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专题讲座论文

更新时间:2024-06-08 10:04: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苏州大学研究生考试答卷(作业)封面

考试(作业)科目:政治专题讲座

考试(作业)成绩:

学 院 名 称:艺术学院

专 业 名 称:平面艺术设计及理论研究

学 生 姓 名:陈勤学

学 生 学 号:20084205088014

授 课 教 师:

考试(作业)完成日期: 2009年6月3日

中国社会转型中道德疑难问题

——当今设计现实的伦理审视

[摘要] 当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处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双重背景下,正在经历着由传统的农业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的伟大转型。在这一转型期,社会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但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道德沦丧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都不同程度地阻碍和延缓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通过分析当今设计领域的伦理缺失现象,从道德层面对由设计带来的金钱至上、道德沦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等问题进行批判,并提出设计要实现以人的关怀为基准的伦理回归。因此,认真分析和有效化解这些问题,对于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的顺利推进,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 全球化;现代设计 设计伦理 设计批判

当今时代,是一个全球化加速推进的时代,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全球化,实现现代化,是拥有13亿人口的中华民族走向复兴之路的理性选择。在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当代中国社会也开始了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全面转型。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全球化给我们带来的,不全是机遇,也有巨大的挑战。全球化在为我国的发展创造着极大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为我国的精神文化带来了许多破坏性的后果,引起并加深了各种更为复杂的社会道德问题,使我们的现代化进程总是在由意识形态、价值、社会道德等所引导的矛盾冲突中前行。

社会转型期我国意识形态面临的道德危机

当代中国人生活在新旧道德的历史嬗变期,承受着新旧道德冲突,一面被新生活诱惑,一面又被旧心态所禁忌,陷入无法回避的道德困境。这种困境主要表现在这样几面:

第一,道德评价失范。一般情况下,人们根据内心的伦理心境毫不费力地作出符合多数人普遍接受和认可的道德准则的价值判断。而在社会转型的过渡时期,在利益多元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大背景下,这种心态终于恶变为无价值判断和无道德批判的多元、极端功利和无条件地承认既定的道德混乱。人们受到双重

标准或多元标准的影响,似乎哪一种标准都有一定的“合法性”,而任何一种标准的背后,又都可以找到反向标准,它同样具有存在的合理性。这种情境,使得当今道德评价变得模棱两可。在道德评价上,人们不再相信有一个适合于一切人的恒定的标准,常常陷入自相矛盾的窘境。甚至非道德主义也在一定范围开始抬头和泛滥,社会越轨和失范现象时有发生,有时表现得相当突出。

第二、道德“滑坡”现象的存在。20世纪80年代以来,作为一种全球性的生活方式,消费主义文化伴随着跨国公司的商品、广告、代理人和机构陆续进入中国,日益渗透到中国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领域,对人们的生活方式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我国思想道德领域出现了“滑坡论”这一现象。从个人消费伦理的角度来看,个人消费观念正逐步与市场经济相适应来说,讲求实惠、追求生活质量、愿意为未来发展投资、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等观念的逐步确立;然而相当一部分人由于过分关注金钱和物质利益,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人情冷漠、利益至上,一些人的生活方式可以说是花天酒地、挥霍无度,而当社会其他成员需要帮助时,他们的表现却相当冷酷;另有一些人收入水平并不高,但是在消费上的盲目攀比心理却很高,结果导致家庭生活的收支失衡;还有少数人自己消费起来潇洒自如,但对待老人却苛刻吝啬,这就是人们所说的道德“滑坡”现象。

道德层面中的设计伦理缺失

一、现代设计的伦理缺失“如果说,在纯艺术领域,艺术道德内涵的匮乏还因其与生活距离的不同尚不显得那么突出的话,那么,在设计艺术领域,则由于其对生活的强行干预性与介入性,已经产生非常明显的不良后果。”[1]现代设计已经不可避免的与商业结合到了一起,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下,制造商和企业开始对利益进行极端追求,人们在感受设计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开始感受到设计带来的种种不安和忧虑:为了快速实现高额利润,大量带有质量问题和安全问题的产品在短时间内被生产;为了增加产品卖点,提高销售价格,很多电子产品毫无针对性地增加了“名牌产品”等字样。

许多设计在带给人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工作无用功能;电脑产品的出现带来了信息泄密、网络犯罪、隐私偷窥等诸多安全伦理与道德伦理问题;“一次性产品”和“用后即弃”产品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严重威胁人类生存

环境等等。我们已进入了一个不得不讲设计伦理责任的年代,完全自由膨胀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开始破坏人类社会的正常秩序,影响人与自然的和谐。我们应该及时、清醒地认识到由于设计伦理观念的失落而导致了整个社会价值观念的畸形发展。在“设计”的名义之下,被商业动机所驱动的不道德设计行为与骗术招摇过市,“设计”有时沦为了一种“计谋”,成为无耻商人赚取普通老百姓口袋里钞票的工具,大量无视整体利益、无视道德伦理准则的设计层出不穷。尽管如此,也没有人敢站出来对这些现象说“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当然,我们并不是对历史和现状进行苛刻要求,而是用客观的眼光来看待设计历史和现状中的一些问题,并希望从中得到一些重要启示,从而把道德伦理准则引入到设计中。

在许多影视广告中,为了宣传产品特点和魅力,不惜宣扬违背诺言、放弃操守、以追求享受为最终目的的价值信仰,整个广告制作只为吸引眼球、促成购买,惟利是图,不及其余。 道德在广告中会出现异化,究其原因,无外乎商业利益。广告主希望尽量夸大商品的吸引力,占有更大的市场份额,获得更好销售效果,赚取更多经济利益。广告人不仅要满足这些要求,还应该在实际操作中,注意到自己所承担的文化传播和道德传播的使命感,不能不辨是非,更不能怂恿广告主惟利是图。中国人有着自己的审美情趣和道德标准,要使商品产生吸引力,获得良好的宣传效果,必须先打动人心,道德教化就是广告制作中最重要的一步棋,一步走错满盘皆输。明星虚假广告造成的社会负面影响已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我们应尽快建立起科学的广告道德体系,以此来规范广告市场。

正像任何事有“利”也有“弊”一样,“明星代言”在给商家带来可观利润的同时,虚假广告也乘机而入。近年来,部分名人明星滥用其知名度,频繁出现在不实甚至虚假的广告中,极大地伤害了消费者,并扰乱了市场。

二、导致设计伦理缺失的因素

1).设计成为了一种商业牟利工具。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设计是现代经济的一部分,它受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及各种社会、技术因素的支配,这无可厚非。但“设计不能陷入无限制扩张的商业和消费的活动中,设计行为的底线就是设计伦理。”[2]设计在欧洲被认为是生活的组成部分,是表达社会理想的一种方式,而在美国设计则是用来刺激消费,用来赚钱的工具。我国设计行业起步较晚,在设计理论和伦理道德观念上我们缺少自己的想法和原则性,设计的目的更多程度

上是为了刺激生产发展、以商家无节制的盈利为目的,而对设计是否反映人们的真实需要、是否浪费社会物质资源等置于考虑的门外。比如近几年兴起的手机产品,很多国内企业为了吸引消费者眼球,赚取更多利润,在手机的外观样式上大做文章,玩尽各种“样式设计”,一时之间手机设计成为了国内各大工业设计公司的主要业务,甚至很多国产手机厂商直接向日韩公司购买设计方案,或者直接抄袭国外的设计方案,市面上也开始大量出现各种“样式”手机,如大屏手机、音乐手机、摄像手机等,而这些手机质量却存在很多的问题。虽然一些手机厂商通过“设计”这种工具,在短时间内赢得了不菲的利润,但从长远来看,这种过分短视行为不仅不利于企业品牌形象的建立,同时也造成了大量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设计行为。

2)“.长官意志”左右了设计的价值取向。荷兰著名建筑师赫茨伯格(Herman Hertzberger)曾说过:“建筑师的地位始终是成问题的,因为他最后总是让自己做出让步。因此,他总是一个从属的角色,而且几乎总是服务于统治势力,因而也就让自己一而再、再而三地成为少数人手中的雇佣者,而不是社会的工具。”[3]众所周知,设计需要考虑到各种社会的、环境的、结构的、功能的及美学的等多方面因素的平衡。因此,设计方案的最终确定需要参考以设计师或设计部门为主的多个部门的综合意见。但现实的尴尬是设计师或设计部门在综合各方面考虑因素后往往没有最终决定权,设计必须报送某个最高“长官”审批或要考虑到某个最高“长官”的意见或喜好,否则设计方案就无法通过或要反复修改。当然,我们并不是去否认“长官意志”的正确性,只是考虑到现实情况中“长官意志”的形成很多并不是基于基本的设计规律,而是把经济利益、个人政绩等方面的因素考虑放在首位,并且由于历史的原因,很多“长官”并不都是设计领域内的专业人士,他们对设计评判的依据往往是依靠自己对设计的理解。此外,“长官意志”的形成往往会左右设计师的思维,从而导致设计师对设计方案的考虑不是建立在对设计本身的深层思考上,而是对“长官意志”的精心揣摩,是以赢得领导的嘉奖、获利为目的。

3).设计师道德自律性的缺乏。有观点这样认为:设计责任的承担者是设计师,因此设计师不能像纯艺术家一样仅靠自己的意志和愿望去进行设计,设计应该为大众服务;甚至有的设计师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置道德伦理不顾,设计作品

中充斥欺骗顾客、引诱消费、破坏环境等不良因素。因此,设计师在现代设计伦理缺失的问题上难辞其咎,因而必须强调设计师的道德自律性。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脱离整个设计环境的阶级性和历史性,单独考虑设计师的问题似乎显得有些不妥。我们知道,设计是设计师作为谋生的职业,设计师一般都是受雇于不同的社会集团、公司、企业,或是自己拥有设计公司,设计师是在甲方和受众之间的夹缝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的,很多情况下设计师并不是生产者,充当的只是制造商的配角,设计师往往是靠制造商和企业的意志和愿望进行设计,设计和生产什么样的产品往往是制造商和企业说了算,而市场经济背景下的制造商和企业为了追求利润,难免会有欺骗顾客、引诱消费的“意志”和“愿望”,从而使问题进入到“长官意志”的范围。此外,如果说在当今市场经济的社会背景下,要求设计师舍弃经济利益而空谈道德和伦理,这不现实也不可能,当设计师连自己“设计师”的位置都难以确保时,哪里还谈得上伦理自律?即便有自律,又能起到什么作用?当然,这也绝不是设计师放弃自律的借口,并且从当前现实的情况来看,设计师道德自律性明显缺乏在设计伦理缺失问题上难辞其咎。首先,一些设计师在同制造商和企业讨论设计对策和费用的时候,为了获得甲方的设计委托权,一味降低设计费用,夸大自己的设计能力和经验,而设计过程却是敷衍了事、蒙混过关,产生了一些不负责任的、劣质的设计作品,不仅没给制造商和企业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更是造成整个设计行业道德局面的混乱,严重污染了设计行业风气。其次,某些设计师成为制造商和企业的附庸,与一些奸商同流合污,丧失自己的职业道德原则和公德心,设计完全是以盈利为目的,设计出的产品华而不实或质量问题严重,以外表来欺骗和引诱消费者,这些产品不仅没有给使用者带来相应的便利,反而使用不便、寿命缩短,成为视觉污染、环境垃圾,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此外,还有些设计师为了获得名利,盗取他人设计成果,抄袭现有设计方案,严重损害他人利益,扰乱了整个设计市场,形成了设计界的不良风气。尽管设计师要依赖于市场、制造商和企业才能生存,或者说设计师的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也许是被所谓的市场和企业所“逼”,但这绝不能成为设计师丧失道德和良知的理由,一个设计师应有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素质,他的价值观与责任感会告诉他什么值得去做,什么不能去做,不说是“为人类的利益设计”,但至少在经济利益允许的范围内,设计师要对自己、对消费者、对社会负责,这也是作为一

个设计师的底线道德伦理原则。

4).设计伦理教育理论的空缺 “设计艺术作为人类造物行为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最基本的美学教育应当包括关于和谐的视觉形式的探讨、关于合理的功能形式的探讨、关于进步的伦理内涵的探讨这三大部分。”[4]从完整的学科体系来讲,设计伦理教育应当与设计方法论、设计技能等教育一样,成为设计艺术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设计艺术学科形成以“设计史”、“设计概论”、“设计程序与方法”以及与各设计门类有关的分支课程为主干的设计艺术教育框架,尽管还未构建一个完备的学科体系,但从这个体系中我们似乎找不到“设计伦理”的身影。我国设计艺术理论多来自于欧美等发达国家,其设计伦理教育理论的空缺也反映了一种国际性的缺陷。曾经在历史上对现代设计艺术做出过卓越贡献的“包豪斯”的创始者们,也都未将“设计伦理”列入他们思考的范围,也许当时的设计大师们确实还无法认识到现代设计会产生相应的伦理影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认识结构和教育结构的严重缺憾,这表明设计伦理的必要性地位在设计教育中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和体现。

三、设计在当下的伦理回归 设计是门艺术,故有“设计艺术学”的学科定名,艺术的目标是“真、善、美”,促进人们的全面发展。自古以来,艺术作为一种特殊的意识形态不仅有美的功能,更有道德的、教化的功能。而设计作为一门艺术,目的是满足人们的需要,提高人们的生存质量。因此,可以说艺术与设计的目标是殊途同归。现代社会,伦理约束缺位的设计在某种程度上正无限地刺激人类的“物质欲望”,无休止的物欲追求必定会导致金钱至上、道德沦丧和资源无限浪费,这显然与人的全面发展背道而驰。因此,设计呼唤伦理回归,这种回归本质上是呼唤一种人文关怀,要求设计以责任伦理为己任,把关怀作为自己的出发点,把设计的立足点放在人、环境、资源等因素的基础之上,通过物质的人工设计,达到群体对个体、个体对自身、个体之间的关怀以及人类对其他生命形式与整个生态环境的关怀,并从道德观念上求得人类社会的共同生存、平等、进步、秩序和安全,只有这样,设计才能真正实现以人为本的目的。

总之,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与设计实践是本世纪世界历史发展中引人注目的事件,由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由农业文明走向工业文明,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

会,这一切历史变革都是在全球化和现代化这样一种特殊的历史背景下进行的,机遇与挑战、危机与选择,这是一个历时性设计文化(前现代的、现代的、后现代的)的共时性消化与创造过程。中国社会转型的复杂性与多变性同时需要人们与时俱进的自觉意识,积极推进我国主流意识形态建设,以时代要求全面审视新情况和新挑战,并以创新的精神积极推动主流意识形态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

注释:

[1]许平,刘青青.设计的伦理[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及设计版),1997(03): [2]赵江洪.设计的生命底线—设计伦理[J].美术观察,2003(06):

[3]肯尼斯·弗兰姆敦.现代建筑——一部批判的历史[M].张钦楠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4

[4]同[1]参考文献[1]许平.视野与边界[M].杭州:江苏美术出版社,2004 [2]王海明.新伦理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3]李砚祖.从功利到伦理—设计艺术的境界与哲学之道[J].文艺研究,2005(10) [4]黄琴.论艺术与艺术设计在当下的伦理回归[J].理论观察,2007(02) [5]樊文江.美术辞林·工艺美术卷[M].西安: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9

谈谈对参加硕士生政治专题讲座的体会和建议

本学期上的政治专题讲座,课题新颖,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去听不同专家的讲座,针对性强,同时也可以学到很多非本专业的东西。

在收获知识的同时,还收获了阅历,拓宽了知识面,收获了成熟。老师们通过认真的精心准备,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其中的精华,大家也因此听得很认真,有时还共同切磋,互相学习,目的都只有一个能够尽快的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 作为一名学生,我更是抱着谦虚学习的态度,不敢丝毫怠慢。认真的听取着老教师们精彩丰富的优质课,吸取其中的优点以便将来为己所用,进而弥补自己知识和经验上的不足之处。虽然每位老师都有自己独特的讲课风格,但是教学的宗旨都没有离开新课改形势下要求的体现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为引导者的教学理念。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真正实现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目标。

老师在备课的过程中,认真学习新课标设计教学环节,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积极整和图片、文字、音频等教学信息资源,真正让学生在课堂上学有所得,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提升学生的语言素养。总之,为了上好每一节公开课,付出的心血,我们是深深感谢的,老师为我们付出了那么多,每一节精彩的课堂都凝聚着老师们无数的心血!发自内心的想向我们的老师们致意!因为大家都知道,这样做并不是为了展示老师多么优秀,更不是为了作秀,而是每个老师内心都有一颗积极进取的上进心,更是为了学生们!

作为一名从事创意的设计工作者,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就是选用敢于创新突破的科学思维去创造出引领时代潮流的、能为大众所服务的设计产品,这是我们的神圣职责。

不过每次去上政治课的时候有些教室基本上是空空荡荡的没几个人,但还是有位同学在那放录音,而且录音的效果也不好,我个人觉得这是一种资源的浪费,也起不到教书育人的目的。可以一个下午组织一两个班,一两个专家去听他们本专业的课题,这样也会做到有的放失,其它放录音的教室尽量不要开或者干其它的事,真正做到的有效利用。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5k56.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