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初中生物八上17-20章复习学案

更新时间:2024-04-25 09:58: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十七章 动物的运动

一、动物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1、动物和植物的一个主要区别:动物能够通过运动,主动地、有目的地迅速改变其空间位置。 2、动物的运动方式:飞行、游泳、爬行、行走等。 3、动物运动的意义:通过运动主动地适应环境。

举例:狮通过运动捕食;羚羊通过运动避敌;一些鸟类通过迁徙获得食物,进行生殖等。 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动物的运动器官:

如:鱼的鳍;昆虫的翅和足;陆生动物的四肢;鸟的翼等。 单细胞动物如:草履虫的纤毛;变形虫的伪足等。

蚂蚁的运动器官是足,有三对足,一般是一侧的前足、后足和另一侧的中足为一组,进行交替运动。

2、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

(1)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关节是骨连结中的一种,包括关节头、关节窝、关节囊、关节软骨、关节腔。 (2)屈肘运动: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

伸肘运动: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3、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1)人和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是:食物

(2)人和动物通过呼吸作用释放食物有机物当中的能量,维持各项生命活动。 (3)动物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

第十八章 动物的行为

一、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

1、动物的行为:动物的体态、发声和其他所有外部可以识别的变化 2、主要类型

①觅食行为:包括全部与获得食物和处理食物有关的活动。

举例:猎豹追捕羚羊;响尾蛇的红外感受器感知鸟或哺乳动物的准确位置等。 ②防御行为:动物对付外来侵略,或对同群其他个体发出警戒而产生的行为。 举例:蚂蚁有几种信号:跳疯狂舞,撞击巢壁,产生警戒性颤动,分泌警戒外激素等。 ③生殖行为:动物在进行世代延续的生殖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一系列的活动或动作。 举例:占据领地或巢区、鸣叫、识别异性、引诱、求偶、筑巢、交配、孵卵和育幼等。 ④社会行为:动物群体中不同个体分工合作,共同维持群体生活的行为。 举例:白蚁群体有雌蚁、雄蚁、工蚁、兵蚁之分。

雌蚁和雄蚁:繁衍后代;工蚁:建筑蚁巢、喂养幼蚁等;兵蚁:保卫蚁穴

其他常见的动物行为:迁徙行为、节律行为、洄游行为、攻击行为等。 二、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1、先天性行为:动物生来就有的、由遗传物质所控制的行为。 例如:蜜蜂采蜜、蚂蚁筑巢、蜘蛛结网、鸟类迁徙等。

后天性行为:不是生来就有的,是动物在成长过程中,通过积累生活经验和“学习”逐渐建立起来的新的行为。例如:幼年的黑猩猩通过观察,很快就能学会用树枝“钓”白蚁吃。 2、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动物行为的产生是动物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的调控。

第十九章 生态系统

一、生态系统的组成 1、生态系统的成分

⑴生态系统的概念:在一定的地域里,生物与环境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互相作用、互相依存而形成的统一整体。例如:一块草地、一个池塘,沙漠、海洋、陆地,甚至整个地球。都可看成是一个生态系统。 ⑵两种基本成分:非生物成分和生物成分。

①非生物成分: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②生产者: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是食物之源。 ③消费者:以动物植物为食的动物和人是消费者。

④分解者:腐生细菌和真菌,以及腐生动物如蚯蚓,把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归还到环境中

去。

2、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⑴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取食和被取食的关系。

⑵食物链:肉食动物取食草食动物,草食动物取食植物,生物之间通过取食的关系而互相联系形成食物链。例如: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等。

⑶食物网:许多食物链互相交错,形成的复杂的食物关系被称为食物网。 3、生物富集及其影响

⑴生物富集:指生物从周围的环境中吸收并积累某种物质,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不断增加的现象。

⑵生物富集常伴随食物链而发生。例如,DDT通过由浮游生物、小鱼、大鱼和鹰组成的食物链其浓度不断增加,最后在生物(鹰)体内富集的浓度可达百万倍以上。即食物链的最高级浓度会最高。

⑶生物富集的危害:虽然生物具有一定的解毒功能,但当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积累超过一定的浓度时,生物就会出现受害症状。例如,当人体每日摄取的氟超过8—10mg时,就会出

1

现骨硬化等症状。

二、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 1、能量流动

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最初来源:生产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阳能。

⑵营养级:生态学上把食物链中的各个营养层次称为营养级,在食物链中一般由生产者组成第一营养级,植食性动物组成第二营养级; 以植食性动物为食的肉食性动物组成第三营养级,其余以此类推。

⑶能量流动方向:例如:“草→兔→狼”食物链中,草进行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后,一部分在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一部分则用于植物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当动物取食植物时,能量就从植物体流入到动物体内,其中一部在动物的呼吸作用中以热能形式散失掉,一部分则用于动物的生长、发育和繁殖。最后动植物的遗体中存留的能量可被分解者利用。注意:生产者体的能量是最多的,食物链最高级的动物的能量是最少的。 2、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

⑴能量流动伴随着物质循环。碳循环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物质循环。在大气中主要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存在的。

⑵循环过程:①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固定下来,产生有机物;②动物植物和人在进行呼吸作用时产生二氧化碳;其残体或被微生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或形成石油或煤,燃烧后也产生二氧化碳。形成的二氧化碳都释放到空气中了。 ⑶自然界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就处于相对的平衡状态。

⑷其他物质如氮、磷、硫等也一样,在生态系统中反复循环。例如,陆地上和海洋中的某些生物参与氮循环,每年大约固定4×1010

kg氮等。

第二十章 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一、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1、生物圈中的各种生态系统

⑴两大生态系统:根据地理条件的不同,生态系统可分为两大类:①水域生态系统,又分为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②陆地生态系统,又分为林地、草地、荒漠等生态系统。 ⑵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包括大气圈的下层、水圈和岩石圈的上层(主要是土壤层),以及生活在其中的各种生物。

⑶生物圈的特点:是地球表面各种不同类型的生态系统的总和,是最大的生态系统,内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2、生态平衡

⑴生态平衡概念: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自然生态系统内的生物种类和数量一般是相对稳定的,它们之间及其与环境间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也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 ⑵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的平衡,它依赖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一般来说,生态系统中

生物的种类越多,食物链和食物网越复杂,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就越强。

⑶但是,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一些因素如 ①自然因素:火山爆发、地震、 雷击引起的火灾等 ②人为因素:如修建大型工程、大量排放有毒物质、引进或毁灭某些生物种类、大量使用农药或化肥等,会使生态系统遭到破坏。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人工生态系统和生态农业

⑴现代化农场、大型养殖基地等,还有天然草坪、农田等都是人工生态系统。

⑵人工生态系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它的平衡需要人类来维持。如农田生态系统就是典型的人工生态系统。为了丰产,人类常常大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加剧环境的污染,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 ⑶生态农业:

①从国情出发,在继承传统农业精华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科学的管理手段,反发展粮食与多种经济作物生产,发展大田种植与林业、牧业、渔业,发展大农业与第二、三产业结合起来,利用传统受精精华和现代科技成果,通过人工设计生态系统,协调发展与环境之间、资源利用与保护之间的矛盾,形成生态上与经济上两个良性循环,经济、生态、社会三大效益的统一。

②生态农业是一种人工生态系统。例如,我国南方地区的桑、蚕、鱼塘生态农业系统能使丝绸业、食品业、渔业和能源等都得到合理的发展。

③生态农业是解决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矛盾的有效途径,有利于实现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是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⑷但我们也要阻止人工生态系统的过度扩张,保持一定比例的自然生态系统,维持生物圈中生态系统的平衡,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极为有利。 二、生物圈是生物的共同家园

人类的破坏活动:森林面积的减少、荒漠化的扩大以及污染的加剧等,使得人类的生存环

境越来越恶劣。

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要求既使当代的各种需求得到满足,又保护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危害。

2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l7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