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姓名谢鲜梅性别女出生日期

更新时间:2024-05-20 1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谢鲜梅 性别 院所 学院 职称 女 教授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1961.5 13603534554 e-mail 是否博导 物理化学 xxmsxty@sina.com 否 导师代码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层状催化材料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多年来,一直从事基础化学的教学工作,为本科生讲授《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为研究生讲授《催化原理》、《催化剂工程》等课程。科研工作致力于无机微孔层状化合物催化剂的合成及其应用基础研究,特别是对结构独特、性能优异的类水滑石化合物已进行了近十年的研究,针对类水滑石的合成方法、合成物结构与性能表征、催化应用展开工作,目标在于研制出高效、经济、绿色环保的多功能新型催化剂,如各种安息香醚类光敏剂一步合成催化剂、生物柴油合成催化剂、有机合成中间体合成催化剂等。 名称 来源及编号 山西省基金(20000015) 资助金额 3.0万 近3年承担的科研课题1. 由水滑石转化制备多元氧化物及其催化消除NOx的活性研究 2. 水化学分析理论与方法 3. 煤热解反应中分子内氢原子转移过程 (第二完成人) 横向 国家基金(20776093) 3.0万 30.0万

主要成果论文: 1. 分子催化 2007 20(增刊) 2. Journal of Natural Gas Chemistry , 2006, 15(2): 100-104. (Ei收录) 3. 现代化工,2005,25(9):37-40 (Ei收录) 4. 催化学报,2003,24(8):569-573 (SCI收录) 近3年发表论文十多篇 获奖: 1. 2005年山西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2. 2003年山西省首届高校教学名师 3. 2002年山西省高校教学改革成果二等奖 专利: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院所 庞先勇 化学化工 性别 职称 男 教授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1956.6 e-mail pangxy_tyut @ 126.com 否 6014830 是否博导 物理化学 导师代码 主要研究方向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应用量子化学、吸附与表面化学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庞先勇,男,1956年6月生,博士、教授。在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基础化学部任教,现任基础化学实验中心副主任。多年从事基础化学和包括结构化学、量子化学的教学,有扎实的理论功底,知识面广。攻读博士的课题是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973)(G1999022106)的06子课题:“等离子体炬辅助煤热解气化基础”,同时也是该项目的研究骨干。期间对等离子体化学与化工、煤化工等方向也有深入地研究。此外,还是两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20476069)(20573077),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1021)等课题研究的第二主持人。在国内外刊物:《物理化学学报》、《结构化学》、《分析科学学报》、《化学工程》、《燃料科学学报》The Journal Physical Chemistry A,C、Langmuir等发表论文多篇,在攻读博士期间,该还参与编著了专著《热等离子体化学——原理及在煤加工中的应用》的初稿,完成了其中较大篇幅(约18万字)的工作。 名称 来源及编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57307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476069) 主要论文: 庞先勇,田取珍,贾兆昌,等,N2和CO在5A分子筛上吸附的气相色谱研究,化学工程,2007,35(2):48~51 Xian-Yong Pang, Li-Qin Xue, Gui-Chang Wang, Adsorption of atoms on C Surfaces: A DFT study Langmuir, 2007, 23, 4910-4917. Li-Qin Xue(作者的2004级硕士生), Xian-Yong Pang, Gui-Chang Wang, Is the Preadsorbed Sulfur Atom Always Acting as a Poison for the Surface Reaction? J. Phys. Chem. C 2007, 111, 2223-2228. 庞先勇,薛丽琴,王贵昌,Cu(100)表面HCOO对CO2吸附的稳定作用:DFT计算研究,物理化学学报 2007,6, 1023 资助金额 第二主持人 第二主持人 近3年承担的科研课题离子液体体系中分子筛的合成与特性研究 用第一原理量子化学计算方法研究媒的热解反应机理 主要成果 获奖: 专利: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孙文阳 性别 院所 基础部 职称 导师代码 男 出生日期 1963.1 e-mail Swy2001@126.com 副教授 联系电话 13803465785 是否博导 否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主要研究方向 有机合成和超临界萃取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1985.7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同年分配到太原理工大学任教至今。 长期以来从事有机化学、无机化学的教学,同时开展药物及中间体方面的精细有机合成。2003.9考入太原理工大学在职博士,从事超临界萃取方面的研究。 名称 来源及编号 山西省科技厅,科技攻关 资助金额 6万元 近3年承担的科研课题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与应用 论文:α-萘乙酸甲酯合成法研究 羟甲基-15-冠-5的拟固相合成 主要成果 聚合物支载的15-冠-5的合成等 获奖: 专利:一种腺嘌呤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制备 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合成方法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梁镇海 性别 院所 化学化职称 工学院 导师代码 男 教授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1956.9.16 6018193 e-mail 是否博导 liangzhenh@sina.com 否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物理化学;化学工程 主要研究方向 电化学合成;电极材料;电化学水处理;非线性化学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梁镇海,教授, 博士,1979年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化学专业。1993年太原理工大学物理化学专业研究生班毕业,2007年获得太原理工大学化学工艺专业博士学位。主持和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山西省科技攻关等项目十余项,获山西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各一项,获山西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两项,山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山西省科技厅鉴定项目两项,发表学术论文六十余篇,其中SCI收录十一篇,EI收录九篇,ISTP收录一篇,专著一部,发明专利八项。培养硕士研究生二十余名。 近十年来科研方向为电化学合成、电化学水处理、电极材料和非线性化学。 1.电化学合成:电化学合成硼氢化钠、己二酸、二羟甲基丙酸、臭氧和过氧化氢等。 2.电化学水处理:用电化学方法处理废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和焦化废水中的氨氮。 3.电极材料:研制开发氧化物类耐酸阳极,探讨其固溶体形成机制及电催化性能。 4.非线性化学:用分析几何理论和Monte Carlo方法研究电极过程的规律。 名称 来源及编号 资助金额 近3年承担的科研课题Ti/MnO2阳极固溶体机制及第一性原理 新型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发与应用 电化学法深度处理有机废水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771080) 山西省科技攻关项目(051039-3) 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31024) 25万元 15万元 3.5万元 论文:(1).耐酸非贵金属Ti/MO2阳极SnO2+Sb2O4中间层研究[J].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2006, 35(10):1605-1609(SCI、EI收录)。(2).镍电极开路电位法测定微量硼氢根离子[J].分析化学,2006, 主要成果34(S):145-147.(SCI收录)。(3).Ti/SnO2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J].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2007, 36(2):278-281 (SCI、EI收录)等60余篇。 获奖:(1).填充床电极反应器反应工程研究,山西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997年) (2).光电催化在洁净技术中的应用基础研究,山西省自然科学二等奖(2005年)。 (3).灌溉用咸水淡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山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2006年) 专利:(1)一种印刷油墨清洗剂及其制备方法,ZL 02102265.8;(2)电解法制备硼氢化物的工艺,ZL02135357;(3)强氧化剂的制备工艺,02135446.4;(4)光电极处理水中有机物的工艺,ZL 200510012789.3;(5)耐酸阳极及其制备方法 200710061700.1;(6)电化学制备己二酸工艺 200710061709.2;(7)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及合成方法,200710061646.0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院所 李哲 化学化工学院 性别 职称 男 教授 出生日期 联系电话 1957.2 6018495 e-mail 是否 博导 lizhe@tyut.edu.cn 导师代码 主要研究方向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能源环境催化科学与技术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主要研究方向:能源环境领域的多相催化科学与技术研究,包括催化剂材料的制备研究、催化剂的性能、催化反应机理、以及催化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目前主要的研究课题:柴油车和稀燃汽油车尾气中NOx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以及含氧燃料车尾气多种污染物同时催化氧化催化剂的研究等。先后在国内外著名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其中有11篇被SCI和EI收录。取得科研成果1项,国家发明专利3项,培养硕士研究生11名。两次留学德国,一是在Karlsruhe大学Weisweiler教授小组从事柴油车尾气净化催化剂的研究;二是在Dresden工业大学Reschetilowski教授的研究小组从事“负载Ni的沸石材料催化剂上NOx和N2O的同时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 近3名称 含氧燃料车尾气甲醛净化低温催化剂的研究 含氧燃料尾气催化净化技术的研究。 论文: 来源及编号 山西省发改委、归国人员项目。编号:2005-16 “教育部“十五”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 资助金额 5 万元 10.3万元 年承担的科研课题 (1) 李哲,黄伟,谢克昌。Mo/ZSM-5催化剂体系上NO的选择性催化还原研究,催化学报,2002,23 (6):535 (SCI收录) (2) 李哲,谢鲜梅,李瑞丰,工科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探索,大学化学,2002,17(3):16 主要成果(3) 李哲,黄伟,谢克昌。 Mo/ZSM-5催化剂体系上NO的SCR研究,第十一届全国催化学术会议论文集,p753。 2002,10,杭州。 获奖: ■ 《甲烷氧化偶联低温催化剂体系CaO/ La2O3的制备与性能研究》项目,通过山西省科技成果鉴定,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成果完成人:李哲,靳瑛。 ■ 《环境净化催化剂的基础研究》项目, 荣获2005年度山西省高等学校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人:武正簧, 张建明,李哲,杨冬花,郭彦文,谢鲜梅。

■ 《氮氧化物及其前驱体的形成与抑制研究》项目,荣获2005年度国家教育部自然科学二等奖。获奖人:常丽萍, 谢克昌,赵炜, 林建英, 李哲,李春柱。 专利: (1) 谢克昌,李哲,黄伟。氮氧化物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专利号:ZL 02135601.7 (2) 李哲,谢克昌,黄伟。负载型氮氧化物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专利号:ZL 03112535.2 (3) 李哲,谢克昌,黄伟。含氧燃料尾气中多种污染物的同时净化催化剂及其制备,申请号:200610012738.5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姓名 靳利娥 性别 食品与环境 女 出生日期 1964.2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e-mail 是否博导 生物化工 Lejin2003@163.com 院所 化工学院 职称 导师代码 主要研究方向 副教授 联系电话 否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1987年毕业于山西师大生物系,2000年太原理工大学生物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教学工作。在食品、环境再生资源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科学研究工作.具体包括:1)进行了对膳食纤维食品的研究2)确定了一种测定食品中微量硒的新方法; 3)进行了鸡嗉囊内益生菌的筛选,发表相关学术论文十五篇,待发表接受论文3篇;申请发明专利一项.科研项目“气相色谱—原子吸收联用技术测定人体体液中甲基汞、二甲基汞的方法”经省科技厅组织鉴定,达国内领先水平.主编“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基础》一部 名称 来源及编号 资助金额 25万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及催近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50576062) 年承担的科研课题化对液体燃料的影响 等离子热解焦炉煤气制乙炔合成气技术 降低鸡蛋胆固醇内益生菌的筛选及作用机理的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No.30771576) 8万 山西省攻关项目(No.051161) 20万 发表主要论文:枸杞中抗氧化性物质的提取及抗氧化性研究.林产化学与工业,2006, 26(3):55-58(EI收录) . Antioxidant activities and composition of extracts from chil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42(5) (SCI收录)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的研究.现代化工2007,27(2):34-38(EI收录) 生物质与废轮胎共热解催化热解油热重分析及其动力学研究.燃料化学学 报2007.10(EI收录) 主要成果Factors influencing the quality of pyrolytic oil from used tires. Energy sources,(in press) (SCI收录) 茄茎中生物总碱的提取条件的选择.生物质化学工程,2007,3 鸡嗉囊内益生菌的初步筛选. 生物技术(2008.1已接受) 主编教材: “十一五”规划教材《生物化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40万字 获奖:

姓名 樊金串 性别 院所 化学化工 主要研究方向 表面活性剂与催化,资源利用化学 专利:一种复合型动物饲料强化剂的制备方法 (200610012465.4) 化工学科2008年硕士生导师信息表

女 出生日期 1966.1 e-mail 物理化学 fanjinchuan@yahoo.com.cn 职称 副教授 联系电话 6014786 是否博导 否 导师代码 所属学科二级学科 个人简介及研究内容简介: 樊金串,1986年7月毕业于山西大学化学系,1989.7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1989.8-至今主要从事物理化学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研究的内容主要有:煤中微量元素的赋存状态及迁移规律;选煤循环水中积聚的有机物研究;煤系黄铁矿的综合利用研究。近年来主要从事二甲醚甲醇合成催化剂的制备,表面活性剂在催化剂制备中的应用,以及催化剂制备新方法的开发等研究工作。参加973项目(2005CB221204)的部分研究工作。 名称 来源及编号 贺西选煤厂2006 资助金额 1.5万元 近3年承担的科研课题选煤厂技术管理软件开发

主要成果论文:聚乙二醇对二甲醚合成浆状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研究(第十三届全国催化会议论文集,2006);制备方法对浆态床二甲醚合成催化剂稳定性的影响研究(分子催化,2007);一步法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完全液相制备中原料配比对催化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催化学报) 获奖: 专利:二甲醚合成催化剂及制备方法,申请号:200710139634.5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ah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