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1

更新时间:2024-05-17 00: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在373K 时,把0.5 mol N2O4气体通入体积为5 L的真空密闭容器中,立即出现红棕色。反应进行到2 s时,NO2的浓度为0.02 mol/L。在60 s时,体系已达到平衡,此时容器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6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前2 s,以N2O4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 mol·L1·s1 B、在2 s时,体系内压强为反应前的1.1倍 C、平衡时,体系内含N2O4 0.25 mol

D、平衡时,若往容器内充入氮气,则可提高N2O4的转化率 2、将一定量的固体Ag2SO4置于容积不变的容器中(装有少量V2O5),在某温度下发生反应:Ag2SO4

(s)Ag2O(s)+SO3(g) 2 SO3(g)2 SO2(g)+O2(g)反应经过10 min达到平衡,测得c(SO3)=0.4 mol/L、c(SO2)=0.1 mol/L,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容器里气体的密度为40 g/L B、SO3的分解率为20%

--

C、在这10 min内的平均速率为?(O2)=0.005 mol·L1·min1 D、化学反应速率:?(Ag2SO4)=?(SO3) 3、在恒温、体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2A(g)? 3B(g)+C(g),若反应物在前20s由3mol降为1.8mol,则前20s的平均反应速度为 A、v(B)=0.03mol/(L·s) B、v(B)=0.045mol/(L·s) C、v(C)=0.03mol/(L·s) D、v(C)=0.06mol/(L·s) 4、上题中反应物若再由1.8mol降为1.2mol,须用时间为

A、10s B、大于10s C、小于10s D、无法确定 5、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A、打开汽水瓶时,有大量气泡溢出

B、在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时往往要加入一定量铁粉 C、氨水应密闭保存放置于低温处

D、实验室用排饱和食盐水的方法收集氯气 6、在一密闭容器中,反应 aA(g)bB(g)达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

当达到新的平衡时,A的浓度变为原来的60%,则

A、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了 B、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了 C、物质B的质量分数增加了 D、a<b

7、在恒温时,一固定压强的容器内发生如下反应:2NO2(g) N2O4(g),达平衡是,再向容器内通一定量的NO2(g),重达平衡后,与第一次平衡时相比,NO2的体积分数 A、不变 B、增大 C、减小 D、无法判断 8、在一个容积为V L的密闭容器中放入2 L A(g)和1 L B(g),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列反应3A(g)十B(g)nC(g)+2D(g) 达到平衡后,A物质的量浓度减小1/2,混合气体的平均摩尔质量增大1/8,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中n的值是

A、1 B、2 C、3 D、4

第 1 页 共 9 页

二、选择题(每题有1~2个答案是正确的)

9、将10 mL N2和H2的混合气体在催化剂作用下,500℃左右发生下列可逆反应:N2(g)+3H2(g)

2NH3(g), 已知反应达平衡后在相同条件下混合气体体积变为6 mL。则在原混合气中,N2和H2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2∶3 B、1∶3 C、1∶4 D、1∶7 10、向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充人2 mol A气体和1 mol B气体,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

-1

+B(g)3C(g);经2 s后达到平衡,测得C气体的浓度为0.6 mol·L。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①用物质A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

②用物质B表示该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2 mol·L1·s1 ③平衡时物质A与B的转化率相等

④平衡时物质B的浓度为0.2 mol·L1 ⑤其他条件不变,向容器中再加入1 molC气体,达到新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不变 A.①②③ B.①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④ 11、在一定条件下,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反应:2NO2(g O2(g) + 2NO(g);(正反应吸热), 达平衡。改变其中一个条件X,Y随X变化符合曲线的是 y A.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物质的量 B.当X表示温度时,Y表示NO2的转化率

C.当X表示反应时间时,Y表示混合气体的密度

0 x D.当X表示NO2的物质的量时,Y表示O2的物质的量 12、某温度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2M(g)?N(g) 2E(g)。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E(g),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压强比起始时增大了20%;若开始时只充入2mol M和1mol N 的混

合气体,达平衡时M的转化率

A.20% B.40% C.60% D.80% 13、由可逆反应绘出图像如图,纵坐标为生成物在平衡混合物中的百分含量,下列对该反应的判断正确的是

A.反应物中一定有气体 B.生成物中一定有气体 C.正反应一定是放热反应 D.正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

14、合成氨所需的氢气可由水煤气反应制得,其中的一步反应为: CO(g)+H2O(g) CO2(g)

+H2(g);△H=-43kJ·mol1对于上述反应,下列措施中能提高CO转化率的是 A.增大压强 B.升高温度 C.增大水蒸气的浓度 D.增大CO的浓度 15、在容积相同的两密闭容器A和B中,保持温度为150℃,同时向A容器中加入a mol HI,向B容器中加入b mol HI (a>b),当反应2 HI (g) H2 (g) + I2 (g) 达到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反应开始达到平衡,所需时间tA>tB B.平衡时 C(I2)A= C(I2) B C.平衡时I2 蒸气在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A>B D.HI的平衡分解率aA=aB

第 2 页 共 9 页

16、在密闭容器中进行下述反应,a A (g)+b B (g) c(C)(g)+ dD (g),当反应达平衡时C的浓度

为(C1),然后向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的C,待反应再一次达平衡时,C的浓度为(C2),则(C1)和(C2)的关系是

A、(C1)<(C2) B、(C1)>(C2) C、(C1)=(C2) D、不一定,要视反应中的化学计量数而定 17、今有X(g)+Y(g)

2Z(g);正反应放热。从反应开始经过t1

后达到平衡状态,t2 时由于条件改变,平衡受到破坏,在t3时又达到平衡,据右图回答:从t2→t3的曲线变化是由哪种条件引起的

A.增大X或Y的浓度 C.增大Z的浓度

B.增大压强 D.升高温度

18、已知可逆反应aA+bBcC中,物质的含量A%和C%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T1、T3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B、该反应在T2温度时达到过化学平衡 C、该反应的逆反应是吸热反应

D、升高温度,平衡会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第 3 页 共 9 页

三、

19、可逆反应3A(g)

3B(?)+C(?) △H>0达到化学平衡后,

(1)升高温度,用“变大”、“变小”、“不变”或“无法确定”填空。 ①若B、C都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②若B、C都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③若B是气体,C不是气体,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

(2)如果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体积增加一倍,新平衡时A的浓度是原来的60%,则B是 态,C是 态。

(3)如果B为气体,C为固体,取3molA恒温下在1L容器中充分反应,平衡时测得B的浓度为

2.1mol/L。若使反应从逆反应开始,起始时在容器中加入3molB ,同样条件下,要使平衡时B的浓度仍为2.1mol/L,则C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 20、两种气态单质按下列反应X2(g) + Y2(g)

2XY(g),X2与Y2按一

定比例混合,在不同温度下经一定时间反应,混合物中X2的体积分数变化如图所示,试确定该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四、

21、在一容积可变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X(气)+2Y(气)已知加入2 molX和3molY。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Z。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4 mol X和6 mol Y,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 。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3 mol X和2 mol Y,若要求在反应混合气体中Z体积分数不变,则还需加入Z mol。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0.5molX,则需加入 mol Y, mol Z,才能使平衡时Z为0.6a mol。

22、如图所示,当关闭K时,向A 中充入2molX、7molY,向B中充入4molX、14molY,起始时V(A)=V(B)=a升,在相同温度和有催化剂存在的条件下,两容器各自发生下列反应:2X(g)+2Y(g)Z(g)+2W(g)△H<0达到平衡(Ⅰ)时V(B)=0.9a升,试回答: (1)B中X 的转化率α(X)B为 (2)A中W和B中Z的物质的量的比较:

n(W)A n(Z)B (填<、>、或=)

(3)打开K,过一段时间重新达平衡(Ⅱ)时,B的体积为 升(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连通

3Z(气),

第 4 页 共 9 页

管中气体体积不计)

(4)要使B容器恢复原来反应前的体积,可采取的措施是

23、实验室里常见到右图所示仪器,该仪器为两头密封的玻璃管,中间带有一根玻璃短柄。该仪器可进行多项实验。当玻璃管内装有碘晶体时,用此仪器可进行碘升华实验,具有装置简单、操作方便、现象明显、没有污染,可反复使用等优点。

(1)用此仪器不能反复进行的实验是 (填序号)

A.NH4Cl固体受热分解 B.KMnO4晶体受热分解

C.白磷和红磷一定温度下互相转变 D.无水CuSO4和胆矾的互变实验

(2)当玻璃管内装有NO2和N2O4的混合气体时,亦可反复进行反应条件对化学平衡影响的实验,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是 。

(3)如果玻璃管内装有大量红色溶液,加热时溶液颜色变浅,冷却时恢复红色,该溶液可能是 ,如果玻璃管内封有少量无色溶液,加热溶液时,溶液变红,冷却后恢复无色。此溶液可能是 。

24、已知:T℃、P kpa时,容积为V 的密闭容器中充有1mol A和2mol B,保持恒温恒压使反应达平衡:A(g)+B(g)C(g),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为40℅

①欲保持温度、压强在上述条件下不变,在密闭容器中充入2molA和4molB,则平衡时体系容积为 ,C的体积分数为 ,②另选一容积固定不变的密闭容器,仍控制温度为T℃,加入1molB和1molC,要使平衡时C 的体积分数仍为40℅,则该密闭容器体积为 。 25、二氧化氮在加热条件下能够分解成一氧化氮和氧气。该反应进行到45s时,达到平衡NO2浓度约为0.0125mol/L。下图中的曲线表示二氧化氮分解反应在前25s内的反应进程。

二氧化氮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浓度(mol/L)

0.0450.040 0.040

0.035 0.0310.030

0.025 0.0250.021 0.0200.018

0.015 0.0160.010

0.005

0.000 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 时间(s)(1)请计算前20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

第 5 页 共 9 页

(2)若反应延续至70s,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s至70s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五、

26、如图所示,温度不变下某容器分隔成A、B两部分,A容器固定不变,B有可移动的活塞,现在A中充入2molSO2和1molO2,在B中充入2 molSO3和1molN2,在相同条件下发生可逆反应: 2SO2(g)+O2(g) 2SO3(g),根据下列要求填空: 3 2 1 0 1 2 3 4 5(1)固定活塞位置在3处不动,达到平衡后,设A中压强为PA,B中

AB压强为PB,则PA与PB的压强是PA PB (填“<”、“>”、“=”)。

(2)若要使A中与B中平衡状态相同,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 (3)若活塞右移到5处,达到平衡后,B中SO3为x mol,A中SO3为y mol,则x y的(填“<”、“>”、“=”),理由是 。 27、在一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保持一定条件下进行以下反应:X(气)+2Y(气)3Z(气),已知加入1 molX和3molY。达到平衡后,生成a mol Z。

(1)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X和6 mol Y,达到平衡后,Z的物质的量为 。

(2)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2 mol X和8 mol Y,若要求在反应混合气体中Z体积分数不变,则还需加入Z mol。

(3)在相同实验条件下,若在同一容器中改为加入0.5molX,则需加入 mol Y, mol Z,才能使平衡时Z为0.9a mol。

第 6 页 共 9 页

省淳中《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测试答题卷

班级 姓名

选择题 题号 答案 题号 答案

19、(1)① ;② ;③ ;

(2)B是 态,C是 态。 (3) C的取值范围应该是 。

20、

21、(1)Z的物质的量为 。 (2)还需加入Z mol。 (3)需加入 mol Y, mol Z

22、(1)B中X 的转化率α(X)B为 (2)n(W)A n(Z)B (填<、>、或=) (3)B的体积为 升

(4)可采取的措施是

23、(1) (2)该实验的操作过程和实验现象是 。 (3) 。

24、①平衡时体系容积为 , C的体积分数为 , ②该密闭容器体积为 。

第 7 页 共 9 页

1 9 2 10 3 11 4 12 5 13 6 14 7 15 8 16 17 18 25、 (1)请计算前20s内氧气的平均生成速率;

(2)若反应延续至70s,请在图中用实线画出25s至70s的反应进程曲线。

(3)若在反应开始时加入催化剂(其他条件都不变),请在图上用虚线画出加入催化剂后的反应进程曲线。

(4)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 26、(1) PA PB (填“<”、“>”、“=”)。

(2)可移动活塞的位置应在 处。

(3) x y的(填“<”、“>”、“=”),理由是 。 27、(1)Z的物质的量为 。 (2)还需加入Z mol。

(3)需加入 mol Y, mol Z,才能使平衡时Z为0.9a mol。

第 8 页 共 9 页

浓度(mol/L)0.0450.0400.0400.0350.0300.0250.0200.0150.0100.0050.0000.031二氧化氮的浓度与时间的关系0.0250.0210.0180.0160510152025303540455055606570时间(s)

第 9 页 共 9 页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3il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