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专题讲座讲稿

更新时间:2023-09-14 09:58:01 阅读量: 初中教育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校长专题讲座:教学活动设计的原则和要求

一、教学活动设计的六个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是指在设计教学时要全面考虑教学的任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学习方式方法等方面因素。使多种因素能够协调一致,相互适应,向着共同的目标形成合力。

2、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是现代教学的本质特征,其表现为三个不同层次,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这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体,一切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都要为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充分发展服务。从教学内容的选择要关注学生生活的世界,构建课本与现实世界的桥梁,到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过程,以及学生在学习中情感、价值观的体验等等。教师要自觉实现角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引导者、组织者。教学策略实现由重知识传授向重过程体验、重学生发展转变,由重教向重学转变,由重结论向重过程转变。

3、发展性原则

“一切为了学生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根本理念。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以及学生个性的充分发展。教学是认知、情感交流的过程,更是学生整体生命成长、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设计教学,注重在教学中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地学习,注重挖掘教学内容中知识

地、情感的、价值观的因素,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与教师共研讨、共探索、共提高,同发展。

4、过程性原则

现代教学区别于传统教学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过程重于结论”。传统教学的误区就在于重传授结论,轻过程探究,这一条残杀儿童创造性的所谓捷径,从源头上剥取了知识和智力的内在联系,排斥学生的思考和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为机械的听讲和记忆。这是对学生智慧的扼杀和摧残。重过程在于让学生“会学”,重在让学生亲自体验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掌握学习的方法,主动探究知识。学生明白“为什么是这样”、“这是怎样来的”。同时体验到学习成功的乐趣,增强了学习的直接动机,对学生的意志品质也是一场考验和锻炼。

5、开放性原则

新课程理论主张课程是开放的。因此教学实施的基本途径也应该是开放的。课程的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的开放性、课程目标的开放性、课程实施的开放性。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考虑师生互动、多感官参与、灵活多变的学习方式,立体教学信息传递以及多种教学组织形式。要营造一个宽松、和谐师生身心愉悦的气氛,使学生的心态和思想不受拘束,保持自由与开放,让学生展开想像与思考的翅膀,去学习、研究实现自身生命的价值。教师还要加强对学生开放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不迷信权威的意识。

6、情境,体验教学原则

教师要善于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激发和改善学生学习的心态与

学习行为,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并创造成功的条件和机会,让学生获得生命的体验,以愉悦的学习促进学习的愉悦。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精心设计教学情境和体验情境,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获得生命成功的体验,经历挫折与失败的考验。

二、教学活动设计的思路和要求

现代教学观认为:教学的过程是一个动态的生成过程,教学活动设计也应该是一个动态的、生成的、开放的过程。

1、教学设计的两个基本思路

(1)要依学科课程内容的结构特点来设计和组织教学。 (2)以解决问题过程的活动为线索和学生心理发展过程、活动训练为线索来设计教学。

2、设计要求

(1)创设良好教学情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合作学习,让学生拥有学习的主动权,拓展学生的发展空间,挖掘开发出学生潜在的能力。建立一种平等、和谐、理解、沟通的师生关系,有利于师生主体的发展。

(2)注重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启发学生不仅知道结论是什么,更要探究这个结论是怎样来的。让学生参与到探究的过程中去,让他们体验获得知识的乐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能力。

(3)过程重于结论。获取知识和技能方面,由过去的“给予”转变为营造教育情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出结论。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pefh.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