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与海洋生物

更新时间:2023-10-08 04:05: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人类与海洋生物

摘要:阐述对《海豚湾》这部记录片的观后感。对保护海洋生物和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的意见与措施,保护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系统是人类的责任。再详细介绍1至2钟海洋生物的生物学特性、生存现状、面临的威胁及我们应该如何去保护它们。最后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加诸自然的种种,最终会回归人类自身。

关键词:屠杀;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污染;保护

正文

1.录像《海豚湾》观后感

看完《海豚湾》我久久无语,在我们看似美好的背后隐藏着许许多多的不为人知的黑暗。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里,没有人知道经济背后的污点。人类的冷漠,人性的阴暗似乎是这个时代的主流,那些美丽的善良的似乎都是媒体所一手导演的谎话。

一个美丽的海湾,却是一个无情的屠宰场。每年两万三千条生命的丧失,它们的鲜血染遍海湾,诉说着时代的悲哀。它们被打上各种鲸类肉标签,出现在市场。

真相背后各种力量的博弈,他们用尽了能用到的高科技,冒着生命危险,三十五年,Rick 和他的团队一点点接近真相,一点点唤醒麻木不知情的人群,一点点努力把生命的权力与爱回归自身。

影片这样说:永远不想相信政府或者机构能解决任何重大问题??所有的社会变化都来自民众的激情??

染血的海豚湾,自诩文明的人类,试问,他们真的文明?

一个个可爱的生命在眼前逝去,当终有一天,我们为大自然生灵做点什么的时候,坚定的信念至关重要。

2.人类与海洋生物的关系

海洋生物富含易于消化的蛋白质和氨基酸。食物蛋白的营养价值主要取决于氨基酸的组成,海洋中鱼、贝、虾、蟹等生物蛋白质含量丰富,富含人体所必需的9种氨基酸,尤其是赖氨酸含量更比植物性食物高出许多,且易于被人体吸收。

海洋生物为人类提供了丰富的食物与营养来源,海洋资源还为工业、制药等重要行业提供原料。目前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比较有限,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其次海洋生物的多样性是生物物种多样性的一部分,对科研和物种进化都有重要意义。同时,丰富的海洋资源的观赏价值给人们带来愉快,给电影、动画、故事等提供题材,广阔的海洋带给人无限的享受和感叹。【1】

这都体现了海洋生物对人类生存和生活的重要性,为人类做出很大贡献,关系密切。

3.人类应该如何与海洋生物、海洋相处

人类如何与海洋生物相处,很显然要在开发利用的同时更注重保护这些可贵的海洋生物资源,一些重要的海洋身生物,如鲸类、海豹等,它们的数量在逐渐

减少,人为的原因居多,捕杀或失去赖以生存的环境。所以人类应该以善心珍惜保护海洋生物,不能只为了眼前的利益滥捕滥杀或者破坏它们赖以生存的平衡生态环境。保持海洋生物资源的再生能力和海水的自然净化能力,维护海洋生态平衡,保证人类对海洋的持续开发和利用。人类还可以于海洋生物交流,如肢体语言、电波。

4.对海洋的污染、破坏

我们的海域和海洋正面临着一系列重大威胁,包括气候变化和过度捕捞。尤其是人类的活动对海洋生物与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最大。

十九世纪,新西兰南部捕鲸业开始之前,鲸鱼的数量大约是现在的三十倍。十七世纪,英格兰西南水域生活着大量的鼠海豚、海豚、蓝鲸和长尾鲨。两三百年前,近海地区的鱼量大约是现在的10倍左右。

海洋物种的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和药品。健康的近海栖息地可以提高海岸对风暴的抵御,海洋还可以调节气候。

如果海洋物种失去了多样性,地球上将不可能有生命存在。每当一个物种灭绝,我们就失去了自身生命的一份支撑。【2】

随着时代的进步,工业的发展,人类对自然的污染越来越严重。工业的废气、污水、甚至有毒物品,不法不道德的商家把它们排放到大气中、海洋中,造成自然环境的污染,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海洋生物遭污染,有毒的物质层层累积,食物链中越高级的消费者,体内的毒素也越多,最后危害的还是人类自身。

水是一切生命的源泉,当人类的污染超过了海洋的自动净化能力,那么人类的毁灭也就不远了。

5.对海洋生物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保护

减少对海洋生物的过度捕杀,减少人类活动造成的污染,处理好废气、废水、废质,保护海洋生态系统的多样性。每一个海洋生物物种的灭绝都是人类的损失,所有生存在世上的生命都是平等的,不要泯灭人性。保护海洋生物、海洋生态系统,政府的工作尤为重要,千万不要像《海豚湾》里,政府持默认、支持甚至主导的态度。我们应该认识到人类活动的危害性,每个生命诞生到世上都有一定的意义,人类无权去剥夺。

6.海洋生物——蓝鲸

蓝鲸亦称“剃刀鲸”,是地球上最大与最重的动物,属于哺乳纲、鲸目、鲤鲸科。分布广泛,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蓝鲸的身躯瘦长,背部是青灰色的,不过在水中看起来有时颜色会比较淡。蓝鲸与其他须鲸一样,蓝鲸主要以小型的甲壳类(例如磷虾)与小型鱼类为食,有时也包括鱿鱼。

6.1 蓝鲸生物学特征

一头成年蓝鲸能长到非洲象体重的30倍左右。蓝鲸平均长度约26米,最高纪录为33.5米左右。雌鲸大于雄鲸,南蓝鲸大于北蓝鲸。上面观,吻宽而平。蓝鲸背鳍小,高约0.4m,位体后1/4处。鳍肢较小,其长占体长的15%。尾鳍宽为体长的1/3至1/4,后缘直线形。蜇沟55~88条,最长者达于脐。每侧须板270~395枚。体背深苍灰蓝,腹面稍淡,口部和须黑色。蓝鲸则身体长椎状,看起来像被拉长。蓝鲸背鳍小,只有在下潜过程

中短暂可见。蓝鲸的鳍肢长3-4米。【3】

6.2 蓝鲸生存现状

由于人类的捕杀和海洋环境的污染,1960年,国际捕鲸委员会开始禁止捕杀蓝鲸,此时已有350,000头蓝鲸被杀,全世界的种群数量已经减少到不到100年前的1%。目前,世界只生存着不到50头的蓝鲸。【4】

6.3 蓝鲸所面临的威胁及如何保护

与船只发生碰撞或受困、纠缠在捕渔设备中时,蓝鲸可能会受伤,海里越来越多的噪音使他们难以互相沟通,导致蓝鲸很难找到配偶,甚至可能丧命。人类对蓝鲸种群的恢复造成威胁,多氯联二苯化学品会在蓝鲸血液内聚集,导致蓝鲸中毒和夭折。

随着全球暖化导致冰川与永久冻土层快速融化,并导致大量的淡水注入海中。有人担心一但流入海中的淡水量超过临界点,将会导致温盐环流瓦解。考量到蓝鲸根据海水温度的迁移模式,环流瓦解将导致温暖与寒冷的海水环绕全球,可能会对蓝鲸的迁徙造成影响。

海洋温度的改变也会影响蓝鲸的食物来源,暖化趋势也会减少盐分的分布,这将会对的分布与密度造成重大的影响。

减少人类在海上的活动,不污染,不捕杀,最实际的就是减少对海洋的污染。

结束语

人类加诸自然的种种,最终会回归人类自身。当破坏达到所能承受的极限,那么就是毁灭。

参考文献

【1】 http://zhidao.http://www.wodefanwen.com//question/155290579.html

【2】 http://news.163.com/09/0602/09/5APTLCH2000125LI.html 【3】 http://baike.http://www.wodefanwen.com//view/22039.htm

【4】 http://scitech.people.com.cn/h/2011/0913/c227887-910328697.html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2ud.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