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调研报告

更新时间:2024-05-16 18:52: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调研报告

——以南京财经类高校为例

现今,创业项目发展得如火如荼,在大学校园里创业的概念也越来越为广大的同学了解与接受,越来越多的高校大学生加入了创业大军。我们对南京典型的四所财经类高校的在校生和他们周边的人群及部分社会人士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以从各个角度了解在现有环境下在校大学生创业的现状。在本次对创业者的调查中我们发现,创业项目与专业联系紧密的并不多。针对这种现象,我们有针对性地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形成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联系的调研报告。

一、本次调查的主要内容

(1)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现状(2)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优势与弊端(3)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联系的调研结论(4)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及方法

本次调查我们选择了南京市具有代表性的四所高校——南京审计学院、南京财经大学、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对这四所财经类高校的在校生和他们周边的人群及部分社会人士进行调查,并对部分创业者进行回访,通过问卷、座谈、采访、网上查资料等方式,了解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联系的情况,并对结果加以分析,得出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优势与弊端。

三、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联系的调查结果 (一)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现状

在本次对创业者的调查中发现,创业项目与专业相联系的只占35%,而且还主要是在销售和电子行业。创业者表示首先我们是财经院校,专业设置主要以理论为主,使得财经院校的大学生的主要从事资金少且技术含量较低的服务型行业。

(二)创业于专业相联系的优势与弊端

根据对社会人士与在校创业成功者的走访调查,关于在校大学生创业势应不应该与专业相联系的问题,他们各有不同的看法,认为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

的人占65%,剩下的35%的人认为创业项目没必要与专业相联系的。于是项目小组针对这个争论点,通过对社会人士、在校创业成功者的采访以及查阅资料,精心的列出了关于在校大学生的创业于专业相联系的优劣势的深层分析。 优势—专业是“他山之石”

在校大学生的专业是他们创业时的垫脚石和敲门砖。因为高等教育是以专业教育为主的准职业教育,在校大学生所学的专业往往是他们最擅长的。中国有句俗话说“隔行如隔山”,正所谓不熟不做。另外在校大学生还未毕业参加工作,肯定缺乏社会经验,如果急于创业并且一味跟风选择了高收益但自己不熟悉的行业来创业,很有可能失败。最好还是从熟悉的做起,把专业技术基础打扎实,创业者把自己在大学期间接受的专业教育直接应用于自己的创业实践当中,这样也可以提高成功的机会,所以应尽量避免盲目投资创业。

大学生创业如能结合自己大学时所学的专业进行,更有利于自己进行创业实践。当然,对于高校而言,如何根据学生的专业,有针对性地进行创业方面的教育和指导,也是高校做好大学生创业教育首先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校大学生结合所学专业进行创业也有多种选择。对于学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学生来说电子商务、网络游戏等都蕴藏着丰富的机会。IT领域的创业项目前期投入少,适合那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学生。学习通信或医药专业的学生技术上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医药、通信等领域是我国政府重点发展又是全球关注的领域,此类专业的大学生可积极应用政府的支持鼓励政策,大力发展本专业的创业。对于学习设计相关专业的学生则可用自由职业者的身份进行创业,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可在速记训练机构、作文辅导中心、杂志社、普通话培训机构等方面寻找良机。体育科学学院的学生可在体育用品销售、设计运动方案、体育俱乐部、户外素质拓展等方面下功夫找商机。对于动力工程学院的学生,环保公司、环境监测、环境治理、出售和研发环保产品等都不失为好的创业方向。音乐专业的学生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些家敎服务或是向形体培训机构、舞蹈敎学机构等方向发展。作为与工业发展息息相关的化工类专业,此类学生在化学工艺、试验分析、化学敎育、农业研究研发等项目上都有较大创业发展空间。对于一些新兴传媒专业学生,可在视频制作、影视制作、广告设计等方面寻找创业机会。当然对于任何一个专业的在校大学生来说充分利用自身在学校期间所积累的能

力优势、人脉资源等在一些资金需求不大、项目周期不长、人手配备要求不多的项目上开展自己的事业都是非常重要的。在校大学生在选择创业项目时应考虑到自身特点,谨慎选择创业项目。 弊端—机遇比专业更重要

创业的成功决定于主客观诸方面的因素,所学的专业仅仅是诸多因素中的一个。一个人创业的最佳状况就是自己的眼光、胆略、专业等主观因素和天时地利人和等客观因素的完美结合,但这只是理想状态。创业实践中,机遇因素、环境因素的作用一点不亚于专业因素,一味地强调专业,很可能会让自己失去机遇或者让自己陷入作茧自缚、自投罗网的困境。当然,在创业实践中,一定会遇到知识、技能等专业方面的问题,但这可以通过在创业实践中的学习去解决,也可以聘请专业人士去解决。而失去了机遇,说不定就葬送了前程。另外,也要看到,现行的大学专业教育,是以培养“打工仔”为出发点和归宿的。如果说专业教育在培养“打工仔”方面还有点经验的话,那么在创业人才培养方面确实是乏善可陈。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事实也告诉我们:不搞专业的,创业;搞专业的,打工。大学领导、教师按照目前专业教育的思维一味强调创业与专业相结合的必然结果是让更多的大学生去打工。

那么人们为什么会热衷于强调创业与专业的结合呢?一是因为思维的定势。人们总认为学什么专业就要从事什么工作。二是因为专业老师私心杂念作祟。如果不讲专业,那么他们的地位、作用就要削弱,甚至饭碗要丢掉,因而只能抓住专业这根救命稻草不放。三是因为认识混乱。没搞清楚“专业为我”还是“我为专业”,专业学习上的“异化”已让许多人不明白“专业学习是为了人”这样浅显的道理。

创业与专业的关系应该是:专业服务创业,不是创业为了专业。因此,学校、教师不能要求学生创业必须结合眼前所学的专业,而是要为学生的创业提供合适的新专业。在一个真正倡导学生创业的学校,不是空谈创业要与专业相结合,而是不仅允许而且应该鼓励创业学生转专业。

(三)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结论

诚然比尔盖茨大学学的是法律、马云学的是英语、郭广昌学的是哲学,他们的创业与他们所学的专业都无直接的联系。但李彦宏创建了中国乃至全国最大的

中文网站,这不能不得益于他大学的信息管理专业;“股神”巴菲特的成功同样不能离开他大学时的经济与投资专业。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项目与专业相联系还比较少。在创业要不要与专业相结合这个问题的讨论上,谁都不能给出一个准确的答案。在校大学生创业时应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决定自己的创业方向,当然大学生创业时首先考虑的方向应该是与专业相关,因为跟社会的其他创业群体相比,专业可能是我们最重要的一个优势了,但前提是自己的专业是基于自己的兴趣。

(四)在校大学生创业与专业相联系的建议

根据我们的调查南京的财经院校只是将创业教育作为教学主渠道以外的一个附属部分,往往是由团学工系统举办类似于讲座、论坛、创业计划比赛等活动来推行创业教育,并没有将其纳入正统的人才培养计划和体系之中,即使现有的少数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其教学模式也往往局限于开设《创业管理》、《KAB创业教程》等选修课程,局限于知识的传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实践机会与发展空间,没有真正做到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所以财经院校应提高对大学生自主创业的重视,务实的帮助学生更好的创业与专业相结合。建议如下: (一)设立基本的创业课程并且重视它

学校应该面向所有专业设立创业管理的课程,并且把它做为必修课,这样能引起学生与老师的重视。其次应该设立试点专业,在试点专业搭建专业创业平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才是出路。在试点专业的专业教育中,设置创业实务、专业创业、中小企业创业管理等为专业必修课,通过教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理论与知识教育。在实践教学环节,利用专业实习、实践、综合实习等实践教学载体,强化对学生“学以致用”能力的培养。有条件的学校可以搭建专业创业平台,让学生把专业知识运用到创业实践当中,成功实现自主创业。 (二)学校应提高学生创业项目的科技含量

在我国,高校学生创业的动力,最初往往来自学生自身自发地形成的。例如,“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发端于1997年清华大学经管学院团委借鉴国外的做法而举办的创业计划大赛。当前,我国高校的学生创业实践,多数是学生自发创办的,主要面向校内市场的、侧重于日常消费品的经营项目,缺乏科技含量与高附加值,基本属于生存创业。

如果能在学校有组织的引导、导师有意识的指导下,把科研成果转化为创业项目,既能有效促进产学研的结合,又能大大促进学生创业实践由生存创业向机会创业转变,有利于初创企业的成长。 (三)注重假期的实践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的一种渠道;是让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手段;是实践检验所学专业知识和提高专业技能的有效载体,从而对大学生就业创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根据我们的调查,财经类学校对社会实践的重视远低于农、工、医等其它非财经院校。

学校可以通过设立学分,加强考核来强制性要求学生认真做好社会实践,同时学校也可以为同学们提供一些假期实践的机会。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gn7.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