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调整版)

更新时间:2023-10-17 12:1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前 言

XX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XX市XX旗境内,XX煤田XX详查区西北部外围,行政区划隶属XX旗XX镇,地理坐标为:。

依据内蒙古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认定《内蒙古自治区XX煤田XX矿区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本矿井可采煤层3层,即6-2、6-2、6-2下,保有资源储量2162万吨,其中推断的内蕴经济资源量(333)1984万吨,预测的资源量(334)178万吨。矿井设计可采储量为974.33万吨。

原XX煤矿始建于1999年6月,由煤矿自行组织设计施工,于2000年6月投产。主采煤层为6-2煤层,设计生产能力9万吨/年,实际生产能力为15万吨/年,技改后设计生产能力为30万吨/年。现有主、副两个斜井井筒,沿6-2煤层布置,而且弯曲太大。

2007年由枣庄市工业设计院编制的《内蒙古XX旗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修改)》,新掘一主斜井作为主提升,改造利用矿井原有主、副斜井作为矿井的副斜井和回风斜井,矿井采用一个水平开采全井田。采用高档普采采煤工艺,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在矿井实际施工中,因为揭露的地质条件的变化及地表公路的改道等,对采区及工作面作了适当的调整,为了提高矿井的机械化程度,工作面采用综采。针对矿上实际施工中所作的调整,此次改扩建设计调整版对开拓、采区工作面作适当调整,并完善通风、供电系统、地面生产系统等,使XX煤矿尽早验收投产。

井田内煤层赋存稳定,结构简单,断裂等构造较少,开采技术条件较好。通过矿井改扩建,进一步优化开拓布置,因地制宜地少布置岩巷;简化辅助设施和生产环节,采用较先进的工艺、设备,合理集中生产,提高资源回收率;选用先进的安全监测设备,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将矿井改扩建成为一座现代化、标准化的矿井,为矿井投产产生较好的经济效益创造条件。

一、设计指导思想

认真贯彻党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遵守有关的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本着工程量省、投资少、工期短、见效快、易施工和易管理等原则,做到技术

第 1 页 共 133 页 枣庄市工业设计院

先进、经济合理、系统简化、环节顺畅、安全可靠,进一步提高矿井综合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

二、设计依据

1、内蒙古自治区XX市XX旗XX煤矿有限公司《XX煤矿设计委托书》;

2、内蒙古义民资源勘查与环境检测有限公司《内蒙古自治区XX煤田XX旗XX煤矿煤炭资源储量核实报告》;

3、矿方提供的采掘工程平面图及相关资料;

4、《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GB50215-2005)、《煤矿安全规程》(2006版); 5、《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煤炭法》、《矿产资源法》等法规; 6、《内蒙古XX旗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矿井改扩建初步设计(修改)》。

三、改扩建的主要特点及技术经济指标

1、矿井设计生产能力为60万吨/年。

2、本矿井采用斜井开拓方式。主斜井采用皮带输送机运输,担负矿井煤炭运输和进风,兼作安全出口;副斜井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担负矿井主要进风,兼作安全出口;回风斜井担负矿井的回风及安全出口。

3、矿井采用一个水平一个采区开采全井田,矿井主斜井井筒落至6-2下煤层内,沿6-2下煤层穿过采空区后,沿6-2煤层布置;辅助运输布置在6-2煤层中。

4、采用综采采煤工艺,首采工作面位于运输大巷的南侧6-2上煤层内,采用微倾斜走向长壁采煤工艺,矿井配备一个采煤工作面,三个掘进工作面达产。

5、矿井采用中央并列式通风方式,设专用回风巷。

6、井下运输:主运为皮带,辅助运输采用防爆无轨胶轮车运输。 7、矿井共占地30680m2.

8、井巷工程总长度为2949m,掘进体积28427.9m3。其中岩巷599m,半煤岩巷553m,煤巷1797m。

9、全员工效为7吨/工。 10、矿井总投资为9490.54万元。 11、矿井改扩建工期为8个月。 12、矿井投资回收期为1.1年。

第 2 页 共 133 页 枣庄市工业设计院

四、问题及建议

1、本矿井勘探程度较低,难以对煤层的稳定性、构造、水文、煤层结构及顶底板岩性等做详细分析,建议建设、生产期间做进一步补充勘探工作。

2、本矿井井田内的钻孔封孔质量不详,对封闭不合格钻孔,应采取必要的防范措施。

3、本矿井的主要地质灾害是矿井开采后形成的地表裂缝,煤层顶板上覆地层岩性结构、矿井充水因素不详;水文地质条件可能会对矿井开拓、生产产生影响,建议矿井生产时加强顶板冒裂带形成高度的规律性研究,防止矿井发生意外。对地表裂缝须尽可能进行及时充填,并在裂缝区设警示标。

4、本矿井是在已有井筒的基础上进行技术改造,建议矿井进一步做好防洪设施和防洪措施的准备工作。

第 3 页 共 133 页 枣庄市工业设计院

第一章 井田概况及地质特征

第一节 井田概况

一、位置与交通

1、位置

XX煤矿位于内蒙古自治区XX市XX旗境内,XX煤田XX详查区北部外围,行政区划隶属XX旗纳日松镇。

其地理坐标为:东经110°37′47″~110°39′23″

北纬39°21′45″~39°23′06″

2、交通

矿区位于XX旗西南部的纳日松镇境内,矿井西距曹~羊公路约5km;沙~羊公路(沙圪堵镇~XX镇)经矿区东部通过,两条公路均为主要交通干线。准东(XX~XX)铁路从矿区北部通过,距矿区直线距离26km,乌苏沟集装站距曹~羊公路仅8km,边~府公路(边家壕~府谷县)在矿区南部通过,距矿区仅1.5km。XX镇向北与沙圪堵镇以砂石公路相通,该公路从矿区内东南角通过,约在66km处与109国道(北京~拉萨)相接;XX旗沙圪堵镇经109国道向西106km至XX市XX区,向北经薛家湾190km至呼和浩特市,均为柏油路,交通便利。(见交通位置图)

二、地形、地貌及水系

(1)地形地貌

井田位于XX煤田区域性分水岭“XX梁”之南侧,区内地形总体呈东高西低。最高点位于井田的东部,海拔标高为1340.8m;最低点位于井田的西南部边界处,标高为1198.1m。最大地形标高差为142.7m。一般地形海拔标高在1325~1250m之间,一般高差为75m左右。

区内属典型的高原侵蚀丘陵地貌特征,植被稀疏,枝状沟谷十分发育,地形较为复杂。

第 4 页 共 133 页 枣庄市工业设计院

(2)水系

推锚沟位于井田西界附近,敖包沟及次一级沟不拉沟位于井田东部,纳林沟位于井田南部。这些沟谷水流,均由北向南分别流入川掌沟和沙梁川,然后向东南方向汇入陕西省境内后称孤山川,最终注入黄河。上述沟川发育有季节性流水,旱季干涸,在雨季大雨后可形成短暂洪流。

三、气象及地震

(1)气象

矿区内属半沙漠、半干旱高原大陆性气候。冬季漫长寒冷,夏季短暂炎热,春秋干燥多风,昼、夜温差大。区内多风,主要集中在4-5月及10-11月,平均风速2.3m/s,在春季极易形成沙尘爆。无霜期平均为165天,霜冻、冰冻期平均为195天,结冰期在每年11月至次年3-4月,最大冻土深度1.5m。

(2)地震

据中科院地震局提供的地震资料,XX市附近地区地震动峰值重力加速度为0.05,相当于地震烈度6度,为弱震区的预测范围,历史上亦无破坏性地震记载。

四、电源、水源

1、电源

XX煤矿地面10kV变电所两回路电源线均从相距约5.45km纳林庙一矿35kV变电站10kV不同母线段接取。

2、水源

矿井给水水源选用第四系潜水。工业场地内原有深水井,供水能力约为160m3/d可满足煤矿生活、生产和消防用水。技改后,随着用水量增加,生产生活用水水源除现有水源继续使用外,由XX旗科源水务有限公司供给。

五、矿区总体规划及开发现状

XX煤矿有限责任公司将原XX煤矿与通达煤矿合并规划为60万t/a的现代化矿井。 原通达煤矿始建于1998年,1999年正式投产,设计年生产能力30万吨。主采6-2煤层,斜井开采,长壁式采煤,煤柱支护,炮采落煤,装载机装煤,自卸车运煤。截至2006年3月31日,已动用资源量47万吨。

矿井采掘揭露煤层顶板岩性为砂质泥岩,底板泥岩,正常生产时涌水量30m3/d左右,

第 5 页 共 133 页 枣庄市工业设计院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iv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