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整理

更新时间:2024-05-02 15:23: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新 闻 写 作

1、新闻理论 2、新闻消息写作 3、新闻专稿写作

第一部分

一、新闻学研究的内容

理论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事业的一般规律和基本原理,以原理、原则、方法论

为主要内容

历史新闻学:研究新闻传播的历史,包括新闻事业的发展和演变,著名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活

动和新闻思想、新闻事业在一定历史时期的作用等等,是政治史和文化史的一个分支 实用新闻学: 研究新闻业务活动的方针原则和方法技能。具体可以分为新闻采访学、新闻写

作学、新闻编辑学、新闻评论学、新闻摄影学等等。 二、西方新闻理论研究

美国的新闻学者着眼于新闻事业和政治制度的关系,把西方不同历史时期的新闻思想归结为集权主义理论、自由主义理论和社会责任理论三种。

一、集权主义理论是对16、17世纪欧洲封建专制注意的新闻思想的概括

代表: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维利、英国哲学家霍布士

内容:封建君主和特权阶级对报刊拥有绝对的统治权;报刊是封建统治阶级发号施令、维护专制政权的重要政治工具,严禁报刊批评政府;封建统治者拥有批准或限制报刊出版的特权,并有权监督报刊的活动和审查报刊的内容。 二、自由主义理论是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中产生的,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发展到顶点。

代表:17世纪英国诗人、政治家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 观点:观点的自由市场 自我修正过程

内容:人的理性是高于一切的,言论和出版自由是天赋人权的一部分;人依靠自己的理性可以辨别是非,区分善恶;要使人的理性得以发挥,就必须让人们不受限制滴发表不同的思想和观点;真理只有在通过公开市场上各种意见的自由竞争才能获得。 三、社会责任理论

1943年 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成立

1946年 美国报刊自由委员会 《一个自由和负责的报刊》 1956年 美国学者韦尔伯·施拉姆 《报刊的四种理论》 内容:报刊自由观念的哲学基础已经被现代知识界深 刻的思想革命所摧毁;古典的放任主义的经济学已经被几乎所有现代化工业国家的实践所摒弃;思想自由竞争的公开市场在现代社会中已经不复存在。因此,要从指导思想上对自由主义新闻理论进行重要的补充和修改

1、社会责任理论否认绝对自由的存在,强调自由是伴随着义务和责任的。 一个人的言论自由权利必须与别人的个人权利以及主要的社会利益相平衡。

2、报刊自由涉及三者的利益,即报刊拥有者的利益、公众的利益和社会利益,报刊作为一种媒介,它的自由并不等同于公众的自由,而社会应当保护的是公众的自由。 3、提出了“消极的自由”和“积极的自由”的概念

自由作为行动的权利,应当具备两个条件:一是没有来自外部的限制和控制;二要具备行动所必须的手段和设备。

4、主张政府对于传播媒介进行干预 四、批判学派和民主参与理论

4、新闻评论写作 5、新闻采访技巧

6、新闻摄影技巧7、传播学相关理论介绍

20世纪60年代 法国、英国等西欧国家对美国的理论提出了质疑和尖锐的批判 新闻媒介只要在商业体系内进行传播,就不可能对社会负责。 主要学派:西方马克思主义

内容:主张受众和社会团体民主参与,共同享有使用新闻媒介的权利;主张将大规模的、单向的、专业化的、集中控制的新闻媒介变成小规模的、双向性、社区化、受众广泛参与的多元化媒体

应具备的条件:

a、社会成员间可以广泛接触

b、每个人都可以掌握足够的信息

c、每个公民都可以对政府决策产生影响 五、大众传播与国家发展关系的理论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民族解放运动中独立的国家

内容:政治上独立自由必须伴随新闻事业的独立自主;要使新闻事业的发展有利于国家的发展,有利于推动现代化的实现,就应该从本国的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

第一章 新 闻

第一节 新闻的起源

新闻传播活动的发展,取决于两个基本条件: 1、社会对信息的客观要求

2、生产力发展水平能为新闻传播活动提供什么样的物质手段

口头传播 信号传播 符号传播 文字传播 第二节 新闻的定义和本源 对新闻定义的几种不同认识 1、夸大主观意志说

“新闻就是编辑说是就是的一切事物。”

“东西一进入报业就是新闻,其他未进入的就不是新闻。” 2、事实说――将新闻看作是一种事实、事物、现象。

3、手段说——将新闻归结为一种工具性、手段性的东西,强调新闻的社会影响和作用。 4、报道说——认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传播、介绍和记录。 5、信息说——认为新闻本质上是一种信息。 新闻的定义:

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的本源是事实,新闻是事实的报道,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事实在前,新闻(报道)在后。

这是唯物论者的观点。 ——陆定一

第一、坚持事实是第一性的,事实对新闻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人类在生产斗争和社会斗争中所发生的种种事实是一切新闻报道的源泉和基础。 第二、承认客观事实是不依赖人的主观意志而独立存在的,它既不会因为人们不喜欢它而消失,也不会因为人们幻想它而出现。

第三、与事实相比,新闻是派生的、被决定的,是第二性的。新闻报道只能根据事实描写事实,而不能根据希望描写事实。

第四,新闻所含的各种性质,如政治性、趣味性等等,也同样是被事实所决定的。

上世纪十大新闻定义

1、我国新闻界认同度最高的新闻定义:陆定一1943年给新闻下的定义,即:新闻是新近发

生的事实的报道。

2、国外最有名的新闻定义:《纽约太阳报》采访主任约翰·B·博加特提出了一个经 典性的新闻概念:“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

3、国外最有名的新闻定义之二: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期《纽约先驱论坛报》的采编主任斯坦利·瓦利克尔说,新闻是建立在三个“W”的基础上:“妇女(Women)、金钱(Wampun)和坏事(Wrongdoing)”。

4、德国学者道比法特的定义是:“新闻就是把最新的现实的现象在最短的时间内介绍给最广泛的公众。”

5、日本学者小野秀雄在《新闻学原理》中给出的定义是:“新闻是根据自己的使命对具有现实性的事实的报道和评论,用最短时间、有规律地连续进行广泛传播的经济范畴内的东西。” 6、国内较早的新闻定义:邵飘萍在《新闻学总论》中提出:“新闻者,最近时间内所发生的, 认识一切关系社会人生的兴味实益之事 物现象也。”

7、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徐宝璜在《新闻学》中提出:“新闻者,乃多数阅者所注意之最近事实也。”

8、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胡乔木在《人人要学会写新闻》一文中提出的定义是:“新闻是一种新的、重要的事实。”

9、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范长江在《记者工作随想》中提出:“新闻,就是广大群众欲知、应知未知的重要事实。”

10、国内引用较多的新闻定义之一:王中在《论新闻》中提出:“新闻是新近变动的事实的传布。新闻是新近发生、发现的能引起广大群众关注的事实。报社通迅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报道的消息;泛指社会上最近发生的新事情。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修订本 第三节 对于新闻的要求

我们如果不敢强调客观的、真实的报道,只强调立场,那么,我们的报道就有主观主义,有片面性 ——刘少奇 (一)新闻传播的真实要求 一、新闻真实性的含义

1、要求做到事实真实,即每个具体的新闻报道中的事实,都做到完全准确无误,持之有据。这包括:

A、事件中的主要新闻要素;(5个W) B、要素的细节描述不应该有“合理想象”

C、新闻报道中引用的资料 ——具体真实 2、要求做到总体真实,即不仅新闻传播的某一事实、媒介上的某一报道是真实的,而且要求新闻报道的全部事实与实际生活中的同类事实,要完全一致。 ——整体真实 3、要求能够通过事实的报道而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本质真实 二、新闻不实的原因 1、新闻提供者 2、新闻采制者 3、新闻把关人

三、新闻真实性的全面把握 1、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 2、对正反两方面的准确把握 3、新闻流量的科学调控 4、新闻事实的道德考量

5、新闻效果的辩证制衡

(二)新闻传播的客观要求 新闻传播客观性的科学含义

新闻传播的客观性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从内容而言,新闻传播的事实,必须是客观存在或者客观上正在发生与发展的事实。 从形式而言,要求通过新闻事实的客观叙述等手段,运用事实的自身逻辑力量显现出新闻传播的倾向性。即作者的立场观点不依靠自己直接讲话,而是依靠事实的客观陈述来表达。 《运动场上的不和谐一幕》

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河南省大学生第十届田径运动会闭幕的日子。七百一十六名运动健儿在体育场散去之后,本来很整洁的场地上却留下一片片废纸和一个个废饮料瓶。为保证紧跟而来的体操表演的顺利进行,将要上场的演员们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去拣回这些本不该存在的废物。

注:客观新闻学的基本思想

“客观性”的视觉象征,是一个360度旋转的人眼——它意味着脱离了任何个人偏见、情感和观点的观察。

客观新闻学要求对事实进行准确的报道;同时,它禁止在报道中公开地采取立场。客观新闻学将“客观事实”和“主观意见”区别开来。它的主要假定是,新闻事实是客观的,对每个人都同样有效;个人的意见则是主观的,对他人而言缺乏合法性。

19世纪30年代,美国便士报《纽约信使报》的出版人兼编辑本内特(JamesG.Bennett)提出了“记录事实、免除夸夸其谈和添油加醋”的要求,在层层把关的编辑部,竭力排斥新闻报道的主观性和选择性成为严格的新闻信条。久而久之,客观报道的技巧变成一种信念、一种标准、一种价值观,也成为一种程式。 在报道争议问题时,客观性鼓励记者采用新闻来源的观点而不用自己的话,通过专家和有关方面的参与,以传统的平衡方式达到解释的目的,而不采取任何一方的立场,更不赤膊上阵,自作主张。因此,媒介仍是客观的引述者、报道者,而不是真正的解释者。 新闻不是客观的;新闻不可能是客观的;新闻也不应该是客观的。新闻客观性是危险的理想,是一种控制策略,是社会中一部分人用以掌握其他人的方法。同时,客观性是有效的传播手段,是“一个不会死的上帝”。

(三)新闻传播的公正要求 新闻传播公正性的含义

新闻媒介为争议双方提供平等利用媒介的机会,同时也包括传播者对新闻事实采取不偏不倚的中立立场。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片面地报道事实与提供支持自己赞成的一方面意见;压制、不报道或歪曲报道另一方面的事实或者自己反对的意见;

2、不以自己的立场观点,选择、报道、评价、解释事实,以此误导受众,造成对部分持不同意见者的压力与伤害;

3、剥夺部分人利用媒介传播自己赞同的立场与意见的权利与机会。

点球进了,澳大利亚队可以回家了,意大利没有再输给澳大利亚队。伟大的意大利的左后卫!马尔蒂尼今天生日快乐!意大利万岁!伟大的意大利,意大利人的期望,这个点球是一个绝对理论上的决杀。绝对的死角,意大利队进入了八强! 这个胜利属于意大利,属于卡纳瓦罗,属于布冯,属于马尔蒂尼,属于所有热爱意大利足球的人!澳大利亚队也许会后悔的,澳大利亚队该回家了,也许他们不用回遥远的澳大利亚,他们不用回家,因为他们大

多数人都在欧洲生活,再见!(在这时,电视里传来“你们滚蛋吧”的声音,但是不能确定声音是否来自黄健翔)

黄健翔当时的解说声音变形,嘶哑已经超出了正常范围,属于失声;黄健翔是意大利球迷,他所站立场暴露无遗,态度偏颇,属于失态;作为职业人,黄健翔的解说未能兼顾澳大利亚球迷的感受,属于失当;而过于激动,失去控制,属于失理。 ——张 斌 新闻传播公正性与倾向性 1、公正性与倾向性对立统一

2、公正性是媒介和传播取信于民立足社会基础

3、公正性是倾向性存在的基础,也是倾向性发挥效应前提 (四)新闻传播的全面要求 新闻传播全面性的含义

1、对一件新闻事实的报道过程要完整,情节要详尽,细节要逼真。

2、对一种社会现象报道,要提供全方位材料,传播整体资讯,使受众独立得出结论。 3、对有争议问题报道,要充公顾及报道各方意见、情况。 新闻传播何以必须遵循全面性要求

1、全面提供事实与情况,才能保证新闻传播的宏观真实与客观公正,全面性是新闻传播真实性、客观性与公正必性前提。

2、全面性有有助于受众了解事物整体,根本上达成新闻传播最终目的。 3、全面报道与评论事实,是传播工作者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不全面性主要现象及其防治

1、报道事实,只顾及一面而忽略另一面; 2、评论事实,只讲一面而无视另一面;

3、分析报道社会现象,只注意一种倾向而掩盖另一种倾向。 新闻传播选择性与全面性的统一关系 1、生活多样性与统一性 2、事实复杂性与代表性 3、选择典型性与全面性闻传

怎样用事实说话 “藏舌头”

“藏舌头”是西方新闻界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通常的说法,是一种形象的比喻。“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表达的思想、主题,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读者(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的。“舌头”如何“藏”?可以注意以下方面: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不善于“用事实说话”的主要表现

1、直接在新闻中发表感想和议论

虽然新闻并不一概排斥恰如其分的议论,但事实的叙述必须是主要的和充分的,议论只能是画龙点睛。而不善于用事实说话者,则恰好颠倒了过来大量的议论不但多余,而且空洞。 2、不交待消息来源

新闻中的“道理”,不管采用什么方式去讲,都必须以充分的事实为依据。事实不充分,“道理”也就成为了强词夺理。西方新闻学家强调,要想让读者理解记者在稿件中所要表达的

道理,首先就要使读者相信稿件中报道的事实,为此,就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一位英国专家指出: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记者用“广大群众说”这个提法,只不过是笨拙地借群众之口表达自己的意见。 3、不善于捕捉生动的细节

满足于铺陈廉价的形容词,却不会用生动的细节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

新 闻 价 值 新闻价值的概念

余家庆主编的《新闻学辞典》关于新闻价值的解释是:“新闻价值是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即事实本身所具有的足以构成新闻的特殊素质的总和。素质的级数越丰富越高,价值就越大。”

按照哲学价值论的逻辑,新闻价值就是指客体的新闻要素、属性和功能对新闻主题所产生的实际效应,即对新闻主题的作用和影响。 ——中国人民大学杨保军

新闻价值中的客体:

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或更准确滴说是表征新闻事实的信息,以及与客观存在的“新闻事实”相对应的“新闻作品”。 新闻价值中的主体:

在新闻传播的实际过程中,主体是双重的,传播主体和接受主体都是新闻价值活动中的价值主体,从理论上讲他们处于完全平等的地位,他们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主体间的关系,两者新闻价值的五要素:

及时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和人情味

既有共同的价值目的,也有各自特殊的价值追求。 及时性(Time--Liness):

它与新闻的“新”紧密相联,是新闻存在的基本条件,早期西方报人认为,报纸的新闻只有一天的寿命,过了一天就要加上新的内容加以改写,就是强调及时这一要件的重要性,新闻如果不及时,就可能不成其为新闻,其新闻价值当然要大打折扣,甚至于完全失出新闻价值。及时性是受众关心新闻的根本所在,一般说来,报道越及时、为受众提供的信息越新、信息量越大,新闻价值就越大。 接近性(Proximity):

指的是新闻内容与受众的接近程度。越是心理上、利益上和地理上与受众接近和相关的信息,新闻价值越大。所谓的接近性不仅强调事件发生的地方离读者的地理距离要近,而且还强调心理上、利益上和兴趣上的接近。这样,新闻媒体应根据自己目标受众群主要成分的特点,选择更加适合他们心理特点和利益要求并与他们有着地理接近的有关内容进行报道,以实现新闻价值最大化。 显著性(Prominence): 指新闻中的人物、地点和事件的知名程度。早期西方报人总结为:事件的参与者越著名,新闻价值越大,大名鼎鼎的人、声名狼藉的人、古怪的人,都会引起公众的特殊兴趣,人们的一般心理显示,越是著名、越是显要、越是突出的人和事,越能吸引受众,新闻价值也越大。

重要性(Significance):

指新闻内容的重要程度。西方报人认为:凡是重要的事情,本身几乎都是具有新闻价值的。这种看法既是他们新闻报道经验的总结,又符合人们的认识心理。判定内容重要与否主要看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程度。一般说来,凡与民众的利益关系密切,对民众思想、工作和

生活具有很强引导意义的新闻就具有较大的新闻价值,新闻媒体应抓住大众普遍关注的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予以及时、恰当的报道。 人情味(Humem Interest):

亦称趣味性,研究表明,受众不仅关注那些具有显著性、重要性的大事,而且对冒险、冲突、幽默、悲欢离合、两性、反常、个人利益等能引起情绪波澜的“趣事”亦饶有兴趣。大多数人对新奇、反常、变态、两性等带人情味的东西有一种天然的兴趣,这类特质也就天然地成为新闻价值构成要素。早期西方报人他们认为“兴趣是吸引读者的良方。” 甚至说“趣味是新闻的第一因素,是新闻的试金石。”

一般说来,构成新闻价值的要素包括:真实性、新鲜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新 闻 敏 感

新闻敏感的概念:

是指新闻工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新闻价值的判断能力,西方称为“新闻鼻”。它是新闻工作者对社会现象的观察能力,对事物发展变化的反应能力,对新闻线索的识别能力,以及对新闻事实的分析能力的综合表现,其核心就是政治敏感。这种敏感是在长期的新闻工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

新闻敏感的主要内涵:

1.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对当前工作的指导意义(政治敏感) 2.迅速判断某一新闻事实能否吸引较多读者

3.透过一般现象挖掘出隐藏着的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4.在同一事物的诸多事实中,迅速判断,鉴别出最具有价值的新闻事实

5.在对事物进展过程充分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预见有可能出现的新闻(公关) 如何培养新闻敏感

1、知识储备是基础条件 首先是学习新闻专业知识; 其次是涉猎百科知识

2、生活积累是现实来源 首先要深入媒体实践; 其次要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做有“心”人 3、思想提高是理论基石 首先是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其次,确立专业理念

新闻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一、 素质与素质要求概念 素质有两个含义:一指事物本来性质,二指素养。此处专指素养,即一个人的基本修养。 素质要求:是指新闻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修养,是一个人能够从业新闻工作的基本条件。

二、 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素质要求

新闻从业人员的主要素质体现在政治与业务两个方面 (一)政治素质:

政治素质是指人在政治立场、政治观点与政治水平方面的一般素养。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政治素质,总体上包括:鲜明坚定的政治立场,成熟的政治观点与思想,熟练地运用政治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等。新闻工作者是党和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 (二)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指从事某一职业所需的一般业务能力修养。 新闻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的基本要求是:较强的社会活动能力;进行调查研究的基本功;较强的新闻敏感,驾驭现代传播手段的能力。

社会活动能力是新闻从业人员的基本业务素质之一新闻工作的内容性质决定这一要求。 调查研究的基本功是指通过深入实际发现问题、获取资料以进行分析研究的能力。新闻工作的结果是新闻作品,其来源性决定了这一基本素质要求。 新闻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地识别新闻事实的能力。又称“新闻眼”、“新闻鼻”。 熟练运用新闻传播手段也是新闻从业人员的最基本素质要求之一。主要有出色的文字表达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灵活自如地运用版面语言、编播节目能力;熟练使用现代采写编播传播工具能力。

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规范

概念;新闻从业人员的修养规范就是指作为新闻工作者所应当具有的修养要求。 新闻从业人员修养规范 (一)、理论修养规范:

我国新闻从业人员理论修养规范主要包括掌握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以及一定的政策理论水平

“我不知道中国是否不同了,但我们跟中国的关系肯定是不同了。其一,中国人对我们的敌意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其中一个原因是伊拉克战争。他们拿着我们数以千亿计的美元,我们也累积他们数以千亿元计的贸易逆差,因为我们不断输入他们带铅油漆的垃圾产品和有毒宠物食品,又将工作出口至一些地方,在那些地方你可以给工人一元的月薪,就可以制造我们在沃尔玛买到的东西。所以我觉得,我们跟中国的关系肯定有改变。我认为,他们基本上同过去50年一样,是一帮暴徒和恶棍。” CNN主持人——卡弗蒂 (二)、知识修养规范:

新闻从业人员的知识修养规范是“博与精”统一。既要有面上的广博性,又要有一定点上的专业性。 (三)、道德修养规范

新闻从业人员的道德修养规范是指新闻界公认的或新闻行政机关颁布的、新闻从业人员必须遵奉的道德规范与行为准则。

新闻从业人员道德修养规范包括社会公德与新闻职业道德两个方面。 新闻职业道德是指在新闻活动中,为协调新闻从业人员之间以及新闻从业人员与新闻职业对象之间的关系而提倡和遵循的自律性行为规范。作为职业道德的一种,具有三个方面本质特征:一是,新闻职业道德由社会物质基础决定,这是新闻职业道德与其它职业道德的共性;二是,新闻事业性质和新闻活动内容与性质决定了新闻职业道德职业规范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与强烈政治色彩。三是,新闻职业道德是一种调解新闻传播活动的特殊规范体系。 (四)他律与自律统一:

自律与他律统一是新闻从业人员修养规范的一个方面,不仅要求新闻从业人员自觉遵守新闻职业道德和一般社会公德,还要遵守社会通行的法律法规与新闻法、新闻工作纪律。

新 闻 采 访 一、采访选题 采访选题的原则

1、客观性与观念性的辩证统一 2、新闻价值与新闻政策的辩证统一 3、社会需求与传媒定位的辩证统一

采访选题确定的先决条件:获取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含义:可能成为新闻报道对象的某重事实所传递的信息,或是将要成为新闻报道时的对象所发出的信号。

特点:1、简略、概括2、不可靠3、属于直观感觉的东西 获取新闻线索的途径

1、从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决议、指示及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中来 2、从党政机关和业务部门的各种会议中来 3、从通讯员和作者积极分子中来 4、从各业务部门的书面材料中来

5、从媒体已发表的报道、读(记)者来信中来 6、从广告及天气预报中来

7、从记者的日常生活和社会交往中来

二、采访前的准备

1、必须准备相关的资料 采访前,一定要吃透对你所要采访对象所从事的工作相关的政策方针,了解国家相关部门对某项工作、某事件的具体规定,从而考虑采访什么、报道什么、怎样报道。 一般情况下,需要准备的文字资料有直接的资料和间接的资料。 直接的资料,是由被采访者自己所能提供的与其有直接关系的现成文字资料,如被采访者写的回忆、文章等。 间接的资料,一般是指与采访对象有关的一切文字的东西。这样可以避免说外行话,容易与被采访者找到共同语言。 2、围绕报道内容准备相关资料

从宏观上讲,就是要站在全局角度,掌握上级精神,党的政策,全局范围内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动态等等。

从微观上来说,就是我们了解被采访者的历史和现状。比如,我们要采访一个人,就要通过不同的方式,不同的渠道事先了解他的经历、性格习惯、特长等等。 有些问题无法预见,又不可妄加推测,这就要求记者在实际采访中调动自己的知识储备,给“新闻”更多的“背景”,使新闻事件给受众以立体的展示。 3、必要的知识准备

记者的采访活动往往要涉及各个领域,这就要求记者努力成为一名“杂家”。新闻工作者应重视平时积累,一定要经常不断地给自己“充电”提高自己。一旦确定采访目标,立即突击进行知识准备。

三、访问的学问

(一)访问的心理过程

记者向采访对象访问,是进行一种特殊的人与人的交往,是一种非行政的、非法律的,又非纯属私人的交往。因此,成功的访问,实际上有个较合理的发展过程。虽然记者访问各有自己的风格和特点,但总有其过程性的共同规律。

一般情况下,记者进行访问的过程,从心理角度看,主要表现为四个阶段:接近、融洽、沟通、激发。 1.接近阶段

这是访问的开始阶段,是记者与采访对象相互由陌生到熟悉、接近的阶段。其中的奥秘在于找到使采访对象感兴趣的相似点或接近点

2.融洽阶段

在访问过程中,开始记者运用各种吸引因素,架好交往的“桥”,促使采访对象产生交往动机和交往热情。这里包括谈话从什么地方切入,用什么话题引起兴趣,如何掌握好语气、表情、行文以及交往速度。记者的态度既不能冷漠,也不要过分热心,更不可不顾对方的禁忌(敏感区)而贸然提问,否则都会使对方产生反感。 3.沟通阶段

这是访问的实质性阶段,也是取得新闻事实材料的重要阶段记者必须有的放矢,善于咨询和提问。关键是组织好提问的问题。提问要思路清晰,层次有序,切忌随心所欲。要经过事先周密设计,并根据谈话的进程,及时进行调整和改变。

在这个过程中,记者要牢牢掌握主动权,适当的引导、启发、解释或调整话题都是必要的,特别要注意尽量调动对方的积极性。 4、激发阶段

随着采访的深入,采访对象积极性被激发,记者和采访对象会相互影响、互相感染,这就是激发阶段,也是访问的最后一个阶段。

二、提问的方法和技巧——问法要多样 1、开放式提问

指提出比较概括、广泛、范围比较大的问题,对回答的内容限制不严格,给对方以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这类提问比较宽松,对方回答比较自由,适合于采访开头,这样可以缩短双方心理、感情距离。 2、闭合式提问

这是指比较具体、明确、范围较窄的提问,要求对方回答只能限于提问的具体内容。比如:“您这次访问是否成功?”回答只能是“成功”或“并不成功”,对此必须作出明确的答复,不能模棱两可。

闭合式提问易突破,常用于深入追问或查证、核实,以及转换话题。要事先准备好提问的问题,对不善表达的对象访问时,还可化整为零,把大问题化成若干个小问题。 3.诱导式提问

诱导式提问在于启发对方,把记者想知道的情况具体弹出来

4、激发式提问 与激将法相似,可通过反问、设问和故意错问,以激发对方情绪 5.迂回式提问

在访问中遇到障碍,对方回答不清或不愿回答时,就要放弃正面提问,采取迂回式提问,从侧面迂回,逐渐引入正题。

这种迂回式提问,西方有人叫“漂近法”,即先提若干过渡性问题,然后逐渐漂近到敏感问题(那些易引起采访对象误解、反感、避忌的问题)。这个过渡会使访问对象逐渐熟悉记者,解除原有的戒备心理,而记者又有意把敏感问题隐藏在一般问题之后,使对方不自觉地回答记者所提出的问题。

三、 访问活动要领 1、因人而异,灵活对待

记者访问作为一种广泛的社会交往活动,访问对象是社会各阶层、各种人物,他们对访问的反应千差万别,而且时有变化。要针对不同的访问对象,语言或雅或俗,态度或随和或严谨,谈话或开门见山或由远及近。若对方夸夸其谈,要冷静分析,对有意迎合的,要有所防范。

2、把握重点,启发诱导

记者访问应放得开,收得拢,谈话也可以不拘形式,力求轻松自由,但切忌漫无边际、无的放矢,而要把握交谈的重点,并善于启发对方的思路,诱导对方谈到点子上来。 3、沟通思想,见机行事

访问中最重要的是要善于提问,这是实际采访目的的必要途径。 以开放式和闭合式提问两种方式结合而言,“漏斗型采访法” 4、少讲多听,广采博纳

访问谈话,主要是听访问对象介绍事实真相和有关意见,即使对方所谈内容有些离题,也不可急于打断,而应注意广采博纳,从中捕捉到有意义的新线索、新素材。有时,无意中却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新闻。 5、求同存异,心理共鸣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记者访问谈话,要注意寻找与采访对象的共同语言、共同兴趣点。这样,双方产生好感与亲近感。缩短和消除心理距离,采访才容易见成效。并不是说记者可以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对方,而是应当让对方保留不同意见并表示理解。只有求同存异,才能取得共鸣。在这个问题上,记者还必须掌握谈话技巧。

四、采访还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1、找故事

“因为我们的注意力总是在了解读者对信息的需求上。于是,我们忽视了一个所有读者最普通的要求。一个所有要求中最基本的要求:给我讲一个故事,看在老天爷的份上,让它有趣一点!” 美国资深记者威廉·E布隆代尔——《<华尔街日报>是如何讲故事的》 2、挖细节

“细节”不管是采访,还是写作都是见功力的地方。一篇人物通讯感人不感人、生动不生动,就在“细节”的挖掘与写作了。没有“细节”的人物通讯必然干瘪、苍白、无味!

要挖掘有特色的“细节”,一要“留心”,不放过被采访者的每一句话;二要注意观察,包括主人公的生活、工作环境,说不定这些地方可以给你提供非常重要的“细节”;三要积极开动脑筋,不能只做机械的记录者。采访时思维要非常活跃,抓住有价值的“细节”一定要穷追不舍。

3、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这是新闻采写的最基本要求。 4、搜集背景材料。

这是采访任何新闻都要特别注意的问题。所谓的“深度报道”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深在“背景材料”的挖掘与运用上。

全国第五次棉花生产会议之后的座谈会上,周总理对吴吉昌说:“你57,我67,毛主席比我们都大得多。我跟你说,再过20年,我87,你77,咱们一起用20年的时间,把毛主席交给的任务完成,行不行热血涌上了吴吉昌的脸,他紧紧握着总理的手,响亮地回答:“行! 他很小的时候,弟弟还在哺乳期,隔壁邻居的孩子没奶吃,母亲不管自己的弟弟却去给别人喂奶,陈光标问妈妈:“我弟弟都没吃的,妈妈为什么要喂别人?”母亲告诉他,“你小时侯没吃的,别人也喂过你。”——《“人在做,天在看”》 ——《为了周总理的嘱托》 陈光标——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陈光标带领120名操作手和60台大型机械组成的救援队千里救灾,救回131条生命,其中他亲自抱、背抬、出200多人,救活14人,还向地震灾区捐赠款物过亿元,包括785万元现金、2300顶帐篷、2.3万台收音机、1000台电视机、1500台电风扇、8000个书包…… 。温家宝总理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并向他表示致敬。10年来向慈善事业捐款捐物累计4.75亿元,被资助人数20万多万人。

5、注意采访与主人公有关的人

采访主人公周围的人起码有三个作用:一是可以发现新的素材;二是可以核实已掌握的材料;三是写作的一部分,因为“红花还要绿叶扶”,我们在写作时也不能孤零零只写主人公一个人,时常要写到他周围的人。

消 息 写 作 消息的涵义

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有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的事实的迅速及时、简明扼要的报道,这样一种新闻文体,即是消息。因其在新闻诸文体中使用频率最高,使用数量最多,是新闻报道中最常用的文体,故人们常把消息称为新闻。狭义的新闻即指消息。 消息的文体特征

(一) 用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是消息的一个重要特征,也是消息写作的一种基本方法,又是客观报道的形式。事实是最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只有事实内容是客观的,报道形式客观的,新闻才具有可信性,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消息也是要表达观点和倾向的,消息写作并非没有立场、观点的纯客观的“有闻必录”。重要的是作者主要是通过对事实的选择和叙述较间接地流露出自己的观点和倾向,寓观点于事实之中。主要不是讲道理,而是讲事实,显示事实本身的逻辑。因此,作者应少发或不发直接的议论。要发议论,只能是必要之处的“点晴”之笔。

初学写消息者常忽略这一特征。写作中总是急不可待地站出来直接地对所写人或事发表看法、评价,对其意义进行明明白白的揭示,造成议论多于事实,内容抽象、空洞,缺乏真实性,也难以让受众接受。

(二) 以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

这一特点亦与“用事实说话”相关。消息通常不对人物事件作浓墨重彩、精雕细刻的描写;因为“记者的舌头是缩在后面的”,所以也不用或少用直接的议论和抒情。叙述是其主要的表达方式。

(三) 简明扼要

消息一般篇幅均较短,几十字、百把字或几百字,故列宁曾称之为“电报文体”。 消息的类型

按新闻所报道事件的性质来分,有事件性新闻和非事件性新闻。事件性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件的报道,时间性强,如动态消息,特写性消息等。非事件性新闻与事件性新闻相对,报道的是一个阶段持续发展的事物。如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述评性消息等。

按报道内容分,有政治新闻、经济新闻、科技新闻、军事新闻、体育新闻、教育新闻、文艺新闻、社会新闻等。

按媒体分,有文字消息(报纸)、广播消息、电视消息、网络消息等。 按篇幅分,有长消息(1000字左右)、短消息(500字左右)、简讯(200字以内)等。 按新闻与读者关系来分,有硬新闻和软新闻。

现在国内比较通行的是按写作特点来分类,把消息分为动态消息(包括会议消息)、综合消息、经验性消息(典型性报道)、述评性消息、人物消息、特写性消息、新闻公报等。近几年,新闻写作中又出解释性消息、预测性消息等 (一)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同经验性消息(典型报道)等相对而言的,类似西方新闻界的硬新闻。它报道新近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情,反映新情况、新成就、新问题、新气象等,也包括会议活动在内。它一般以一地一事、一人一事为对象,篇幅短小,文字简洁。有短到几十字,两三句话的,称简讯或简明新闻。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即:以事物的最新变动为主要着眼点;以时新性与重要性为主要的价值取向;以突发性事件为主要报道内容;以客观叙事为基本特征;以开门见山、一事一报为主要写作原则;要给人以动感和现场感等。

(二)综合消息

它是综合反映带全局性的情况、动向、成就和问题的报道。它涉及的面较广,声势较大,能给人较为完整的印象。要求占有全面、充分、典型的材料,既有面的形势、成就、趋向,又有典型事例的说明、分析,讲求点面结合以及观点和材料的统一,善于将概貌的介绍与具体事例的叙述结合起来,做到既有深度,又有广度。

概括起来它也有以下几个特点,即:它所涉及到的新闻事实不像动态新闻那样直观易见,往往有一定的隐蔽性;它要通过综合新闻事实来表现新闻主题;注重点面结合、多角度地反映客观事物和人物的面貌;注重背景材料的运用;重视新闻根据、新闻来源的交待;注重分析,但又以客观的方式来表现,作者尽量不直接出面发议论

(三)经验性消息

它是报道典型经验,用以推动全局、指导工作的一种消息体裁。它既有概括的观点,又有具体的作法,它偏重于交待情况、叙述做法、反映变化、总结经验。篇幅一般比其他体裁要长,但不宜贪大求全,应注意其针对性。这类消息贵在题材重大、典型,提供的经验具有普遍的意义。写作时要着眼于政策,避免陷入事物性与技术性之中。

(四)述评性消息

它是用叙议结合的方式来反映国内外重大事件的一种消息。它的特点是既叙述事实,又评论分析;事实材料要丰富、典型,评论、分析要讲究逻辑,言简意赅;叙述和议论要紧密结合,防止有述无评、只评不述、述评脱离,其“评”在此种消息中的地位和目的、文章对时间的要求、文章篇幅等方面均与新闻评论不同,应注意区别。

(五)特写性消息

它是报道重要新闻事件中人物活动片断和事件场景的消息体裁。它的特点是运用形象的语言,再现人物活动过程和场景,给人以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它重描写,要求抓住富有特征的细节。但其描写多用简笔勾勒的白描手法,不事雕琢,而重在传神。

(六)人物消息

人物消息是以人物为主的消息,迅速地反映新闻人物的某种行为或某个侧面。它要求抓住人物的本质特征、选取新鲜、典型的事实材料来表现人物的思想和精神面貌。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叙事单一,内容、主题集中;时效性强,其内容必须是“现在进行时”或“现在完成时”,要求快速采写、报道;要求以人帅事、以事显人。人物消息写作中要注意选准新闻人物,也不要贪大求全,不要将人物消息写成人物通讯。 (七)解释性消息

这是一种以解释新闻事件为主的新闻体裁,它不但报道事实,且侧重于阐明事实的意义、前因后果以及发展趋势等。这种消息多用于我国经济工作的政策、方针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新问题。解释性消息中的解释并非指作者的直接、明白的阐释和分析,通常运用

背景材料,引用有关方面的说法等多种方法,比较隐蔽地表达记者的观点或倾向。解释性消息侧重于回答新闻事件中的“为什么”。

(八)预测性消息

它是对可能发生的事实进行预测和展望的一种消息。它要求记者在采访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之上,对某项工作或活动进行科学的分析和判断。这类消息常用于展望市场、经济工作发展前景等方面,也用于预测体育竞赛的成绩、结果等。 消息结构方式 消息结构,指的是消息写作中表达内容和体现新闻主题的谋篇布局,即一条消息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段落的构思设计。它一般包括突出中心,确定表达次序,处理详略,划分层次段落,考虑呼应和过渡等等。

消息结构必须符合客观事物发生的规律和内在的逻辑联系,为充分表新新闻主题服务,并具体考虑不同类型消息的特点。消息应当力求结构严谨,层次清晰,重点突出,简明扼要。

从消息写作的实践来看,消息结构方式常用的有三种:倒金字塔结构、金字塔结构和散文式结构。

一、倒金字塔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这种结构以事实的重要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一次递减的次序,先主后次地安排信息中的各项事实内容。上面大而重,下面小而轻,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它多用于事件性新闻。

倒金字塔结构的特点是把新闻事实的要点、轮廓和对事实的评价放在消息的开头,在以事实的重要性递减的次序展开,或是在导语之后再以事实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来写;或是在导语之后,并列报道几个方面的内容。

倒金字塔结构中最为常用的是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一次递减的顺序,来表述一系列新闻事实内容,即在一篇消息中,先是把最重要、最新鲜、最吸引人的事实放在导语中;导语中又往往是将最精彩的内容让在最前端;而在消息的主体部分,各段的内容也是依照重要性或受众关心的程度递减的顺序来安排,较重要的往前放,较次要的往后放,不大重要的安排在最后面。

新华社北京7月19日电 新中国成立以来长江上游的最大洪峰,今天凌晨顺利通过葛洲坝水利工程,我国这座最大的水利工程成功地承受了考验。 从今晨四时开始,葛洲坝处的水位已开始降落。 这座拦江大坝东部的冲沙闸、船闸、电厂、泄水闸等建筑物和西部的围堰,都安全无恙。据坝内外100多个观测点的观测,洪峰过后,整座工程一切正常。

中央防汛总指挥部今天上午11时向葛洲坝工地建筑者发去贺电,祝贺他们通力合作,取得安全泄洪防汛的重大胜利。

昨天上午9时,汹涌的洪峰进入三峡库区,今晨0时到4时,洪峰通过了大坝的泄水闸和冲沙闸。过闸洪峰流量每秒7.2万立方米,这个数字远远超过了1954年长江大水时坝址附近最大流量每秒6.68万立方米的记录,同1869年洪水最高纪录相当。

由于大坝27孔泄水闸和6孔冲沙闸在17日晚11时45份已全部开启,洪峰顺利过闸泻向下游,洪水经过下游消能后,流势流态已稳定。

葛洲坝工程这次防汛重点是工程的西部围堰,上下游两道围堰是为建筑大坝而建造的。围堰由粘土、卵石和钢板桩建成。上游围堰高66米海拔高程,下游围堰高60米高程。洪峰通过的时候,坝上水位达海拔61.62米,坝下水位57.73米。上下游的水位距离围

堰顶部分别相差4米多和2米多。

今日下午2时,过闸洪水已减为每秒6.9万立方米。 洪峰经过葛洲坝工程后,正泻向长江中游的荆江险段,预计今天晚上洪峰将到达距葛洲坝150公里的沙市,近20万军民的防汛大军正守卫在沙市附近开始的长182公里的荆江大坝上。目前,整个大坝全线安全。 倒金字塔结构的主要长处:

1.最能体现新闻性

由于倒金字塔结构要求在消息的导语中亮明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或新闻内容的要点,这就使得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最吸引人的新闻事实得以安排在最显眼、最引人注目的开头。消息的新闻性在一开头就突出地显现出来,使受众一接触消息,便感到新闻气息扑面而来。这比起把这些内容放在消息的中间或末尾部分来,其新闻性体现得要更鲜亮、更突出,一目了然。

2.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采用倒金字塔结构,还可以在一开头便简要地概述新闻事实的轮廓,或是对事实的评价,这样便容易体现出开门见山的特色;而且往往要将新闻内容浓缩概括为两三句表达出来,这就有了较强的概括性。

3.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读者读消息,当然希望一下子便能接触到新鲜事实、新闻的核心内容,在很短的时间内便能激起“新闻欲”,满足其信息需求或好奇心。以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消息,能够满足读者的这种阅读心理,也符合人们日常传递信息的习惯。在读了消息的头一二段之后,读者可以迅速作出决定是否继续读下去;阅读中,随时都可以停下来,即便不再往下读,也能略知新闻事实的要点、最主要的新闻事实,或事实的轮廓。这尤其适宜于工作繁忙只能花很少时间读报的读者。

4.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由于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写成的消息,是以事实的重要性递减的次序来组织安排新闻事实材料的,编辑在处理稿件时也能很快把握新闻的核心内容,对其新闻价值迅速作出判断,便于选择稿件,决定取舍。由于它的每段相对独立,具有较完整的意思,而且愈是重要的内容愈是靠前,编辑在需要删节稿件时,就可以从后面往前删,删到哪一段,都可以成为一条意思相对完整的消息,而不必重新加以改写。编辑往往还可以根据消息头一两段提供的内容,花较少的时间制作出消息的标题。 5.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运用倒金字塔结构,记者可以较快地把各种新闻事实材料组织起来,从而增强新闻的时效性,特别是临截稿前如果又有新的更重要的事实材料需要补充,记者只要把这些内容加在稿子的最前面,不致打乱稿件原来的层次,大作修改,而耽误时间,免得紧急时手忙脚乱,又不好保证质量。

倒金字塔结构也有其不足:

往往过于标准化、程式化,而缺乏多样性;往往略输文采;越到后面越显得无力,有“虎头蛇尾”之嫌;比较容易出现消息的标题、导语、主体“三重复”现象。 金字塔结构

金字塔结构,是按新闻事实发生的始末,即依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方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

采用这种结构方式写作的消息,由于是按新闻事实发生、发展、高潮、结局的时间顺序来组织事实材料,安排层次,展开表述的,其高潮或最精彩的内容,往往出现在消息稿件的

中间或末尾部分,而不是如倒金字塔结构那样会在消息的前头。因此,可能会使得其新闻性不易得到突出。但是,如果新闻事件发展是快节奏的,前后的时间跨度又比较小,甚或其间还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的细节,则更宜于采用这种金字塔结构方式来写作。 本报讯 1月22日下午7时,北大分校物理系十八岁学生吴某,与三名女同学到学校附近的铁路边散步。

吴某对女同学说,国外曾有人趴在铁轨中间,火车过后安然无恙。

这时,一列火车正巧从西直门方向驶来。吴某和一名女同学欲亲身一试。他们迎着火车趴在路轨中间。

火车司机发现后,立刻采取制动措施。车头和一节车厢从他们上面驶过之后停了下来。

女同学从车下爬出,侥幸留下了性命。吴某却没有出来。他的头颅受到严重损伤,已经丧生。 《北京晚报》消息——《两名大学生玩命》

金字塔结构的主要长处: 1.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采访对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往往都会是循着时间线索而提供的有关的新闻事实内容。只要深入采访,对于新闻事实发生、发展的来龙去脉,记者是不难掌握清楚的。在此基础上,采用金字塔结构来写消息,记者便可以“顺流而下”,既可以根据事情按照的顺序来落笔、表述,先发生的事实先写,后发生的事实在后,行文构思比较方便。随着时间顺序写出来最方便、自然,也不容易发生差错。

2.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性。

采用金字塔结构,便可以保持新闻事实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细节。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步展开的写法,又往往含有能大大激发受众兴趣的悬念。由于情节完整并一步步推进,直到最后才“真相大白”,高潮出现在后面,就能紧紧抓住读者,让他非看下去不可。对于那些需要以一个故事的完整性或一个生动的过程来诱发读者读完全篇的消息,采用这种结构方式,便更容易获得理想的效果。

3.容易清楚地反映出新闻事件原委始末的脉络。

这样,可以让受众对新闻事件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整个发展过程,留下清晰完整的印象。而这尤其适合我国广大读者的口味。读者一般总希望了解事情的前前后后,更易于接受按时间发展顺序的顺叙写法,而不大习惯有较多的倒叙、插叙、追叙、补叙等。

总之,消息写作中,运用金字塔结构组织材料、安排层次,有头有尾,脉络清晰,既可以让记者写作时有充分的回旋余地,能够从容地把新闻事件反映得更具体、更完整,又可以充分满足受众比较详细地了解新闻事件发展进程的兴趣

金字塔结构方式,通常适用于那些报道内容比较复杂而线条却比较单一的新闻,以及一些富有生动情节的新闻、现场新闻等。这些消息由于往往需要集中、突出地再现某些重大事件或场面,要写一些具体情节并反映出它的发展变化,给受众鲜明生动的印象,同时它的时间跨度又比较小,按照时间顺序来表述,好处更多。

散文式结构

所谓散文式结构,是指消息写作中适当吸收散文写法。

采用散文式结构,消息的开头可以先简笔描绘有关场面、情景、气氛、色彩,或即兴抒发见闻、感触;或引发调动读者的联想,激起读者的兴趣;或设置悬念等;然后,再有节奏地和盘托出新闻事实。

按散文式结构写作消息,比较自由和有文采,比较容易突破消息写作的某些模式、框框,有利于改变千篇一律的面孔,使消息行文富于变化,较为引人爱看。但它可能不大适用于突

发性事件和某些经验性报道。

新华社北京11月28日电(记者 郭玲春) 以新闻报道为己任的350余名记者、编辑、播音员,今天成为被报道的新闻人物。这些常年活跃于社会各阶层,反映人们群众的成就、愿望和呼声的新闻群英荟萃北京,参加见过35年来首次举行的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

出席大会的代表被誉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新闻战线上有卓越成就的优秀分子。”当同行向他们投以敬羡的目光时,前来祝贺的中宣部副部长郁文对他们以及整个新闻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坚持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加强知识修养,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争取成为“名家”。思路敏锐的优秀新闻工作中体会着这一番讲话的深意,有的记录下讲话要点。一位与会者对记者说:“讲得深刻,很有针对性。” …… 党和国家领导人对大会的关注,使与会者受到鼓舞。彭真给大会送来题词:“向人民忠实的喉舌、优秀的社会主义新闻工作者致贺。”徐向前写道:“新闻工作者要发扬党的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聂荣臻瞩人代笔,写来一封热情洋溢的长信。乌兰夫、陆定一也题词对大会表示祝贺。宋任穷打来电话,预祝大会成功。 记者在今天的大会上还感受到一股清新的气息,这一新闻工作者的集会与加速中的社会节奏正相吻合。首都各新闻单位负责人冯健、钱抵千、徐才、徐惟诚、刘爱芝的讲话和广播电视部副部长谢文清的书面发言,都言简意赅。有七个发言的整个开幕式总共进行了一个小时。 ——全国好新闻《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表彰大会在京开幕

标 题 制 作

新闻标题担负着整张报纸的推销任务,如果因为标题制作达不到应有的效果,精彩的新闻就不可能产生应有的影响;因为标题没做好,精彩的新闻被淹没在版面中,也是一种资源的浪费。

新闻标题的特点

1、标题是新闻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以事实为依据 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联,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包括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如何等新闻要素。 2、标题具有概括新闻事实的作用,必须揭示新闻内容

标题具有概括新闻事实的作用,标题所揭示的事实要与新闻内容完全一致。 3、标题具有评价新闻内容的作用,必须有充分的论据

客观公正是新闻赖以生存的要素,标题的论断在新闻中要有充分的依据

我们的城市变得更加清洁美丽了市领导拿起扫帚与广大人民群众一起打扫卫生 4、标题具有吸引读者阅读的作用,必须通过形象“传神”

标题是报纸的眼睛,因此,它的制作必须有足够的吸引力,不仅要注意通过标题向读者提示和评价新闻事实,而且要善于借助许多优美的形式和生动的形象,来激发读者的兴趣,吸引读者眼球。当然,它的吸引力首先还在于新闻内容的重要。如果内容一般,标题再华丽也是达不到应有效果的。

导 语

导语是消息结构的一种组合成分(结构内容)。其他的结构组合成分,包括主体、结尾和背景。

1951年2月,毛泽东同志在审阅《中共中央关于纠正电报、报告、指示、决定等文字缺点的指示》这一重要文件时,亲自加了这段话:

一切较长的文电,均应开门见山,首先提出要点,即于开端处,先用极简要文句说明全文的目的或结论(现在新闻学上称为“导语”,亦即中国古人所谓“立片言以居要,乃一篇之警策”),唤起阅者注意,使阅者脑子里先得一个总概念,不得不继续看下去

导语的概念

导语就是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特点的事实,揭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读消息开头部分。

导语是消息体裁的显著特征,也是写好消息的一大难点。

通常情况下,导语是消息开头的第一段;而有的消息不分段,其导语便是开头的第一句话;有点消息段落很简短,其导语也可以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段落。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自然段组成的导语,称复合导语。“复合导语”的第一自然段称为主导语,其后的导语段落,称为次导语,或准导语。

第一代导语和第二代导语

新闻界往往把新闻五要素甚或六要素俱全的导语称为“第一代导语”。把侧重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导语称为“第二代导语”。

导语产生之初,为了让报纸编辑部即使收到电讯稿的第一段,也能作为一条短而完整的消息,及时加以传播,记者便总是喜欢在导语里清清楚楚地交代新闻中的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何故五个要素,甚至还要加上如何要素,即所谓“五个W一个H”。19世纪末叶,美联社首先确定了导语的这种格局。随后新闻界普遍地采用了。

第一代导语的不足:

其一是五要素甚或六要素俱全,容易写得冗长、呆板,而欠突出生动,难以用鲜明的个性特色吸引广大读者。

其二是在导语中已经把新闻主要点集中写明,往往难免使消息的主体部分与之内容重复。

其三是新闻五要素甚或六要素俱全,在导语中连成一片,往往难以分清主次,显得内容庞杂,从而容易给人以沉重和繁乱之感。

第二代导语

导语里交代部分新闻要素的写作形式,就是根据每条新闻的特点和具体情况,从六个新闻要素中挑选两个或三个最重要、最能够激起人们兴趣的要素,突出地写进导语,其他的要素则可以放到下面的各段中分别叙述,而不必都充塞到导语里。 美国新闻学家麦尔文·曼切尔在《新闻报道与写作》一书中说:“写作进程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那便是写作导语了。”他甚至还强调:“写好导语相当于写好消息。” 《怎样当好新闻记者》一书的作者杰克·海敦在书中写道:“导语需要你付出最大的力量。它是促使读者读下去的诱饵。”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系教授曼彻尔也曾说过:“我写新闻,有一半甚至更多是时间用于琢磨导语。”

写好导语的重要性

其一,导语可以使消息紧紧地抓住读者,也可能使读者罢读。

其二,导语的优劣对编辑决定稿件的取舍和却其编排地位很有影响,甚至起决定作用。

其三,导语写作颇能显现记者的才华和功力。

其四,导语为整篇消息定下基调,关系着下文如何顺利地展开。 其五、一篇消息只有一条导语,而它必须是最优化的方案。

其六,导语写作的实践也发出呼吁:对待导语写作决不可掉以轻心。

导语制作的总则

1.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并把二者和谐地统一起来。

2.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题内容重复。 4.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导语的不同表述方式及其写作艺术 就基本表现形式而言,千姿百态的导语无非分别属于两大类:直接性导语和间接性导语。 1.直接性导语

直接性导语,是一种最常见的导语形式,即言语中开门见山、简明扼要地突出表现最新鲜、最重要的事实,或最有个性特色、作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它适宜运用于时效性强的事件性新闻。

直接性导语又可以分为叙述式、总结式、评述式等。 a叙述式导语

叙述式导语,即在导语中直截了当地用事实说话,突出新闻中最重要的新鲜事实。 叙述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以凝练的文句突出表现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核心事实,它的最大长处是简明扼要。同时这种写法还有比较容易掌握、运用起来方便等好处。

新闻公报《我国第一课原子弹爆炸成功》的导语:

新华社北京10月16日电 1964年10月16日15时(北京时间)中国在本国西部地区爆炸了一颗原子弹,成功地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 b总结式导语

总结式导语,也称概括式导语,在导语中扼要地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

总结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把新闻的几项主要内容加以总结归纳,概括介绍新闻要旨。

全国好新闻《我国选手获得奥运会第一块金牌》的导语:

新华社洛杉矶7月29日电 中国在奥运会历史上“零的记录”的局面在今天十一时十分(北京时间30日凌晨二时十分)被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突破。许海峰以566环的成绩获得男子自选手枪冠军,多的本届奥运会的第一块金牌。 c评述式导语

评述式导语,也称评论式导语,指着重对新闻事实的分析或解释,进行评论的导语。

评述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导语中把叙述和议论交织在一起,用虚实结合、夹叙夹议的方法来对所报道的新闻事实进行分析或解释,说明其价值和意义。

消息《康副总理赞赏用经济手段整顿企业》的导语:

国务院副总理康世恩赞赏用经济手段整顿企业。他说:九月十五日《人民日报》刊登的济南二商局对不讲卫生又不接受批评的两家饭店实行经济制裁的报道很好。消息不长,引人注目。扣了工资,三天见效,灵得很呢!要坚决实行这样的措施,不能老是企业管理好坏一个样,产品优劣一个样。

间接性导语

间接性导语,又称延缓性导语,是相对于直接性导语的一种常用的导语形式,即导语中曲径通幽,引人入胜,间接地体现新闻主题,迂回舒展地引出新闻的核心事实和新闻要旨。 间接性导语往往具有更强的趣味性和可读性,能有力地吸引读者,也能充分发挥记者写作的才能。当新闻中含有生动形象的情节、细节,或新颖有趣的内容时,便可以运用间接性导语。它尤其适宜运用于时效性较为宽松的非事件性新闻。 间接性导语又可分为描写式、引用式、对比式、设问式等 a描写式导语 描写式导语,也称描述式导语,即导语中采用描写的方式,再现生动的事实或现场气氛、情景。

描写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记者(通讯员)根据目击的情形,运用白描的手法,作简洁质朴而又有特色的描写,再现形象的画面,富有现场感,给读者以生动鲜明的印象,令人赏心悦目。

《人民日报》消息《南京1400名大学生报名献血》 本报讯 10月31日下午2时45分,当南京市红十字献血中心的医务人员从聂红绫的胳膊上轻轻抽出针头时,她作为首批最后一位南大献血的同学坦然地笑了。血站的同志告诉我们:“上千名大学生主动献血,一次采血552人,在全国也是少见的。” b引用式导语

引用式导语,即导语中引述新闻人物富有特色、情趣的语言,或是引用成语、典故、故事、诗词、谚语、民谣,以及名人名言等,借以点明新闻主题或衬托新闻事实。

引用式导语运用得当,往往能使消息富有文采,或是洋溢浓郁的生活气息,令人读来津津有味,使读者产生亲切感,新闻事实的意义会被映衬得更加突出,新闻主题的表达也会更有力量。这是激发读者浓厚阅读兴趣的一招。

新华社消息《山西制成新蝴蝶杯》的导语: 新华社太原1月9日电 山西古典蒲剧《蝴蝶杯》中,描写男主角田玉川有传家之宝“蝴蝶杯”,非常神奇,只要斟酒入杯,就有五彩缤纷的蝴蝶在杯里翩翩起舞;杯中酒干,蝴蝶也就隐去。这种蝴蝶杯最近已由山西省侯马市陶瓷厂试制成功,第一批近两千只已销售一空。 c对比式导语

对比式导语,指进行今昔、正反、彼此等对比的导语。 对比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导语中同时写上今与昔、新与旧、正与反、是与非、此与彼、或优与劣、得与失等等两个方面的事实情况,进行两相对比,以前者为主,后者为映衬,让强烈的反差,更加鲜明地显现新闻事实的个性特征及其意义。它可以作纵的对比,也可以作横的对比。

新华社消息《凤阳县推行生产责任制两年翻身 过去连年吃返销粮如今排队卖余粮》

新华社11月17日电 历史上以讨饭为名,两年前还要吃国家供应粮的安徽省凤阳县,今年成了全省最早完成全年粮食征购、超购任务的一个县。

全国好新闻《湖南日报》消息《办企业无方 保“乌纱”有术》

本报讯 今年3月,邱自福被调到娄底市机械厂当党支部书记。4年来,这是他到第四个厂当一把手。他每到一个厂就把那个厂搞得一塌糊涂,但他头上的“乌纱帽”却戴得牢牢的。 d设问式导语

设问式导语,指从事实中引出使人注目问题的导语。

设问式导语的基本特征是:导语里把消息报道的已经解决的问题、取得的经验,或确定的思想内容,先用设问句式鲜明地提出来,而后用事实加以回答,使之更引人注目、发人深思。

全国好新闻《一些中央国家机关的情况表明 需要加强劳动纪律》:

新华社北京6月15日电 8点上班的钟声响过之后,中央国家机关有多少人迟到?

《光明日报》的消息《红楼梦研究又获重大成果》: 本报讯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父亲为何获罪?曹府为何被抄?这一人们关心的问题,最近从一份清朝雍正七年七月内务府的档案材料中得到了回答。这份用满文书写的文件记载:是因?骚扰驿站?而获罪,并被“枷号催追”。

消息的主体 消息的主体,又称“新闻躯干”,是一篇消息最基本、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展开新闻内容、阐述新闻主题的关键部分。新闻事实主要在主体部分交代和展开。 主体的功能

一般情况下,消息的主体在导语之后。消息写作实践表明,主体的功能主要是这样两个方面。

1.叙述和补充导语中提到的新闻事实

导语开宗明义后,主体部分就要一步步地展开表现新闻事实。一篇消息的主体,经常具有两个部分的内容。

一是呼应导语、展开阐述,即对导语里提到的主要新闻事实、内容要点或是观点、问题等,进一步用事实作具体的阐述或是回答,使新闻诸要素交代得更加明确、完备,新闻事实表现得更加具体、详尽。

二是围绕主题、补充引申,即围绕新闻主题,补充导语中没有涉及的新闻内容,提供必要的背景材料,以说明新闻事实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扩大消息的信息量。

2.充分阐发和表现新闻主题

一篇消息要表现一个新闻主题和阐明主题。相当多的消息,写进导语的新闻事实,就是体现新闻主题的主要新闻事实。

对导语的内容,做进一步的展开,详细具体地表述和作必要的补充引申,尽可能多地向读者提供一些相关的新闻事实、情节或细节,交代必要的背景材料,增加消息的信息量;让读者更清晰更具体地理解和接受新闻主题,这些便是消息主体部分的功能。 主体的写作

按逻辑顺序来写

主体部分按逻辑顺序来写作,即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或问题的逻辑关系来组织材料,顺着这个脉络下笔,不受时间顺序的约束。也有人称之为“依事适笔”。它要求依据事实的本质,事物发展的逻辑必然,事物的特点和规律,事物的本来面目,来反映客观事物、表现新

闻事实;要求按科学思维的原则和方法,去说明事理,阐明事物的意义和价值,而不是在表面上、形式上按部就班地排列。

采用这种层次安排,有利于反映事物的内在发展规律,揭示事物的本质特点和意义,因而有较强的逻辑性和说服力;同时比较容易做到条理清晰、层次分明。 1.依据事实的主次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2.依据事实的因果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3.依据事实的对比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4.依据事实的并列关系组织事实材料。 按时间顺序来写。

主体部分按时间顺序来写,就是根据新闻事件发生、发展直至结束的先后次序来安排层次,展示事件的进程。这也是消息主体部分常用的一种写法。 自由的跳跃式写法

所谓主体部分自由跳跃式写法,实际上就是借鉴散文的写法,即基本上仍然以事实的逻辑关系为依据,但又不拘泥于事实的内在联系,可以大跨度地间断叙述新闻内容,不必讲究表面的上接下连。

结 尾

消息结尾,是指为了深化新闻主题、强化新闻价值或扩大消息的信息容量,记者根据新闻内容,精心设计的消息的收结部分。它通常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

新闻实践表明,同消息的简洁明快、干脆利索、用事实说话等基本特征相适应,相当多的消息可以是表述完新闻事实便就此收住、戛然而止,而不必特意写结尾的。当然这里说的“结尾”,并不是指行文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的“尾”的外在形式。这就是说,相当多的消息,可以不要“结尾”。

消息结尾应当做到:要紧扣新闻事实,而不要仅仅是来一通“套话”“空话”;要能增添新闻信息,而不要同义反复;要善于启发诱导,而不要生硬说教、强加于人;要力求新闻别致,而不要平庸老套、千篇一律;要精粹有力,而不要拖泥带水、絮絮叨叨。

小结式结尾:首尾呼应或归总全文。 评论式结尾:点明意义或巧道赞语。 号召式结尾:提出希望或显示决心。

伏笔式结尾:指明趋势或旁入它事。 通 讯

通讯也是一种常用的新闻体裁,是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它不仅告诉人们发生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细节和有关的环境气氛。按通讯不同的内容或形式,也可分为各种类型的通讯。

通讯体裁的特征:

1.容量大,范围广,取材比较全面、完整; 2.展开情节,情景交融,还讲求结构的变化;

3.对事实的表达多样化,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色彩或伦理色彩;

4.比起消息,通讯的文字篇幅稍为长一点,发稿时间也可以稍缓一些,但仍然要求尽可能短、快。

通讯的表现形式

通讯的表现形式多样,而且还在不断创新。从通讯报道表现形式的历史发展看,一般的规律是从单一到多样,又从综合到创新。根据目前已形成的表达方法的不同特点,通讯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一些表现形式。

一、记事

又称介绍、报告等,时通讯应用最多最广的一种表现形式,是常见的通讯报道体裁。记事通讯也包括写人,表现手法以叙事为主,具体而详尽,可以说是“详细的消息”、“情节展开的消息”

记事性通讯,一般采用的是“印象记事”的方法,即虽然注意向读者(听众、观众)提供事件的详情,以叙述事实为主,但写作角度侧重于记者的选择判断,不是有事必报,而是讲究取舍剪裁,以表露记者的倾向,构思与表现也与记者的“印象”有关。

瞧,照片上的小女孩多么惹人喜爱。她那双又黑又亮的眼睛,仿佛在发出无声的呼唤:“爸爸,妈妈,你们在哪里?”

到这个月19日,她就满一周岁了,别看她还牙牙学语,走路蹒跚,小脑瓜可机灵哩。她能从人群中准确无误地指出哪个是“婆婆”、“叔叔”,或是“阿姨”……

可是,她至今无名无姓。从她呱呱坠地的那一天起,就被无情地落入一个“是男孩还是女孩”的纠纷之中,至今未获解决,使她成了广东省人民医院产科婴儿室的“老”住客。 《羊城晚报》——《谁是她的爹和娘?》 二、访问记

这是通讯运用较早较多的一种表现形式。访问对象一般是人物,内容或记人物,或记人物介绍的事件。如主要报道人物谈话的内容,又称“纪谈”或“访谈录”,并从这在形式发展出“专访”。访问记的内容以被访问者的情况为主,包含访问环境场合的提示及描绘。往往于“纪谈”的同时再现现场情景和气氛,并常常穿插适当的背景材料于提问和问答之中,还可以融入必要的抒情和议论,是一种有情趣、有色彩的生动活泼的表现形式。 夜,在百乐宫舞厅:一群物质上的富翁,精神上的“穷汉”。 光怪陆离的彩灯,节奏强烈的音乐,奔放的迪斯科…… 舞厅经理曲志林介绍说:“这里票价3元(节假日4元),每晚有150人左右,个体青年占一半,其中有的天天来,我可以给你找几位聊聊。” 王瓦胜(个体行商,33岁):

我们家7口人,6个党员,就我一个“白丁”。(问:你想入党吗?)入党?上哪入啊?没人管,完全靠自己管自己。我一年有半年在外,在外时想回家,回家又闲得受不了。告诉你,我还是中专毕业呢……我爱好文艺、体育,可没地方施展,没办法,就在这穷泡,到点回家睡觉。 王彦军(道外个体劳保旧物商店,23岁):我一星期能来两三次…… 《哈尔滨日报》通讯《“我们穷得是剩下钱了!”》 三、巡礼

又称作观光记、参观记,见闻。这种表现形式一般采用鸟瞰式的眼光,从全局的角度报道形势、事件或单位。同时,还常常是“卷轴式”的,像绘画作品的“长卷”,报道面较宽。因此,作品篇幅不一定长,气势却比较宏大,概括性强。写作上以记者所见所闻和感受的表达为主,要有现场感、动态感、亲切感。近年来的发展是不仅表面上的情况,而且深入挖掘其中的蕴含。

在富裕的苍南县、乐清县,农民几乎家家订报,一个小小的金乡镇,订《人民日报》的有210多户,订其他报纸有8500份。订报一是捕捉商品的信息,二是看党的政策,他们的命运和党的政策连在一起,不少大户至今仍有顾虑,小富不怕说,大富不敢露,担心

自己会向林黛玉进荣国府,先受宠爱,后来就是葬花了。他们心理状态是一边富,一边怕,一边怕,一边干,而干是主要的。这种心态反映出从小生产转到商品经济轨道上来的农民想寻求保护的迫切要求…… 《人民日报》——《大户心态篇

四、速写

借用绘画术语说明写作特点是与绘画的速写一样,重在快速捕捉事实的基础上,对事件经过、轮廓、主要特征或人物事迹的粗线条表现。手法简练,反映迅速,不展开事件,但又不同于消息的概括报道,而只是对其中有个性有特点的部分采用简笔勾勒的方法表现出对象的总体特征。

昨天中午11点50分左右,丹东商场进来一拖车小白菜,拖拉机停在商场院内,菜还没卸。这时,记者看到有两个中年女同志,一个站在地上,一个站在拖拉机上,正往自己的提兜里装小白菜,她们的提兜已装得满满登登的还觉得不够。

12点,拖拉机从院内开出,停在商场大门对面的砖墙下,准备卸菜……接着写其他营业员的“抢菜”,都是类似以上的朴素简洁的记述。 ……12点40分,菜已剩下不多了。记者也不想看下去了。

忽然,在商场院内墙上一张“营业员试题”的告示吸引了记者,上面写道:

“什么是商业道德?柜台矛盾表现在哪些方面,产生这些矛盾的原因是什么?怎样处理这些矛盾?部组长的职责是什么?定于20日交卷。”

今天正好是20日,不知这些抢菜的营业员怎样作答?领导者又用什么标准评卷? 《丹东日报》上的《抢菜记》 五、散记

新闻中的“散文”,用散文的结构方法和笔法,同样要求“形散而神不散”,下笔挥洒自如。散记改变了一般新闻报道比较严谨的格式和语言,选材、写法都较自由,通常更注重选择知识性、趣味性的新闻事实,而后讲究意境的表现。

四中数学教师王培德,住一间12平方米的小屋。里边,王培德睡一张折叠床,同妻子、儿子共用一张小桌,地上锅呀盆呀的排成了行。

这屋子虽小,却常挤满了人……七八个人围住了王老师,十几条胳膊压在那张小桌上。有一次,那小桌承受不了这持续的重压,哗的一声塌了下来。常常是:学生们在这里“饱餐”了一顿数学,满意而去,可王培德一家还空着肚子。小屋挤吗?王培德似乎不觉得…… 王老师的小屋,时许多教师住房的缩影……

我们歌颂王老师的小屋,却并非歌颂他屋子之小。我们希望那些肩负教书育人重任的老师们,能够不再住这样的小屋。 《天津日报》——《王老师的小屋》

六、侧记

报道新闻事实的一个侧面,或就某些片段展开描述,以回答受众对某些方面关心和感兴趣的问题。侧记注意表达角度的选择,着力从侧面表现事物的特点及其意义。也有采用花絮集纳的方法来表现的。侧记有时是消息的补充性报道,有时则是独立性的。如新华社记者集体采写的《当你们熟睡的时候》,记述了北京的一个夜晚,托儿所、汽车公司、急救站、电报局、菜场、电影厂等单位工作人员通宵辛勤劳动的情景,从这一侧面表现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紧张和繁忙。

通讯写作方法与技巧

通讯对事实的报道更细、更深,不仅以事感人,而且以情动人。

一、情节与细节

新闻的情节,指的是新闻报道在展开中心事件过程中有头有尾、发展变化的事实;这类事实本身比较完整,能够比较充分地展示报道对象的面貌以及特征或个性。一般说来,消息的情节是概括地叙述,有时不见情节只见概貌,而通讯必须有真实的且又能吸引人的情节,并且要对情节加以具体的、形象的描绘。举凡好的通讯都是靠阐明主题的动人情节“立”起来的,人物的性格和形象更要通过一连串情节来体现。

我(记者)坐着社员家的四轮拖拉机进了山村。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跃入了眼帘:乡道上送粮车一辆接一辆,社员家的院子里堆着粮食,大大小小衣着整齐,喜笑颜开。林凤生是70多岁的老人了。见了我提高了嗓门说:“还了钱款,去了一块心病啊!要不时大包干,还款还有指望?”5位社员拿出当年的欠款票子,从这些票子上足以看出当年生活的艰难程度。 当社员沉浸在丰收喜悦之时,林凤生老汉把儿子、儿媳妇叫到跟前说,咱们过去穷,政府帮助了咱,现在有了钱得还款哪,可不能说熊话。申永林也对家里人说,这是当年的“救命钱”,不还就昧了良心。5位社员在一起拢了拢当年贷款总共710元,现在连本带利得还1204元。大家异口同声地说:“没二话,全还。”庄稼刚上场,这5户社员就从副业收入中筹集好了钱,一次把钱汇到宽甸县琦山银行营业所。 《辽宁日报》——《来自北大荒的汇款》 二、结构和层次

结构方式和层次安排是通讯构思写作中必须加以着重考虑的问题。通讯的材料较多篇幅也较大,谋篇布局的功夫自然比相对简短的消息要深。一般把它分为纵式、横式和纵横式结合三种。

纵式结构——具体划分有按事物发展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和按作者对事物发展的认识顺序安排材料两类。

横式结构——也可以划分为以空间变换安排材料和以事物性质区别安排材料两类。

纵横结合式结构——即以时间顺序为经、空间变换为纬,或者以认识顺序为经、事物性质为纬以及这两类之间的进一步交叉渗透,这样就使作品更加显示出开放自由的形态,适宜表现时空变化较大的材料 三、角度与矛盾

同样的新闻素材,从不同去观察就会发掘出不同的新闻价值,也就会有不同的新闻效果。 通讯作品的篇幅一般较长,如何让读者一直保持较高的阅读兴趣,设置一些矛盾和冲突是常用的手段之一。这样,故事情节才有起伏和悬念,读者也就会为了消除各种疑问而继续观众作品内容以及情节发展。抓矛盾和表现矛盾对于突出通讯主题和展开情节都有益处。 根据通讯所反映的题材内容,通常分为四种类型,即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和风貌通讯。

第一节 人物通讯

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的,是以人物报道为中心的一种通讯体裁。人物通讯用它丰富的内涵,生动形象地报道新闻人物,尤其是先进人物的事迹和成长过程,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从而起着震撼人心,鼓舞读者的积极作用。 一、人物通讯的写作特点

1、人物通讯主要是写人,否则就不能称之为人物通讯。人物通讯中的情节、细节的刻画,环境氛围的渲染,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都是为表现和突出人物服务的。一切游离于人物之外的事件及其情节、细节,无论其如何生动都应摒弃。

2、我们强调人物是人物通讯的表现中心,这里所说的人物不是静止的、孤立的,不能不与周围的某些事物产生一定的联系。人物通讯所反映的人物,有着他们工作、生活、活动

的轨迹。这些轨迹便是与人物密不可分的一系列事件。所以,人物通讯为了鲜明地突出人物,就要通过人物自己的行动将人与事紧密结合在一起,从中表现人物。 3人物通讯通过报道人物事迹(活动),注重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反映具有时代特征的主题。 4、人物通讯写作,需要记者对人物深入体察和注入激情,在思想感情上息息相通,深刻理解先进人物并与之共鸣,这样才能真正写好人物通讯。

二、人物通讯的写作方法 1、突出新意,反衬时代精神

一是通讯所反映的人物事迹和思想要新。

二是通讯的主题要新,要突出。能否精心提炼新的主题,使报道的人物具有当今时代的特征,这是人物通讯写作成败的关键。

2.运用多种表现手法,鲜明地在线人物形象。 用人物的行动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再现的人物并非虚构,而是真实的客观存在,再现他们的形象,就不能凭借记者概念化的介绍,而应当通过人物自己富有个性特征的行动。 用人物的语言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常常要写到人物的语言。语言是人物思想的直接体现。要使人物形象生动丰满,人物通讯就应当写好人物语言,做到“由说话看出人来。” 写好有关事件、环境,再现人物形象。 再现人物形象还应处理好人物与事件、人物与环境的关系。人物通讯写作的首要原则是以人物为中心,以再现人物形象为重点。这样,人物与事件的关系应当是人以事显事因人生。 抓住个性化的细节再现人物形象。

人物通讯中的细节描写是再现人物形象常用的一种手法,一个精彩的细节,胜过一大段概括性的叙述。特别是最能反映人物本质的富有特征的典型细节,往往能够准确有力地表现人物的精神世界,并加强通讯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气氛的渲染、对话及内心世界的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鲜明,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

第二节 事件通讯 事件通讯,作为反映突发性或非突发性事件的通讯类型,它是不同题材内容的各类通讯中最为常见的一种。着重反映事件的事件通讯,主要报道具有一定意义的典型新闻事件,并通过事件的报道或提倡某一精神,或说明某个问题,或给人以某种思考和启迪,事件通讯比之反映事件的消息,不仅内容更为详细,而且在报道上更有深度和广度。 一、事件通讯的一般特征

它所反映的事件的新闻性和典型意义。 报道新闻事件的详尽性

报道面比较广泛,写法比较灵活。 在叙事中写人

二、事件通讯的写作要求 1.叙事有明确的目的性。

叙事是事件通讯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表现手法,但事件通讯不单纯为叙事而叙事,而是重在叙事的目的性——揭示事物的本质属性,表明一定的思想观点。所以,应当将正确的立场、观点融于客观事实的叙述之中,才能使通讯具有一定的深度。 2. 线索清晰,脉络分明 第三节 工作通讯

一、工作通讯及其写作特点

工作通讯是一种直接反映和指导实际工作的通讯,即通过新闻事实的报道,分析当前工作中的经验和问题,提出带有规律性的东西去推动工作。此外,它还可以针对某些尚处于萌芽状态的倾向和现象进行实录或剖析,借以明辨是非,把握趋向,从而引起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工作通讯的两大特点:一是有很强的指导性,再是有相当的理论色彩。 工作通讯的表现手法 1、体现新闻性 2、多用典型材料。

3、高屋建瓴,写出思想深度。

4、形式多样,运笔灵活

第四节 风貌通讯

风貌通讯的一般概念

风貌通讯又称“概貌通讯”。主要指一个地区、一条战线新风貌的通讯报道。它取材于日新月异的现实生活,报纸上常见的形式有“见闻”、“巡礼”。“侧记”、“纪行”、“散记”等。 风貌通讯写作特点与要求 1、着力反映变化 2、描述事物的特征 3、借景抒情、写出感受

4、富于知识和情趣 新闻评论

概念 新闻评论是一种政治性的新闻体裁。(它是针对新近发生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闻事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发议论,讲道理,直接发表意见的文章。)它包括社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语、专栏评论、述评、杂文、广播评论、电视评论等体裁,是报刊、通讯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新闻媒介的评论文章和节目的总称。

新闻评论的种类

目前,我国对新闻评论的分类,有这样几种情况:

(1)按评论对象的内容分类,有政治评论、军事评论、经济评论、社会评论、文教评论、国际评论。

(2)按评论的性质功用分类有解说型评论、鼓舞型评论、批评型评论、论战型评论等。 (3)按评论写作论述的角度分类,有立论性评论、驳论性评论、阐述性评论、解释性评论、提示性评论。

(4)按评论的形式分类,有社论、编辑部文章、评论、本报评论员文章、短评、编后、编者按、思想评论、专栏评论、新闻述评、论文、漫谈、专论、杂感等。

新闻评论和新闻报道的关系

如果说新闻报道是新闻宣传的主体和基础,那么新闻评论就是旗帜和灵魂。(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新闻报道和新闻评论在表现方法和写作特点上有明显的区别。新闻以报道客观事实为主,而评论则是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议论,讲道理。 新闻评论的特点及其具体内容:

一、新闻性

1、现实的针对性:它的内容是有迫切的现实意义的,针对当前重要的新闻事件和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包括人民群众中的某些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

2、强烈的时效性:要紧密结合当前的形势,及时提出问题,不失时机地对某些重要事件和问题作出反应或表明态度。

二、政治性

1、鲜明的政治立场和态度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主要表现在它针对那具有政治意义的问题发言,围绕重要的政治事件以及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事实求是的分析,阐明党的立场和主张。

2、从思想、政治、理论高度分析问题

有些新闻评论并不是直接论述政治事件或问题。如果这类问题涉及到思想、政治或政策方面的问题,那就应当进行分析评价或者表明态度。有些业务问题如文学艺术问题、体育问题,如果是需要进行评论的,也要从思想、政策、理论的高度,探索其普遍的政治意义,而不能就事论事。

三、群众性

1、面向广大受众 新闻评论的内容,应当是广大群众最关心和最感兴趣的。它提出的问题应当是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又是能反映人民群众的要求和呼声的。即使是专业性的新闻媒介,在宣传上也要尽可能面向更大的范围的受众,以求更充分地发挥作用。 2、吸引群众参与评论工作

要求新闻媒介尽量吸引和鼓励广大群众关心和参与评论工作,包括参加评论的写作。(这样可以使新闻评论拥有更广泛的作者,使评论的内容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更经常地反映群众的要求和呼声,也更能符合群众的特点和需要。)

新闻评论的功能和作用 一、引导的作用

作为新闻媒介的重要宣传手段,新闻评论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现实生活中的新闻事实和重要问题作出分析,可以旗帜鲜明地表彰先进,针砭时弊,帮助群众明辨是非,区分先进和落后、正确和错误;可以就群众中某些疑惑不解、莫衷一是的问题,为他们释疑解惑;还可以使人们正确认识当前的形势,为他们指明方向。 二、监督的作用

我们的新闻宣传要以下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但正面宣传也应该包括舆论监督的内容,这两者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鞭挞假恶丑正是为了弘扬真善美。因此,新闻评论在弘扬先进思想和精神的同时,还要不断揭露和抨击各种腐败现象和不正之风,对这些不良现象和风气形成强大的舆论压力。这也正是为了促进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三、表态的作用

作为一种直截了当的发言方式,新闻评论可以代表新闻媒介对当前的重要事件和问题表明态度。这是符合广大受众的需要的。在某些情况下,特别是面临某些重大事件的时候,人们总是希望知道新闻媒体的看法,听到它们的声音,了解事件的真相,发生的原因,造成的

后果以及问题的实质,从而决定自己的态度和行动。 四、深化的作用

新闻评论的政治性决定了它要尽可能从思想、政策、理论高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而不应局限于就事论事。我们说新闻评论要善于务虚,就是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把摆事实和讲道理结合起来,说明事物的实质和意义。

新闻评论的选题和立论 选题的含义

选题就是解决写什么的问题。(对新闻评论来说,就是选择所要评论的事物或所要论述的问题,也就是确定一篇评论所要评论的对象和论述的范围。就一篇评论来说,选题就是确定论题,主要是指它提出的是什么问题,是针对什么问题发言的。)

立论的含义

新闻评论的立论,就是指一篇评论的主要论断或结论。(它是作者对所提出的论题的主要见解,是贯穿全文的中心思想,起统率全文所有观点和材料的作用。) 选题和立论在评论写作中的重要意义:

首先,就评论写作的过程而言,一般包括两个步骤:一是构思阶段的选题和立论;二是提笔阶段的论述和说理。这就是说选题和立论是评论写作过程的第一道程序,也是关键性程序,直接关系到评论的成败。 其次,就衡量评论作品的标准而言,选择和评价一篇新闻评论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是选题立论是否有针对性和迫切性。如果选篇立论不切实际,论述和说理再好也是徒劳无益的。

再次,就写作思维而言,论题选择得好,立论又有独到之处,评论写作就有了明确的目标,如古人刘勰所说:“经正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有助于提高写作质量。 立论角度的含义

立论角度就是指立论的落脚点和针对性。(事物的矛盾是复杂的,立论的角度自然也应该是多样的。只有不断探寻新的角度,随着落脚点和针对性的变换,可以写出各种角度的具有新意的文章来。角度的新颖与否,决定着议论的思路,有助于立论的深化,直接影响评论的质量和作用。)

立论针对性、新颖性、准确性的重要意义

立论有没有针对性,能不能有的放矢、言之有物是衡量新闻评论作品能否产生社会效应,能否促使事物发展的一项首要标准。立论具有针对性,能够命中鹄的、言当其时,方能引起读者的反响、共鸣和关注,进而发挥引导舆论的功能;反之,无的放矢,就事论事,隔靴搔痒,乃至无病呻吟,这样的文字毋宁说是做文字游戏,只会浪费读者时间甚至引发读者反感,自然也就失去了自身的价值。

立论的新颖性:就读者的认识规律和阅读心理而言,总是喜阅生动活泼、新鲜有力,且富有新意的文章;反之,也总是腻味那种满篇人云亦云,空话套话,夸夸其谈,言之无物的文章。 立论的新颖理应以准确为前提。这是立论的又一基本要求。立论违背了准确性,就失去使人信赖的基础,甚至产生错误的导向,引起人们思想上和行动上的混乱。新闻评论作为传媒引导舆论的重要新闻手段,其导向是否正确直接取决于立论是否准确无误。立论准确,舆论导向方能正确,方能为党和人民造福;否则就会给党和人民带来祸害。

立论的针对性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1、针砭时弊,对症下药。

2、正视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矛盾。

3、善于触及社会性的思想问题及其实质。

怎样体现立论的新颖性 1、论题的新颖。 2、见解独到。

3、输入新鲜的事实材料作为由头或论据。 4、选取新的立论角度。 5、交锋中闪现亮点。

评论的结构

评论的布局一般是三段论:引论、本论、结论,也就是总―分―总 归纳式结构、演绎式结构、并列式结构

首先,评论的结构要准确地反映客观事物或矛盾内部的本质联系,对内容的组织安排要具有内在逻辑性。这是结构安排的根本性原则和要求。

其次,评论结构的安排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表达主题思想的需要。评论文章的论点是全文的中心。有时候一篇文章只有一个论点,那么材料运用和结构安排都全力地为中心论点服 其三,结构还应做到:完整、严谨、匀称、有独特风格。 评论的开头和结尾

开头通常有这五种: 摆出结论、提出问题、亮出靶子、交待意图、由事入题 结尾方式有:呼应开头、作出结论、 提出呼吁 、 引发思考 、 举一反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i1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