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正能量 打造优秀班级

更新时间:2024-05-06 07:0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激发正能量 打造优秀班级

尊敬的老师们:

大家好!很荣幸我能在这里与大家交流班级管理这个话题。今天交流的题目是《激发正能量 打造优秀班级》。首先,我要对过去三年的班主任工作做一下总结汇报。

没有留下故事的教育不是成功的教育。我们已经毕业的13班就是这样一个写满故事的的班级。我们班里转学的学生比较多、问题学生比较多,一路走来可以说是跌跌撞撞、曲曲折折。但是,在我们共同面对困难,一起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成长为班风正学风浓的优秀班级,并且在今年的中考中也取得了比较优秀的成绩。在中考中,我班语文、数学、英语、理综、文综各科均获得第一名的好成绩。王新会、刁冰冰、龚萌萌、董丽荣、王伟、王曦、王亚楠等12名同学取得年级前50名的好成绩,年级前100名人,年级前200名41人。

取得这样的好成绩,绝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这是我们老师们共同努力、团结协作的结果。这不是一句客套话,这是我的肺腑之言、是我的切身感受,也是我想表达的第一个观点。

一、团结协作是打造优秀班集体的前提。

首先,我要感谢我们班的科任老师们!感谢他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无私奉献。我们的自习课是排了课表的,但是经常出现老师“抢”自习的情况。这从侧面说明了我们老师们的责任心。此外,我们作业组的老师们经常在一起交流班级情况,有问题大家一起商量对策,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李校长曾经要求我们:班主任夸奖任课老师,任课老师夸奖班主任。我们确实做到了这一点。班主任夸奖任课老师——学生对老师更信服,班集体就多了好几个“副班主任”; 任课

1

老师夸奖班主任——班主任管理起来更加得心应手,班风正学风浓,老师的教学成绩就会有所提高。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我所说的团结协作不仅仅是科任老师的合作,还有整个初三教师团队的合作。我们初三是一个凝聚力很强的,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我们没有班级或作业组的界限,做到了彼此信任、彼此鼓励、互相帮衬。给大家举几个小例子吧!

初一入学不久,我班一个女生在厕所摔倒了。冀军老师协助学校领导处理,没有给我打电话。

刘明军老师转午自习各班兼顾。

我下午晚走、晚自习前提前到校,不仅转自己班,几个班都转。 去宿舍清缴管制刀具,班主任商量着一起查。

郝主任处理学生问题时,家长之间闹矛盾,办公室老师一起帮忙。 因为我们都明白一个道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正是因为我们是一个团结协作、充满正能量的团队,所以我们初三非常安全、平稳的毕业了,并且取得了不错的中考成绩。

二、更新管理理念,激发正能量。

管理学中有一个“瓜子理论”,它告诉我们如下规律: 1. 无论人们喜欢与否,很容易拿起第一颗瓜子;

2. 一旦吃上第一颗,就会吃起第二颗、第三颗?.. 停不下来, 3. 在吃瓜子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做一些别的事情,比如,去洗手间等等,但是,回到座位上以后,都会继续吃瓜子,不需要他人提醒、督促。

2

4. 大多数情况下,人们会一直吃下去,直到吃光为止; 为什么会是这样呢?总结一下,我认为有三大原因: 1、嗑瓜子这种行为很简单;

因为简单,人们很容易开始这种行为;因为简单,人们很容易熟练掌握技巧,成为熟手;还有,嗑瓜子的人很容易不断改进嗑瓜子的方法,使得嗑瓜子的速度和质量不断得以提高(例如,嗑瓜子高手可以保证嗑开后,瓜子皮和瓜子壳都很完整)。“不断改进”这个过程增强了人们的自信,在潜意识中人们期望享受这个过程。

2、每嗑开一颗瓜子人们马上就会享受到一粒瓜子仁。 这一点至关重要。嗑开瓜子后马上享受到香香的瓜子仁,这对嗑瓜子的人来说是一个即时回报;就是这种即时回报“微妙”地激励着人们不停地嗑下去。

3、一盘瓜子一个一个嗑起来,过一会就有一堆瓜子壳——能够感受到嗑瓜子的成就。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渴望增加自己的成就。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瓜子理论”带给我们很多启示:如果要使学生像“吃瓜子”一样愉快地学习、生活,健康成长,那么他就成功了。

通过关键词分析,我们已经发现,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 首先,我们要制定详细具体的管理制度,把“大方向”具体化, “大要求”可操作化。学会把目标分解为若干个简单的、容易做到的小任务。让学生感觉像“嗑瓜子”一样容易做到,他们一定会乐于去做。

3

第二、设定可以量化、可以触摸的目标,提供良好的环境条件,及时促使他们开始执行,让学生感受进步、成长的快乐。

第三、当学生达成目标或获取成功时,我们要给予及时的激励和表扬,甚至可以忽略失误也要挖掘出闪现“成功”的灵光,让学生在激励中看到自身的价值,发现自己的“贡献”,让他们及时地尝到很多“瓜子仁”,从而激发起更大的情感与态度。

第四、向学生展示他的工作成果。这样不断体验成功,不断激起新的情感愿望,激励学生走向新的成功。

三、抓好开学“第一课”,打造优秀班级。

从六年级刚刚升入初中一年级,学生们会面临以下困惑: (一)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接触老师也多了,感觉“应接不暇”。

(二)老师管的少了,训斥少了,叮嘱少了。 (三)自己支配的时间多了,不知道该做什么了。

(四)以前是学校、班级干部,现在是普通一员,以前是班上的尖子生,现在显露不出。

(五)课上老师讲课密度大、节奏快、难度加深重复遍数减少。 想帮助学生解决这些难题,我们就要先了解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一)成熟性与幼稚性的统一。初一学生刚刚跨入少年期,理性思维的发展还有限,身体发育、知识经验、心理品质方面依然保留着小学生的特点。

(二)向上性与盲目性的统一。自我意识开始发展,开始注意塑

4

造自己的形象,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好评,在学习和纪律方面会认真努力,力争给老师和同学留下好印象,但容易受外界影响,顺利时盲目自满,遇挫折时盲目自卑,泄气,有从众心理。

(三)新鲜感和紧张感的统一。新环境新老师新同学新学科感到新鲜,但不久后,由于学科增多,复杂性增强,课时延长,考试增多,教法和学法与小学不同,使其感到紧张。很多学生还以小学的学习方法和态度对待初中的学习,有些孩子会出现上课跟不上老师进度,明显感到学习任务加重,学习有些力不从心。

根据以上分析,班主任初一上学期的工作重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培养集体归属感,帮助学生尽快度过“小升初适应”期。 从小学生转变为中学生,对周围的环境、教学的方法、生活的节奏都需要适应,适应的快慢,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初一甚至整个初中阶段的成绩,所以初一很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帮助学生尽快适应新的生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耐心细心,引导新生熟悉并适应学校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2.关心鼓励,指导学生适应初中课程的学习特点。 3.依托活动,培养学生集体归属感。 4.关注差异,建立需要帮助学生档案。 (二)培养规则意识,加强习惯养成教育。

初一是打基础的年级,不仅要打好知识的基础,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因此,我们要重视“养成教育”。成功的

5

养成教育是学生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优秀的重要保证。

1. 制订班规。结合《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订出切实可行的班级公约,将其打印出来,贴在教室的醒目位置,使之成为全班同学共同遵守的行为准则。(细节已在“嗑瓜子”中具体论述,不在展开。)

2. 加强行为训练,将行为习惯的养成落到实处。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必须置于严格的行为训练中,需要学生有意识地反复练习,要做到高标准、严要求。譬如:学生们丢垃圾有一个坏习惯,象投篮球一样,命中率又低,卫生角一带就脏兮兮的。班主任要教育学生,要做示范,把垃圾放进垃圾桶里,这种小事也要反复教,反复提醒,让学生在大脑中形成“动力定型”。

(三)开展学习方法及时间分配等学法指导。

小学老师面面俱到地帮助学生学,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性大;中学老师开始逐渐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课后学生自己完成作业、支配课余时间。这使小学一些懒惰、毅力较差的学生会产生厌学和无所适从的感觉。因此,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

在这一点上,班主任要和科任教师协调好,教学中注重学法指导,如从要求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开始,逐步在听课、预习、复习、阅读、记忆方法等方面对学生进行反复的具体指导和训练、强化。

课前要预习,听课易入脑。温故才知新,歧义见分晓。 自学新内容,要把重点找。问题列出来,听课有目标。 听课要专心,努力排干扰。扼要做笔记,动脑多思考。

6

课后须复习,回忆第一条。看书要深思,消化细咀嚼。 重视做作业,切勿照搬抄。编织知识网,简洁又明了。 同学间互助,时间安排好。地点很重要,效率要提高。 总之,初一上学期我们要做到:放慢速度,做好细节 培养习惯 重在开局。

谢谢!

7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v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