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拉桥施工施工组织设计

更新时间:2023-03-08 17:22:35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目 录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 - 1 - 1.1编制依据 ............................................ - 1 - 1.2编制原则 ............................................ - 1 - 第二章 工程概况 ........................................ - 2 - 2.1工程简介 ............................................ - 2 - 2.2桥型概况 ............................................ - 2 - 2.3地质、水文、气候条件 ................................ - 6 - 2.4 主要技术标准 ....................................... - 9 - 2.5主要工程数量表 ..................................... - 11 - 第三章 施工部署 ....................................... - 14 - 3.1组织机构 ........................................... - 14 - 3.2施工场地布置、大临设施布置 ......................... - 15 - 3.3人员、材料、设备配备 ............................... - 16 - 3.4施工准备 ........................................... - 16 - 3.5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 - 17 - 第四章 测量控制 ....................................... - 19 - 4.1施工测量的组织 ..................................... - 19 - 4.2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 - 19 - 4.3控制测量 ........................................... - 19 - 4.4施工图审核 ......................................... - 20 - 4.5施工测量放线 ....................................... - 20 - 4.6变形测量 ........................................... - 21 - 4.7竣工测量 ........................................... - 21 -

- 1 -

4.8施工测量的质量保证措施 ............................. - 22 - 第四章 工程特点、工程重点及难点 ....................... - 23 - 4.1工程特点 ........................................... - 23 - 4.2工程重点及难点 ..................................... - 23 - 第五章 总体施工方案 ................................... - 25 - 5.1方案概述 ........................................... - 25 - 5.2施工步骤 ........................................... - 25 - 第六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 - 29 - 6.1路基施工 ........................................... - 29 - 6.2桩基施工 ........................................... - 32 - 6.3承台施工 ........................................... - 42 - 6.4墩柱施工 ........................................... - 57 - 6.5主梁施工 ........................................... - 61 - 6.6主塔塔柱施工 ....................................... - 70 - 6.7斜拉索施工 ......................................... - 78 - 6.8附属工程 ........................................... - 84 - 6.9监控方案 ........................................... - 90 - 第七章 冬、雨期施工及应急预案 ........................ - 104 - 7.1冬期施工措施 ...................................... - 104 - 7.2雨季施工措施 ...................................... - 106 - 7.3其它不良条件下施工保证措施 ........................ - 107 - 第八章 工期目标及保证措施 ............................ - 109 - 8.1工期保证措施 ...................................... - 109 - 8.2施工计划的保证 .................................... - 110 - 8.3人员的保证 ........................................ - 110 -

- 2 -

8.4技术保证措施 ...................................... - 110 - 8.5施工设备和材料的保证 .............................. - 110 - 第九章 质量保证体系 .................................. - 112 - 9.1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 - 112 - 9.2质量保证措施 ...................................... - 113 - 9.3监控测量体系 ...................................... - 113 - 9.4试验检测体系 ...................................... - 114 - 9.5“三检”质检体系 .................................. - 114 - 第十章 安全保证措施 .................................. - 115 - 10.1安全目标 ......................................... - 115 - 10.2保证体系及职责 ................................... - 115 - 10.3安全保证制度 ..................................... - 116 - 10.4安全保证措施 ..................................... - 119 - 第十一章 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 - 122 - 11.1文明施工目标 ..................................... - 122 - 11.2文明施工措施 ..................................... - 122 - 第十二章 施工现场环保及水保措施 ...................... - 125 - 12.1环保及水保目标 ................................... - 125 - 12.2生态环境防护措施 ................................. - 126 - 12.3大气环境保护措施 ................................. - 126 - 12.4固体废弃物处理措施 ............................... - 127 - 12.5降低噪音的环境保护措施 ........................... - 127 - 第十三章 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 - 128 - 13.1管理目标 ......................................... - 128 - 13.2管理体系 ......................................... - 128 -

- 3 -

13.3法律法规识别 ..................................... - 128 - 13.4识别职业健康危险源 ............................... - 128 - 13.5职业健康安全保障措施 ............................. - 128 - 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 130 - 附表二: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 - 132 - 附表三:劳动力计划表 ................................. - 135 - 附表四:计划开、竣工日期和施工进度网络图 .............. - 136 - 附表五-1:施工总平面图 ............................... - 138 - 附表五-2:主桥立面示意图 ............................. - 139 - 附表六:临时用地表 ................................... - 140 -

- 4 -

第一章 编制依据及原则

1.1编制依据

1.1.1六合新城龙池路跨滁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主桥、引桥、连接线及附属)工程施工设计图纸及设计说明。

1.1.2现行公路桥涵施工规范及质量验收标准。

1.1.3现行公路钢筋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1.1.4施工现场的实际调查情况及我单位的现有施工管理水平、施工机械设备及以往类似工程的施工经验。

1.1.5现场勘察资料

1.2编制原则

1.2.1严格按照业主提出的工期要求,科学的安排施工进度、作业流程,认真组织劳动力,采取平行和交叉作业的施工方法,控制施工进度,确保施工工期,满足业主创优要求。

1.2.2严格按照GB/T19001-2008质量认证体系的要求组织施工,强化施工管理,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工程质量目标的顺利实现。

1.2.3施工中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尽可能地杜绝一切安全隐患,确保施工安全。 1.2.4合理配置生产力资源,采用先进的技术装备,做好机具选型配套,提高施工机械化水平,实施标准化作业,降低工程成本支出。

1.2.5严格遵守国家、交通运输部、南京市规定,按照有关文件要求,做到安全生产、文明施工。

1.2.6由具有丰富的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调集具有同类施工经验的专业队伍,组织专业化施工。

- 1 -

有起伏,地表标高在6.40m~12.30m 之间。

根据地质报告显示,地层主要分为4个大层,现分别描述如下:

0层:水。厚度:0.10~2.10m,平均0.83m;层底标高:4.35~6.78m,平均5.72m;层底埋深:0.10~2.10m,平均0.83m。

1层,耕土:灰褐色,结构松散,含植物根茎等,以软塑状粉质黏土及稍密状粉土充填,为新近堆填,局部为素填土,压缩性很不均匀。 场区普遍分布, 厚度:0.40~3.00m,平均0.98m;层底标高:4.92~8.11m,平均6.93m;层底埋深:0.40~3.00m,平均0.98m。

1-1层,淤泥:深灰色,流塑状,有腐臭味,主要分布在河塘底部,属软土。厚度:0.20~2.60m,平均1.04m;层底标高:3.80~6.58m,平均 5.51m;层底埋深:0.20~2.60m,平均 1.04m。

2-1层,粉土:灰黄色,很湿~湿,稍密~中密,无光泽,含云母碎屑,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0.40~3.10m,平均1.92m;层底标高:3.93~5.82m,平均 4.71m;层底埋深:1.90~3.80m,平均 2.79m。

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深灰色,流塑为主,局部软塑,含少量腐植物,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属高压缩性地基土,属软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3.70~14.90m,平均10.16m;层底标高:-10.50~0.36m,平均-5.45m;层底埋深:6.10~17.50m,平均12.77m。

3层,粉质黏土:灰褐色、褐黄色,可塑~硬塑,含少量Fe,Mn质结核及浅灰色高岭土团块,切面稍有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2.30~29.30m,平均 20.13m;层底标高:-37.19~-8.36m,平均-29.15m;层底埋深:14.80~45.00m,平均36.47m。

3-1层,粉土:灰黄色,湿,稍密~中密,局部夹粉质黏土,呈透镜体状分布,无光泽,含云母碎屑,干强度及韧性低,摇振反应中等,属中压缩性地基土。厚度:4.40~14.80m, 平均10.73m;层底标高:-25.04~-20.60m, 平均-22.97m;层底埋深:27.00~31.70m,平均29.54m。

4层,含砾中砂:灰褐色,含砂质卵砾石,粒径0.2~3.5cm不等,含量约10%~20%。属中偏低压缩性地基土。场区普遍分布,厚度:4.00~8.40m,平均6.13m;层底

- 7 -

标高:-42.60~-36.29m,平均-40.11m;层底埋深:45.00~50.30m,平均47.20m。

4-1层,粉质黏土:灰色,软塑,含少量腐植物,呈透镜体状分布,切面无光泽,干强度中,韧性中,属中偏高压缩性地基土。厚度:2.90~4.10m,平均 3.35m;层底标高:-40.39~-39.61m,平均-39.96m;层底埋深:48.30~49.10m,平均 48.68m。

5-1层,强风化砂岩:灰黄色,灰白色,风化强烈,呈砂土状,手捏易碎,遇水软化,其中间或夹有中风化岩块。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区普遍分布,厚度:1.80~5.50m,平均3.79m;层底标高:-45.26~-42.23m,平均-44.13m;层底埋深:49.00~53.70m,平均51.22m。

5-2层,中风化砂岩:砖红色,岩芯呈短柱状、柱状,手掰不易断,锤击可断,取芯率约85%~95%,RQD约80%~90%。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该层未穿透。

沿线无不良地质土层分布,特殊性岩土为软土,即1-1层淤泥和2-2层淤泥质粉质黏土。

2.3.2水文

本线路内地表水系较发育,主要地表水体为滁河及沿线的河塘等,河流比降较小,水流缓慢,受人工灌排调节影响,常年水位变化较大。

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该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岩类孔隙潜水。各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赋存于1层耕土及2-1层粉土中,属孔隙潜水, 该层土透水性较好,受大气降水给。排泄方式主要为蒸发,地下水位变化受季节性降水控制。

2.3.3区域气候特征

南京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主要特征是四季分明,夏热冬冷,春秋两季历时短暂,春湿多变,秋高气爽,梅雨显著,夏雨集中。各项主要气象资料如下:

(1)气温

年平均气温15℃,7~8月最热,最高气温32~38℃,极端高温43℃;一月份最冷,一月最低平均气温-1.5℃,极端低温-14℃。全年日照1989.20小时左右,无霜期约230天,最大积雪深度约15cm,最大冻土厚度9~10cm。

(2)降水

年平均降雨量1038.70~1124mm,降水日124.2 天。6~8月降雨量占全年50%以上,6~7月为梅雨季节多阴雨。

- 8 -

(3)风向、风力与相对湿度

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北风。冬季(10~3月)主导风向、风频以北东、东北东风为主,平均风速16.30~23.80m/s,相对湿度73~75%。夏季(4~9月),主导风向以东南东风为主,高温季节(7~8 月)则以西南风为主,风速21~27m/s,相对湿度75~80%。

2.4 主要技术标准

2.4.1技术标准

表1:技术标准

项 目 公路等级 技 术 标 准 龙池路主线道路等级为城市主干路。龙池路与滨河路匝道(A线)道路等级为城市支路。 主线计算行车速度为50km/h。 匝道(A线)计算行车速度为20km/h。 桥梁纵坡≤3.5%。 V级航道净空≥5m(滁河最高通航水位9.4m,最低通航水位4.0m);机动车道净空≥4.5m; 100年 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时道路设计年限:20年。 道路路面结构设计使用年限:15年。 龙池路跨滁河大桥设计使用年限:100年。 毛营河桥设计使用年限:50年。 道路设计荷载:BZZ-100; 桥梁汽车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按照CJJ 11-2011第10.0.5条取值。 P=1%,按百年一遇洪水位设防,设计洪水位为10.81米。 地震基本烈度为7°,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g。抗震措施等级提高一度。 平面坐标采用南京地方坐标系,高程系统采用吴淞高程系。 路面设计使用年限内(15年)一般路段的工后沉降:≤0.3m,桥梁台后工后沉降:≤0.1m。 稳定控制:稳定验算的安全系数:K>1.2。采用考虑固结的固结有效应力法进行验算。 一级 1.1 计算行车速度 纵坡控制 净空要求 桥梁设计基准期 设计使用年限 设计荷载 滁河防洪标准 抗震标准 坐标及高程系统 沉降控制 结构安全等级 结构重要性系数 - 9 -

结构耐久性设计要求 防撞护栏防撞等级 按《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 (JTJ D62-2004)中 1.0.7规定的 I 类环境取用。 SB、SBm级。 2.4.2横断面设计 (1)桥梁接线道路标准段路幅分配为:

3.0m(人行道)+1.5(绿化带)+4m(非机动车道)+3.5m(机非分隔带)+16.0m(机动车道)+3.5m(机非分隔带)+4m(非机动车道)+1.5(绿化带)+3.0m(人行道)=40.0m。

(2)主桥路幅分配为:

3m(人行道含栏杆)+4.0m(非机动车道)+3.5m(拉索区侧分带)+16m(机动车道)+3.5m(拉索区侧分带)+4.0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含栏杆)=37m。

(3)引桥按照两幅桥设计,路幅分配为:

- 10 -

3m(人行道含栏杆)+4.0m(非机动车道)+3.5m(侧分带)+16m(机动车道)+3.5m(侧分带)+4.0m(非机动车道)+3m(人行道含栏杆)=37m。

(4)匝道(A线)横断面设计图

A线道路标准段路幅分配为:

2.5m(人行道)+10m(车行道)+2.5m(人行道)=15.0m。

2.5主要工程数量表

全桥主要工程数量统计见下表:

- 11 -

表2:主要工程数量统计表

项目工程材料 C50砼 C40砼 C30砼 C30砼(水下) 钢筋(HRB335) 钢筋(HPB235) 主桥 冷轧带肋焊接钢筋网 钢绞线 精轧螺纹粗钢筋 斜拉锁 导索钢管 型钢 锚具 C50砼 C30砼 C15砼 钢绞线 引桥 钢筋(HRB335) 钢筋(HPB235) 金属波纹管 锚具 支座 其他钢材 C50砼 毛营河桥 C40砼 C30砼 C30砼(水下) 单位 m3 m3 m3 m3 kg kg kg kg kg kg kg kg 套 m3 m3 m3 kg kg kg m 套 个 kg m3 m3 m3 m3 数量 10298.7 355.2 4173.3 5991.2 3087360.03 66013.14 131591.7 342270.6 174092.22 201230.4 38804.1 575658.3 1480 259.8 9880.9 2875.3 782620 4758383.52 141736 75544 4222 80 25949.3 346.4 59.8 644.1 722.6 - 12 -

C20砼 钢筋(HRB335) 钢筋(HPB235) 钢绞线 锚具 m3 kg kg kg 套 29.7 133870.86 25132.02 12848 224 - 13 -

第三章 施工部署

3.1组织机构

现场成立“六合新城龙池路跨滁河大桥及连接线工程(主桥、引桥、连接线及附属)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全权负责本工程项目的组织、实施管理。项目部设项目经理、项目总工程师各1人,项目副经理1人,下设五部一室。

针对本工程成立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会由我公司具有类似工程丰富施工经验的专家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组成,负责重点、关键工序施工方案的审核,指导方案的实施,提供技术保障,对施工中遇到的技术问题加以研究解决。

图8:组织机构框图

- 14 -

3.2施工场地布置、大临设施布置

3.2.1场地建设

在滁河东西岸选择比较开阔的场地作为施工临时用地,详见施工现场平面布置图。

(1)西岸约90m范围内(宽80m,面积7200㎡),布置生产及生活临时设施。主要包括项目部业务部门办公和生活房屋、工人生活房屋、混凝土拌合站、砂石料存放场、水泥库、钢筋加工场地、临时材料库,主要为A1联、A2联、A3联引桥以及毛营河桥施工生产提供人员、材料和设备等。

(2)东岸约100m范围内(宽100m,面积10000㎡),布置生产及生活临时设施。主要包括项目部业务部门办公和生活房屋、工人生活房屋、混凝土拌合站、砂石料存放场、水泥库、钢筋加工场地、临时材料库,主要为主桥、A5联、A6联引桥施工生产提供人员、材料和设备等。

(3)主桥主塔基础及上部结构施工需在滁河河道内搭设水上施工平台及通向西岸的施工便桥。

3.2.2施工道路

本合同段位于南京市六合区,与金穗大道相接,交通十分便利,在施工场地内设2条临时施工便道分别与场外道路连接。场内道路沿桥体两侧布置。

3.2.3施工用水

施工用水通过接入自来水管网解决。 3.2.4施工用电

施工用电:在现场安装变压器,供现场施工用电,以满足各生产、生活点用电需要,另配备1台320kw,2台200kw静音发电机作为备用电源。

3.2.5通讯设施

现场管理人员配备移动电话,项目经理部引入程控电话及传真机,并开通宽带网线。

3.2.6环保、水保设施

在施工驻地修建沉淀池集中处理生活污水,在机械检修保养场地修建隔油池、沉淀池处理产生的含油废水。临时设施要做好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工作。

3.2.7安全防火设施

- 15 -

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方针,在醒目处设置安全宣传牌,施工现场配备足够的安全防火设施,定期发放安全防护用品。

具体布置见附图一:施工总平面图。

3.3人员、材料、设备配备

3.3.1人员配备

根据本标段的工程规模、工期要求及我单位劳动力资源状况,高峰期配备包括管理人员在内共1000余人的施工队伍。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安排,分批安排作业人员进场。

3.3.2材料供应

本工程所需材料除甲控料外其余均自行购买,就近选择质量优良、价格适宜的大型材料供应商供应,全部砼采用商品砼,选用经总监办批准,质量稳定,信誉良好,具备一定生产能力的拌合站,选定3家。

3.3.3主要机械设备配置

见附表一: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3.4施工准备

3.4.1技术准备

1、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并向上级领导单位和监理报批。

2、向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技术交底,组织全体作业人员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挖孔作业前专业分包负责人必须向全体作业人员进行详细的安全技术交底,并记录形成文件。

3、认真学习和熟悉施工图纸、施工规范、岩土工程勘察报告,明确掌握设计、规范施工要求。

3.4.2施工场地准备

施工前将桩位附近的地面平整,清除杂物,使道路通畅、排水良好,具备“三通一平”;现场四周设置临时防护和安全照明,并将施工用的临时设备准备就绪;探明施工现场距桩基施工较近的地上地下构筑物和现况地下管线,插牌明示,标明管线走向、管径、种类、埋深、产权单位及联系人,桩基影响范围内的及时联系相关

- 16 -

部门改移。

3.4.3 测量准备工作

1、测量工作执行的标准:《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当设计部门对工程主要结构、关键部位有特殊精度要求时,以设计规定为准。

2、施工中所有桩位都采用极坐标定位,1级导线点复测。现场由测量人员根据图纸测放桩位坐标,经监理验收合格后确定桩位轴线的定位点和水准点高程,并拴桩保护。

3.4.4试验准备

本标段工程将按照业主要求设立临时试验室,并且报南京市公路质量监督站验收。试验室设采用统一的彩钢复合板房。积极筹备砼配合比试配工作,进行原材的抽检、送检。

3.5总体施工进度计划

3.5.1总工期

根据招标文件要求,计划开工日期为2013年2月1日,计划竣工日期为2015年1月31日,总工期730日历天。我方计划从2013年2月1日开工,至2015年1月31日竣工,共计730日历天,符合招标文件的工期要求。

3.5.2施工顺序

针对本工程特点和施工条件,将本工程划分为3个施工区段:(1)主桥段;(2)引桥段及毛营河桥;(3)连接线及配套附属工程。具体施工步骤:

本工程控制工期的关键工序为:

主塔桩基→主墩承台→主桥梁体→桥塔→斜拉索施工→引桥→毛营河桥及连接线→桥面系施工。

3.5.3具体工期安排如下:

(1)施工准备 2013年2月1日—2013年2月28日 28天 (2)主塔施工

钻孔桩 2013年3月1日—2013年6月30日 122天 承台施工 2013年7月1日—2013年7月31日 31天 主塔施工 2013年8月1日—2013年11月30日 122天 (3)主桥施工

- 17 -

主梁支架现浇段 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15日 45天 主梁悬浇段 2013年7月1日—2014年1月15日 198天 (4)斜拉索施工 2013年7月15日—2014年2月10日 211天

索力调整 2014年2月11日—2014年3月31日 49天 (5)引桥施工

基础、下部工程施工 2013年3月1日—2013年6月30日 122天 梁部施工 2013年7月1日—2014年3月31日 274(6)毛营河桥及连接线施工

基础、下部工程施工 2013年7月1日—2013年8月31日 62梁部预制 2013年7月1日—2013年9月30日 92梁体安装 2013年10月1日—2013年10月31日 31(7)路基及连接线施工 2013年4月1日—2013年12月31日 275(8)全路段路面工程 2014年1月1日—2014年4月30日 120(9)排水及路灯等附属工程 2014年5月1日—2014年10月31日 184(10)现场清理及外观处理 2014年11月1日—2014年12月31日(11)竣工验收 2015年1月1日—2015年1月31日 31- 18 -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天 61

第四章 测量控制

4.1施工测量的组织

项目部设专职测量组,其成员由测量工程师和测量员、测量工构成,负责全过程的施工测量放线与内部测量复核工作。

4.2测量设备的配备与管理

为满足施工测量需要,确保测量控制及测量放线的质量,配备足够的测量设备,主要由一台全站仪、两台水准仪。测量设备及工具只有在通过有资格的计量检查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测量设备的检验合格证及其附件的影印件和复印件应随设备进入项目部存档,同时报送一份复印件给专业监理工程师。

4.3控制测量

1、平面控制系统的建立

(1)开工前,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施工区平面控制起始座标点(应不少于三个点)采用全站仪接多边形导线网或四等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联测复核,联测点复核完成并经内业平差计算,测量精度指标达到相应的技术要求后,按工程监理部规定报表格式填写联测复检成果报告,报送工程监理部专业测量监理工程师和项目总监签认。

(2)起始平面控制座标网点经联测复核合格并经工程监理部签认后即可进行平面控制座标点加密测量。

2、高程控制系统的建立

(1)对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水准基点(不应少于2个点)进行水准联测复核,复核测量水准基点时采用精密水准仪配双面水准尺,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复核测量结果报送监理部签认。

(2)水准点加密测量

在施工区间范围内,沿线路两侧且距桥中心30m以外的稳定位置埋设水准点标志桩并与业主或设计部门提供的水准基点形成符合或闭合水准路线,相邻两加密水准点间距离控制在50-100m,以确保在进行施工测量高程放样时能引测高程。

对已测设完成的加密高程控制网应随施工进度的推进,进行定期的复核测量,以确保施工全过程中高程测量系统的统一,复核测量时按初测时的技术要求进行,

- 19 -

复核测量成果应报送监理部确认。

4.4施工图审核

工程开工施工放线之前,对整个工程施工图中给出所有测量放线起始数据进行认真的复核计算,并以表格或附图的形式形成书面资料,对经过复核计算与施工图不符的测量放样数据,连同原图纸给定的数据以及其所在施工图的位置记录一起报送监理、业主,以便及时处理,这些数据有明确答复和确认后才可作为测量放线的依据。

4.5施工测量放线

以上测量放线工作一经完成,应及时进行报验,只有经监理工程师复核确认后方可作为施工的定位依据或进行下道工序施工。

1、基础施工定位放线:

(1)依据已布设的平面控制加密导线控制点座标和经复核计算无误的各钻孔桩中心座标,反算出待测桩位至测站控制点的水平距离及方位角,然后安置全站仪检测站控制点、精确定向,采用极坐标法放样出待定桩位的中心桩。

(2)采用正交线法检定出该桩位的外方向线控制桩,供护筒安装及机具定位使用。

(3)每个桩的护筒安装就位后,应测量护筒顶标高,供检测孔深度、桩底标高时使用。

2、基础承台、墩桩施工定位放线

(1)当承台基坑开挖时,应及时进行坑底标高测量放线,确保基坑不致超挖。主塔承台施工时,应保证钢吊箱底标高完全满足设计要求,以确保承台标高。

(2)基底施工完后,根据施工图给定的平面几何尺寸标定出边线,供模板、钢筋安装定位时使用。

(3)在进行墩柱模板安装时,应确其两个方向垂直度偏差符合规范要求,其检测方法可用悬吊铅垂线法或用经纬仪校正,确保墩身高度与设计相符。

主塔施工测量是本工程测量重点,在施工时制订专门的测量工艺及方法来实施,以精确保证塔身位置、垂直度和高程等。

3、桥梁支座及支座垫石施工定位放线

(1)依据设计施工图给定的支座在墩柱顶帽上的平面位置几何尺寸,计算出各

- 20 -

支座的中心点座标,并反算出其至测站控制点的平面距离和方位角。

(2)全站仪按极座标法测设备支座中心点于顶帽面,并将其切法向方向线用墨线标定出来,供支座垫石施工及支座安装定位时使用。

(3)支座垫石及支座顶面标高及水平度控制:所有支座安装就位后其顶面标高需与设计标高一致,其误差不得大于设计、规范要求。

4.6变形测量

1、变形观测以经复测合格的施工区精密导线点和精密水准点为起始依据。 2、本工程变形测量的主体是主梁标高及主塔位移。 3、技术要求及观测方法

(1)水平位置观测采用全站仪按精密导线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2)垂直位移(沉降)观测采用精密水准仪按国家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和精度指标进行。

4、观测周期

施工阶段水平位移及垂直位移(沉降)观测周期随施工工序的变更及时跟踪观测,上部结构施工完成至交工阶段按划分的时间区段进行观测。

5、成果的整理及报验

每项观测完成及时进行观测成果即内业整理,按规定的表式报送工程监理部复核、确认。

4.7竣工测量

1、竣工测量的内容

(1)桩基施工竣工测量:桩的平面布置、桩顶、桩底标高及桩径。

(2)基础承台施工竣工测量:承台的外形尺寸、中心座标及底、顶面高程。 (3)桥墩柱、索塔柱施工竣工测量:墩心座标、外形尺寸、垂直度。 (4)墩顶帽施工竣工测量:外形尺寸、垫石及支座中心座标、顶面高程。 (5)桥面施工竣工测量:中线偏差、桥面标高、线形、索力。 2、竣工测量的方法及技术要求

(1)竣工测量所采用的坐标系统、高程系统及图式等应与原施工测量相同,其测量的基本方法和精度要求要与施工测量相同。

(2)对施工过程中已变更施工设计的项目实测实量其实际竣工平、立面位置。

- 21 -

3、竣工测量成果整理

(1)每一分部分项工程竣工测量完成后,应及时编制竣工测量成果表,编绘竣工图和单项工程竣工测量报告。

(2)整个区段工程(承建部分)各分项工程施工完成并进行竣工测量后,依据分项工程竣工图、编绘工程竣工测量总图。

4.8施工测量的质量保证措施

为使大桥施工各项技术指标符合设计及相关规范要求,确保施工测量质量和精度要求,制定本标段施工测量质量措施:

1、施工测量严格按设计图纸及相关技术规范、标准规定的技术要求进行施测,满足规定的精度要求。

2、健全施工测量质量保证体系,加强管理,明确职责。

3、施工测量人员在施工测量放线前,须熟悉与施工测量放线有关的施工图纸及说明,并对施工设计图纸给出的放样定位数据认真复核,无误后,方用于施工测量放线。

4、加强复核、双检制:做到放样数据要反复核实,放样点位应进行换人复测,确保放样出的平面及高程点位准确性。

5、各项测量严格健全测量记录,现场测量按统一格式和表式进行记录和计算,做到清晰、签署齐全,原始记录不得涂擦更改。

6、工程所有测量设备与器具必须定期进行检校。测量设备送检及现场测量设备的保管及维护遵照ISO9002质量体系程序文件《计量设备管理程序》之相关规定,执行保证测量设备长期处于良好状态。

7、每项测量放线工作完成之后,及时按工程监理部规定的报验表式及程序申请报验和办理监理工程师签认。

8、做好各项施工测量成果资料的整理、保管与归档。

- 22 -

第四章 工程特点、工程重点及难点

4.1工程特点

4.1.1六合新城龙池路跨滁河大桥及其连接线工程西起金穗大道,东至规划西陈路,道路全长为1100m,其中包括两座桥梁,龙池路跨滁河大桥桥梁长度为661m,毛营河桥长度为20m,道路宽度为40m。

4.1.2本桥主桥采用椭圆型钢箱混凝土塔柱空间双索面斜拉桥,墩塔梁固结体系。100m跨索距采用5m,85m跨索距采用4m。单个截面横桥向宽度为 3m,纵桥向宽度塔顶为4.5m、桥面处为6.5m、承台顶为7m。

4.1.3主塔、箱梁、主墩及空心板梁均采用C50砼,桥墩采用 C30,桩基采用C30(水下)砼;主引桥人行道、承台、桥台、护栏、搭板采用C30砼,桥面铺装采用C40砼;毛营河桥人行道、搭板采用C30砼、桥面铺装采用C50砼;主塔内以及梁后浇段均采用C50微膨胀砼。

4.1.4主因引桥均为单箱双室斜腹板连续箱梁,单箱顶板宽18.5m,箱梁悬臂长4m,悬臂端部厚25cm。

4.1.5毛营河桥上部跨采用L=19.96m,h=95cm后张法预应力砼空心板梁,单块中板宽度为1.25m。本桥处于圆曲线上,板梁采用10.5°斜交角度。

4.1.6主引桥采用 GPZ(2009)JZ系列减震型盆式橡胶支座,毛营河桥采用GYZ250x49mm圆形板式橡胶支座。

4.1.7斜拉索规格多。

4.2工程重点及难点

4.2.1主墩桩基直径2m,孔深59m,属大直径深孔桩基;施工难度大,质量要求高。

4.2.2本工程10#主墩承台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一次性浇注方量达3204m3,其施工组织和温度、变形裂缝控制难度大。

4.2.3主塔钢箱拼装、劲性骨架设计、安装,塔柱的测量控制,索塔合拢前双柱的附加应力及变形控制是该桥的重点。

- 23 -

4.2.4钢箱内混凝土须掺入适量的微膨胀剂,以保证混凝土与钢箱间的密贴,钢箱作为外模板抵抗浇注钢箱内混凝土时产生的侧压力,其变形应符合相关要求。微膨胀的掺量应由专门试验确定,施工组织及工艺控制要求高。

4.2.5本桥斜拉索工程量较大,单根索长最长为106.7628米,重量最大为5.2吨,最大索力为12790KN,故挂索及张拉作业(箱内张拉、倒顶)难度大,张拉控制精度要求高,索力变化大,调整索力难度大。

4.2.6工期紧、任务重,施工场地狭窄,紧临居民区及城市主干道,施工干扰大也是本工程的难点之一。

- 24 -

第五章 总体施工方案

5.1方案概述

施工准备完成后,首先进行主塔的施工,完成梁体浇筑,拉索安装。 本工程主桥与引桥采用现浇法施工。引桥上部梁体结构均采用支架现浇,主桥100m跨上部梁体结构采用悬臂浇筑,主桥85m跨上部梁体结构采用支架现浇。

引桥各联施工顺序相互不影响;主桥与相邻引桥(A3联合A5联)施工有一定影响,需先施工主桥上部梁体结构,再施工相邻联引桥上部梁体结构。

调整索力,完成主梁及边跨的合拢张拉,完成体系转换。 毛营河桥上部结构的空心板梁采用汽车吊方式架设。

5.2施工步骤

第一步:

施工准备:包括施工便道、主塔施工水上工作平台、护筒埋设及其他大小临时工程的修建,征地拆迁、设备及人员进场、就位。

第二步:

1、主塔基础钻孔施工; 2、主塔承台施工;

3、采用自升式塔吊直接在墩位处分节吊装组拼主塔钢结构,浇筑混凝土。 4、搭设支架,全断面浇筑85m跨主梁。

- 25 -

第三步:

1、利用支架现浇,完成0#块梁体浇筑并完成养生,张拉斜拉锁S1,张拉阶段预应力筋及横向预应力束。

2、安装挂篮,浇筑1#块,充分养生后张拉斜拉锁S2,张拉阶段预应力筋及横向预应力束。

3、拆除塔下支架。

第四步:

1、通过移动挂篮,完成100m跨主梁的浇筑,充分养生后张拉斜拉锁,张拉阶段预应力筋及横向预应力束。

2、移动拆除挂篮,支架浇筑主跨现浇段,充分养生,张拉阶段预应力筋及横向预应力束。

- 26 -

第五步:

1、调整索力,安装主跨合拢支架,主跨合拢。 2、按施工控制要求调整拉索索力。

第六步:

1、拆除塔吊及支架。 2、荷载试验

- 27 -

第七步:

1、引桥支架浇筑施工。 2、架设毛营河桥空心板梁。 2、进行桥面工程及附属结构工程。

3、全面进行一次索力检查和调整,使之达到设计要求。 第八步:

收尾配套及竣工验收。

- 28 -

第六章 主要工程项目施工方案、方法与技术措施

6.1路基施工

6.1.1概述

本工程需要路基处理地段419m,挖方17993.31m3,填方22331.37m3,另包括清除淤泥填方10744m3,翻松30cm掺灰6%处理土方8431m3。

路基按设计要求必须密实、均匀、稳定,机动车道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5Mpa,非机动车道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不小于30Mpa;设计高程为路中交点设计标高;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路面横坡为1.5%,人行道横坡反向2%;全路段不设置超高。

6.1.2路基处理方案

1、为使路基获得足够的强度、稳定性和抗变形能力,保证路基路面的综合服务水平,路基压实度应符合《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的要求并结合《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的有关规定。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压实度、最小强度以及填料尺寸要求见下表:

主线道路路基压实度一览表

填挖类型 填 方 上 路 床 下 路 床 上 路 堤 下 路 堤 上 路 床 下 路 床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0~0.30 0.30~0.80 0.80~1.50 >1.50 0~0.30 0.30~0.80 压实度(%) ≥95 ≥95 ≥93 ≥92 ≥95 ≥93 零填及挖方路基 A线道路路基压实度一览表 填挖类型 填 方 上 路 床 下 路 床 上 路 堤 下 路 堤 上 路 床 下 路 床 路床顶面以下深度(m) 0~0.30 0.30~0.80 0.80~1.50 >1.50 0~0.30 0.30~0.80 压实度(%) ≥94 ≥94 ≥92 ≥91 ≥94 — 零填及挖方路基 路基填方材料最小强度和最大料径表 项目分类(路床表面深度以下深度) 上路床 (0~30cm) 路堤 下路床(30~80cm) 上路堤(80~150cm) 填料最小强度(CBR) (%) 8.0 5.0 4.0 填料最大粒径(cm) 10 10 15 - 29 -

路堑 下路堤(150cm以下) 零填及路堑路床(0~80cm) 3.0 8.0 15 10 路基填料种类选择: 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等,不得直接用于填筑路基;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料。

2、路基边坡

填方路基:填方边坡率一般采用1:1.5,填土高度不大于4m时采用一级护坡形式,填土高度大于4m时采用两级护坡形式。

挖方路基:挖方边坡坡率一般采用1:1.5。 一般护坡采用三维土工网垫+植物防护(喷草籽)。

河塘路段边坡采用1:1.75,采用30cm厚M10浆砌片石护坡。 3、清除表土和填前压实

施工前需全部清除干净1层(耕土)以及1-1层(淤泥)层。根据地质报告显示,路基设计时按照平均清除1层(耕土)厚度为0.98m、平均清除1-1层(淤泥)厚度为1.04m。

4、一般路段路基

① 挖方段及低填段(H<(h+80)cm)路基: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保证80cm路基加固层,路床底向下翻松30cm掺灰6%处理。

② 高填段路基:当填土高度H≥(h+80)cm时,机动车道及非机动车道保证80cm路基加固层,原土继续向下翻松30cm掺灰6%处理,路床中部回填采用素土;

③人行道保证原土向下翻松30cm掺灰6%处理后分层压实回填素土至结构层底。

5、软土路基处理

场地软土分布较深且连续,结合类似道路地基处理成功经验,本次施工软基处理拟采用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进行加固,并基本打穿软土层。水泥采用42.5R级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参不小于15%,水灰比为0.55。

结合土层情况及南京地区经验,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90d芯样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0MPa。具体设计详见图纸部分。

6、河、塘路段路基

- 30 -

局部路段如碰到河塘、暗塘以及特殊地质路段的地基处理,应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进行处理。清淤后,河、塘陡坎挖成大于1米宽,0.7米高,内倾3%的台阶,清淤后回填50cm碎石土,其碎石含量应>80%(重量比), 在碎石土铺压后,塘内即可摊铺双层土工塑钢格栅,并在其上回填6%石灰土至路槽底面,要求塘与塘之间狭窄堤挖除,预防沉降不均。

7、桥头路段路基设计

为控制桥头沉降以及台后土压力数值,对毛营河桥以及龙池路跨滁河大桥两侧桥台台后6m范围钉形水泥土双向搅拌桩桩顶至路面结构层底之间范围采用固化粉煤灰填筑路基。

粉煤灰质量要求

分项 指标(%) SiO2+Al2O3 ≥75 烧失量 ≤15 细度(0.9mm筛余量) ≤80 JNS粉煤灰增强固化剂质量要求 分项 性能指标 备注 固化剂:粉煤灰 75:1320 抗压强度 f7d≥0.5MPa 细 度(0.9mm筛余量) ≤12.5 在试验室按质量控制要点进行试验 粉煤灰施工需分层浇捣:每层厚度不超过30cm,顶层控制在15~20cm为宜。 6.1.2路基施工方法

(1)做好场地临时排水工作,特别注意基底换填期间的排水,开挖临时排水沟,降低地下水位。

(2)新路基在填筑前应对场地、耕植土进行清除;压鱼塘、河沟地段,应清淤干净彻底。应特别注意对暗塘的处理。

(3)路基填筑时,必须根据设计断面进行分层填筑和压实,分层松铺的最大厚度应通过实验确定。路堤分层的最大松铺厚度不应超过30cm,路床的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层顶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应小于10cm。每填一层,经过压实试验检验符合规定要求之后,再填上一层。

(4)为保证均匀压实,应注意压实顺序,并经常检查土的含水量、掺灰剂量和均匀性。

(5)若路基分成几个作业段施工,当两段交接处不在同一时间填筑时,则先填

- 31 -

地段应按1:1坡面分层留平台。若两个地段同时填筑,则应分层相互交叠衔接,其搭接长度不应小于2m。

(6)为减少桥头路基产生不均匀沉降而导致桥头跳车,对桥头各30m长度路基范围内的特别压实区,分层压实厚度不应超过20cm。预留缺口时应留2m宽台阶,缺口回填应分层交叠填筑。构造物回填及特别压实区的压实度宜比同层位路基的压实度提高1%。

(7)路堤与桥台、横向构筑物连接处应设置过渡段,路基压实度不应小于96%。过渡段长度按2~3倍填土高度确定。

6.2桩基施工

6.2.1工程概况

主墩承台下设2m的钻孔灌注桩,交接墩承台下设1.5m的钻孔灌注桩。引桥中A3 联中墩承台下设 6 根Φ=1.5m 的钻孔灌注桩,其余承台下设 4 根Φ=1.5m 的钻孔灌注桩。桥台基础采用 8 根直径 1.2m 钻孔灌注桩基础。

毛营河桥桩基础采用直径为1.0m钻孔灌注桩基础 6.2.2钻孔桩施工 1、钻机的选用钻机的选型

根据施工设计图提供的地址资料,该区土质主要为粉质粘土及砂岩层,同时考虑工期要求和现场实际情况,所以钻孔桩采用旋挖钻机,其特点:成孔速度快,护壁效果好,无污染是世界先进机械成孔方法之一。

2、旋挖钻灌注桩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桩位测放—埋设钢护筒—钻机就位—钻进—清孔—安装钢筋骨架—安装导管—灌注桩身混凝土—桩基检测

3、质量控制标准 钢筋检查项目

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mm;箍筋间距±20mm;骨架外径±10mm;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mm;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mm;骨架顶端高程±20mm;骨架底面高程±50mm。

4、钻孔灌注桩质量目标

(1)钻孔桩Ⅰ类桩95%以上,杜绝Ⅲ类桩。

- 32 -

(2)桩基分项工程评定在90分以上。 (3)加强质量预控管理,避免施工断桩。

(4)质量标准符合《公路工程国内招标文件范本》第五篇表405-2的各项要求。 6.2.3旋挖钻孔桩施工工艺及方法

平整场地 测定孔位 制作护筒 加工钻头 挖埋护筒 钻机就位 钻 进 中间检查 终 孔 清 孔 测孔深、孔径 钢筋笼制作 清理、检查 测 孔 安放钢筋笼 安放导管 必要时二次清孔 灌注混凝土 凿桩头 桩基检测 检查泥浆比重及沉渣厚度 制作混凝土试件,测量混凝土面高度和导管埋深深度 挖泥浆池、沉淀池 泥 浆 制 备 泥浆循环、滤碴、补浆、测指标 测孔深、泥浆比重、钻进速度 测孔深、孔径、孔斜度 注清水、换泥浆、测比重 填表格、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填表、监理工程师签字认可 图10:旋挖钻灌注桩工艺流程图

1、施工准备 (1)平整场地。

(2)钻孔桩施工前先对桩位进行放样,用设计院所交的点作为控制点,现已经完成导线点的复测工作,测量成果见附表。同时,与施工设计图核对其平面位置是否有出入,找出各种管线的具体位置,以便成孔施工时加以妥善保护。

- 33 -

(3)护筒制作:

直径1.0m钻孔桩,护筒采用壁厚为δ=10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设计桩径0.3m。

直径1.2m钻孔桩,护筒采用壁厚为δ=10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设计桩径0.3m。

直径1.5m钻孔桩,护筒采用壁厚为δ=12mm的钢板制作,其内径大于设计桩径0.3m。

(4)检查钻机钻头及各部件:钻机钻头必须满足设计桩径,施工前检查钻机各部件是否能正常工作。

(5)对导管进行试压以检查导管的密封性、承压性和接头抗拉等试验。 (6)桩机定位后,由施工监理对桩位进行复核确认。 2、护筒埋设

(1)护筒的埋深,以能有效地保证护筒在整个钻孔桩施工中的稳定为标准,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m;并高出施工地面0.3m。本工程设计要求为钢护筒,长4m。并在顶部加焊加强筋和吊耳,开出水口。

(2)埋设时,护筒底部及四周用粘土填筑,并分层夯实处理。

(3)护筒埋设后检查平面位置和倾斜度,中心位置偏差不大于3㎝,倾斜度不大于0.5%。

3、泥浆的拌制

钻孔过程中,采用泥浆护壁、浮碴。

钻孔泥浆采用美国优质膨胀土调制,必要时,则掺用添加剂改善泥浆性能,添加剂品种、掺用量由试验确定。

调制好的泥浆,其性能应符合下列要求:

表6:泥浆性能表

钻孔 方法 旋挖钻 泥浆性能指标 地层 情况 一般地层 易坍地层 卵石土 相对密度 1.02~1.06 1.06~1.10 1.10~1.15 粘度含砂率(Pa°s) (%) 16~20 18~28 20~35 ≤4 ≤4 ≤4 胶体率(%) ≥95 ≥95 ≥95 失水率泥皮厚静切力酸碱度(ml/(mm/30min) (Pa) (pH) 30min) ≤20 ≤3 1~2.5 8~10 ≤20 ≤20 ≤3 ≤3 1~2.5 1~2.5 8~10 8~10 - 34 -

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土质的变化,随时调整泥浆配合比。 4、钻进

(1)钻机安装就位后,底座和顶端应平稳,不得产生位移或沉陷。钻机锤头中心与钢护筒中心位置平面偏差不得大于2㎝。

(2)开始钻进施工时,应控制进尺速度,待泥浆均匀后方开始正常施工。进尺要适当控制,对护筒底部,应慢速进行,使底脚处有较坚固的泥皮护壁。至护筒底部以下1米后,则可按土质情况以正常速度施工。

(3)在旋挖钻进施工过程中,应经常注意土层的变化,对不同的土层采用不同的速度、泥浆比重和泥浆量。每进尺2m或在土层变化处应捞取渣样,判断土层,记入施工记录表并与地质柱状图核对。如地质情况与原钻探资料不符应立即通知设计监理部门及时处理。

(4)钻孔作业必须保持连续性,不得中途停顿,钻孔至设计深度后,经监理确认后,应立即进行清孔,之后对孔位、孔深、孔径和孔形进行检查。孔径:不小于设计孔径;孔的深度必须满足设计的最小深度。

(5)操作人员必须认真贯彻执行岗位责任制和交接班制,随时填写钻孔施工记录,交接班时应详细交待本班施工情况及下一班需注意的事项。

5、清孔

清孔采用换浆方法,钻至设计桩底标高后立即丈量孔深以确定实际桩底标高和确认沉渣厚度的起算点,根据地质情况自然沉淀3小时左右测回升值,以确定沉淀的速率,以此估计在下笼、下导管时间段的回升值。自然沉淀后用双底捞渣钻头清孔到第一次实际桩底标高,根据沉淀的速率和回升值确定捞渣的次数,这是第一方案。采用第一方案后下笼、下导管,灌注前沉渣厚度仍超过设计要求,用高压泥浆泵循环泥浆使沉渣悬浮起来,使沉渣厚度至达到设计要求,这是第二方案,也是备用方案。为了提高测量的精度用细钢丝测绳。

清孔后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技术要求如下: 泥浆相对密度(桩孔顶、中、底取样的平均值):1.03~1.10;

泥浆粘度(桩孔顶、中、底取样的平均值):17~20s; 含砂率(桩孔顶、中、底取样的平均值):<2%; 孔底沉淀厚度:不大于5cm;

- 35 -

胶体率(桩孔顶、中、底取样的平均值):>98%。

各项指标满足上述要求后,确认清孔完成,报监理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

6、成孔质量检查

孔深:采用验孔器械测定深度,其值与测绳测量结果之差即为沉渣厚度。 垂直度:采用双向垂球或孔锥测定,钻孔垂直度偏差应小于1%。

孔径:清孔后采用等于钻孔桩钢筋笼直径加20mm(但不得大于钻头直径),长度不小于4-6D的钢筋检孔器吊入钻孔内检测。

沉淀层厚度:钻孔结束后实测孔底标高,通过计算得出沉淀层的计算基点标高(为实钻孔底标高加上二分之一钻头高)。等清孔工作完成后,测得沉淀层的顶面标高(考虑锥头部分沉降),两者的差值即为沉淀层厚度。

7、钢筋骨架的制作与安放

为节约下钢筋笼时间,防止因成孔时间过长造成塌孔,本桥桩基础所有钢筋笼均按照一节制作,主筋之间的连接采用闪光对焊或直螺纹连接。长钢筋笼采用大吊车进行吊装。

本桥桩基加长钢筋采用闪光对焊或直螺纹套管连接工艺。具体技术措施如下: a、钢筋下料时,必须采用切割机进行切断,切口端面与钢筋轴线垂直,不得有马蹄形或挠曲;

b、镦粗头不得有与钢筋轴线相垂直的横向表面裂纹; c、采用闪光对焊时保证焊接质量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 接头质量要求:

a、接头拼接时用管钳扳手拧紧,应使两个丝头在套筒中央位置相互顶紧; b、拼接完成后,套筒每端外露丝扣不得超过规范要求; c、丝头加工现场检验及套筒出厂检验必须满足相关要求标准。 钢筋笼制作:

现场设置钢筋加工场,钢筋笼在场内制作。所用钢材必须有产品合格证和现场抽检复查资料,并满足有关规范要求和试验检测要求。钢筋笼加工确保主筋位置准确,为保证钢筋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焊接保护层钢筋耳。

钢筋笼安装时用专用的起吊工具卡起吊,起吊前检查钢筋骨架编号、尺寸,对

- 36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a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