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与处理

更新时间:2023-10-21 13:09: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公 文 写 作 要 点

一、公文

1、涵义:公文是党政机关处理党务政务,人民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处理行政事务所使用的正式文字材料。

2、作用:(1)发布和传达机关决策的载体。(2)强制或指导对决策贯彻执行的工具。(3)工作依据和检查的凭据。(4)公务联系的纽带。(5)宣传教育的手段。

3、特点:(1)内容上鲜明的政治性和政策性。(2)效能上的权威性和行政约束力。(3)形式上的程式化规范化。(4)使用上的一定范围和时限。(5)文风上的准确与庄重。

4、公文处理:是指公文的办理、管理、整理(立卷)、归档等一系列相互关联、衔接有序的工作。 二、公文写作要求

1、具有合法性,即符合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以及有关规定。

2、实事求是,讲究实效。从实际出发,要有明确的目的性与针对性,反对文牍主义、形式主义;要有真实性、可行性。注重时效。

3、主题明确,结构完整,格式规范。 4、用语庄重、严谨、简明、通顺、平实。 三、公文缮写要求 1、序码

拟写公文按规定最常用的有四层序码:第一层:一、二、三、......;第二层:(一)(二)(三)......;第三层是1.2.3.......;第四层是(1)(2)(3)...... 。不足四层的从中

- 0 -

选用。 2、数字

《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中规定:“公文中的数字,除成文时间、部分结构层次序数和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具有修辞色彩语句中作为词素的数字必须使用汉字外,应当使用阿拉伯数码”。

公历世纪、年代、年、月、日和时刻,应当使用阿拉伯数字;年份不能简写,如1999年不能写成99年。公文成文时间:行政机关公文用汉字书写,党的机关公文用阿拉伯数字书写。 3、公文缮写必须用蓝黑或碳素墨水、墨汁,不能用铅笔或圆珠笔。

四、 公文的种类及写作 (注:带*者为特有)

根据《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国发?2000?23号)规定,国家行政机关公文种类有13种:*命令(令)、*议案、*公告、*通告、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根据《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中办发[1996] 14号)规定,党的机关公文种类共有14种:*决议、*指示、* 公报、*条例、*规定、决定、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

第一,党的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共有的文种有以下九种(以下各类公文概念均以《中国共产党机关公文处理条例》为据)

(一)通知:

1、功用:

- 1 -

用于发布党内法规、任免干部、传达上级机关的指示、转发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公文、批转下级机关的公文、发布要求下级机关办理和有关单位共同执行或者周知的事项。

2、分类:

(1)批转通知:是指上级机关对下级机关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公文,可连同原文用批转性通知下发,用于指导下属单位的工作。如1997年2月27日《国务院批转财政部关于加强国营企业财物监督意见的通知》。

(2)转发通知:指下级机关对于上级机关和不相隶属机关的具有指导和参考作用的公文,可连同原文用转发性通知下发。如2000年4月12日《北京市人民政府转发国务院关于北京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批复的通知》。

(3)传达通知:用以传达要求下级机办理和需要有关单位周知或执行的事项。如印发规章制度、要求下级周知或办理、会议通知等。

(4)任免通知:指上级机关的有关任免事项需要下级机关知晓,用任免性通知。

注意:批转、转发、印发的区别。 3、写作:

(1)标题和主送机关: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也可只标文种;主送机关在标题下、正文前顶格写受文单位或个人。

(2)正文:由通知缘由、通知事项、执行要求三部分组成。 通知缘由:写通知事项的依据、背景、根据、目的、意义等。 通知事项:是通知的主体部分,所发布的指示、安排的工作、提出的方法、措施和步骤等,都要在这部分有条理地组织。

- 2 -

内容复杂的多用条款式。

执行要求:发布指示、安排工作的通知,可在结尾处提出贯彻的有关要求。

(3)结尾:写发文单位和日期。 (二)通报

1、功用: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交流重要情况。

2、分类:

(1)表彰性通报:用于对先进人物、先进事迹进行表扬,推广经验、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人们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的一种下行公文。如《共青团中央关于表彰***英勇救险事迹的通报》。

(2)批评性通报:党政机关为批评某种严重错误或带有普遍性的不良风气与行为而使用的一种公文。如《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严肃处理党员干部中的违法乱纪案件的通报》

(3)传达性通报:通过传达重要情况,指出当前某项工作中出现的带有倾向性问题,以引起有关方面的警惕。如《**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今年一至六月份全省物价情况的通报》。

3、写作:

(1)标题和主送单位:标题由发文机关、事由、文种三部分组成;通报一般都有主送单位,少数普发性通报可不写主送单位。

(2)正文:

通报正文写作方式有两种:直述式和转述式。

直述式通报:是发文机关直接叙述所通报的事实并加以评析和提出要求的写法。一般包括通报事由、事由评析、处理意

- 3 -

见三部分。开头按一定的顺序把通报的事实写清楚,可按人物、时间、地点、情节或过程、结果和影响的顺序来写。接着对事实进行分析、评论,揭示其实质,阐述意义,指出应该学习或吸取教训之处。最后是发文机关对事件或人物作出的决定、要求和采取的措施、规定。

转述式通报:是通过转发其他机关的通报或报告并加以评析和提出要求的写法。这种写法因带有附件,正文中不必直接详细叙述所要通报的事实,开头交代转发的文件名称,对事实加以分析、评论,然后说明转发的目的,提出要求。

(3)结尾:写发文单位和日期。 (三)报告

1、功用: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建议、答复上级的询问。

注意:上级对下级的“报告”可以不予批示,因此“报告”中不得夹带请示事项。 2、分类:

(1)工作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例行工作或临时性工作情况时使用。

(2)情况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中发生或发现的某些情况和问题时使用。

(3)答复报告:答复上级询问事项,汇报有关情况。 (4)递送报告: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时使用。写清楚报送材料(文件、物件)的名称、数量及有关情况即可。结尾用“请审阅”、“请收阅”等结束。

3、写作:

(1)标题和主送机关:通常只写事由和文种,也有的加上

- 4 -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2upf.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