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理解性默写★新课标★2015修订版

更新时间:2024-05-06 07:07: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高中必背古诗文默写大一轮复习

(2015练习修订版)

附言:这里的默写都是个人整理的。前面的序号都是小甘的编号。默写题只收录了考纲范围内的默写。考纲之外的没有收录。如果默写或者答案有误,请联系科代表,及时进行更正。本理解性默写根据高考情况,专门收录了“考两句”的形式,部分收录了“考三句”的形式,对新课标更有针对性。 1、本次默写对于上次的大一轮默写资料进行了再版更正,如果有更好的默写内容或者更正意见请及时联系。另外,由于暂时未了解具体考旧的《论语十则》还是新的《论语十二章》,所以两个都收录了,如果有知道的人请及时发邮件联系。

2、另外,有哪些默写容易出错的也可以提供有关默写、解析和诠释,希望能发给我,我会把它们加入到答案之中,方便学生理解。(提供的人到时候会把完整修订的发挥给你们,谢谢你们的支持) 3、个人建议:如果有需要,可以把答案中的易错字加粗,并附加注释。例如“奈何取之尽锱铢”,由于指的是“计量单位”(与钱挂钩),所以不是珠。另外,“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都是金字旁的,因为涉及到建筑。其实联系其他科目,如生物的“纺锤体”,不要写成缍(duǒ,一种丝织品),注意培养学生通过理解字来记忆字形的能力。如果大家有什么好的理解记忆方法也可以发邮箱联系我,到时候汇总一下。另外,古诗中什么时候用“唯”“惟”,有什么规律,也希望能讨论一下。最后祝愿大家的成绩(高考成绩、模拟考成绩、教学成绩)有好的结果!谢谢! 若有修正、建议请发邮箱:hong1kun@163.com

4、题目的答案在附录4。如果要下载手机预览版(答案就在题目下方,方便在手机中预览进行自测),请浏览我的其他文件,谢谢。 必修一

5 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10年2考) 1、《荆轲刺秦王》易水诀别中,荆轲悲壮的唱词是: , 。 必修二

9《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10年12考) 1、用赋的手法写男子向女子求婚的句子是:

“ , 。

, ”。 句子是: , 。

3、桑葚是甜的,鸠多食则易致醉;比喻爱情是美好的,人多迷恋则易上当受骗的句子是: , 。 4、以桑叶的枯黄飘落,比喻女子的憔悴和被弃的句子

是: , 。

5、 女子对爱情态度专一,男子对爱情却怀二心。这种鲜明的对比在文中,集中体现的语句 是: , 。

1 / 38

2、在诗中以桑叶之润泽有光,比喻女子的容颜亮丽。另一说,用桑叶茂盛比喻男子情感旺盛之时的

6、以“淇”和“隰”的有界来喻示爱情的终结和痛苦的无边的句子是: , 。

11《离骚》(屈原)(10年11考)

1、 屈原在《离骚》中以饱蘸激情的笔墨,发出了长声叹息而掩面流泪,哀伤人民生活多灾多难的感

叹,这两句诗是 , 。 2、表现作者只要保持本心的善良和美好,别人了解不了解也不在乎的句子是: , 。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然遭到不公的待遇,但是为了自己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 。

4、屈原在《离骚》中用比喻的手法,写出自己才能优秀却遭到嫉妒和造谣中伤的句子5、屈原在《离骚》中借前贤能够坚守正道来勉励自己的句子

是: , 。

6、屈原的作品还以一系列比兴手法来表情达意。如他以鲜花、香草来比喻品行高洁的君子;以臭物、萧艾比喻奸佞或变节的小人; 以佩带香草来象征诗人的品德修养 。这种“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使现实中的忠奸、美丑、善恶形成鲜明对照,产生了言简意赅、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效果。在选文中诗人用比兴的手法借助鲜花香草写自己要修养自己的品行的句子是: , 。 7、表现诗人怨恨君王过分荒唐,始终不能明了自己心迹的句子是:

, 。 8、表现诗人忍受委屈压抑意志,忍受责骂和侮辱的句子

9、表达人生在世虽然各有各的乐趣,但诗人唯独把爱美当做常态的句子10、写作者向古圣先贤学习保持清白为正道而死的句子

11、表现诗人宁愿突然死去随着流水消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模样的句子12、表现诗人忠贞不移,即使肢解身体也不会改变志向的句子13、以博大的胸怀,对广大劳动人民给予深深同情的句子

14、本文中表达自己虽爱好修洁严以律己,但早晨被诟骂晚上被免职的句子是: , 。

17《赤壁赋》(苏轼)(10年34考)

1、《赤壁赋》中描绘出秋江的朗爽与澄净,也恰好体现作者怡然自得的心境的语句是: , 。

2 / 38

是: , 。

是 :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是: , 。

2、写作者引吭高歌,吟诵古代咏月的诗歌的诗句是:

, 。

3、写在皎洁的月光照耀下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天光、水色连成一片的诗句是: , 。 4、写作者任凭一叶扁舟飘荡,在水波不兴的辽阔江面上自由来去的语句是: , 。 5、通过侧面描写来表现箫声的悲凉与幽怨的语句是:

, 。 6、赤壁赋中用比拟手法借箫声来写愁情的语句是:

“ , ”。 7、用比喻手法写生命之渺小的诗句是:

, 。 8、借客人之口来感慨生命的短暂,羡慕江水的长流不息的语句

是: , 。 9、写希望与神仙相交,与明月同在的语句

是: , 。 10、写清风与明月可激情享用,无人禁止,无穷无尽的语句是: , 。

11、《赤壁赋》中客人的一段关于历史人物人物的凭吊,画面鲜明、内容集中,读起来音调铿锵,气势磅礴,再现了曹操当年沿江而下时“ , ”的盛大场面和曹操“ , ”的英雄形象。 12、本文中苏轼 “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样,深深陶醉在这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10年11考)

1、“ , ”, 照应“其下平旷,有泉侧出,而记游者甚众”;

2、“ , 。”, 照应“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问其深,则其好游不能穷也”。 3、“ ,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 ” 强调了“志”的重要作用。

4、“有志矣, , ,亦不能至也。” 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力”才能实现。

5、“有志与力, , ,亦不能至也”则说明成功做好一件事,光有“志”与“力”是不够的,还需要借助“物”才能实现。

6、 “然力足以至焉, , ”, 是说有“力”而无“志”,因此未达到目的,这会被人讥笑,自己也会悔恨;

3 / 38

7、“ ,可以无悔矣, ?” 指出只要“尽吾志”,虽然不能达到目的,也可以无讥无悔。 必修三

19 《蜀道难》(李白) (10年24考)

1、《蜀道难》的主旨句是: , 。 2、《蜀道难》中运用夸张修辞方法,写出秦蜀之间崇山叠岭、不可逾越的句子是: , 。 3、《蜀道难》中写出水石相激、山谷轰鸣的惊险场面的句子是: , 。 4、运用夸张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的句子: , 。 5、虚写映衬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的句子:

, 。 6、表明历史悠久,和外界交通不便的句子:

, 。

7、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开篇以蜀地方言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下雄浑感情基调的句子是“ ! !”。

8、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 , ”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少有往来。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

“ , ”,进一步表明秦、蜀之间为高山峻岭所阻挡。

9、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引用神话传说为其增添了浪漫气息,如引用“五丁开山”一神话的句子是“”。

10、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不但写到蜀山之高峻,还描写了人的行路之难。他借助一些细节动作加以摹写,寥寥数语,便把行人艰难的步履、惶恐的神情,绘声绘色地刻画出来了,困危之状如在眼前,体现这一内容的句子是“ , 。 , ”。

11、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指出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诗人先用“ , 。”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 , 。”写出水石激荡、山谷空鸣的场景。 12、李白在《蜀道难》一诗中,写出了剑阁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的特点的句子是“ , , 。”。

22 《登高》(杜甫)(10年19考) 1、本诗的主旨句(表现诗人忧国伤时)的句子是: , 。 2、由高到低,写诗人所见所闻,渲染秋江景物特点的句子是:

4 / 38

, 。 3、用落叶和江水抒发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伤的句子是: , 。 4、情景交融、意境旷达,极写自己羁旅之愁和孤独之感的句子是: , 。 5、道出郁积诗人心中的自身之苦和国运之恨,无限悲凉难以排遣的句子是: , 。

23《琵琶行》(唐〃白居易)(10年22考) 1、描写琵琶女初次出场时的情态的诗句是:

, 。 2、琵琶声在沉咽、暂歇后突然爆发并达到高潮,却又戛然而止的诗句是: , 。 , 。 3、琵琶女年轻时人们对他的态度是:

, 。

而当她年老色衰之后则 , 。

4、古人常化用前人诗文为己用,如吴激《人月圆》中“恍然一梦,仙肌胜雪,宫髻堆鸦。江州司马,

青衫泪湿,同是天涯”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

“ ? ”,“ , ”。

张先《剪牡丹〃舟中闻双琵琶》“玉盘大小乱珠迸。酒上妆面,花艳眉相并”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

中“ , ”。

5、杜鹃,是我国古诗词中最常见的意缘之一。因其啼声甚哀,往往用来传达一种凄凉之情或思念之

意。《琵琶行》中有这样两句“ ? ” 《锦瑟》也有一联提到杜鹃“ , ”。

24《锦瑟》(唐〃李商隐)(10年6考)

1、古代文人擅长借典故寄托情思,李商隐《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抒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至的两句“ , ”。

2、往事不堪回首,纵回首已是惘然,这是人类共同的情感。李商隐在《锦瑟》表达这种感受的两句是“ , ”。

3、“梦境虚渺,理想难托”,李商隐在《锦瑟》的

“ , ”两句中用凄迷哀婉的笔触委婉地写出了人生的理想与幻灭、相聚与分离的悲戚难言之情。

4、李商隐在《锦瑟》一诗中借物发端,以埋怨的口吻引发华年之思的两句 是:“ , ”。

27《劝学》(选自《荀子》)(10年29考)

5 / 38

5、尽管前路障碍重重,但仍能到达理想的彼岸,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精神的诗句: 是: , 。

95《望岳》(杜甫)

1、表明诗人要想攀登人生顶峰,就一定要有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不怕困难的雄心壮志,体现了青年杜甫英姿勃发的情怀,反映了诗人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人生哲理,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的诗句: , 。 2、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

是: , 。 3、用了设问修辞,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的诗句:

是: , 。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与王安石的“ , ”和孔子“ , ”有异曲同工之妙。

96《春望》(杜甫)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 。

3、杜甫在《春望》一诗中悲哀国破家亡,伤感离乱之痛,表现他爱国,念家的美好情操,用细节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

9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描写到被子的两句是: , 。 2.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关心民间疾苦,同情劳动人民,表现诗人虽身处逆境仍然能乐观向上的诗句是: , 。 3.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杜甫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的两句 是: , 。

9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以春花喻冬雪(或以春景写冬景)的两句诗 是: , 。 2.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表达对朋友依依不舍之情的诗句是: , 。

3.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从视觉角度看,色彩鲜明,红白映衬的两句诗 是: , 。

4.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借自然景物写凄凉寒冷景象(或描写塞外风狂雪早的句子 是: , 。

5.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沙漠冰封,愁云惨淡的景象(或起承上启下过渡作用)的诗句

16 / 38

是: , 。

9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细致入微的写出了早春的特有景色的句子 是: , 。

2、写出一切美好的事物,最美的时节就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的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的诗句: , 。

100《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连赞大陆之行,”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顺应了民意,打破了僵局,开启了两岸交流的新纪元,这可以用刘禹锡在《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一诗中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这一哲理)的诗句来表示,他们是: , 。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哪两句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怀念故友的感情,暗示了自己因世事变迁而怅惘的心情: , 。 3、既是对友人关怀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坚定的意志和乐观的精神的是: , 。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一诗中,饱含诗人无限辛酸,流露出内心的愤懑不平的诗句是: , 。 5、表现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对比的句子是: , 。

101《观刈麦》(白居易) 1、

诗中侧面描写农民繁忙辛苦,写丰收全家齐动员的句子是:

, 。 直2、 3、 4、

102《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1.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借莺燕的活动来传达春天来临的信息并表达自己喜悦之情的句子是: 是: , 。 2.白居易在《钱塘湖春行》中描绘春花初绽,春草吐绿的诗句是: 是: , 。

17 / 38

接绘示观

描贫农麦

写妇民》

人凄表

凄惨达

惨生出

景活人

劳动象

的的的情

句句句句

子子子子

是: , 。

描揭《

是: , 。

原愧

因之

是: , 。 是 , 。

103《雁门太守行》(李贺)

1、写白天戒备森严,无比威严,写敌人兵临城下,战云笼罩,使人透不过气来,而战士整装待发,士气还很旺盛的诗句是 , 。 2

句: , 。

3、抒发誓死报国忠心的诗句是: , 。 4、表明显然是潜师夜袭,一场苦战的诗句: , 。

104《赤壁》(杜牧)

在《赤壁》中,作者杜牧对赤壁之战的历史结局进行判的句子

是: , 。

105《泊秦淮》(杜牧) 1、 2、

106《夜雨寄北》(李商隐)

1、诗中点名时节的句子: , 。 2、诗中虚写,表示想象团聚的诗句: , 。

107《无题》(李商隐)

1、抒写浓郁的离别之恨,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离别的气氛的句子: 是: , 。

2、是诗中的千古名句,又表白自己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今人常用来形容为国为民服务,尽心尽力死而后已的人,以及这种献身精神的诗句:

是: , 。 3、对青春年华的逝去表示忧虑,忖度对方的感受,一往情深的诗句 是: , 。 4、通过传说找到慰藉自己的途径,表达了自己情感的诗句

是: , 。

108《相见欢》(李煜) 12

讽描

喻写

晚唐秦

统淮

治河

者醉特

生有

梦死的

、夜

荒间

淫误景

国致

的诗的

句句

是: , 。

子: , 。

、、

形现

象了

地李

描由

绘君

离主

愁为

的囚

绝徒

妙特

之殊

笔滋

的的

句句

子: , 。

18 / 38

子: , 。 3、以景喻人,写出了词人失去自由的囚禁生活的孤独凄凉的句子: 是: , 。

109《渔家傲 秋思》(范仲淹)

1、表现边地荒凉的句子是: , 。 2、抒发征夫戍边难归的无奈和对家乡的眷念之情的词句是:

是: , 。

110《浣溪沙》(晏殊) 1、表现作者怅然若失的句子

是: , 。 2、词中被后人传唱引用来表达思人之情的千古名句

是: , 。 3、文中被后人誉为天然奇遇的词句

是: , 。

4、表现作者盎然得意之情、闲散寻欢之志,又含蓄地表达作者感伤怀旧的词句: 是: , 。

111《登飞来峰》(晏殊)

1、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的诗句: , 。

112《江城子 密州出猎》(苏轼)

1、 运用典故,词人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渴望得到重用的句子:

, ? 2、 以孙权自喻,表明建功立业心志的诗句是:

是: , , 。 3、抒发主人公杀敌为国,守卫边疆的坦荡胸怀和豪情壮志的词句是:

是: , , 。 4、抒写人到中年,壮志未酬的感叹的诗句是:

是: , , !

1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苏轼)

1、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写明月来表达对天下人美好祝愿,抒发离人心愿的语句是: , 。 2、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此事古难全”里“此事”是指:

, 。

19 / 38

114《游山西村》(陆游) 1、 道

句: , 。 2、 诗中蕴含深刻哲理,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会有新的天地的诗句:

, 。 3、 表

是: , 。 4、 表达了作者对淳朴、闲适的田园生活的喜爱之情的诗句:

是: , 。

1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1.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描写战斗场面激烈,表现义军所向披靡(或从视角和听角着笔,描写激烈的操练演习场面)的句子是:

是: , 。

2.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表明作者对陈同甫寄予希望且直接表达他的报国情怀和人生追求的句子是: , 。 3.《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由外在形象渗透到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刻画了一位落魄英雄的典型形象: , 。

116《过零丁洋》(文天祥)

1.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是: , 。 2.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用比喻表现宋朝国势危亡,个人身世坎坷的句子是: 是: , 。 3.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借地名写出形势和情况的危急凄苦的诗句是: 是: , 。

4.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感召志士仁人为正义事业而英勇献身且点明诗歌主旨的诗句是:,。 是: , 。

117《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2、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写游子孤寂愁苦之情的名句(主旨句)是: 是: , 。

118《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2、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任何强大的统治者也避免不了最终的灭亡的诗句是: , 。 3、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中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出了潼关地势险要的句子 是: , 。

20 / 38

119《己亥杂诗》(龚自珍)

1、龚自珍在《己亥杂诗》中形象地表达了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且代落花立意

是: , 。 2、 龚自珍的《己亥杂诗》:写诗人辞官之后的离愁别绪的诗句是:

是: , 。

附录1:全国新课标高考语文高考大纲要求必背古诗词篇目 32.《观刈麦》白居易 (高中14篇,初中50篇,总共64篇)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一、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 (初中50篇)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1.《论语》 35.《赤壁》杜牧 2.《鱼我所欲也》

36.《泊秦淮》杜牧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4.《曹刿论战》左传

38.《无题》李商隐 5.《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39.《相见欢》李虞 6.《前出师表》诸葛亮 40.《渔家傲》范仲淹 7.《桃花源记》陶渊明 41.《浣溪沙》晏殊 8.《三峡》郦道元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9.《马说》韩愈 43.《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夜记梦 苏轼 10.《陋室铭》刘禹锡 44.《水调歌头》苏轼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45.《游山西村》陆游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46.《破阵子》辛弃疾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14.《爱莲说》周敦颐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16.《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50.《己亥杂诗》龚自珍

17、《关睢》诗经 二、高考古诗文背诵篇目(高中 14篇) 18.《蒹葭》诗经 1.《劝学》荀子 19.《观沧海》曹操 2.《逍遥游》庄子 20.《饮酒》陶渊明

3.《师说》韩愈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4.《阿房宫赋》杜牧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5.《赤壁赋》苏轼 23.《使至塞上》王维

6.《氓》诗经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7.《离骚》屈原 25.《行路难》李白 8.《蜀道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9.《登高》杜甫 27.《春望》杜甫

10.《琵琶行》白居易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11.《锦瑟》李商隐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12.《虞美人》李煜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1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14.《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附录2:部分考纲外的默写。(大一轮答案在最后) 16《兰亭集序》(王羲之)(10年13考) 1、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表现兰亭气候宜人的句子

21 / 38

, 。

2、我们在感叹时光流逝时,往往会说“光阴似箭,日月如梭”。 《兰亭集序》中有一句相似的感

叹: , 。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来批评: , 。

42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10年16考)

1、陶渊明《归去来兮辞》起笔二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2、我们经常用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来表达过 去不可挽回,未来则可把握。

3、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问道于行人,恨晨光微弱,不见前路,见出还家之归心似箭。

4、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诗人拄杖或游或息,时时昂首远望,畅享自然风景。

5、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省察生命之有限,生年无多,何不顺从心愿而行?

43《滕王阁序》(王勃)(10年18考)

1、王勃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天阔水远、孤鹜高飞、晚霞绚烂的秋景

图, , 。此句化用自庾信的《马射赋》“落花与芝盖齐飞,杨柳共春旗一色”两句。

2、王勃《滕王阁序》一文写景字字珠玑,尤其是 , 。

着力表现大自然的色彩变幻,突出秋日景物的特征,被前人誉为“写尽九月之景”。 3、南昌的滕王阁和武昌的 、洞庭湖畔的 、

山西的 并称为中国四大名楼。

4、唐代诗人王勃在《滕王阁序》里用“渔舟唱晚, ”的诗句形象地表现了古代的

江南水乡在夕阳西下的晚景中,渔舟纷纷归航,江面歌声四起的动人画面。

5、王勃《滕王阁序》用 , ; , 。写出了滕王

阁四周人烟繁盛,富庶繁华的气象。

6、王勃《滕王阁序》中直接点出时间已到深秋的句子

是: , 。

7、傍晚时分,一叶叶小渔船飘荡在鄱阳湖的水面上,船歌相呼应和,悠长而辽远。此景此情正应了

王勃《滕王阁序》中的两句:“ , 。” 8、范仲淹有词云:“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其中关于“衡阳雁”的

意象在王勃的《滕王阁序》中“ , ”也曾出现过。

9、滕王阁是唐高祖的儿子滕王李元婴任洪州都督时修建的,旧址在今江西南昌赣江之滨,高宗时,

洪州都督阎某重修此阁,并于上元二年(675)的重九日,在滕王阁欢宴群客。 技压群

22 / 38

雄,总述其事,写作了千古名篇《 》留下千古名句“ , 。”其代表诗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洗往昔送别诗中悲苦缠绵之态,体现出诗人高远的志向、豁达的情趣和旷达的胸怀。“ , ”成为远隔千山万水的朋友之间表达深厚情谊的不朽名句。他与 、 、 ________________并称为“初唐四杰”。

59《梦游天姥吟留别 》(李白)(10年18考)

1、《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最能表现作者性格(或主旨)的句子是 , 。

2、古代诗词常以“月”烘托意境,比如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中 ,送我至剡溪。

3、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善于描写想象的世界,他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云中仙人出场时的穿

着与出行工具的诗句“ ”和 “ ”令人叹为观止。

4、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流露出消极情绪: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

别》中也有消极情绪的流露:

, 。

附录答案

◆ 16《兰亭集序》(王羲之) 1、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 《归去来兮辞》(陶渊明)42 1. 田园将芜胡不归

2. 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3. 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4.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5. 寓形宇内复几时,曷不委心任去留

? 《滕王阁序》(王勃)43

1、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 4、黄鹤楼、岳阳楼、鹳雀楼 6、响穷彭蠡之滨 9、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青雀黄龙之舳。 10、时维九月,序属三秋。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11、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 12、雁阵惊寒,声断衡阳 13、《滕王阁序》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骆宾王、杨炯、卢照邻

? 《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59

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2、湖月照我影

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4、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13、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

附录3:诗歌鉴赏技巧

一、诗歌内容分类

1、赠友送别诗:依依不舍或别后思恋, 坦陈心志;别后情境想象、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表明心志。

2、咏史怀古诗:凭吊古人或事。或缅怀,或追慕古贤,渴望建功立业;或表达昔盛今衰的感慨,或借古吟今。

23 / 38

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人民的疾苦,或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3、边塞征战诗:表现英勇作战、保家卫国这样壮丽主题较少,表现对战争的厌恶,对家乡亲人思念的比较多。 4、山水田园诗:把笔触投向静谧的山林、悠闲的田野,借以表达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5、写景抒情诗:即诗人因所见的景物而引起了心中的某种感触,于是描绘当时的景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慨。 6、咏物言志诗:诗人不直接表露思想感情,而用象征、兴寄等手法,把某种理想和人格融于具体事物,往往表现自己与众不同、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品质,或表达报国无门、怀才不遇的伤感,或表现其他或喜或悲的感情。

7、闲适隐逸诗:看惯了官场勾心斗角,世俗社会浑浊不堪,退居田野乡间,抒写清闲安逸生活,吟咏情性。 8、谈禅说理诗:诗人把自己类似禅宗的顿悟或事理的体察诉之于笔下,往往具有似不食人间烟火的空灵之境。 9、思妇闺情诗:即以闺中思妇情怀或愁绪为内容诗歌,多写妇女对在前线丈夫的思念,表达对战争的厌恶,或是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

10、羁旅行役诗:出门在外的游客浪子,眼中所见、耳中所闻、心中所感都包含着由此触发的对遥远故乡的眺望,对温馨家庭的憧憬。

11、悼亡诗:悼亡诗多是通过作者追忆往昔,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或以“记梦”的形式,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

12、干谒诗:干谒诗是古代文人为推销自己而写的一种诗歌,类似于自荐信。一些文人为求得进身机会,十分含蓄地写一些干谒诗,曲折地表露自己的心迹。

二、评价主旨类

1、意境深远、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2、言近旨远:语言浅近易懂,主旨深远。 3、言简意丰:语言简洁,内容丰富。

4、意在言外、言外之意、言在此而意在彼、弦外音、味外味、言有尽而意无穷、含蓄蕴藉委婉等。

三、诗歌中常见的人物形象分类:

1、忧国忧民、心系社稷的形象 2、历经磨难、坚持追求的形象 3、胸怀宽广、豪放洒脱的形象 4、转战沙场、舍身保国的形象 5、寂寞愁苦、身世飘零的形象 6、孤傲高洁、坚持操守的形象 7、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形象 8、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 9、慷慨愤世、矢志报国的形象 10、送别友人、思念故乡的形象 11、反对征伐、同情疾苦的形象 12、重情重义、儿女情长的形象 四、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常用词语: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仰慕、激愤、旷达、悲苦、洒脱

坚守节操、忧国忧民、蔑视权贵、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归隐田园、惜春悲秋、羁旅愁思、思乡念亲、 忆友怀旧、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怀古伤今、借古讽今、愤世嫉俗、登高览胜、寄情山水、热爱自然等。 1、忧国伤时 揭露统治者昏庸腐朽;反映离乱的痛苦;同情人民疾苦;担忧国家民族前途命运。 2、建功报国 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报国无门的悲伤。山河沦丧的痛苦。

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

3、羁旅愁思。 思亲念友。 边关思乡。闺中怀人。

4、生活杂感 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昔胜今衰的感慨。借古讽今的情怀。

青春易逝的伤感。仕途失意的苦闷。告慰平生的喜悦。

5、长亭送别 依依不舍的留念, 情深意长的勉励

五、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指在借助语言文字塑造艺术形象时,灵活运用一般创作规则和方法所表现出来的具体而又特殊的艺术手段。广义的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法,表现手法,创作方法,表达方式,结构形式,构思技巧,修辞手法。 1、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2、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

A、抒情手法:间接抒情有借景抒情,借物言志、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叙事抒情。

24 / 38

B、描写手法: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声色结合、白描工笔等。 3、表现手法 渲染、烘托、衬托 、对比、反衬、白描、象征、用典、托物言志、以乐景写哀情。

4、行文结构 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画龙点睛,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铺垫、伏笔 5、构思技巧:动和静、虚和实、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卒章显志,以小见大。 (二)、具体手法简析——

3、托物言志:似在咏物,实为表志;物耶人耶,融为一体。

5、以乐景写哀情: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6、动静结合: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结合,画面更和谐。

7、虚实结合:丰富诗中意象,开拓意境,提供广阔审美空间, 形成强烈对比效果,产生渲染烘托的作用,。 8、色彩丰富: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诗画往往一体,

11、渲染: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12、衬托:正衬用相同东西来衬托,反衬用相反东西来衬托,有以动衬静、以美衬丑、以乐衬苦等。 13、抑扬:为使人信服,或防止别人反驳,常对要褒的先写不足,对要贬的先写其长处。 14、曲笔:曲笔是写文章时故意离开本题而不直书其事的写法,使诗歌更含蓄。

15、重章叠句:上下句或上下段用相同的结构形式反复咏唱,语言更具有音乐美,内容上形成鲜明对比。 16、用典:用典有用事和引用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表达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17、叠词:增强语言的韵律,让情感的表达更深沉。 18、比兴:以物起兴或以物为喻,更显形象具体。

19、双关: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获得双重意义,使语言更加含蓄、风趣。 20、卒章显志:在文章末尾点明主旨。

21、以景结情:离情入景,以景托之,其实景中见情。

六、评价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1、不同的风格有不同的特征:

浪漫主义:善于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夸张手法,语言热情奔放,想象瑰丽神奇。

现实主义:注重按照生活本来的样了精确细腻地描写现实,真实地反映人民的生活与追求。 2、常用术语有:

质朴 淡雅 自然 苍凉 低沉 苍劲 舒缓 悲凉 雄健 雄浑 准确

生动形象 淡笔勾勒 浓墨重彩 艳丽多彩 含蓄蕴藉 富有哲理 清新明快

平淡有趣 简洁巧妙, 语言凝练, 生动传神 雄浑豪放 属对工切 声韵和谐 低回婉转 沉郁深微 庄谐杂出 明白晓畅 自然宏丽 饶有风骨 音节流畅

语极工整 朴实无华 淡雅含蓄 悠扬轻快 行云流水 含蓄隽永 精巧蕴藉 委婉含蓄 清而不淡 简洁洗炼 不事雕饰 清新淡雅 沉郁顿挫 浑厚豪迈 3、同时不同类型的诗有不同的风格:

宫廷诗:缠绵宛转 田园诗:恬淡宁谧 山水诗:清新优美 边塞诗:悲凉慷慨 讽喻诗:沉郁激愤 咏史诗:雄浑壮阔

25 / 38

诗歌鉴赏及散文阅读鉴赏术语

赏析点 主要作用 比喻 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更加生动感人 比拟 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便于抒情,激发想象,加强感染力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借代 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突出特征,强调重点,增强形象性。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鲜明表达褒贬好恶,引起共鸣。 修辞 对偶 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富有音韵美;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一 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双关 言在此而意在彼,表意委婉;含蓄隽永,耐人寻味,能增强抒情效果;生动活泼幽默风趣。 设问 开头问题引入,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化主题,令人回味。 反问 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引起读者注意,增强表达效果。 ①用古人古事,借人写已,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委婉含蓄地表达思想用典 情感;②用诗文名句,佐证文意,增强说服力;③用典可增强文化气息和文学情味,增强文章的表现力和可读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 直抒胸臆 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愁绪 通过描写的物来表明心迹,以及人生的态度和对人生的感悟。托物言志表托物言志 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现操、爱好、愿望、要求等。 手诗人对某景象或某客观事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法借景抒情 的思想寄寓在此景此物中,通过描写此景此物予以抒发①将抽象的情感之 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表间无穷,耐人寻味。 达接方抒托物言志 见上 式 情 情景交融 一是景中寓情,二是以景结情,三是缘情写景。将感情融汇在特定的自 然景物或生活场景中,借对这些自然景物或场景的描摹刻画抒发感情。间接而含蓄。 直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气氛,接渲染 设置铺垫,奠定感情基调,预示情节结局,增强合理性、连贯性,增强描表现力感染力。 写 正面描写 对描写对象进行正面的直接的描写。 间侧面描写 描写对象周围的事物,使对象更鲜明、突出,给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余接地。 描烘托 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写 意,只说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 衬托 用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它可以使被陪衬的事物显得26 / 38

更加突出、形象。(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就是利用事物的相似的条件来突出主体。反衬就是主体与衬体相反,衬体从反面作背景,衬托主体。) 对比 表现作者好恶褒贬,揭示了矛盾,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 虚实结合 虚中有实,实中有虚。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激(虚实相生) 发想象,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美趣味,增强表现力。 静中有动,动中有静,甚至静景动写,动态静描,能突出事物特征,将动静结合 对象表现得活泼有致,使文章跌宕起伏,灵活多变,富于诗意,充满美感。 点面结合 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往往得到指出一点,隐括全面的效果。 细节描写 获得“见微而知著”的效果,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获得更完美的感受。 白描工笔 用简练的墨色线条来勾勒画面,赋形写意,不事烘托,不施色彩。,准确有力,明快简洁,朴素平易,干净利素。 以小见大 通过有限联想到无限,\物小蕴大\,意趣无穷。 以下散文 反复 叠字叠词叠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用,更加生动形象。思想感情的表达更为绵密曲折,音节流美,增强语言的音乐美、修辞美。 排比 ①强调内容,增强说服力;②强化抒情,增强感染力;③造成气势,增 强表现力;④层递还能逐层深入地阐说事理,有深化内容之效。 修反语 多用于批判对象,揭露对象本质,进行讽刺嘲笑,语中含刺,能增强批辞 判性、战斗性。具幽默感。 二 通感 ①化抽象为具体形象,突出特征,增强表达效果;②调动读者多种感觉,激发联想,耐人寻味。 博喻 ①多侧面多角度表现事物,使其特征更鲜明突出;②生动形象,而且有气势,能增强抒情性和表现力。 第一人称 ①便于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态度;②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真切感,增强表达效果;③常作线索 第二人称 ①直接对话,真切自然;②直面对象,便于抒情;③若对象为事为物,则具有拟人化作用。 插叙 ①补充内容,使特点更突出;②补充内容,使情节更完整;③补充内容,照应上文或作下文铺垫。 倒叙 ①强调突出被倒置部分的内容;②造成悬念,吸引读者;③避免平铺直表叙,使情节富于变化。 达人物描写 突出人物性格特征,增强形象的感染力和语言的生动性,有的还有推动方情节、体现主旨的作用 式 景物描写 ①交代或暗示时代背景为人物设置活动空间;②渲染气氛,奠定感情基调;③烘托人物,使形象更突出;④有的具有推动情节、预示结局作用 间接抒情 ①将抽象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形象,便于读者接受和理解;②表意委婉,抒情含蓄,余味无穷,耐人寻味。 比喻论证 ①化抽象为具体,将道理讲得形象生动,深入浅出;②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增强议论的说服力 熔多种表达方式于一炉,笔法灵活,摇曳多姿;以叙事为基础,以议论夹叙夹议 画龙点睛,以抒情煽情造势,以描写渲染铺垫,增强文章表现力、感染力 27 / 38

表①形象表现思想情感;②具有深沉、含蓄之美;③启发读者联想、思考,现象征 增强艺术感染力。 手①鲜明地揭示对象的本质特征;②鲜明地表达作者的褒贬好恶;③幽默法 讽刺 风趣,增强战斗性、批判性或感染力。 开门见山 ①强调突出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③总起下文;④行文结干脆利落。 构承上启下 ①承上启下,使内容连贯,文脉畅通;②使结构严密,衔接自然。 方首尾呼应 ①重复开头内容,强调突出中心,深化主题;②首尾遥相呼应,结构完法 整、严谨。 卒章显志 ①深化文章内容,升华主题思想;②总结全文,使结构完整;③有强调之效 文眼 ①提纲挈领,画龙点睛,凸现中心,使主题鲜明突出;②总领全文,总摄全篇,使结构更加圆合 构以小见大 见上 思线索 一线串珠,将零散材料组成有机整体,条理井然,结构严谨;显示思路,术清晰文脉,突出中心。 语 悬念 造成悬念,引人注意,突出有关内容,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表现力,增加行文的起伏之美 意外 打破常规,异峰突起,既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高潮迭现波澜再兴,耐人寻味,令人叫绝 附录4: 大一轮复习默写答案 必修一 ◆ 5《荆轲刺秦王》(选自《战国策》)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必修二 ◆ 9《诗经?氓》(选自《诗经?卫风》) 1、“氓之蚩蚩,抱布贸丝。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2、“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3、“于嗟鸠兮,无食桑葚” 4、“桑之落矣,其黄而陨” 5、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6、淇则有岸,隰则有泮。

◆ 11《离骚》(屈原)

1、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 3、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4.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5、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6、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7、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8、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9、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10、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28 / 38

11、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12、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13、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14、余虽好修姱以革几 羁兮 ,謇朝谇而夕替

◆ 16《兰亭集序》(王羲之) 2、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 2、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

3、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

◆ 17《赤壁赋》(苏轼) 1、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2、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3、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5、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6、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7、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8、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9、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10、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11、舳舻千里,旌旗蔽空

酾酒临江,横槊赋诗

12、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 18《游褒禅山记》(王安石) 1、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2、险以远 ,则至者少

3、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4、不随以止也 然力不足者 5、而又不随以怠

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

6、于人为可讥 而在己为有悔

7、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其孰能讥之乎? 19《蜀道难》(李白)

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3、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5、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6、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7、噫吁嚱!危乎高哉!

8、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颠 9、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必修三 29 / 38

10、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1、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pù)流争喧豗(huī),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12、剑阁峥嵘而崔嵬(wé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 22《登高》(杜甫)

1、艰难苦恨繁霜鬓,14潦倒新停浊酒杯。 2、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3、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4、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5、艰难苦恨繁霜鬓(bìn),潦倒新停浊酒杯。

? 23《琵琶行》(白居易) 1、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2、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3、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 4、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5、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 24《锦瑟》(唐·李商隐)

1、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玉暖日升烟 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3、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4、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 27《劝学》(选自《荀子》) 1、 荀子 学不可以已 2、 学不可以已

3、 《劝学》 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4、

5、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 6、

7、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8、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9、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10、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11、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2、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

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3、学不可以已

30 / 38

14、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15、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16、学不可以已。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17、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8、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 29《师说》(韩愈)

1、唐 韩愈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2、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而耻学于师 3、择师而教之 则耻师焉 4、位卑则足羞 官盛则近谀

5、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其可怪也欤

必修四 ? 33《念奴娇 赤壁怀古》(苏轼) 1、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2、 雄姿英发,羽扇纶巾。

3、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4、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5、 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羽扇纶巾不指诸葛亮,书生打扮都是羽扇纶巾)

◆ 36《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1、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2、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3、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4、元嘉草草,封狼居胥(xū),赢得仓皇北顾。 5、可堪回首,佛(bi)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6、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必修五 ? 44《逍遥游》(庄周)

1、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2、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3、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4、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5、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 6、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7、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8、且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9、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10、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选修·古代诗歌鉴赏◆ 65《虞美人》(李煜)

1、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2、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3、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4、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1 / 38

? 69《阿房宫赋》(杜牧)

1、唐,杜牧,赋借古讽今,天下兴亡,李商隐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3、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4、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 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多多于九土之城郭 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5、

6、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附:3的答案不是“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廊腰缦回”指走廊长而曲折。“檐牙高啄”指屋檐向上撅起。未联系到地形和结构。

“各抱地势”写楼阁各随地势的高下向背而建筑的状态。“钩心斗角”指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巧工致。钩心,指各种建筑物都向中心区攒聚。斗角,指屋角互相对峙。所以才是正确答案。

大一轮答案·初中部分 ◆ 70

《论语十则》

1、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2、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3、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4、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5、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6、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7、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8、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9、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10、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论语十二章》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4、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5、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6、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论语》(课外)

1、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2、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 71《鱼我所欲也》

1、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

2、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 3、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

32 / 38

◆ 7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3、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4、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

◆ 7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2、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3、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4、夫大国,难测也。

5、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6、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

◆ 74《邹忌讽齐王纳谏》 1、虽欲言,无可进者

2、邹忌修八尺有(yòu)余,而形貌昳(yì)丽 3、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上书谏寡人者 闻寡人之耳者

4、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 5、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6、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 75《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2、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3、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4、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6、亲贤臣,远小人

7、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8、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9、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76《桃花源记》

1、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3、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5、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闻讯。

◆ 77《三峡》

1、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2、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3、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4、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 78《马说》

1、祇①

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2、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①人教版为“祇”,语文版为“祗”, 以人教版为准。

33 / 38

◆ 79《陋室铭》

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3、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4、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5、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

◆ 80《小石潭记》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斗折蛇行。 4、犬牙差互。

◆ 81《岳阳楼记》

1、不以物喜,不以已悲。

2、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5、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6、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7、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8、浮光跃金,静影沉壁。

◆ 82《醉翁亭记》

1、本文以色彩鲜明的语言,描绘四季之景的句子是:(春)野芳发而幽香,(夏)佳木秀而繁阴,(秋)风霜高洁,(冬)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 2、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3、树木阴翳,鸣声上下

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 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 4、欧阳修范仲淹北宋

先天下之忧而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83《爱莲说》

1、出淤泥于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3、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莲,花之君子者也。

5、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 84《记承天寺夜游》

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

◆ 85《送东阳马生序》

4、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86《关雎》

1、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 87《蒹葭》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34 / 38

◆ 88《观沧海》

1、树木从生,百草丰茂。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4、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 89《饮酒(其五)》

1、采菊东篱下,悠悠见南山。 2、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3、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 90《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1、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2、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 91《次北固山下》

1、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2、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3、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 92《使至塞上》

1、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2、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 93《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1、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 94《行路难(其一)》

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天 2、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4、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 95《望岳》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4、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 96《春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2、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 9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1、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35 / 38

◆ 98《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4、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5、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99《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 10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3、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4、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5、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 101《观刈麦》

1、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2、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3、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4、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5、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01《钱塘湖春行》

1、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2、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102《雁门太守行》

1、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2、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3、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4、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 104《赤壁》

1、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 105《泊秦淮》

1、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夜雨寄北》106

1、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2、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 107《无题》

1、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36 / 38

◆ 108《相见欢》 1、剪不断,理还乱 2、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 3、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 109《渔家傲 秋思》

1、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2、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 110《浣溪沙》 1、小园香径独徘徊。 2、夕阳西下几时回?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 111《登飞来峰》

1、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 112《江城子 密州出猎》 1、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2、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3、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 11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 114《江城子 密州出猎》

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3、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 115《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2、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3、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 116《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1、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2、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3、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4、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117《天净沙?秋思》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 118《山坡羊?潼关怀古》

2、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3、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37 / 38

◆ 119《己亥杂诗》

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38 / 38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8vv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