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课 探求价值 繁荣文化》导学案

更新时间:2023-03-08 05:42:14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八课 探求价值 繁荣文化》导学案

???????????????????????????????????????

本课考点:

1、价值观的含义(A)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B)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5、文化的作用(B)

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B)

???????????????????????????????????????

(一)考点解析

1、价值观的含义(A)

价值观是指人们关于“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价值观是最高层次的价值意识,价值观念是价值观的具体体现。

价值观是一个系统,它在应用中具体体现为人生价值观、道德价值观、审美价值观、科学价值观、生命价值观等。

价值观具有能动性,决定着主体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规范和导向等作用。

附: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事物具有的满足主体需要的作用或效用。

2、价值观的导向作用(B)

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驱动、规范和导向等作用。价值观,是人的行为的“定向器”。人的行为摆脱不了价值观的支配,特别是离不开正确的价值观的指引。凡是符合事物发展的规律、符合人类根本利益的价值观都是正确的。

价值观决定着人们的价值取向。“取向”有“定位”和“方向”的意思。价值取向是根据一定的价值观对人们的价值选择的定位和定向。它在“什么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的价值选择中表现出相对稳定的倾向。价值取向对人的行为具有引导作用。

(1)价值观引导着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A、价值观可以指引人们有效地选择认识对象。

B、由于价值观不同,人们对同一事物作出不同的评价,这种不同的评价所形成的态度会影响人们的认识过程和认识结果。

(2)价值观引导着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

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总要进行价值选择,总是挑选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的事去做。利弊的权衡取决于价值观。只有坚持正确的价值观,才能正确地判断利弊,促使实践活动获得成功。

(3)价值观引导着人们选择人生道路。人生价值观,是对人生目的和意义的总的看法

和根本观点,它是价值观在人生问题上的体现。正确对待人生,必须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3、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B)

价值判断,是指对事物能否满足人的需要以及满足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是一种复杂的认识活动。

价值选择,是指人们在从事实践活动时要考虑“能不能做、该不该做、怎样做才有利”等问题。价值选择也属于认识活动,带有鲜明的行为意向性,充分地反映了主体从认识向实践转化的自觉能动性。

从行为实践来看,价值选择首先是价值目标的选择。价值目标的选择和实践的目的的确立具有直接同一性。价值目标可以转化为人们的理想与信念,激发人们努力创造价值的热情,从而成为人们开展实践活动的精神动力。价值目标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实践行为的成败。价值目标决定了实现目标的途径、手段的选择,途径和手段也制约着价值目标的实现。劳动和奉献,是实现正确的价值目标的根本途径。

价值判断是价值选择的前提和基础。对复杂的社会现象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并在基础上作出正确的行为选择,是青年学生必须修炼的人生基本功。对不同的价值判断应做具体分析。要把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与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的思想影响结合起来。尊重差异,就是要尊重广大群众在思想意识、价值观念上的差异性,既鼓励先进,又照顾多数。包容多样,就是要树立多样共生的意识,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包容度和影响力。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C)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

① 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国家层面的价值要求) ② 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社会层面的价值要求) ③ 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公民层面的价值要求) (2)青年学生要自觉树立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① 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知识是树立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基础。) ② 要修德。加强道德修养,注重道德实践。(明大德:立志报效祖国、服务人民;守公德、严私德:学会劳动、学会勤俭,学会感恩、学会助人,学会谦让、学会宽容,学会自省、学会自律)

③ 要明辨。善于明辨是非,善于决断选择。(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④ 要明辨。扎扎实实干事,踏踏实实做人。(于实处用力,从知行合一上下功夫) 附:

核心价值观,是指在各种价值观念中居于主导地位、起着统领作用的价值观。我国各族人民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基础上凝练而成的。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12个词、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2

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是中国对我国的每一个成员的严格要求。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兴国之魂)的基本内容: ① 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

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③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 ④ 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5、文化的作用(B)

文化的含义: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文化,是指人化即把人类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及其创造的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都称为“文化”。,用以区分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区分自然界的物质运动和人的活动。狭义的文化仅指是人类的精神活动及其成果,其中,包括政治法律思想、道德、艺术、宗教、哲学等具有意识形态性质的部分,也包括自然科学和技术、语言、文字等非意识形态部分。文化展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能力,体现了人类的文明发展程度。

(1)文化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推动作用)。 文化是人类社会历史经验的“记事本”和“贮藏室”,它记录、储存、传递着社会经验,从而维持着社会历史的连续性。文化作为人类改造世界的工具和手段,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现代社会,文化越来越多地向经济渗透,深深地融入经济之中,为经济发展提供高新技术、高素质人才,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文化提高了人们政治参与的素质,促进了民主和法制的发展,创造了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明了正确的方向,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文化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我国在世界文化格局中的定位,关系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2)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教育和培育作用)。

文化具有教化和培育的功能,人创造的文化可以反过来影响人、塑造人。文化影响人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影响着人们的认识活动、思维方式和实践活动。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化活动,可以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培养健全人格。优秀的文化作品具有特殊的感染力、感召力,可以催人奋进,增强人的精神力量。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人们拥有更好的文化环境,享有更多更好的精神文化产品,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全面提高,极大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6、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B)

中华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和“魂”,青年学生要自觉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认真学习和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重视其积极向上的精神价值。 (1)要通过影视作品、文学作品、参观博物馆等多种方式,接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革命文化的熏陶,自觉接受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树立和坚持正确的

3

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

(2)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重视创新。创新是社会实践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创新性发展文化,就是要按照时代的新进步、新进展,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这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才能创造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新文化。

(3)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要重视学习和借鉴外来文化,博采众长。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化因互鉴而丰富。对各国人民创造的优秀文化成果,我们要认真学习和借鉴,在不断汲取各种文化的养分中丰富和发展中华文化。

(4)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弘扬民族精神。在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之中,始终是维系中华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富强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价值追求;认真挖掘和提炼中华传统文化积淀的精华和思想内核,继承和发扬文化的优良传统,赋予时代的内涵,注入时代的精神;同时不断增强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创新性和开放性,吸收外来文化健康有意的东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附: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文化自觉,是对文化地位作用的深刻认识、对文化发展规律的正确把握、对文化历史责任的主动担当。

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这种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表现为对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充满信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充满信心,对中华文化发展前途充满信心。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是增加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的思想基础和先决条件,决定着国家、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开阔思路,准确把握我国文化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高个人文化修养,使自己成为一个有知识文化涵养和思想道德高尚的人。

???????????????????????????????????????

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b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