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论文

更新时间:2024-05-07 12:50: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课程论文

姓名:

学院:

学号:

专业:

联系电话:

任课教师

二〇一二年 五 月期望成绩 __________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

摘要: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问题进行分析,并建议政府进行各

项改革,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发展现状,浅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状况及其存在的问题,寻求适合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方式。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是世界汽车发展的潮流,是适应新时代的战略发展方向。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

1. 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2009年初出台的“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形成50万辆纯电动、充电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产能,并明确新能源汽车销量要占乘用车销售总量的5%左右。随后,科技部在全国13个城市开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试点工作;财政部公布了对购置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补贴的对象和标准;工信部召开了规格极高的“2009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国际论坛”,紧接着又宣布新能源标准试验方法全面启动。这些扶持政策的密集出台,体现了国家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决心和信心,有利于鼓励汽车企业加大科研力度,提高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的研发水平,促进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实现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化。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还利用各种机会积极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在奥运会和残奥会上,共投入了自主研发的600余辆新能源汽车[1],在世博会、全国两会、中博会、达沃斯论坛、博鳌论坛等都有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这些新能源汽车的投入使用,使得新能源汽车能更好地推广。

2. 企业主导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近年来,国内车企纷纷涉足新能源汽车的研发与生产,参与新能源汽车的示范运行及其产业化进程。上汽集团已在混合动力、纯电动、代用燃料三大领域布局。2010年将推出混合动力版荣威,2012年

将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纯电动汽车。东风集团目前集中于混合动力客车和电动小巴,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仍在研发之中。长安汽车新能源发展内外结合、逐步推进。2008年杰勋HEV是国内首款自主品牌混合动力轿车,2009年底推出纯电动奔奔mini,已在重庆建设新能源产业基地。比亚迪国内新能源汽车领先者,2008年已推出插电式混合动力车F3DM,2009年推出纯电动轿车E6,计划以新能源汽车进军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领先企业。

我国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较快,基本具备了与发达国家相抗衡的实力。

三、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 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的矛盾

研究发现,混合动力汽车可以大幅度提高燃油效率。不过也存在两个问题,一是系统复杂化,能效大幅提高将导致系统非常复杂;二是如果实现复杂系统的动力装置,成本将非常高,难以产业化。而如不这样,将技术标准维持低水平的话,能提高的效率空间则比较小,没有多大利润[2],从而形成能效、技术难度和实现低成本之间的矛盾。这个技术问题是制约汽车工业发展的核心问题,技术问题如能解决,宣传推广就很容易能够做到了。

2. 政策扶持力度还不够,较少直接惠及消费群体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靠的是市场的需求,而市场需求的主体是消费群体。目前,国家对新能源汽车产业有一部分政策支持,但是,这些政策大体上都是针对源头生产企业的,对于广大的新能源汽车消费群体,国家并没制定完善的政策,及时的给与补贴。由于目前的新能源汽车售价普遍比传统汽车高出1-2倍,甚至数倍,这种情况下,如果国家补贴缺位,市场需求无法兴起。

3.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体系没有建立起来

按照科学的划分,交通能源转型有3个阶段:找到可以大规模提供的新能源;实现新能源的大规模供应;通过新能源汽车的量产有效利用新能源。单纯在新能源汽车技术上实现突破,甚至成功进行示范运行,并不能解决能源供应问题。如

果新能源汽车产业化战略规划不能够建立在清洁新能源大规模供应的基础上,即使企业在新能源汽车技术方面也许会领先,但主流产品会没有竞争力,从而将置身于危险的境地[3]。问题是,目前中国大规模的清洁能源供应体系远未建立,国家也还没有制定出新能源大规模供应和能源基本转型的具体计划和时间表,从而使得新能源汽车的长久、稳定发展缺乏新能源供应这一物质基础。

除此之外,还有汽车合资企业多,核心技术少;市场宣传力度还不够、民众需要持开放性心里对待;资金、人才均有较大缺口。

四、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对策

1.政府和企业加大资金投入,加强研发力度,努力形成自主核心技术,逐步提升汽车系统的安全性

2.逐步建立起清洁能源供应体

3.适时颁布鼓励新能源汽车消费的政策。在新能源汽车发展初期,政府应加大对公共和私人购买的扶持力度,通过减少税收,或给予现金补贴等方式激励消费者购买。

4. 加强国际间合作, 参与国际分工。新能源汽车涉及的面很广,靠单独一个国家的实力很难讲整个产业全面做开来,这样的话就需要我们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参加世界范围内产业的分工 [4],减小自身风险。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中国的汽车产业应该将分工定位在高科技上,才能改变“世界工厂”的局面 5。汽车企业应该准重技术创新,攻克新能源技术问题,研发新技术,形成企业自主竞争优势

[1].郑明桥.新能源汽车正“驶入”百姓生活.经济日报,2009-02-13. [2] 金万宝,何蛟,贾世英.新能源汽车产业市场化并非坦途[N].中国工业报,2009,7.21:第B03版.

[3] 杨嘉林.汽车产业能源战略再思考[R].中国汽车业抢抓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高层论坛,2009,5.

[4] 李金津.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思考及相关建议[J].工业技术经济,2008,27(1):6-8

心得体会:《现代汽车与汽车文化》这个课程是我人生中的第一个选修课,我选择它有很多原因:

1、老师如何:选课时师兄师姐的推荐选修课中,这个课程都会在列表上,一致评定这个课程的老师很好,课程比较轻松,而且还可以学到很多的汽车知识。 2、个人考虑:在众多的课程中,我对汽车这个比较感兴趣。

3、时代的发展:汽车慢慢的成为生活的必需品。作为我们的出行工具,虽然我现在没有汽车,但是在不久的将来,我也会拥有我自己的汽车。我们很有义务责任去了解它

4、奢侈心理:看到汽车两个字,我就会想到世界的名车跑车,选择这个课程,我可以系统的去了解世界名车的发展史,更大的激发了男人的跑车的热衷 一个学期下来,时间证明了我的选择是正确的。我学到了基本的汽车技能,这些很是实用的东西,对我以后的生活会有很大的帮助。同时我也学到了很多关于汽车的其他事物,例如企业的汽车文化等,满足了我对名车文化的了解欲望。 意见和建议:

1、可以的话,可以举办一些关于汽车的活动。例如:让同学们自己去收集不同汽车的照片,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们。 2、鼓励我们去车展,现场了解更多的汽车知识。

3、播放多点汽车主题的电影,自己看和在课堂上课时看会有不同的感觉。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r4xg.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