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11.09-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创建自评报告

更新时间:2024-01-11 15:38: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南京市数字化校园创建工作自评汇报

(南京市高淳区东坝中学)

高淳区东坝中学是江苏省首批示范初中,学校现有教职工80多名,学生600多名。学校一贯重视现代教育技术的建设工作,今年又更新添置了一批新设施,全面实施数字化校园的建设工作。对照验收标准,现简要汇报如下: 一、组织机构、队伍建设、保障措施

学校有信息工作领导小组,校长亲自抓信息化工作,邢小林校长具体分管教育信息化工作。工作小组定期召开信息化工作会议,研究、推进学校信息化工作。

学校在12年成立了东坝中学信息中心,聘任陈淳胜老师为信息中心主任,享受中层干部待遇,全面具体负责信息化管理工作。信息中心职能明确并常态化开展工作。学校信息化工作有明确具体的人员和分工,并落实相应的职责和待遇。学校信息中心每学期都有工作计划与总结,并送区备案。

我校现有18个教学班,信息技术管理人员按照《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中有关要求设岗。目前,我校信息技术任课教师2位,均为本科学历,中级教师。陈淳胜老师担任兼职网络管理员,曾多次参加网络管理培训,还兼职音视频制作人员,有相应的培训证书,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人员要求的II类标准要求。

学校有以信息中心为主体,英语、化学、数学、历史、地理等学科数字化校园的应用团队,分别开展学校的英语、数学、化学等学科网络教学探究。

其中信息组的陈淳胜,外语组的傅京华,化学组的杨荣飞,数学组的张飞标等教师积累了一系列的经验与资料。

我校积极参加各级教育主管部门举办的网络团队教研竞赛,组织教师积极参加数字化校园应用研究,结合网络教研和课堂观察,提高课堂效益。相关应用研究的过程性资料基本完整。

我校能按照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积极组织教师参加各级现代教育技术培训,考核通过率高。

学校每学期在校本教研中都安排一定课时的信息技术培训,并且在学期教师业务考核中,要求教师向学校自主建设的教学资源库上传1个以上的电子资源。 学校长期组织教师进行教育信息化的校本培训。近几年分别进行了多期电子白板、录播教室使用、交互式一体化触摸屏等方面的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全校教

师全员参与。

学校重视外出培训与研讨、考察、参赛等活动。网络管理员陈淳胜等老师每年定期参加市、区组织的各种专业技能培训,并获得相关合格证书。

学校教研室积极组织教师参加省市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并积极参与有关的研讨与竞赛活动。目前市区组织的专业技能培训研讨等,我校都参加了。学校每年都安排信息技术、化学、语文、数学等研究团队的老师外出研讨、培训、考察、参赛等。

学校在《东坝中学校长2012-2015任期目标》中,有关于教育信息化工作的规划。学校同时制订了《2013-2015年东坝中学数字化校园三年规划》。分析了现状、优势与存在的问题,明确提出了学校信息技术的发展蓝图远景。规划整体性、可操作性强。

同时,学校及信息中心的年度或学期工作计划及总结中,均有详细可行的实施计划与措施。

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有管理、保障机制。重要规章制度在机房、网络中心、各教室、专用教室等位置上墙。在学校规章制度汇编中,有关于信息技术与校园网络管理方面的制度、职责。

学校经费充足,可确保信息技术设备的经常性运行、维护经费和设备更新添置经费。可确保学校信息技术课程的正常开出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近几年,我校每年分别投入数十万元用于信息技术装备。主要更新或添置了校园网络系统、网管中心设施设备、视频监控系统等硬件设施。

学校教育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帐目,及时进入管理平台,帐目数学化管理,并与南京市装备中心联网,每年审核。 二、校园数字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

东坝中学教育信息化装备基本达到《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标准》II类标准。在校学生数与网络环境下学生使用计算机数(即生机比)达到6.67:1。教师每人一台办公电脑。生机比与师机比均达到II类标准。

我校有2间标准计算机网络教室,校园网络管理中心1个。学校所有报告厅、专用教室及普通教室均安装多媒体设备,计29套。

学校正在区电教中心指导下,与区、市电教信息中心建立城局网,实现千兆到学校及办公桌面。配置与功能超前发展,达到高水平现代化教育学校的要求。

学校网管中心、信息技术专用教室、广播站、电视台、监控中心内部配套设

施齐全完好。今年又高标准地增加了一批设备设施。

网管中心在综合楼三楼,有防火、防潮、防腐、防雷电、防尘、防盗、恒温等措施,环境达省标。网络中心机房内有视频监控与红外报警系统。

学校实现了无线网络覆盖,在重要办公区域、会议场所、图书馆等均能够支持无线网络环境下的办公、教学和移动学习。学校无线网帐号、密码公示在校园公共场所的显目位置。帐号与密码方便师生来宾使用。

所有教室、办公场所及公共场所都有网络信息点,提供端口对照表并有维护记录。

原有的网络工程正常运转5年,受到区电教中心的肯定,走在区前列。学校网管员定期检查学校网站及信息备份内容。目前尚无存储系统日志设备,暂不具备完善不良信息过滤、垃圾邮件过滤等功能,暂无智能化信息安全应急机制。

学校在门卫和网管中心均安装了监控主机。在各教学楼口、实验室门口、办公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化学危险品库房、会计室、门卫等重要场所与路口,均安装了监控摄像头。同时,学校有12路以上红外线防盗报警设备等。实现双技装设备的监控。学校监控可由微机远程管理。目前全校9个摄像头(机位)。管理部门可在办公室随时调看。学校正申请防盗报警系统与110连通。学校安全监控系统等的建设和配备符合《江苏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II标准》以上的相关要求。学校网管中心、微机教室、监控中心内部配套设施齐全完好、技防及消防设施完备。

三、校园数字化资源建设

学校充分利用省市区教育信息网、教研网、各学科专业网站向教师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和面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种培训资源。有基于校情的自主开发的教学教学资源库管理平台,定期补充、更新、升级。资源覆盖所有学科所有年级并有一定的存量。

我校有自主开发的初中数学课程基地;我校教师能够制作一定数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自主研发的教学资源库平台长年向教师开放,便于教师提交、上传。信息中心能够独立完成课堂实录和相应的简单编辑。每学期规定教师每学期至少制作1个以上的教学资源。

充分利用已有的、成熟的各级自主学习平台:高淳教育网、南京教育信息网、南京教研室网站、江苏省中小学教研室网站、中学学科网等。信息技术课有交互教学、学习平台。

校园网上有校园快讯、党团建设、家校联系、班级和学生展示等专题栏目和各处室工作栏目。信息发布、更新及时。教师、学生和家长能够进行身份认证;校内工作人员能够依据权限发布和获取信息。管理员、行政人员、教师、学生、家长,凭注册身份,按不同权限和密码以发布信息、访问学校网站。

校园网上有每周工作、公示、通知、文件、作息时间表、信息发布等。能提供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基本功能。目前,学校网站功能尚不包括文件流转、公文审批等。主要功能参见校园网网址首页。

各学科教师能使用省、市、区提供的教研平台或本校自建的平台开展教研活动,积极使用市区教研室网站、学校教学资源库、视频资源库等。许多教师以微博、区教育信息网为平台,拥有自己的教研、教学、反思空间。 四、校园数字化管理

学校还有多种管理模块,全部由我校自主开发的数字化校园应用系统,在校内使用效果明显。主要有如下模块: 1.学生成绩管理系统2.教师业务考核管理系统3.教学资源库平台。

在人事管理、财产管理、档案管理、体卫管理、图书管理、实验室管理等方面,学校均能按照上级行政部门要求正常使用。并且在校园网上的统一的链接入口。帐号密码分别有相关部门负责。 五、校园数字化应用成效

学校在校园网站建立了电子备课系统,教师均能熟练使用。学校90%以上教师充分能熟练使用计算机和网络进行电子备课,每节课有电子教案或课件;计算机房等专用教室使用效率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手段开课课时占学期总课时的80%以上。掌握3种以上常用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工具与技术,能自主制作课件或改造课件。每年录制十几部各级公开示范课的课堂实录及其他活动视频。今年又制作了几部微视频参与区评比。

我校教师能及时总结教育技术应用研究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成果,撰写成论文进行评比或发表。学校多位中青年教师有与教育教学相关的优质个人主页及资源。多个学科的教师参加网络团队教研活动比赛,在区里获奖。

我校学生积极制作班级主页、个人主页、博客、空间或QQ讨论群等专题网站、空间,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进行网上讨论、学习或发布通知。

我校绝大部分同学能熟练使用不少于3种的网络交流工具,如QQ即时通讯软件、西祠在线论坛、电子邮件等与同学、教师、专家交流。许多班级均有自己

的班级空间,许多学生有自己个性化的QQ、博客等空间。

通过课堂内外,绝大多数学生已经能独立开设博客、微博、与同学、老师、专家及其他人沟通交流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班级均有自己的QQ群,学生中也有自己个性化的群,他们经常在自己的小群体中自由交流。

课余时间、节假日、寒暑假期间,学校信息化设施向学生公益性开放。 我校有一个区级“十二五”规划现代教育技术研究课题。

学校团委积极组织各班开展网络文明行的主题班会、电脑小报等比赛。信息中心与团委等部门经常联合开展全方位的文明上网教育与上网技能辅导包括博客空间、个人主页创建与网络道德教育、网络安全等教育活动。自觉遵守网络文明守则,自觉抵制网络不良诱惑,争做文明网民。学校网络活动室被南京市教育局评委“校园文明网络活动室”。

学校积极参与省、市、区三级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教育资源库开发建设及优质教育资源评比活动,对获区级以上奖项的老师进行奖励,有一套激励机制鼓励教师参与学校资源建设。 六、学校资源建设与特色应用

我校在在数字化校园建设及应用中有较为突出的成绩。陈淳胜等老师撰写的论文在区级论文评比中多次获奖。

2012年我校前瞻性地以信息化为切入点和突破口,努力打造以信息化为鲜明特色的学校,提升教师,发展学生,影响家长。通过不断摸索,勇于实践,我校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现已具备数字化校园各项条件,为进一步提高办学质量,打造品牌学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6rko.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