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文学理论的视角浅析活着所蕴含的人生意义

更新时间:2024-03-12 22:1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学年论文 1

以文学理论的视角浅析《活着》所蕴含的意义

摘 要:余华是现当代的一位作家,他的作品中,活着所代表的意义是无穷无尽

的,其中的主人公福贵的身上那种不屈不挠,坚强活着的精神需要我们进一步去发

现并且去研究学习,我们在这里简单的分析一下其中的深刻意义,以达到更好的理解这部作品的目的,以文学理论的视角去剖析人物内心的独白与他自身执着活着的意志。

关键词:文学理论,福贵,深刻意义

一、 文学理论在作品中的体现

在文艺理论中,有这么一个名词:艺术形象,艺术形象便指的是欣赏者在欣赏艺术作品过程中,经过想象和联想,而在头脑中唤起的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1)根据这一点,我们在阅读作品的时候才能与作者所写对象形成契合,在自己具体可感的生活图景的基础之上形成自己对于作品独特的见解。在这部作品中,我们能直观的看到在旧社会时期,生活在苦难中的人们背朝黄土面朝天的一种生活,他们的生活是充满苦难的,可是他们依旧顽强的生活着。 余华在书的前言部分这样写道:“一位真正的作家永远只为内心写作,只有内心才会真实地告诉他,他的自私、他的高尚是多么突出。内心让他真实地了解自己,一旦了解了自己也就了解了世界。很多年前我就明白了这个原则,可是要捍卫这个原则必须付出艰辛的劳动和长时期的痛苦,因为内心并非时时刻刻都是敞开的,它更多的时候倒是封闭起来,于是只有写作,不停地写作才能使内心敞开,才能使自己置身于发现之中,就像日出的光芒照亮了黑暗,灵感这时候才会突然来到。”(2)这样看来,他的写作是内心的一种表达,他的表达又带人们走进一种自己不为熟悉的领域,然后剖析的欣赏过作品之后,就进一步的看到了一种伟大的精神,这种精神可以支撑着很多找寻不到自己的人重新的点燃圣火的欲望与信心。

艺术可以对现实提供的生活材料进行创造性的选择、提炼、加工、改造,艺术作品所反映的生活比普通的实际生活更集中、更典型、更理想,因此更有普遍性。(3)我们耳熟能详的总有这么几句话说,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是的,通常文学作品都是经过一定的雕琢才更能显现出它所要表达的东西,形式是美的,但是内容是真实无疑的.

细节是文艺作品描述作品的基本单位,也是用形象反映生活的重要手段。通常所说的细节往往是指一些赋有表现力的、突出的、细小的事物。(4)往往一件事的成败都取决于细节,就像关键部分与整体的关系一般,因此,在作品中,细节的成分都能提升整部作品或一篇文章的地位,使得作品本身又上升到了一个较之前颇为有价值的研究的地位,我们在看一部作品时,往往能够被它的细节所打动,这也是为什么作者要努力的分析人物,并把饱满人物的性格等,使得整部作品更加的优秀耐人寻味。

在《活着》这部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个饱满的人物形象福贵,他坚韧、不屈不挠、努力的过活,即使在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时,他一样顽强的活着,他的这种意志精神都对于我们都会是一种反省反思,反思自己的人生,反省自己经历的每一件不能称之为苦难的苦难,我们在这个任务的映照下,能够对自己找到今后的方向与自己更加有帮助。就如当今的人们,所生活的所映照下的写实,我们在我们的生活找寻着自己,找寻着自己之所以奋斗活着的不竭动力,许多人就在没有对生命有更深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学年论文 2

的了解时就已经放弃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近几年来自杀率在世界上比重占的相当大,

这不觉的让我们深刻的反思,我们的社会怎么了,我们的内心怎么了?

二、从余华自身来谈人物分析

余华,当代的一位作家,他的小说中的生活是非常态、非理性的,小说里的人物与情节都置于非常态、非理性的现实生活之中。正如谢有顺指出:“暴力是余华对这个世界之本质的基本指认,它也是贯穿余华小说的一个主词。”(5)因此在《活着》这部作品中,所指的暴力又不是恶性事件的暴力手段,而是指我们生活中那种非常态的暴力,简言之,就是生活的压力与苦难,这对于我们的心灵就是承受着一种暴力。

余华认为:我更关心的是人物的欲望,欲望比性格更能代表一个人的价值。(6)我们人的欲望有很多种,甚至推着你前行的就是你的各种欲望,并非欲望都是坏的,比如我们活着的欲望,首先这是我们最基本的一种欲望。无论你的梦想是什么,无论你对生活是否满意,你首先要活着。这个在《活着》里蕴含着很深刻的意义。文中,“我遇到那位名叫福贵的老人时,是夏天刚刚来到的季节。”“我看到老人的脊背和牛背一样黝黑,两个进入垂暮的生命将那块古板的田地耕得哗哗翻动,犹如水面上掀起的波浪。”(7)这些都是对于初见老人时的印象,老人与牛的形象在我的心上流下了深刻的印象,老人的性格与他的牛一样,都是朴实的农民形象。这也为他后来的形象描写做了简单的铺垫。

余华曾坦言:“我觉得我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实。我的这个真实,不是生活里的那种真实。我觉得生活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生活是一种真假参半、鱼目混珠的事物。”(8)在《活着》这部作品中,我们就是真实的看到了一代像富贵一样的在土地上坚韧的活着的农民形象。“老人黝黑的脸在阳光里笑得十分生动,脸上的皱纹欢乐地游动着,里面镶满了泥土,就如布满田间的小道。”老人的形象很清晰,他所经历的正如他脸上布满的皱纹一般,可是这皱纹却是代表着阅历与那种不屈的精神。

在叙述态度上,余华追求罗伯-格里耶的“零度状态写作”,即“无我的叙述方式”。(9)也许我们不能真切的了解这种专业名词的意义,但是我们能清楚,作者就是要在忘掉自己生活经历与个人的基础上去写作品,真正的贴近所写的人物的生活。

二、 福贵所启示人们的深刻意义

关于福贵人物的形象,我印象深刻的便是最后他的生活中只剩下他和他的老牛,他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的离开,并且还是在同一个医院,这对于一个人是一个多大的打击,年轻的他当时气盛,败了上一辈打拼下的家产事业,他的内心是怎样的一种复杂心境,我们只有在认真的读过这部作品后,才能了解其中所蕴含的深刻含义。 文中最后的地方写道:\今天有庆,二喜他耕了一亩,家珍,凤霞耕了也有七、八分田,苦根他还小都已经耕了半亩。你嘛,耕了多少我就不说了,说出来你会觉得我是要羞你。话还得说回来,你年纪大了,能耕这么些田也是尽心尽力了。\老人和牛渐渐远去,我听到老人粗哑的令人感动的嗓音在远处传来,他的歌声在空旷的傍

内蒙古大学满洲里学院学年论文 3

晚像风一样飘扬,老人唱道:少年去游荡,中年想掘藏,老年做和尚。炊烟在农舍

的屋顶袅袅升起,在霞光四射的空中分散后消隐了。”(10)可见福贵已经把一切都看的很清楚了,在他的眼里,虽然他的亲人都走了,但是他们还与他一起,一起承担这些日后的辛苦伤心。我在读这本书的时候,很难想象一个人怎么能有这样与苦难做斗争坚强的内心,他的亲人一个接着一个得离开,他的一个个希望就这样的破灭,这样对一个人是不是有些太残忍?如果自己是主人公,又会怎样?而我们现如今全世界的自杀率日益增长,据调查9月10日是世界预防自杀日。有机构近日在线进行了一项网上调查,结果显示64.86%的被调查者曾有过自杀的念头,而8.11%曾实施自杀。40.54%\经常觉得抑郁\。“自杀率”有没那么高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在社会生存压力过大的今天,焦虑抑郁甚至是极端倾向都会大幅增加。(11) 我们在繁荣的现代社会,比起没有吃的东西的年代,我们已经算是幸运的多了,虽然压力是比原来的大,但是也要看谁面对或者是用怎样的心态去面对。我们很少有人能像福贵这样面对生活中的困境,那种苦难不是一般人能承受的。 余华给自己的书这样定义:《活着》讲了一个人和他命运之间的友情,这是最为感人的友情,他们互相感激,同时互相仇恨,他们谁也无法抛弃对方,同时谁也没有理由抱怨对方,《活着》讲述了人如何去承受巨大的苦难,就像千钧一发,让一根头发去承受三万千的重量,它没有断,《活着》讲述了眼泪的丰富和宽广,讲述了绝望的不存在,讲述了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以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12)

福贵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他为了自己活着而活着。

引用文献:

(1)《文艺理论》 (2)《活着》 (3)《文艺理论》 (4) (5) (6) (7) (8) (9) (10) (11) (1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ak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