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_邱勇俊

更新时间:2023-05-22 20:15:01 阅读量: 实用文档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21卷第4期2007年8月

能源环境保护

EnergyEnvironmentalProtection

Vol.21,No.4Aug.,2007

问题探讨

金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邱勇俊,饶鹏辉

(金华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浙江金华321000)

摘要:介绍并分析了金华市环境噪声污染的现状,提出了噪声污染当中的一些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关键词:噪声污染现状;防治;规划;管理中图分类号:TB53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8759(2007)04-0062-03

0引言

重度污染

>74.0

表2

道路交通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等效声级Leq:dB

好≤68.0

随着金华市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频繁和多样化,再加上城市规划布局的不合理和相关管理不到位,导致的环境噪声问题日益突出。噪声污染能够干扰人们正常的工作与生活,身心健康。水体污染的纷不断。民生活质量提高的因素之一。

中度污染

72.1~170.0

。1.3区域环境噪声

1.表3

噪声污染源交通工业施工生活其他合计

金华市环境噪声源构成比(2005年)

声源构成比/%

35.64.25.135.619.5100

Leq54.855.555.855.055.855.1

L1056.457.056.456.257.056.5

L5052.252.952.952.652.352.4

L9050.050.950.450.250.250.2

测点个数

42564223118

1

1.1

金华市的噪声污染现状

噪声污染评价标准

金华市每年秋季开展区域环境噪声(昼间)、道路交通噪声监测,并每半年进行功能区噪声定期监测。声环境标准执行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制订的《声环境质量评价方法技术规定》,功能区噪声评价标准执行《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

表1

重度污染

>65.0

2005年金华市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共布设网

城市区域环境噪声质量等级划分

等效声级Leq:dB

轻度污染

较好

好≤50.0

中度污染

60.1~65.055.1~60.050.1~55.0

格测点118个,网格大小为530m×530m。从表3

看出,金华市的噪声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为社会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

从全市噪声分布看,声级小于50dB的区域占4.2%,50.1~55dB的区域为50.0%,55.1~60dB的区域为43.5%,60.1~65dB的区域为2.5%。从总体上看,金华市城区的大部分区域环境噪声处于较好和轻度污染水平。1.4定点功能区噪声

表4

定点功能区噪声

噪声标准适用区

等效声级Leq:dB

工业区昼间

51.565

城市名称金华市区标准(GB3096-93)

居住、文教区昼间

夜间

53.1

45

58.855

混杂区昼间

56.460

夜间

53.150

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夜间昼间夜间

44.255

61.270

56.555

收稿日期:2007-04-15

邱勇俊等金华市环境噪声污染现状及防治措施分析 63

城市功能区噪声是对城市各类功能区的噪

声进行24小时定点监测,用以反映各类功能区的声学环境质量。2005年,金华市混杂区和工业区的昼间、夜间噪声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的昼间噪声标准达到相应标准要求。居住、

表5

城市名称测点数金华市区

58

1558

文教区的昼间、夜间和交通干线道路两侧区域

的夜间噪声标准超过相应标准要求。其中居住、文教区的夜间噪声污染最为严重,平均超标8.1dB。

1.5道路交通噪声

路段总长超标路段长路段超标率

71.16

3.75

5.3

道路交通噪声

66.9

车流量

-1

噪声均值

2005年金华市交通噪声超标路段总长度为3.75km,路段超标率为5.3%。

3

3.1

噪声污染的综合防治建议

2

2.1

金华市噪声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

社会生活噪声污染

社会生活噪声指日常生活和社会活动所造成的噪声,包括家庭、商业、文化娱乐场所的噪声等。社会生活噪声已成为影响金华市噪声污染范围最大的噪声源之一,其比例为35.6%。由于目前商业网点、娱乐场所星罗棋布,不断增多,居民在商业、噪声影响面很大。娱乐场所,,其夜间。一些商店、音响唱片点为了招徕顾客,故意调高扩音器音量或者使用高音喇叭,也是市民投诉的热点之一。2.2交通噪声污染

金华的交通噪声主要包括摩托车、汽车等各类机动车辆的发动声和喇叭声。随着金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区机动车保有量迅猛增加,给城市声环境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市区人民东路、解放西路、八一南路、宾虹路等主要交通干线车流量大,噪声污染超标情况比较严重。2.3建筑施工噪声和工业噪声

建筑施工噪声包括推土机、打桩机、搅拌机及装修机械噪声。建筑施工噪声位置虽然相对固定,具有暂时性,但噪声强度波动较大。建筑施工队伍为了赶工期,夜间违规施工对附近居民区、文教区造成噪声污染。

工业噪声主要来自工厂运转设备,如金属加工床、发动机、发电机、风机等。工业噪声声源固定,声强也相对固定,对临近住宅区影响较大。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建议

城市道路交通噪声主要由汽车排气、汽车齿轮和车体结构、轮胎和地面的互相摩擦、汽车鸣笛等产生。解决交通噪声污染的问题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做到,面。

,、改建、扩建的交通,应。在已有的道路两侧建设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设单位应采取必要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具体的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有:

(1)降噪路面

对于中小型汽车,随着行驶速度的提高,轮胎噪声在汽车产生噪声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因此修筑降噪路面对于控制交通噪声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所谓降噪路面,也称多空隙沥青路面,又称为疏水沥青路面。它是在普通的沥青路面或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层上铺筑一层具有很高空隙率的沥青混合料。国外研究资料表明,根据表面层厚度、使用时间、使用条件及养护状况的不同,与普通的沥青混凝土路面相比,此种路面可降低交通噪声3~8dB。

(2)种植降噪绿化林带

树木及绿化植物形成的绿带,能有效降低噪声。在公路两侧植树绿化,是防治交通噪声的有效措施之一。选择合适树种、植株的密度、植被的宽度,可以达到吸纳声波,降低噪声的作用。噪声的降低与林带的宽度、高度、位置、配置方式以及植物种类都有密切关系。

(3)声屏障技术

采用构筑声屏障的方式来降低公路交通噪声

64 能源环境保护第21卷第4期

是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降噪方式。声屏障降噪主要是通过声屏障材料对声波进行吸收、反射等一系列物理反应来降低噪音。

交通噪声污染的防治除了在规划和降噪措施上下工夫外,管理也非常重要。应该对本市的机动车辆的噪声排放进行规范,使之能符合国家规定的在用机动车辆噪声排放标准。除特种车辆外禁止安装使用外挂式音响设备。特种车辆装有外挂式音响设备的,应当按照规定使用。

公安部门可以在车辆比较多和居民投诉反映比较多的住宅区周边划定限制车辆夜间通行的路段和禁止鸣笛的区域,明确限制通行和禁止鸣笛的时段。设置机动车停车场、候车站的,应当合理选择位置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将车辆产生的噪声对周围生活环境的影响能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3.2区域环境噪声污染防治建议

(1)居民区内的餐饮,歌舞娱乐、生产加工和制造业场所造成的噪声污染。

为保证住宅区的安静,,罚款。

(2)响器材造成的噪声污染。超市应该禁止大喇叭揽客,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噪声敏感建筑集中区域使用干扰他人的音响器材,在商业经营活动中,禁止使用音响器材或采用其他发出噪声的方法招揽顾客。除特殊情况外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使用干扰他人的音响器材。加工、维修、餐饮、娱乐、健身、超市及其他商业服务业经营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防止生产经营活动产生噪声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在街道、广场、公园等公共场所组织娱乐、集会等活动,使用家用电器、乐器及其他音响器材的,应当控制音量,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在商业经营活动中使用空调器、冷却塔等可能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设备、设施的,其经营管理

者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使其边界噪声符合国家规

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3)防盗报警器噪声扰民问题。

建议机动车辆不安装使用不符合标准的机动车防盗报警器。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设置或者解除机动车警戒或者寻车时,不得产生噪声。机动车防盗报警器以鸣响方式报警后,使用者应当及时处理,避免长时间鸣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4)家庭装修或娱乐噪声污染问题。

使用家用电器、乐器或者进行其他室内娱乐活动的,应当控制音量或者采取其他有效措施,避免干扰周围生活环境。

3.3施工噪声污染防治建议

(1)工许可证,,负有责任。

,建设,使排放的噪声符合国家规定的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施工单位应当制定施工现场噪声污染防治管理制度并公告,把产生噪声的设备、设施布置在远离居住区的一侧。中考、高考期间及市人民政府规定的其他特殊时段内,除抢修抢险外禁止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从事产生噪声的施工作业。

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进行产生噪声污染的施工作业。但国家和本市重点工程、抢修抢险作业和因生产工艺要求以及其他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重点工程、因生产工艺要求或者其他特殊需要,确需在夜间进行施工作业的,应当取得工程所在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核发的准予夜间施工的批准文件。

参考文献:

[1]朱智强.公路交通噪声分析与防治措施[J].交通科技,2004,06.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ch4.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