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更新时间:2023-07-21 22:38: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部编版道德与法治九年级6.2《共筑生命家园》教学设计

课题《共筑生命家园》单元第三单元学科

道德与法

年级九年级

学习

目标

1.理解人与自然相互依存、共生共荣。

2.知道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具体措施。

3.正确认识和处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4.能够提出坚持绿色发展道路的具体做法。

重点

知道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必要性。

难点

理解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道理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导入新课以问题导入——

思考: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

系?

提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自然,人类破坏

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

重点问题:

1、为什么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2、怎样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3、怎样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

4、怎样建设美丽中国?

引出本课主题—共筑生命家园

学生观看视频,根据火灾原

因,谈谈亚马逊森林大火体现

了人与自然怎样的关系?

学习塞罕坝的事迹,体会塞罕

坝发生了什么变化?造成这

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

来哪些启示?师生得出结论: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讲授新课第一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探究一: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原因

思考:1.55年来,塞罕坝发生了什么变化?

2.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提示:1.“塞罕坝”是历史上“木兰围场”的重

要组成部分。清末的开围放垦加上山火不断,到解放

初期,这里的原始森林已变为人迹罕至的茫茫荒原。

1962年,林业部组建塞罕坝机械林场。几代务林人战

风沙、斗严寒、抗干旱,营造今天的百万亩人工林海。

55年后的今天,高岭之美浩荡重现。

2.开围放牧,过度砍伐,过度放牧,导致水土流

失严重,土地荒漠化。

思考:塞罕坝发生的巨变给我们带来哪些启示?

提示:自然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滋养和必要

条件;人类作为自然的一部分,也有责任避免自然受

到不必要的伤害,同时要为开发和利用自然作出必要

①坚持走绿色发展道路,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环

境保护的关系。

②坚持绿色富国,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经济发展带

来的环境效益。坚持绿色惠民,实现绿色富国之梦。

③要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的原则,大

力倡导节能、环保、低碳、文明的绿色生产生活方式,让绿色发展理念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细节中,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④必须严守资源消耗上限、环境质量底线、生态保护

红线。

探究四:美丽中国建设

思考:如何建成美丽中国

提示: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结论:如何建设美丽中国?

美丽中国,不仅是山清水秀、天蓝地绿,而且是留住乡愁、守望相助的生命家园。

走绿色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经济繁荣、生态良好、人民幸福,这既是建设美丽中国的时代图景,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阅读材料,如何建成美丽中国?得出结论

课堂小结通过本课学习能够认识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现状,正视发展中的挑战,理解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国策。板书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dcm.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