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幼儿园区域活动”的系列文章

更新时间:2024-05-07 12: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几点思考

幼儿园区域游戏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最佳手段。比起正规的教育活动,区域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有利地促进了新《纲要》有关素质教育的贯彻与落实,但随着区域活动的开展,一些问题开始逐步显现出来,比如,怎样的环境创设才是合理的,能使幼儿积极地与之发生互动?如何把区域活动这一形式有效地与幼儿园其它教育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活动中教师怎样指导才能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这些都是老师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随着观念的转变,理论研究的深入,教师开始只注意开辟新的活动区,把眼光仅仅放在“物”的投入上,放在可见的空间环境变换上,逐渐认识到:区域活动只是一种形式,凭借这一形式而进行的幼儿与环境、与引导者(教师)之间的相互作用,即发生在其中的教育过程才是最重要和最本质的。教师应满足幼儿的不同需要,有效地利用区域活动提高个体的发展水平,研究的重点应放在探索区域活动中幼儿与环境、与教师、与同伴的互动,并在此基础上总结有效的指导方法,以达到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区域活动目标和内容的制订

1 围绕课程总目标、每周目标和本班特点制订

区域活动并不是独立的教育活动,它是幼儿园整体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因此我们将区域活动的设置与幼儿园的主题教学进行了有机的结合。首先,根据课程总目标确定学期目标,然后由各班的教师根据本周展开的主教学、本班幼儿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区域,提出适宜的要求。例如中二班根据本班较多幼儿进餐习惯差、不爱吃早餐、喜欢吃零食等习惯开展了“健康的身体”主题教育,相应地在区域活动中开设了语言区:听故事“嘴巴里的小妖精”(保护牙齿)、“达达感冒了”(预防感冒);美工区:手工“煎鸡蛋”、画健康标记、“吃什么东西有营养”;科学区“吃的东西到那里去了”(知道食物在身体内的消化过程,要细嚼慢咽、少吃冷饮保护胃和食道、肠等),操作”营养配膳师”(懂得荤素搭配、营养全面、每天要吃早餐),通过相宜的区域活动促进了教学的整体最优化。

2 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

幼儿的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佳源泉,因此在实际的操作中,重视及时把握幼儿的兴趣,生成主题并开展相应的区域活动。如我们在带领大一班参观了服装厂后发现:幼儿对服装的制作过程充满了兴趣,同时他们又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在一次语言课“我设计的衣服”中想象出了各种奇妙的服装,如“会发光的衣服”(盲人穿着它晚上出门较安全)、“刺猬衣服”(穿着它到森林里去就不怕野兽攻击)??同时根据新(纲要》充分利用身边废旧物品的要求,生成了主题“环保设计师”,相应开展了区域活动,有角色区的“环保服装店”;美工区的根据废旧物品展开想象并加工制作服装;操作区的用贝壳、小桃核等制作服装配饰:表演区的自编自演“环保时装秀”。

此外,我们亦看到了区域活动的随机性特征,区域的安排并不是刻板不变的。它要求教师在观察研究的过程中适时进行调整,由班内两位教师随时讨论,一周进行一次调整。

二、围绕教育目标,为幼儿创造一个动态的物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他们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1 设置适合幼儿的区域

根据幼儿的认知、情感、动作、语言、社会性等发展的需要,站在幼儿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我们为孩子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如:小小的自然角里,盛开的月季、君子兰,嫩绿的蒜苗、胡萝L苗,再加上奇形怪状的小石子,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尤其是师生共做的“天平”,吸引了不少幼儿的注意,它是由一个饮料瓶和一个旧衣架巧妙组合而成,让幼儿在操作中感知平衡、并且幼儿通过多次活动逐步发展出“比重量”、“找支点”、“做平衡物体”等内容,因此扩大了干衡的内涵和外延??从这里可以更多地发

现孩子们智慧的萌芽、创新的火花。 2 设置具有弹性的区域

创设活动区要有一定的计划性,要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孩子发展水平有意识地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如学习(物体的弹性》,我们相应地为幼儿准备了一些气球、皮筋、弹簧、皮球、棉花、和海绵等东西,让幼儿在操作的过程中发现弹性的秘密??学习《物体的浮与沉》,我们为幼儿准备了水缸、木块、铁钉、纸张和橡皮泥等物品;让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科学的奥秘??

但是,活动区的预设和生成是相辅相成的,计划应有弹性,根据孩子的需要与兴趣的转移应该随时调整,记得玩娃娃家时,许多幼儿喜欢做饭。我们灵机一动,何不开家“小饭店”?于是在我们的提议下,幼儿从家里带来许多“锅碗瓢盆”和饮料瓶、奶瓶、蛋糕盒等物品,我们的“娃娃饭店”开业了!许多幼儿争着当小厨师、服务员或小客人,这里每天人头攒动,“生意兴隆”?? 3 提供丰富得当、富有层次的区域材料

为幼儿提供多功能材料、给幼儿创造想象的空间。老师投放材料丰富程度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幼儿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孩子会从中体会到成功和快乐。不同的幼儿,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幼儿,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幼儿,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幼儿,使每个幼儿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为了有助于幼儿小肌肉发育和培养细致操作能力,我们设置了“练习使用剪刀”的内容,根据幼儿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剪桔子皮②剪长条形纸③剪图形的三个层次,呈逐步递进,并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投放,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个红苹果,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苹果,这样改变了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使教师对哪个幼儿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再如在指导策略上,对较内向、能力较弱的孩子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帮助,而对较自信、能力强的孩子则告诉他“我相信你自己会想出办法来的”,这样就能更大地发挥区域游戏活动的应有价值。

三、加强教师指导,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的心理 环境

区域活动氛围宽松,形式多样,幼儿可以自由选择玩什么和怎么玩,在没有压力的环境中获得经验,体验成功和愉悦,因此,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激发幼儿探索的愿望,培养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是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1 适时介入,恰当引导

在区域游戏中,教师要适时介入幼儿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

首先,教师应学会等待。在活动中教师要至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要急于介入,而应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地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只要当幼儿的探索兴趣即将消失时,教师的干预才是积极的。教师如果不耐心等待,过早介入幼儿的活动,就可能导致幼儿原本富有创造性的想象活动因一个标准答案的出现而告终,如在智力区幼儿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教师的适时介入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提高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其次,应适时促进。在区角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拋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如我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幼儿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

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幼儿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幼儿在老师的启发下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发展。

2 尊重幼儿,科学评价

实施以鼓励为主,开放式的评价,能促进幼儿自我意识的升华、自尊心的建立、自信心的发展、个性的张扬,能为幼儿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如个别的过程评价,教师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幼儿,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需要教师多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等等,使其永远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能力弱的幼儿,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而集体评价,除了让幼儿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幼儿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幼儿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幼儿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

四、重视结合本园、本班的特点来创设活动区

刚开始搞区域活动的时候老师常常热衷于“克隆”与跟风,以为教育改革中所指的吸收新知识、把握新信息即是紧紧跟随潮流,教育思想和教育行为处于一种闻风而动的状态。开展一段时间以后,我逐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得出结论:不依葫芦画瓢,而是根据我们自己的特点创设区域活动,并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依据,尽力为幼儿提供发展的机会和条件。如考虑到小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较强的弱点,我们在小班设置了“生活劳动区”,安排了一个如家庭般温暖而热闹的活动区,让幼儿在其中获得许多生活中必要的本领、生活常识,获得做“家务劳动”的体验,在这里,幼儿每天有机会“理小菜”、“搓面团”、“剥豆子”并送到厨房去,而老师有时成了外婆,和宝宝边剥豆子边拉家常;有时成

了妈妈,教宝宝穿衣叠被,这一极富有特色的“生活劳动区”不仅满足了幼儿的需要。而且得到了家长的好评,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在家爱做事了,还会帮大人擦桌子、摆碗筷,家园合作也在幼儿自理能力提高的基础上得以深入。 区域游戏的开展,对每个幼儿个性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让我们创设最优化的环境,使之更接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

学习《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后感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一个由来以久的“老”话题,我们广大的幼儿教师长期以来都在从不同的理解角度重视区域活动,在理论和实践的探索中积累了不少有益的经验,当然,也有不少的困惑,存在一些误区。因此,从这一点看,幼儿园区域活动又永远是个新话题。正因为如此,2011年3月10日晚幼儿园有幸请来了吴海虹老师给我们做一个《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策略》的专题讲座,虽然外面春雨绵绵,可是老师们都十分认真地在听讲座。

从讲座中我更进一步了解到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选择、自我建构和自我发展的学习活动也是幼儿非常重要的一种学习形式,通过教师投放适当的材料,开辟独立的区域,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尤其对5----6岁的幼儿他们正处于特别好表现、爱探索的阶段,仅有的集体教学活动远远不能满足她们对新奇事物的探索热情,需要成人帮助他们进行小组的、个别化的学习活动,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然而,由于区域活动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调整的活动,需要教师投入更多的思考与精力,同时,教师也普遍存在重教学、轻游戏的特点,因此,区域

活动的开展还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需要我们静下心来反思,如何才能更有效、合理的科学地开展区域活动。

听了吴老师的讲座我发现了我们现在开展区域活动所存在的问题: 1、区域活动的材料投放、活动形式和主题内容的不匹配。 2、区域活动的材料、布局长期不变,引不起幼儿长期的兴趣。 3、区域活动内容单一,不能够使幼儿获得丰富的多样的体验。 4、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随意性比较强,教师缺乏必要的指导。

5、老师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 6、班级幼儿人数过多,区域活动时区域过于拥挤,易发生摩擦,易损坏材料,影响活动的有效开展。

7、区域活动各区域空间较集中,活动时相互有点干扰较嘈杂,容易分散幼儿注意力,减弱活动效果。

8、区域活动的材料不够精致、结实、易破损,幼儿操作时,使用空间狭小,没有充足的物品分类摆放柜,操作台。

根据以上问题我拟定了初步的区域活动计划: 1、制定和主题活动相关的区域活动目标、计划。 2、在区域活动中创设与主题内容相关的情境。

3、开展多种形式的主题区域活动,如看的、听的、操作的、探索的等。 4、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提供多样化的材料,多层次、多递进性的,多样化的材料才能够满足幼儿不同的发展需求。

5、围绕主题开展探索型的区域活动,在玩的过程中产生了许多问题,为顺利开展主题打下了基础。

6、培养在区域活动中与主题相关的社会性能力,幼儿在其中协作分工、交流协商,最后分享活动成果、分享成功的快乐。

7、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如小记者、小主持人等活动。

8、充分挖掘家长资源、社区资源丰富区角活动的材料和内容。

9、开发利用乡土资源,在区域活动中提供更多接近幼儿生活经验的材料和活动形式。

10、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 11、合理安排布局各活动区域,减少相互干扰因素。

12、延伸活动范围,可利用公共区域创设区角,拓展活动内容和空间。 13、投放材料应考虑美观、耐用,投放前相应的进行加固处理,给幼儿提出具体的活动要求。

14、区域活动融入幼儿每日的学习生活中去,长期有序的,持续性的开展,教师要给与积极的支持。

关于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不断地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园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

一、区域活动的合理设置

1. 空间的合理布局。在园舍面积小、幼儿人数多的情况下,需要教师对区域合理安排、巧妙设计。区域活动改变了以往幼儿园像小学教室似的整齐摆放桌椅的形式,用玩具柜把教室分隔成若干个小区,形成相对独立的活动空间,并在每个区用文字或图示标注活动区名称。在各区域设置时,要尽量做到科学合理,对需要安静的阅读区、操作区、美工区摆放在一起,并且要离吵闹的音乐区、表演区、建筑区远一些。社会区中的“娃娃家”、“医院”、“超市”可设置在相

对靠近的地方,便于幼儿在活动中的互相交往。此外,还可充分利用走廊、洗手间等空间,并且通过选择幼儿喜爱的卡通动漫形象加以装饰,力求创设一个温馨、舒适而又充满教育内容的环境。

2. 区域内容的选择。区域活动的设置要以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为依据,寻找最接近幼儿现有水平的活动,设置要有一定难度但又是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递进式活动内容。也就是我们平时在活动设置中常提到的要让幼儿跷起脚来摘桃子。既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又提出下一步发展高度,这样才能实现区域活动的实际意义。在内容选择上一般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及集中教学的活动内容。如,小班开设穿珠、喂小动物吃图形饼干,中班开设套数字戒指、拼图游戏,大班开设益智棋类游戏等;如,在“美丽的秋天”这个主题中可以设置树叶粘贴画、小树叶找妈妈、拓印树叶等一系列活动。

二、材料的有效投放

1. 材料的安全性。安全是幼儿活动中的重中之重,在区域活动中也是我们考虑的重点。为幼儿准备的成品、半成品均要安全、无毒;为幼儿准备的剪刀要使用安全剪刀;尽量少用含铅的纸张及物品;小班为幼儿提供的材料不能太小,以防幼儿将材料放入口鼻;及时增减活动材料,清理损坏的材料,对不适合幼儿活动的材料及时调整。

2. 材料的丰富性在注意安全的基础上,材料要符合幼儿的能力水平,满足幼儿的兴趣需要,使幼儿产生参与活动的愿望。这就需要教师准备的材料要丰富,这当中包括成品、半成品,如折纸、画纸、益智玩具、橡皮泥、娃娃、笔帽、小盒子、螺丝等等。这是教师比较辛苦的一个环节。成品投入较大,而半成品准备起来不容易,做的东西持久性不强,但是只有教师准备的材料丰富,孩子才有东西可活动,才能使区域活动的开展有意思。辛苦一点也是值得的,没有这一步,谈区域活动就是空的,就没有意义。只有材料丰富,孩子才能有更多的选择进行活动,只有幼儿活动经验多,才能促进孩子的发展。所以,我们不但自己收集各种活动材料,还号召幼儿、家长、社区共同收集。正是因为全园的努力和各方面的支持,才使区域活动顺利开展实行。不但促进了幼儿能力的培养,还使家园、社区之间的活动相互配合,进而有效地为幼儿教育服务。

3. 材料投放时要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在开展区域活动时一定要关注幼儿已有经验,准备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的材料。幼儿会玩的,教师可以适当放手,也可以让熟悉材料的幼儿带不常玩的幼儿活动。幼儿都不熟悉的新材料,教师可以在活动之前进行适当讲解,达到精心准备材料、按目的投放材料、关注材料使用,才能使材料在区域活动中产生最大的价值。

三、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适时指导

1. 建立宽松愉悦的师幼关系。建立宽松愉悦、和诣平等的人文环境,让幼儿在幼儿园就像在家一样轻松自如,教师是他们可亲可信的活动伙伴,这样的幼儿园才能真正成为幼儿的乐园。

2. 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幼儿的活动。赏识与鼓励不是简单地说“好,你真棒!”,而是要善于发现幼儿的优点所在,具体指出他好在哪里,这样才会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表扬是真诚的,同时也知道了自己的优点,有利于幼儿发扬和树立自信心。赏识是教育的良方,它能让幼儿健康自信地成长,值得在区域活动中提倡。

3. 既要给幼儿自主活动的空间又要进行适时指导。活动时,教师不应过多的干预,只有当幼儿遇到困难和问题需要教师帮助时,教师才适当介入,适时适度地提供帮助。开展区域活动要求教师具备更高的指导技巧,细致、准确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尊重幼儿的基础上,巧妙地引导活动过程,促进活动深入开展。 总之,开展区域活动让幼儿在园生活文明有序,为幼儿的发展提供了空间,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成长规律,提高了教育的时效性。

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0-2011学年度

[摘 要]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是幼儿园的一种新型教育活动,它是一种自由游戏活动,是一种学习性、探索性的活动。而教师对区域活动的精心设计与组织,会给幼儿带来了很大的活动空间。但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常常会出现参与性不高、偏区等现象,作为教师则应该利用合理的手段、有效的方法进行指导,以更进一步来促进区域活动的平衡及游戏活动的更深入开展。

【关键词】幼儿 区域活动 教师 发展

老师让小朋友们用一只脚的脚趾夹住报纸,用一只手抓住报纸,用力撒开;很多幼儿玩过以后,觉得这个方法太容易啦,他们又尝试出了:用一只脚踩住报纸,一脚用脚趾夹住报纸,再撕开;还有的小朋友玩出了:用两只脚的第一、二个脚趾夹住报纸撕开,还总结出“最后一种办法最难”。从这些例子里中,我们可以看出,幼儿通过自己发现、探索、讨论、总结,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方法,学会了学习。如果老师只限制他们固定用一种方法,则幼儿和情绪和活动的效果就会截然不同,可见,给幼儿一些自主和权利,对孩子的发展是多么的重要。 四、 教师适时适度地介入到区域活动中去。

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多自主活动的机会,其潜在的教育价值也不断被挖掘出来。但教师的最大困惑是如何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做到既不干预太多,又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观察者、促进者。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看作是孩子在玩球,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这里,我们可以把幼儿参加区域活动看作是孩子在玩球,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抛向自己时,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在接抛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起到介入的目的。显然这种介入是支持的,而非干预性的。例如,棋类区是孩子比较喜欢的一个区,既然是下棋便会有输有赢。我发现有的孩子输了棋后,很不高兴,甚至会气呼呼地坐到自己的位子上,这时,我便会坐到他身边,先安慰他几句,然后和他一起分析输棋的原因,鼓励他用新的“战术”去下棋。幼儿就是在老师的鼓励下体验成功与失败的快乐。又如,幼儿在玩娃娃家,正为娃娃生病着急时,教师就应当引导幼儿想想:平时你生病的时候,妈妈是怎么做的?娃娃家里没有药应该怎么办?这样一步步地引导幼儿自己想办法解决困难,并感受克服困难后的成就感,也就促进了幼儿高兴地、自主地活动。 五、及时做好观察记录

教师应该在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记录和评价,在此基础上,不断地调整活动区的环境,包括活动区域设置的增减,活动材料投放的改变,不断提供可促进幼儿持续发展的活动材料。设计并布置一些活动区域,制作并投放

一些活动材料,只是活动区教学的起点,不是活动区教学的全部。教师应该在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进行活动区探索活动的同时,通过认真的、经常性的对幼儿进行观察,正确评价幼儿的活动,包括幼儿的活动兴趣、活动水平、发展需求等问题,并在对这些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不断为幼儿提供更为适合他们年龄特征和兴趣特点,能够引起并进一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探索愿望,促进他们向更高水平发展的活动环境和材料。教师在活动区中的工作应该进入“提供环境--进行引导--调整环境--进行引导”这样一个周而复始的良性循环。只有这样,活动区教学才能够帮助幼儿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持续发展,幼儿的素质才能不断地得到提高。

这些年,正是由于我们树立了正确的区域活动的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并不断地学习借鉴→实践创造→反思提高,才使我们对区域活动内涵的认识,从最初的茫然、模糊到如今的日渐清晰。我们坚信,区域活动的内涵必定会在教师的开拓创新和实践反思中不断地推陈出新,而孩子们也一定会在区域活动这个适合他们发展的特殊“舞台”上,演绎出既符合他们能力和水平又超过原有能力和水平的一台又一台的生动话剧,从而让区域活动不断涌现出其生命的灵动与活力!

随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价值和功能日益凸显,许多幼儿园打破传统的空间布局,为幼儿设置各种活动区,给幼儿的主动发展提供了机会和可能。活动区域的创设就显得尤为重要。活动区域创设的重要目的是创设能鼓励幼儿自由选择、便于幼儿操作和大胆探索的环境,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创设区域,使区域环境更富有新意,更利于孩子的个性发展呢?经过实践和尝试,有如下的感悟。

一、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意义和价值 (一)什么是区域活动

区域活动幼儿最快乐的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在特定的环境中,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通过与材料、同伴、教师相互作用的活动得以全面发展。

(二)区域活动的形式

区域活动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集体活动、分组活动、自选活动、自由活动、主题活动、联合活动。

集体活动是将活动区活动看作是对幼儿进行集体教育的途径之一,如:需要全体幼儿学习某一知识、技能时,根据活动目标,在一个或多个相关区域中投放恰当的操作材料,让幼儿通过自由探索活动来感知内容,获得经验。

分组活动是将活动区视为对幼儿进行分组教学的场所。它主要适用于一是在发展智能方面,帮助部分幼儿获得某一知识、技能时,在相关的活动区域,对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幼儿作必要的辅导。二是活动区活动的开始阶段,为保证每位幼儿都能熟悉各区的内容、材料和工具的使用方法。三是教学材料不够,做不到人手一份。

自选活动的特点是在人为创设的“自然情景中进行的活动。主要适用于活动区活动成熟阶段,幼儿对于各区的材料、玩法等都已较熟悉。

自由活动的特点是活动的过程是幼儿主体内在动机完全得以激发的过程,幼儿进行的是“自发学习”,他们更积极地与环境发生交互作用。它和自选活动形式的主要区别在于,区域的提出、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添置等过程,处处体现随机性和幼儿的主动参与性,教师的教育意图在活动中不断地调整,灵活地实现。它主要适应于活动区活动的高级阶段。再就是一些特定的活动区域,如:角色区(娃娃家、百货商店等)。

主题活动的特点是各区域的活动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内容的选择、材料的投放为实现主题目标服务。适应范围是教育内容需要多种活动形式配合才能完成,以加深印象,促进幼儿理解。

(三)为什么要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近年来在我国幼儿教育中得到广泛实践的一种幼儿教育形式,它通过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材料,促进幼儿主动活动、自主选择、相互交流和持续探索,达到促进素质全面提高的目的。其主要特征包括幼儿活动的特征和教师活动的特征两大方面。

1、幼儿活动的特征。 A、促进幼儿主动活动

区域活动突破了传统教育中幼儿处于被动、静止状态的局面,不是教师把知识灌输给孩子,使孩子被动、静止地接受,而是教师通过设计、提供可供幼儿操作的环境特别是各种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地通过活动得到发展,充分的体现幼儿的主动性和实践性。由于幼儿教师设置的各个活动区以及为各个活动区提供的活动材料可以被看做是幼儿自主活动的实际对象,被看做是幼儿教育内容的物化,因此,我们可以把活动区材料看做是幼儿主动活动的物质基础。只有具备了这样的物质基础,孩子的主动活动才能落到实处。

B、促进幼儿的自主选择

幼儿园常设的活动区有日常生活练习区、语言区、数学区、科学区、美工区、音乐表现区、娃娃家、种植区等,涉及幼儿发展各个方面的多种活动区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广泛的空间,可以满足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发展类型、优势区域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在表现出区域性的同时还表现出层次性,小、中、大班通过区域设置的不同、材料难易程度的不同体现层次性,即便是同一班级中同一类型的活动也通过提供不同层次的材料来体现层次性,适宜幼儿不同发展水平、不同学习节奏的多层次的活动材料为幼儿进行自主选择提供了循序渐进的,可以满足不同幼儿根据自己的发展程度、学习节奏等进行自主选择的需要。

C、促进幼儿的相互交流

幼儿在同一活动区的活动可以看做是被共同的或相似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聚拢起来的小组活动。可以说,在这个小组里,每一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之间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关注同伴的言行成为存在于每一个幼儿身上的普遍现象。由于来自同伴的激励和启发往往比教师的说教更能激起幼儿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为此每一个幼儿都能通过伙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和由此导致的相互激励和启发而使自己不断地碰撞出新的火花,进而促进自己不断地在活动区中进行新的探索。可以说,在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的相互观摩、学习、启发和激励是经常性的,是区域活动的必然,也是幼儿不断进步、不断提高的重要推动力量。

D、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

培养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最初的创造意识是幼儿园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可供他们持续探索的环境和材料以及教师具有针对性

的个别指导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幼儿初步的创造意识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萌发的,幼儿初步的创造能力也是在不断操作实际物体的活动中发展的,亲自动手、动脑的、持续不断地实践活动是幼儿创造活动的起点。从这个意义上,幼儿园区域活动为促进幼儿的持续探索进而促进幼儿创造意识的萌发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无限的机遇。

1、教师活动的特征 A、活动的动机性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首先应学会观察,注意发现幼儿活动的兴趣点。如幼儿喜欢的游戏主题、内容、玩具材料有哪些,幼儿为什么喜欢?他们在游戏中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进而了解幼儿活动的水平以及不同幼儿在活动中的个体差异,并根据幼儿活动事件,灵活地执行自己预定的活动计划,机动地调整活动的目标、内容与指导程序方式。有效地将教师的目标转化为幼儿的内部需求。

B、活动的应答性。

活动中,教师不是活动的主动发起者,但对幼儿的活动要做出有针对性的特定应答反应。一是对幼儿活动的支助式应答,即根据幼儿在活动事件中出现的矛盾、疑难、困惑,给以适合、适时、适度的支助,提供解决问题的信息、线索和思维步骤,促使幼儿活动持续与发展,帮助完成幼儿活动计划;二是表现为对幼儿活动的认同式应答,以幼儿伙伴的身份参与幼儿活动,按幼儿活动计划共同活动,认同幼儿活动方式,分享幼儿成果;三是表现为对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引导性应答,即挖掘幼儿负面活动事件的潜在意义,抓住可利用和有生成意义的教育价值,诱导幼儿改变活动计划,引导幼儿活动积极开展。

C、活动的非权利性。

教师主要以幼儿的同伴和支持者的身份参与活动,而不是以组织者和指挥者者的身份领导活动,主要以建议、商量的口吻支持活动,而不是指令、要求的口吻控制活动。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幼儿、尊重幼儿。尊重他们的活动,尊重他们的活动成果,允许幼儿坚持自己的活动计划,保留自己的意愿、意见。教师不应以教师的权利干预和影响幼儿的活动。

D、活动的隐蔽性。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4x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