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走向高考,贾凤山,高中总复习,历史,2-4-20

更新时间:2024-05-13 02:5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一、选择题

1.(2011·高密质检)电视剧《霍元甲》展现了祖籍天津的武术家霍元甲(1861~1910)在上海租界设武馆、打擂比武的生活经历。当时,霍元甲可能见到的社会现象是( )

A.长袍马褂与西服革履并行不悖 B.《申报》登载着武昌起义的要闻 C.轮船招商局在接运国民革命军 D.人们到电影院看《歌女红牡丹》 [答案] A

[解析] B项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故排除;C项国民革命军是在1924~1927年国民大革命时期,故排除;D项《歌女红牡丹》上演时间是在1931年3月15日,故也应排除;所以此题应选择A项。

2.辛亥革命前,没有辫子会被人耻笑为里通外国的汉奸;辛亥革命后,留辫子会被人耻笑为封建余孽,耻笑为“猪尾巴”、“满奴”。对“断发”问题理解表述,不正确的是( )

A.资产阶级革命派首先提出“断发”主张 B.“断发”具有反清革命色彩 C.人们的平等观念有了某些增强 D.革命引起了人们审美观念的变化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近代社会生活习俗变迁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断发易服”最早应该算是由康有为在维新变法中提出的,所以此题应该选择A。

3.(2011·山东烟台一模)20世纪初,中国某征婚广告写道:“(一)女子须不缠足者;(二)须识字者;(三)男子不娶妾;(四)男死后,女可再嫁;(五)夫妇如不相和,可离婚。”下列对材料评述正确的是( )

A.强调女子“不缠足”说明当时封建制度已被推翻 B.提出夫妇“可离婚”说明妇女解放潮流已经兴起 C.强调女性“须识字”说明当时掀起扫盲运动 D.提出“女可再嫁”说明新文化运动已经爆发 [答案] B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映了20世纪初要求男女婚姻自由的主张。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B。

4.下面这组图片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产生这一变化的社会原因有( )

①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 ②社会变革的推动 ③“欧风美雨”的影响 ④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 A.①② C.②③④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服饰变化源于(1)国内的历史剧变:政治环境、形势;经济生产力的提高;文化思想观念的转变。(2)外来文化的涌入。本题中中国女子服饰的变化的社会原因有②③④三项,第①项服饰质地和款式的不同是变化的表现而不是原因。

B.①②③ D.①②③④

5.(2011·江门一模)因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李鸿章遭到了士大夫阶层的抗议和朝臣弹劾,迫于压力,清政府将其解职。但到1896年,李鸿章又被清政府委派出访欧洲,下列言论与历史事实较为接近的是( )

A.《民报》抢先透露了李鸿章此次的出行计划

B.清政府为李鸿章专门包租德国汉莎航空公司的一架客机 C.李鸿章坐轮船游历了伦敦的泰晤士河 D.同盟会会员准备趁李鸿章出访之际暗杀他 [答案] 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时间的记忆。关键词1896年,《民报》创办于1905年;客机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产物;同盟会建立与1905年,故选择C项。

6.(2011·湛江二模)1933年广州有报纸报道:汉口市上有三种女人,四寸斗高跟摩登女郎,三寸金莲的乡间小姐,还有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第一种是阔人的姨太太,第二种是纱厂的女工,第三种是中等人家的管家婆。该材料说明了( )

A.西方风气完全改变了中国传统陋习 B.新文化运动反封建不够彻底

C.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 D.民族工业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 [答案] C

[解析] 从材料中“四寸斗高跟”、“三寸金莲”、“截发而装脚的改组派”可以看出既受西方影响,也有中国旧的陋习。从人群的分布看也是各个阶层都有,所以反映出近代中国社会风俗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从材料看中国的传统陋习并未被完全改变,排除A。材料反

映的时间是1933年,与新文化运动关系不大,排除B。民族工业的发展彻底解放了妇女也是不符合史实的,排除D。正确答案为C。

7.(2011·珠海市质检)在工业革命或科技革命的发明创造中,有许多新兴通讯和传播工具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且至今仍在广泛使用。下列通讯和传播工具中属于这种情况是( )

A.电话 B.电报 C.电视 D.互联网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影响中国人的生活长达百年以上”可以排除电视和互联网,中国出现电视最早是20世纪50年代,出现互联网是在20世纪90年代。“至今仍在广泛使用”应是电话,本题选A项。

8.(2011·济南市调研)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

A.广播和电影 C.报纸和杂志 [答案] A

[解析] 注意材料中的“说话腔调”这一关键词,能做到这一点的媒体只有电视和广播,故选A。

9.(2011·淄博市一模)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

B.铁路与飞机 D.网络与漫画

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 [答案] B

[解析] 从题干中可知,《定军山》是京剧,同时又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京剧是中国传统戏剧,用西方电影形式来呈现,显然是中西合璧。

10.(2011·汕尾市高三调研)下表所列的各种文化现象中,哪一组最具有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特征( ) 组号 流行服饰 A B C D 列宁装 唐装 军装 中山装 流行语 最可爱的人 时间就是金钱 破四旧 上网 阅读 苏联小说 古典文学 毛选 时装杂志 文娱形式 扭秧歌 看电视剧 学唱样板戏 跳交谊舞 [答案] A [解析] 此题考查的是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社会生活习俗变化过程的理解。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A项反映的是新中国成立后50、60年代的生活场景;C项是文革时期;B项和D项反映的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生活场景。所以此题正确选项是A。

二、非选择题

11.(2011·汕头市质检)家庭是社会中最古老、最基本的组织形式,家庭制度的变迁受到社会变迁的影响。大约从第一次工业革命开始,婚姻家庭就受到越来越激烈的挑战。这种挑战首先发生在西方国家,而后逐步扩大到婚姻家庭价值观念很强的东方社会。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青年知识分子高呼婚姻自由,在结婚自由成为社会风气的同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bu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