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高考岳麓版历史一轮复习: 第1单元 单元过关训练1

更新时间:2024-03-14 06:3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单元过关训练(一)

(时间:45分钟 分值: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商周时期的“王”是各部落拥戴的“共主”,形成的是家(卿)—国(诸侯)—天下的政治体系。春秋战国时期的统治者们纷纷推行郡县制,并以君主直接任免官吏的方式来管理行政与地方事务。这反映了( )

A.等级制度更加森严 B.封建领主制向封建地主制转变 C.部落联盟向国家权威转变 D.血缘组织向领土国家转变

D [郡县制下官僚政治向贵族政治逐渐转变,封建等级制度日益衰落,故A项错误;材料只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政治的变革,没有涉及土地制度的变革,故B项错误;分封制下已经实现部落联盟向封邦建国的转变,故C项错误;分封制下地方通过血缘组织管理,郡县制下地方通过官僚管理,中央集权加强,向领土国家转变,故D项正确。]

2.(2017·连云港摸底)先秦盛行“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这表明了先秦时期( )

A.周王天下共主 C.王权至高无上

B.政权借助族权 D.社会分工明确

B [材料讲的是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没有说到周王是天下共主,故A项错误;西周的分封制形成了宗法制,宗法制是按照血统远近以区别亲疏的制度,其目的在于稳固贵族阶级的内部秩序,故B项正确;西周时皇(王)权尚未高度集中,故C项错误;材料不是讲分工明确的问题,故D项错误。]

3.“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唯一的君主。”材料中“共主”到“独主”的变化反映了( )

A.集体统治到君主专制的转变 B.贵族政治到官僚政治的过渡

1

C.诸侯割据到国家统一的实现 D.地方分权到中央集权的建立

B [西周实行分封制,地方贵族世卿世禄,有很大的自主权,形成周王和地方贵族共治的局面,称为贵族政治;而秦朝实行皇帝制,地方郡守、县令都是由皇帝直接任命,彻底废除了世卿世禄,加强了中央集权和皇帝专制,这被称为封建官僚政治,故B项正确。西周不是集体统治,而是地方贵族和周王共治,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体现政治体制的变化,而非分裂到统一的变化,故C项错误;西周世卿世禄不能理解为地方分权,故D项错误。]

4.“秦承周末,为汉驱除,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功德宜之,因而不改也。”材料表明西汉继承了秦朝的( )

A.丞相制度 C.郡县制度

B.监察制度 D.皇帝制度

D [由题目中的信息“秦??自以德兼三皇,功包五帝,故并以为号。汉高祖受命??因而不改也”可知西汉继承了秦朝的皇帝制,故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西汉对秦朝丞相制度、监察制度和郡县制的继承,故排除A、B、C三项。]

5.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这种变化反映了( )

A.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B.汉初实行的分封制难以为继 C.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 D.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日益激化

C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是指地方行政制度,材料中没有涉及,故A项错误;汉初的分封制是汉朝对地方的管理,与材料无关,故B项错误;“汉初,丞相照例都要由具有列侯爵位的贵族担任”表明官僚制受贵族制的影响,材料“到汉武帝时期,公孙弘以无爵之身拜相,并被授予侯爵,开创了以丞相封侯的先例”表明贵族制成为官僚制的附庸,因此这种变化反映了官僚制取代贵族制的趋势较明显,故C项正确;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6.历史学家黄仁宇认为:“唐朝政治与以前不同之处,则为地方政府亦由中央督导组织,除黔中岭南闽中之外,州县官亦由吏部补授。”由此可见,唐代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98q8.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