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无损检测论文

更新时间:2023-05-15 20:40: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机非金属材料

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浅析

摘要:任何科学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试验设计和测试,试验设计和测试是关于实验技术的一门科学,它将数理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广泛应用于科研和生产实践,是当今科学研究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方法之一。混凝土是现代建筑工程中应用最广泛的建筑材料之一,混凝土的质量极大地影响着结构的安全性能,加强混凝土质量的监测和控制,保证和提高混凝土的质量,是当下建筑工程的重要课题之一。鉴于此,本文选择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为研究对象,主要针对混凝土无损检测过程中的回弹法检测技术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关键词:混凝土;无损检测;回弹法检测

目前,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事业也发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随着建设项目的不断复杂化,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各种各样的因素都会对施工项目本文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结构中就包含了很多不容被发现的缺陷和问题。对于我国来说,很多基础项目的规模往往很大,例如大型水坝、桥梁、高层建筑、高速公路等等。它们同时也是关系到国家经济和国防建设的保障基础,它们在其漫长的服役过程中,在不同因素的影响下和各种因素的侵蚀下,其基本结构和功能都会发生隐形或者显性的变化,如果不对这些问题给予足够的重视,就有可能在未来的某一天给我们带了灾难性的后果。

混凝土的无损检测技术,是在不破坏机构构件的前提下,直接从结构物上测试或者钻取芯样测试,通过无损检测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已经建立的一些经验标准曲线,推定混凝土的强度和缺陷,它既适用于工程过程中的质量检测,也适用于工程竣工的验收和建筑物使用期间混凝土质量的检定,同时还能评定旧老建筑物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回弹法一直以其仪器简单、操作方便、经济迅速、具有相当的测试精度,在混凝土无损检测领域占据相当优越的地位。回弹法检测混凝土强度的原理是按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表面硬度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根据表面硬度推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对混凝土结构构件不破坏、操作简单、费用低、不受结构物的形状及尺寸限制,可以进行多次重复试验,是直接在结构物上检测混凝土强度的现场无损检测技术,并已成为混凝土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但回弹法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出现了较多的操作不规范、随意性大、计算方法不当等问题,造成了较大的测

无机非金属材料

试误差。

一、注意回弹法检测的适用条件

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首先要满足技术规程中所规定的条件, 同时,必须注意回弹法使用前提是要求被检测混凝土的内外质量基本一致。 当测试部位表层与内部质量有明显差异或内部存在缺陷,遭受冻害、化学腐蚀、火灾、高温损伤的,不能直接采用回弹法检测混凝土的抗压强度。

二、检测准备

凡需要回弹法检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往往是由于缺乏条件试块或标准试块数量不足;试块的质量缺乏代表性,试块的试压结果不符合现行标准、规范、规程的规定,并对该结果持有怀疑。所以,检测前应全面、正确地了解被测混凝土结构或混凝土构件的各种情况,其中以了解水泥的安定性是否合格最为重要,若水泥的安定性不合格,则不能采用回弹法检测。

三、回弹仪的性能

在建筑结构检测中采用的中型(N型)回弹仪,其冲击动能为2.207J。回弹仪作为一种计量仪器,其性能指标必须符合相应的要求,每一台仪器的零部件质量与装配尺寸必须保持在标准状态。回弹仪的规程尽管已有更新,但仍有不少地方不按计量规程检定回弹仪,还在错误地沿用仅以钢砧的率定值来确定回弹仪的标准状态,甚至有些仪器检定单位也是如此,这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抽样

抽样的原则应根据检测目的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作为常规质量监督和验收,应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作为安全鉴定,以主要承重受力构件为主,如主梁、悬挑构件等;而作为质量事故处理的依据,应由设计等单位提出。另外,如果是作为批量推定,当混凝土强度离散性较大时,应增加抽样数量,使检测结果更具有代表性。

检测混凝土结构或构件一般有两类方法。视测试的要求而定。一类是逐个检测被测结构或构件,主要用于对混凝土强度有怀疑的独立结构(如现浇整体的壳体、烟囱、水塔、隧道、连续墙等)、单独构件(如结构物中的柱、梁、屋架、板、基础等)和有明显质量问题的某些结构或构件;另一类是抽样检测,主要用于在相

无机非金属材料

同的生产工艺条件下,强度等级相同、原材料和配合比基本一致且龄期相近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被检测的构件应随机抽取不少于同类结构或构件总数的30%,且构件数量须<10件。具体的抽样方法一般由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及检测单位共同确定。

五、测区布置

当了解被检测的混凝土结构或构件情况后,需要在构件上选择及布置测区。测区是指检测结构或构件混凝土抗压强度时的1个检测单元。取1个结构或构件作为推定混凝土强度的最小单元,至少取10个测区。但对长度<4.5m、高度<0.3m的构件,其测区数量可适当减少,但应<5个。测区的大小以能容纳16个回弹测点为宜。测区表面应清洁、平整、干燥,不应有接缝、饰面层、粉刷层、浮浆、油垢、蜂窝麻面等,必要时可采用砂轮清除表面杂物和不平整处。测区宜均匀布置在构件或结构的检测面上,相邻测区的间距不宜过大,当混凝土浇注质量比较均匀时可酌情增大间距,但宜>2 m,测区离构件端部或施工缝边缘宜>0. 5m,同时<0. 2m;构件或结构的受力部位及易产生缺陷部位(如梁与柱相接的节点处)需布置测区;测区优先考虑布置在混凝土浇注的侧面(与混凝土浇注方向垂直的模板的一面),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时,可选在混凝土的表面或底面,根据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4.4.1的规定,检测泵送混凝土强度时,测区应选在混凝土浇筑侧面。测区须避开混凝土内保护层附近设置的钢筋和预埋件。对于体积小、刚度差以及测试部位的厚度较小的薄壁构件或小型构件,应设置支撑予以固定。构件选定后,测区应均匀地分布在构件的长度方向上。由于施工工艺等原因,构件混凝土强度往往沿长度和高度方向存在一定波动和离散性,因而均匀布置测区的代表性强。

单个构件测区布置:构件测区布置是提高单个构件推定强度可靠性的重要因素。在一个构件上不能简单地按均匀分布来布置测区,首先应在构件内力较大、外观质量较差的部位布置测区,然后再考虑其他部位均匀布区。这样可尽量避免构件内力较大、强度较低的部位被漏检。

六、批量检测中混凝土构件的抽样方法

在批量检测中,如何抽检构件是保证混凝土强度推定结果的真实性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本人认为,对一批构件的抽检不能机械地采用随机的方法。在抽样

无机非金属材料

率足够的情况下,应首先考虑结构受力较大、外观质量较差的构件;然后对外观质量正常构件随机抽样,所抽构件应尽可能在平面上均匀分布。这样可尽量避免结构受力较大、强度较低的构件被漏检。抽检构件的测区强度是否符合正态分布,是混凝土强度按批推定及推定结果的保证率能否达到95%以上的前提。

七、检测方法

按上述方法选取试样和布置测区后,先测量回弹值。测试时,回弹仪应始终与侧面垂直,并不得弹在气孔和外露的石子上。每一测区需弹击16点,同一测点只允许弹击1次。测点宜在测面范围内均匀分布,每一测点的回弹值读数精确至1,相邻两个测点的净距一般<20 mm,测点距构件边缘或外露钢筋、铁件的间距<30 mm。

八、碳化深度的测量

混凝土的碳化是指水泥水化产物Ca(OH)2与潮湿空气中的CO2反应,逐渐生成CaCO3。碳化过程是从混凝土表面开始逐渐向内部深入,故称为碳化深度。碳化后的混凝土表面硬度有所增加。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规定,回弹值测量完毕,用适当的工具在测区表面形成直径约15 mm的孔洞,将1% -2% (m /V)的酚酞乙醇溶液滴在孔洞内壁的边缘处,用深度测量工具测量混凝土表面至未变色部分的垂直距离,测量次数应为3次,读数精确至0. 25mm,取其平均值为碳化深度,并应精确至0.5mm。

九、测强曲线的应用

我国混凝土工程施工的机械化程度总体上不高,且施工队伍水平参差不齐,致使混凝土离散性大、表面质量差。另外,随着高性能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由于它在各方面性能上与普通混凝土存在较大差异,使得相当一部分工程的混凝土强度检测条件与测强曲线的适用条件存在较大差异。基于以上原因,如果使用统一测强曲线对工程现场的混凝土强度进行测试,有时会产生较大误差。检测人员应结合原材料、配合比、施工工艺、养护等施工情况,对测试结果的准确性进行分析,以免造成误判。必要时,可钻取数量<6个混凝土芯样,对回弹法测试结果进行修正,以提高测试精度。

参考文献:

无机非金属材料

[1]吴新旋.混凝土无损检测技术手册[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4: 15-42.

[2]JGJ/T 23—201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S].

[3]文恒武.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应用技术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1.8.1

[4]韩素芳,王安岭.混凝土质量控制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3.3

[5]常新伟,夏树威.工程检测中回弹法测强问题讨论[J].河南科学,2013,11期:1950-195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4iy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