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作用调研

更新时间:2024-04-12 12:11:01 阅读量: 综合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作用调研

一、研究现状述评

网络环境这个生态系统中,网络事物较多,从已有的研究网络与青少年价值观的文献来看,多集中在网络媒体、网络文化对青少年的价值观的影响及形成,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价值观,网络音乐和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影响及形成等等,通过对这些网络事物的分析和探讨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和形成提出可行建议。具体有代表性的文章如下:

在现代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依托互联网而形成的,以信息交流为主要内容的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价值观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王萍在“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指出汹涌而来的网络文化在为青少年的成长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也对他们正确价值观的确立和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提醒人们对此必须予以高度的关注,并探索出有效的应对措施。随着媒介化社会的来临,大众媒介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越来越显著。孙琳琳,张凡迪为了解不同阶段青少年群体价值观形成中媒介因素的影响状况,于 2010 年下半年在沈阳地区 8 所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发现媒介因素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影响:初中生价值观形成过程中倾向于接受与正统学校教育相一致的媒介影响;大学生的主流价值观受大众媒介负面影响较大,且媒介依赖性较强;高中生对媒介内容的喜爱度最高,且主流价值观较模糊和犹疑。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人际交往具有交往时空的无限性、交往方式的间接性、交往角色的虚拟性、交往关系的平等性、交往内容的开放性等特点。刘涛对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人际价值观培养进行了思考,认为这些网格交往的特点在一定范围内影响着青少年人际价值目标、人际价值手段、人际价值评价,带来青少年人际关系淡漠、人际信任危机、社会责任感淡化等负面影响,进一步指出网络环境下培养青少年人际价值观的途径在于优化网络环境,促进青少年网络交往的有序化、正规化; 占领网络德育阵地,弘扬人际价值观教育的主旋律; 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锻炼青少年现实的人际交往能力。

信息网络化的迅猛发展与普及,使音乐文化的发展也逐渐步入网络所引领的科技化、信息化、时代化的氛围中,青少年在接触网络音乐文化的过程中,其价值观也处在不断变化的形成与构建中。夏雄 和易毛一在其文章“网络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探究”中,对网络音乐文化及青少年价值观的特征进行了分析,来探求网络音乐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获取利用网络音乐来提升培养青少年优良价值观的有效方法与途径。

网络游戏作为网络媒体的重要存在形式,以其个性化的游戏画面、丰富的剧情、极强的互动性以及随心所欲的价值理念迎合了一些青少年的心理需求也以其逼真的虚拟现实性、超强的娱乐性、操作简易性等特点,受到众多青少年追捧。网络游戏能对空虚的心灵与情感世界加以弥补,可以满足自尊和自强的心理需求,还能以虚拟世界中的自尊和自强来战胜现实中的弱势。鉴于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具有重要影响,崔轶和侯正旸在“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 一文中呼吁必须加强行业自律,扶植具有民族特色的网络游戏的开发,发挥社会、学校、家庭和青少年自身的积极作用,营造良好的教育大环境,促进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在“网络游戏在青少年价值观引导上的两难困境”一文中,代征、张东和唐雪认为网络游戏在引导青少年体验团队协作、交往乐趣与生命体验等方面具有特殊的价值,但网络游戏的商业推进模式和猎奇竞争机制,极易对青少年产生游戏沉迷、道德失范、暴力行为脱敏、时间意识淡漠等负面影响,发展网络游戏产业,引导游戏价值取向,需要在网络游戏设计开发、运营管理、自律教育等方面加强价值引导,传递社会正能量。

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网络的复杂性就决定了要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思想观,马亚栋就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重构做出了探究。互联网的发展使各种非主流、非传统的边缘化价值观通过网络这一平台扩散和蔓延,深刻影响和侵蚀着青少年网民的思想行为、价

值取向,鲁宽民和杨尚勤就网络时代边缘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侵蚀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网络中边缘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探讨了边缘化价值观在互联网上扩散的原因,认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青少年网络思想教育建设,使互联网成为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向上的主流价值观的重要阵地。

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的价值观呈现出主导价值观念模糊、民族意识和爱国主义观念弱化、道德观念淡化和消费观念倾斜化的特点,而这种不良现象的形成与当前价值观教育观念滞后、教育方法单一和教育途径局限于学校等有密切关系,徐振珍在“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及方法创新”分析指出要借助网络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育内容、创新教育途径、整合教育资源,引导青少年科学运用网络,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杨建的“新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中”分析了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中青少年价值观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青少年自身修养、注重家庭心理沟通、拓展学校教育资源、净化社会网络环境等方面着手,对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价值观重塑路径做出有益探索。

徐士泰等的“网络虚拟世界青少年价值取向与现实衍化研究”中指出青少年以尚未成熟的价值取向对网络内容进行选择, 又在使用与满足中不自觉地对价值观念作出调整, 进而影响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引导青少年建构正确的价值体系, 需要虚拟与现实的双向引导和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关注, 也需要不断提高青少年的网络传媒素养。作为综合性艺术文化的影视文化,凭借其独特的传播与表现方式,对青少年的价值观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这种影响有积极的方面,也有消极的方面,马婷婷在其文章“影视文化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通过分析,“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对塑造青少年正确的价值观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意义

信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化己成为人们的一种生存方式。网络流行语、网络红人、网络影视、网络购物、网络游戏等使网络环境这个生态系统的内容和形式呈现多样化的发展。网络环境中流行事物的创造和使用的主体是青少年。青少年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渐走向社会、渴望认识社会却又具有盲目性,可塑性极强却又易受暗示,是网络环境受众中最活跃、最主动,同时又是亟需引导的一个群体。网络环境的开放性动摇着青少年的价值选择,大众化冲击着青少年的价值权威,多样化模糊了青少年的价值判断。泥沙俱下的各种信息也有可能混淆其视听,腐蚀其心灵,动摇其信念,削弱其道德意识和责任意识。如果不能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很有可能会造成部分青少年学生价值观念的迷失和蜕变。由于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他们的心智还不是特别成熟,他们对事物的判断力和辨别力还有待提高,在这一情形下,青少年的价值取向、价值观念将会面临前所未有的碰撞与冲击。网络与青少年的亲密接触,正日益改变着他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网络信息的碎片化造成价值选择的多元与开放,资讯传播的无序导致监管的缺位,时空交织的“压缩性”导致传统与现代的选择困境等,这些问题给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培养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网络环境所蕴含的权力本位价值观、拜金主义价值观、能力主义价值观等对人们尤其青少年的价值观具有双重的影响,青少年的价值观取向呈现多样化、复杂化、极端化方向发展。人思想的核心问题就在于价值观,在网络流行的背景下,加强青少年的价值观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理论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最基本的就是培养教育对象,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价值观是整个体系的核心内容,处于核心地位。青少年是教育对象的主体部分,在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中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在网络流行文化发展的时代,对青少年价值观教育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实践意义:第一,有利于形成青少年正确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价值的一般观点和根本看法。价值观在个人乃至社会的生活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人们几乎所有的欢乐与痛苦、

希望与失望、幸福与不幸、荒诞与意义、堕落与高尚、理智与情感等都与价值观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青少年价值观尚处于塑造时期,网络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具有双重的影响,青少年价值观在网络流行文化发展中呈现出新特点,抓住新特点对青少年进行教育,形成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第二,有利于正确引导网络流行文化的发展方向。网络流行文化的主体为青少年。网络的特性与青少年二者共同的特征导致了网络流行文化发展趋势。网络流行文化是一把双刃剑,在丰富青少年知识和娱乐的同时,又对青少年产生了消极影响。对网络环境的研究,有利于净化网络环境,使得网络环境有更好的发展。

三、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首先查找相关文献对网络环境的定义进行了解,对网络环境中的事物进行全面的梳理,了解网络事物对青少年生活的价值观的影响。通过调查问题分析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和特点,并对网络事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对网格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建议提出现实可靠的路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六个要点:

(1)网络环境的特点和网络环境中的事物的发展及影响 (2)网格环境中的事物对青少年生活方式与价值观的影响 (3)青少年价值观的现状、特点

(4)青少年价值观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以及影响因素分析

(5)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的积极和消极影响,并分析其原因 (6)网格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及建议

四、研究基本思路

本文针对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作用这一主题,共分为三个部分进行了探讨:第一部分简要介绍了网络的兴起与发展,对网络环境的现状及发展情况进行了概述,同时对网络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为以下各个部分论述作出铺塾。第二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具体内容为透过网络环境中的流行事物看青少年价值观的新特点,青少年价值观在网络环境的发展中呈现出新的特点,既有利于青少年发展的一面,又有与青少年发展相冲突的一面。第三部分为网络环境中流行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影响的基本思路,是本文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分析青少年价值观的新特点,提出相应的教育建议。

五、研究方法

本文的分析采用了多元化的分析方法,其中最重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系统的文献分析方法,通过搜集和分析现存的,以文字、数字、符号等信息形式出现的文献资料来探讨和分析各种社会问题、社会制度及其他社会现象的研究方式。本文收集的文献资料包括:专著、期刊文章、新闻报道、网络调查资料等,通过系统分析文献对青少年价值观特点及教育进行研究;通过阅读与网络、青少年价值观、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相关的图书、期刊和报纸等资料来全面、正确地掌握当前学界对此问题的研究现状,之后对各个方面的文献进行整理。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及时从中汲取营养,以期对本研究有所启发和借鉴,并力求有所突破。通过研究对象过去和现在的延续状况及最新的信息资料,对研究对象的性质、特点、发展变化规律作出判断,并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思想。本论文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所搜集的材料进行分析,从而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揭示网络环境与青少年价值观的关系,分析其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措施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为提高研究深度和全面性,本论文还结合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比较分析方法,比较我国目前有关对网络环境方面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网络环境方面的内容进行研究,进而探讨出网络环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新特点并提出相关建议。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强调对数据、个案等手段揭示问题的细节和真实状态,该技术路线总体来说就是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引出理论思考,在运用理论思考去指导实践。

六、主要观点与创新之处

1.研究难点问题

我国研究网络中某一事物对青少年影响的文献较多,而研究网络对青少年价值观某一方面的影响的文献不少,但多是从一个点出发进行研究,孤立研究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在中国知网上检索“网络环境对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作用研究”,题目或者关键词同时包含“网络环境”、“青少年价值观”的文献不多,多是单独研究网络对青少年某方面的影响,或者青少年价值观的形成、教育等问题。本文的研究要借助以前的研究,同时要克服学者的研究的孤立性,全面考查网络环境对青少年的影响,并主要集中在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影响作用上。 2.研究创新

本研究在研究对象上主要集中于在校青少年学生,所立足的学科主要是教育学、行为学和心理学的视野。与其他研究的一个最大不同是,本研究是在网络环境多元文化的时代背景下,研究富有时代特点的青少年学生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试图探讨特定时代背景--网络环境下,特定群体--在校青年学生的价值观问题。并设计了问卷对网络环境与青少年价值观进行调查,获得第一手数据资料并对其进行定量分析,从而对网络环境影响下青少年价值观进行分析和研究,掌握具体真实的情况,并探索正确引导和教育青少年价值观的科学方法。

六、主要参考文献

[1]黄希庭,郑涌,等. 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研究[M]北京: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2]喻俊娇.网络环境与青少年人际价值观的培养[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1( 2) :49-53.

[3]卢新文.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道德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114.

[4]吴新颖.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构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8. [5]张进辅.青少年价值观的特点、构想与分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 [6]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7]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宵科学出版社,2007.

[8]石海兵.青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7.

[9]田海舰,邹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10]刘济良.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研究[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3. [11]刘济良.价值观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12]岑国桢.青少年主流价值观:心理学的探索[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13]许燕.北京大学生价值观研究与教育建议[J].教育研究,1999,(5). [14]郑刚.当前青少年价值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J].心理学动态,2006,(1).

[15]王萍.关注网络文化对青少年价值观的消极影响[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2(9).

[16]刘涛.论网络环境对大学生价值观的负面影响及对策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教育版,2012(6).

[17]马亚栋.网络时代青少年价值观的重构[J]. 社科纵横,2012(6).

[18]鲁宽民,杨尚勤.网络时代边缘化价值观对青少年的侵蚀[J].甘肃社会科学,2012 年(2).

[19]徐振珍.网络文化背景下青少年价值观教育的挑战及方法创新[J].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11(2).

[20]杨建新.网络虚拟社会语境下青少年价值观的重塑[J].中国青年研究,2012(6). [21]徐士泰等.网络虚拟世界青少年价值取向与现实衍化研究[J].江淮论坛,2008(3). [22]夏雄,易毛一.网络音乐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探究[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3(3)

[23]崔轶,侯正旸.网络游戏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14(3).

[24]马婷婷.影视文化对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德育在线.2012(4).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1zp.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