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

更新时间:2024-03-12 22:1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

失业,是指在规定的劳动年龄内,具有劳动能力,在调查期内无业并以某种方式正在寻找工作的人员。失业问题是短期中影响经济均衡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作为社会精英群体的大学毕业生也正“遭遇”失业问题,而且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2009年不仅是我国经济的寒冬,更是我国就业的低谷。2008年,我国的经济虽然保持了9.0%的较快的增长速度,但与2007年的13.0%的增长速度相比,已经明显回落。与经济增长下滑相伴随的就业问题同样严峻,2000万农民工下岗回乡,650万大学毕业生翘首以待自己的工作岗位。在这个危机关头,研究大学生失业问题,避免高素质人才浪费,对于提高我国经济效率,提早走出低谷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大学生失业的原因分析

大学生失业率过高,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特有的经济现象,其原因复杂多样。既有供大于求总量过剩的因素,又有结构性供求失衡的因素,还有发展中国家劳动力市场发育不完善的原因,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导致了我国大学生失业。

1、摩擦性失业是我国大学生失业的主要表现形式

摩擦性失业不是由于就业岗位短缺引起的,而是因为寻找工作的时间滞差引起的失业。我国大学生毕业时间都在每年的6月份,也就是说,在短短的1个月之内把几百万大学生同时送上社会寻找工作,由于信息不完全等原因,造成很多人没有马上找到工作,从而出现大学生失业率奇高的现象。据相关调查显示,毕业半年后的失业率显著低于毕业时的失业率。因此,我们可以断定,大学生失业主要是摩擦性失业。毕业一段时间经过搜寻之后,大部分毕业生能够找到自己满意的工作,另外,也有部分毕业生通过调整自己的就业目标而选择就业(尽管其可能并不满意自己的工作),从而导致失业率显著降低。

2、总量供大于求是我国大学生存在的根源

总量供大于求是我国大学生失业的根源。自从1998年高校大规模扩招以来,招生人数一直保持20%以上的增长。相应的,从2002年开始,大学毕业生也呈几何级数增长。

尽管同期我国经济保持了10%左右的较快的增长速度,不过经济的发展速度还是大大低于大学毕业生人数。更加糟糕的是,我国2000年以来的经济增长主要由第二产业拉动,第三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一直保持在40%左右,甚至还出现了下降趋势。因为大学生就业主要集中在第三产业,第二产业的增长对大学生就业的促进作用有限,所以,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经济增长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带动作用。

1

3、工资粘性和职位刚性是大学生失业的直接原因

工资粘性是西方经济学用来解释劳动力市场失衡原因的理由,主要是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工资不能迅速调整以保证劳动力市场出清。我国在大学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工资水平没有明显下降,这就制约了企业通过低工资雇佣更多大学生的可能性。

职位刚性可以说是一项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现象,指的是大学生基于面子考虑,而不是工资因素,宁愿选择待业,也不愿意接受不符合大学生身份的工作。现在我国,人们对大学生的期望普遍较高,如果大学生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也能干的工作,往往会遭到他人的鄙视和社会舆论的压力。

因为工资粘性和职位刚性的原因,使得在大学生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大学生宁可选择失业,也不会接受社会地位比较低的工作。

结论与建议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知道,大学生失业既有教育体制的原因,也受国家经济环境的影响,还有大学生个人心态的因素。因此,要减少大学生知识失业水平,充分发挥教育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使教育投资获得充分的回报,这需要政府、高校、大学生、企业四方共同努力。

1、加大政府部门的宏观调控及配套措施改革

首先,调整教育投资的方向,减少对高等教育的补贴,达到控制大学生供给总量的目的。长期以来,我国把教育投资的重点放在高等教育上,对高等教育给予大量补贴,近年来,更是放松招生条件,使得招生规模膨胀。这种投资失衡,不仅导致了大学生失业的大量存在,而且又引起了技工的供给不足。为了调整这种劳动力市场的失衡,政府有必要控制大学生的招生规模,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资。

其次,促进经济发展,拓宽就业渠道。经济的良好稳定的发展能够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政府有效、综合地运用各种宏观调控手段,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进一步激发企业的活力,使企业在发展壮大过程中吸纳更多的知识劳动力。

2、高校要注意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

社会对于知识劳动者的需求不足,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大学生的能力不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要。所以高校作为知识劳动者的生产方,绝不能盲目的追求学生数量,忽视质量。首先,高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及时的调整专业结构和招生人数。其次,在知识培养方面,高等院校要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具备将理论应用于具体实践的能力。同时,还要对其综合素质进行全面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工作能力,从而扩大社会对于大学生的需求。最后,加强对学生的职业规划指导和就业服务工作。同时,还要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服务和就业技巧指导,增强学生在劳动力市场上的竞争力,减少毕业时的摩擦性失业。

2

3、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

大学生应该充分认识自己的能力,根据市场实际情况,主动调整就业期望工资和心目中的保留工资,做到先就业再择业,减少盲目等待。最重要的是要结合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消除职业歧视与基层鄙视的心态,到中小城市、中小企业去锻炼自己,有步骤、有目的的提高自身的结合能力,以最终实现职业目标与人生目标。

4、企业要重视知识劳动者的作用

在知识经济时代,人才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最重要的要素,而大学毕业生就是经过系统专业知识教育和训练而培养出来的人才,所以企业应该重视人才的挖掘,比如,可以通过实习岗位发掘企业需要的人才,这同时还能给大学生提供锻炼的机会,就是一个双赢的方案。

参考文献

杜立夫;我国大学生失业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年

李功华;当前大学生“就业难”的成因及对策研究[D];山东大学;2007年

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a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