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更新时间:2023-08-28 06:00: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一篇 政治经济学一般理论 第一章 生产力、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 生产力、学习目的与要求: 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掌握生产力、生产关系的内涵 。生产力 、 理解掌握生产力 、生产关系的内涵。生产力、 生产关系以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构成马克思 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面。 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基本方面。 参阅书目: 参阅书目: 1、丹·希勒:《数字资本主义》 希勒: 数字资本主义》 2、吴宣恭:《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与西方产权 、吴宣恭:《 理论比较》 理论比较》 3、杨小凯:《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杨小凯:《专业化与经济组织》

第一节 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关系一、生产、交换、分配与消费的相互关系 生产、交换、 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 人们的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构成社会再生产的总 过程。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包含生产、交换、 分配和消费各个环节的生产关系,就是政治经济学所 研究的生产关系。生产关系是一个由多重关系组成的 系统。就系统的组成要素看,既包括生产、交换、分 配和消费的相互关系,又包括人们在生产、交换、分 配和消费各个环节中的关系。

(一)生产与消费的关系 包括: (1)生产决定消费。生产决定着消费的对象, 如吃、穿、住、用等消费品。同时,生产也决定着 消费的方式。 (2)消费也决定着生产。一方面,只有通过 消费,才能使产品成为现实的产品。另一方面,消 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消费又创造出现实的生产。

(二)生产与交换的关系 包括: 1、某种意义上,交换决定生产:产品生产出来后需 要进行产品交换或商品交换。(生产的实现要靠交 换完成)--市场调节 换完成)--市场调节 2、生产决定交换。其作用表现在: (1)生产的性质决定交换的性质; (2)生产发展的程度决定交换的发展程度。 交换对生产也具有反作用。随着交换的发展, 市场的扩大,从而对用来交换的产品需求的增长, 生产也会随之发展。

(三)生产与分配的关系 分配处于生产与消费之间,但分配也并不独立 于生产之外。 1、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 、在产品分配上,生产决定分配:分配的对象是生 产的产品,没有产品就没有分配;从分配方式上看, 分配也由生产决定。(以何种方式参与生产,就以 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 何方式参与利润分配:出资者---分红,劳动者---工 资)。 2、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资源分配(生产资料和社会成员在生产过程的分)

配决定着生产。资源配置先于生产进行 3、分配对生产也有反作用,分配不仅仅是被动的 生产成果的分配。(分配对效率有激励作用,它影 响着劳动和资源配置的效率)

实际上,各个环节之间都有关系。 如,消费与分配的相关性:社会成果分配决定消 费力;积累还是消费之间的分配(选择)也决定 消费力。 不过,我们得到的结论并不是说,生产、分配、 交换、消费是同一的东西,它们构成一个总体的 各个环节,一个同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 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 他要素。交换和消费不能是起支配作用的东西。 分配,作为产品的分配也是这样。作为生产要素 的分配,其本身就是生产的一个要素。因此,一 定的生存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 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

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 其他要素。 如,市场扩大(即交换的范围扩大时), 生产规模也增大,生产也就分得更细。 随着分配变动,如,随着资本的集聚,随 着城乡人口的不同的分配等,生产也发生 变动。最后,消费的需要决定着生产。 总之,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它们 是一个有机整体。

二、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过程中的关系 人们在生产、交换、 (一)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一方面是由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所决定的;另一 方面也与生产的基本方式有关。 (二)人们在交换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包括三个方面: 一方面是直接生产过程内部活动的交换; 另一方面是再生产过程中国民经济各个部门、地区、 企业、个体劳动者之间的产品交换; 再一方面是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的交换。 (三)人们在分配过程中的相互关系 既包括生产资料分配中的关系,也包括产品分配过 程中的关系。

生产资料分配体现生产资料所有制。 人们在产品分配过程中的关系涉及产品的分配原则及其所 采取的形式或方法、在各个社会成员之间产品分配的份额。 消费 依照内容分:1) 生产消费 依照内容分:1 2)生活消费(消费的对象,消费品的结构、数 量和消费方式、水平等,体现人们的相互关系) 消费依照主体分,有个人消费和社会消费、集团消费。 人们在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中的关系不仅决定于生产 资料所有制,还要联系经济运行方式(如计划经济和市场 经济)

第二节 所有制与产权一、生产资料所有制及其意义 1、 含义:生产资料归个人、阶级、集体或社会所有, 含义:生产资料归个人、阶级、集体或社会所有, 是人与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是人与

人之间在占有生产资料方面所形成的关系。 (1)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其内部结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经济范畴, 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 占有、 支配、 构由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 、 占有 、 支配 、 使用等 经济关系组成,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经济关系组成,所有是一个归属问题。 所有——归属、拥有 占有——有条件的归属(无处置权,但一定条件和期限内实际占有,且具排他性)

支配——处理、管理,由所有、占有决定 使用——直接进行活动 其中,所有是所有制关系的基础。

(2)所有制与所有权 1)区别: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所有制是一个经济制度范畴。 而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 而所有权,作为法律用语是指对象的排他性,一个人 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 或某个集团垄断地占有某物,从而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处 理该物;作为经济用语是指人们占有某物并据此实现的经 济利益关系。所有制性质决定生产关系性质, 济利益关系。所有制性质决定生产关系性质,所有权在一 定所有制下产生,且还会涉及到许多派生的权利。 定所有制下产生,且还会涉及到许多派生的权利。 2)联系: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所有权是所有制的法律表现形式 , 所有制性质和内 容决定了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容决定了所有权的性质和内容。

(3)经济学分配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劳动 经济学分配中的所有权包括资本、 力 、 土地、 技术和企业家等在内的生产要 土地 、 素的所有权 生产资料 生产要素 劳动 相应,就有对这二者的所有权。现代市场 经济中,生产要素出现派生形式,如技术、 企业家等。

2、实质 通过人对物的关系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关系。 例如,在资本主义生产中,资本家是生产资料的 所有者,而工人是一无所有的劳动力的出卖者, 生产和劳动的结合只能通过资本家雇佣工人并榨 取他们的剩余劳动这样的方法来实现。所以,资 本主义生产资料所有制就表现为资本家通过占有 生产资料来占有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的这种人 剥削人的关系。

3、发展历程 所有制形式不是一成不变的。一定的生产 资料所有制形式,取决于社会生产力发展 的一定水平。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变化,要 求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相应的变革。

4、意义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一定 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决定人们在生产 中的一定地位和相互关系。一定的交换关 系和一定的产品分配关系。所以,生产资 料在谁手里,这是决定性的问题。它是区 别迄今为止的各个社会经济形态

的主要标 志。

二、产权和产权制度 1、产权: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处 产权:人们在生产资料上形成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

分、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转让、收益等关系,受到成文或非成文的法律的承认和保护, 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处分权、 在法权方面就分别表现为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处分权、转 让权和收益权,这些权利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 让权和收益权,这些权利同一定的财产关系相联系,也被称为财 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产权利、财产权或产权。 所有权—生产资料归属问题, 所有权—生产资料归属问题,即生产资料归谁所有 占有权—人们直接掌握、 占有权—人们直接掌握、实际控制和具体管理生产资料的关系; 支配权、处分去、转让权—人们安排、调度、 支配权、处分去、转让权—人们安排、调度、决定生产资料使用方 向和最终处置、 向和最终处置、转让生产资料的关系; 使用权— 使用权—人们对生产资料直接作用或运用生产资料进行生产活动的 关系。 关系。 所有权利的实施都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即收益、 所有权利的实施都会带来一定经济利益,即收益、受益或得益权

2、马克思的所有制理论中关于财产权利的规 定: ① 所有权表现为在一定经济关系中的 个体或团体对生产条件的排他的占有或归 属关系 ② 财产权利关系的实质是人与人之间 的经济关系 ③产权对财产主体有实现利益的要求

3、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突出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现代西方产权理论突出两个方面的产权制度安排: ①产权是人们在交易过程中获取的一定的收益权利, 具有可转化特征 ②产权是由一组或一束权利组成的,包括所有权、使 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又称为权能结构。 用权、收益权、转让权等形成产权结构,又称为权能结构。 4、市场经济中权能结构的分离是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 即出资者权利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

第三节 生产力及其发展途径一、生产力的性质及其作用 生产力: 1、生产力:是人们改造自然和控制自然界的能力, 它反映人和自然界之间的关系。生产力本身不包 含任何社会制度的属性,却又总是和一定的社会 制度相联系。 劳动资料——工具是划分经济时代的标志 生产力的三要素 劳动对象 人的劳动——决定性要素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17ii.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