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 结题报告

更新时间:2024-03-14 06:3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编号:NG1251-050

《<“学案导学”下语文课堂的魅力如何展现>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社会对中学毕业生语文水平的不尽如人意反映强烈,而且不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日俱减。专家认为,要从目前语文课堂教学的窘境中突围,研究和实践“有效教学”势在必行,目前江苏、山东一些地区推行的“学案导学”模式具有很强的示范作用。在这些思想的引导下,我校也积极开展到导学式课堂教学。并应这一活动的需要,我校成立了《\学案导学\下语文课堂的魅力如何展现》课题研究,这是南安市十二五规划课题。经过历时近两年的时间,我们无论在理论学习抑或实践操作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无论从老师抑或学生的角度来看,也都取得了跨越式的进步。可以说,这一改革使得我校的教学如沐春风,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在教学成绩上取得了突破,师生各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学校自主协作学习气氛浓厚。总而言之,\学案导学\完全顺应了改革发展的需要。下面就本次课题进行如下报告总结。 一、课题研究背景

(一)新课程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分析、探究、实践的基本能力。

各学科课程标准向学科教学提出了明确的要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要求教师开发各种学习资源,在教学中树立全新观点,探究新方法、新模式,大胆改革、优化课堂,形成开放性的课堂,突显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体,促进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

(二)本校实际:

在全力推动下,我校较早推行了导学式课堂模式,让导学稿走进我们的教室,走入学生的书包,深入学生的思维中。本学期我校进一步推行“学案导学”教学法的实践探索,在学校领导的积极引导和大力支持下,这种教学模式已初见成效,绝大多数教师已经能够熟练运用,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学案的使用为我校教育教学工作注入新的活力,在师生中引起强烈反响,并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与好评,学生手中的学案像一盏明灯,为他们的学习指明了方向,增强了信心,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自主学习的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但“学案导学”课堂模式的推进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可以说是在磕磕绊绊中摸索和探讨出来的。 二、课题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一)基本目标:实现导学式教学方式与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人文性、思想性、开放性

1

等特点的有效融合,体现语文学科的魅力。

具体目标:

1、构建适合我校学情的课堂教学模式。 2、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3、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及教学质量

4、引领师生共同走进新课程,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快速成长。 (二)研究主要内容。

1、研究更为完善的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

2、以学案导学为媒介,研究真正走进新课程的具体办法。 3、研究学案编写和应用于课堂教学中的总体模式。 4、研究学案导学成果,即对教学质量产生的影响。 三、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教师的教学实际上就是保证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知识体系的建构。教师应该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共识,交流彼此的情感、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的发现的共识、共享、共进的生命历程。在对待教学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信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是教师逐渐走向专业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学案导学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把教师从传统的说教中解脱了出来,使教师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学案引领和巡查指导,实现了教师对学生的帮助和引导。新课程力图从根本上扭转人们对教学的片面看法,强调教学首先要有课程意识,教学与课程不可分离,教学不只是课程传递和执行的过程,更是课程创生和开发的过程,是课程内容持续生成与转化、课程意义不断建构与提升的过程;强调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强调教学不仅要重结论,更要重过程、重方法;强调教学必须由以学科为本位转向以人的发展为本位,真正体现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种蕴含着新理念、新做法的教学观,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要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学习真正有效,应该要看学生对课堂问题的有效思考时间和深度。因此,教师找对学生的兴趣点,对调动学生的兴趣是相当重要的。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但也是一门内容广泛的学科。它融会贯通性很强,适当地补充社会、人文、经济、政治、历史等各学科的内容,能更好地起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导学式课堂有好的导学稿,每节课的导学学案都要包括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法指导、思维训练等内容,学生可以通过学案,对

2

照课本,联系生活,独立自主地学习。这样学生每节课的学习都有目标,有重点,有路可循,有法可用,充分发挥了45分钟的效益。他们积极动手做,动脑思,动耳听,动口说,精力集中地去接受和加工信息,成为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改造自我并获得发展自我的主体,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样,学生把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于课下预习时就解决了,疑难问题做下标记,那么,带着问题去听课,自然,课堂效率也就提到了。并且在题目的旁边设有学法指导,包括学习方法的提示、思路的提示等。总之,学法指导是紧紧联系学案内容,根据学生在学习时有可能出现障碍和不知如何下手时而设计的,以帮助学生顺利解决问题,因此,学法指导犹如一盏指路的明灯,它的设计一定要结合内容实际和学生实际。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和原则。

课题研究的方法主要有实验法、问卷法、调查法、统计法、分析法。 课题研究的原则有如下三点:

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应根据现代认识理论的成果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根据教学实际,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水平和认识特征,设计以学生为主体的学案;

实践性原则。注重实践探究的重要性,理论联系实际;

活动性原则。以活动为中心来组织教学,以异彩纷呈的活动来构建学生的主体能力。 五、学案导学的具体措施

1、导学案的编写、批改、信息反馈。

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的预习效果,对导学案的及时批改才能知道学生的预习情况,从而更好地组织课堂学习,在每节课后,老师都应对本堂课做一个反思,以备更好地提高课堂效率。

2、学习小组的设置,将不同层次的学生编为一个小组,让他们之间进行协作学习,这种带动作用可以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的乐趣,并且比较有针对性。

3、课堂应真正实现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确实实现小组分工,发挥小组的协作。课堂的真正导学才能让学生主动地感受语文的魅力所在,并且能激发学生的独立思考,不断摩擦出火花。

4、老师和学生的课后反思。无论是学生或老师,每节课肯定有不同的感想与收获,应让他们及时地进行反思。 六、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2年3月-2012-7) 1、学习相关理论,构思研究方案。 2、讨论、修订并敲定本课题实施方案

3

3、学习实施方案,提高实验教师科研意识,明确本课题的目的、要求、方法及操作步骤等。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2年7月——2013年7月) 1、进行课堂实践与教学反思相结合的过程研究。

2、摸索和总结经验,进一步对方案进行有效的完善和修改。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3年9月)

1、整理过程性资料、撰写案例、论文及课题总结报告。 2、形成学校特色教育,并广泛推广、实践。 七、实施过程

(一)学案导学实施前的准备。

为了能使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为全体教师接受并开展下去,我校在改革伊始就在物质上、技术上、理论上、舆论上做了比较充分的准备。首先在理论上,经过近两个月的理论学习,我们借鉴了昌乐二中的实践经验,参阅了大量有关“学案导学”的理论依据,为实施这一课堂模式奠定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从物质上来看,学校创建了较为高端的集体备课室,在高二、高三的课堂引进多媒体,为实施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条件。技术上,组织相关老师进行技能的培训,一是文本文档的编辑技术、规范格式;二是试卷设计、试题编辑的能力;三是网上下载课件、独立制作课件的能力。为实施现代化教学提供了技术保障。最后,舆论上,上至校长,下至一线老师,都对学生进行了一定的宣传,为其实施提供了可能性。

(二)我们遇到的问题和解决办法。

第一个问题就是导学案的编写问题。在其编写上出现了过简单或者过难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体现难度的阶梯性。解决办法是让全体教师理解、掌握学案的四项标准;教务处对学案的检查与评比也坚持这四项标准。

第二个问题是小组分设的不均衡。每个学生都有不同的特点,有的同学理科好,有的同学文科好,如果没顾及好则容易造成分组不均。我们的解决办法是综合学生的特长和缺点,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分布,呈现A B C三个层次,能在组内形成一定的互助,也让各个小组分布较为均匀。

第三个问题,在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扮演。有部分老师直接将课堂交给学生,并未起到该有的引导性,而有的老师则还是放心不下,出现了干预过多的问题。我们的意见是不该讲的不讲,该讲的要不吝传授。应该讲:学习新知时必需的、学生又缺乏了解的背景知识;学生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难点;容易被学生忽视或混淆的基本概念;知识单元、教学环节之间的过渡、衔接;学生经过讨论、探索也无法解决内容;学生自学未形成系统而全面的知识体系,教师需要在这基础上加以适当的点拨、归纳、总结、概括。不应当讲:

4

学生在认真自学时;学案文本中已经阐明、学生可以看得懂的知识点;学生完全可以通过思考而领悟的知识点;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知识点等等。

第四个问题,学案何时使用的问题,我们曾经出现过一会用,一会不用;课前用,课堂不用;课后用,课堂不用等现象。我们的解决办法是完善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领导跟踪听课,加强指导;加强学案编制的监管,提高学案质量提高学案的使用价值。 八、取得的成效

(一)形成导学案制作模式。

学案编排分为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学习目标:根据课题知识点,结合《课标》要求,将学习目标呈现在学案上;第二板块授课过程:授课过程包括四部分内容,①课题简介,将课题内容以简介的形式呈现在学案上,让学生整体感知学习目标 ②自主学习,把知识点概述、解题思路、学法指导,以文本方式整合到学案上来,供学生阅读自学,以阅读文本为依托,编排与知识点“一对一”的简单习题,让学生在课前自学完成,其目的是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为合作学习做好前期的铺垫 ③合作探究,以课题中综合题型为准绳,在学案上精编新知适当结合旧知的典型习题,使学生在交流汇报与教师质疑的基础上完成学习目标 ④课堂小结,将本课题所学到的内容,形成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第三板块当堂训练;第四板块拓课外拓展,让学生能够增加课文阅读量,而不只是仅限于课内知识。

(二)优化了课堂教学结构和学生认知过程。

①第一环节:出示目标。由教师情境导入课题,然后指派学生阅读学案,也可由教师参照学案讲解,完成学案上的《学习目标》和《课题简介》两部分。

②第二环节:依案自学(课前完成的预习作业)。学生依据学案,通过自学,完成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中的自学任务,并带着疑惑进入下一环节学习。

③第三环节:合作交流。组内交流自学心得,实现优势互补。完成学案上的小组《合作探究》。

④第四环节: 成果展示。以小组为单位,将自学与交流成果向全班同学进行汇报。通过全班同学互动交流的方式完成。

⑤第五环节:精讲质疑。根据小组汇报情况,教师确定精讲内容。通过教师启发、详讲的方式完成。“讲”学生存在疑虑的问题、“讲”的时机可穿插于小组汇报之中,也可将小组汇报存在疑虑的问题集中解决。

⑥第六环节:课堂小结。通过学生汇报的形式或由教师总结的方式,学生将知识框架填写在学案上,完成学案上的《课堂小结》。

⑦第七环节:当堂训练。在课堂上,学生利用一定的时间,做学案上的练习题。

5

⑧第八个环节:课文拓展,精选美文等,让学生增加相应的阅读量。 (三)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提高。

由于采取的是学案导学、自主学习的方式,要把课堂变为思维训练场,让学生个体在课堂中张扬个性;还要把课堂变为思想交流平台,让思想在交流中碰撞火花,让心灵在交流中寻找快慰,让学生在交流中合作,并通过交流来丰富情感。导学稿进课堂,在引导每个学生积极思考的基础上,要合理分组,合理分工,让不同个性、不同发展水平的个体在小组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分担不同的责任,共同获得充满阳光的生存发展空间。因此,通过我们的实践操作,确实我校的学生不再是传统教学下的学生,他们开始主动学习,并学会了协作,同时在导学课堂上更敢于展示自己,并且多名学生也在我市举行的各种竞赛上取得前所未有的好成绩。

(四)学案导学课堂教学模式让教师专业成长更快速。

1、教师能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思想,由经验式、无意识的朦胧教育信念向以知识、系统理论为基础的教育信念不断演进,以至有意识地构建清晰的、理想的教育信念,并随着时代的发展随时予以更新,接纳和认同反映时代特征的教育理念,不断自我否定、扬弃、出新,从而从理论上提高自身的涵养,教学方法和课堂教学模式逐渐完善。

2、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大大提高,在自身努力实践新的教学方法和策略的基础上,借鉴他人成功的方法模式,学习模式、进入模式、变更模式、创新模式,从方法模式的组合上探究教学过程的改革与创新,引起课堂模式的优化,带来教学质量的提高。 九、反思:

通过这一课题的研究,包括我在内的所有课题组成员对于“导学式”课堂教学有了一个更为全面的了解,而不再只是停留在杜郎口乃至昌乐二中的课堂教学给我们留下的客观印象,我们真正把研究渗入课堂教学中,有了更为直观的认识,因此,在这种新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更有了发言权,我们认识到了它的益处,同时我们也发现它的不足,从而能够在之后的教学中去总结经验,发扬好的,解决不足之处。当然,这一课题的研究还是没办法在短期内达到非常显著的效果,我们的研究也存在一定的漏洞,但就目前来说,我觉得本课题已经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对我校所开展的“导学式课堂教学”提供了一些帮助,当然,相信随着这一课题研究的深入,我们能真正体验新课改的意义所在。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工程,不会一蹴而就,它是一个过程。学案导学课堂教学也不是尽善尽美的,而南安三中的课改更是处在初级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和完善,我们将在以后的课题中继续研究,以期日臻完美。

6

一、 小组成员名单:

吴美婷 吴太平 洪巧玲 苏小兰 洪丹华 王庆祝 赵小红 李燕婷 林燕鸿

二、 核心成员已有的研究成果论文

洪丹华《浅谈高中语文学生个性化阅读教学》 苏小兰《诗歌高效教学策略初探》 吴美婷《“学案导学”下的语文课堂魅力》 吴太平《 对“学生主体热”的思考 》 林燕鸿《新课程背景下的作文课》

三、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胶州二中课题组:探究互动教学模式研究报告.

[3]白天龙:浅谈学案导学中的反思——甘肃省“十二五”规划课题相关论文 东方青年期刊

[4]陈松泉:关于语文“导学案”若干不足的反思 中学语文期刊

[5]冀晓峰:新课程背景下语文课堂导学案设计的反思与纠编 中学课程辅导期刊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a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