同及指向作用,这也是本研究的意义所在:(1)认知教育的根本所在,本研究对人们认识教育并研究教育有着重要作用;(2)回归教育本身,为教育事业或教育中的微观体的发展提供方向;(3)让功能更加完善,让价值更具价值,推动人和社会的和谐发展,适应是为了超越,研究则是为了更好的发展,通过对教育本身最基础的学理问题进行研究,可以促进教育的发展。

关于教育价值的历史变迁,以及教育未来的应然价值取向的研究,则是后续需要为了发展而不可忽视的关键性问题。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0q1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