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峡工程选址

更新时间:2023-11-08 22: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论三峡工程选址及其综合效益

姓 学

名 号

南飞燕 1102080101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1101 管理学院 2013/6/6

专 业 班 级 学

设 计 日 期

【摘要】1994年12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鹏在三峡坝区庄严向全世界宣布:

伟大的三峡工程正式开工。2006年5月,历时14年全长2309米的三峡大坝全线建成,全线浇筑达到设计高程海拔185米,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混凝土重力坝。曾经讲到三峡工程的十大效益,分别是防洪、发电、航运、养殖、旅游、保护生态、净化环境、开发性移民、南水北调、供水灌溉,承载几代人梦想的三峡水库变成现实时,举国欢腾。然而,只有时间和实践来考验这一浩大工程给我们生活带来的改变。

【关键词】三峡工程 大坝选址 综合效益

1.三峡工程简介

三峡水电站位于西陵峡中段的湖北省宜昌市境内的三斗坪,距下游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38公里。三峡大坝工程包括主体建筑物工程及导流工程两部分,工程总投资为954.6亿元人民币(按1993年5月末价格计算),其中枢纽工程500.9亿元;113万移民的安置费300.7亿元;输变电工程153亿元。工程施工总工期自1993年到2009年共17年,分三期进行,到2009年工程全部完工。大坝为混凝土重力坝,坝顶总长3035米,坝顶高程185米,正常蓄水位175米,总库容393亿立方米,其中防洪库容221.5亿立方米,能够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配有26台发电机的两个电站年均发电量849亿度。航运能力将从现有的1000万吨提高到5000万吨,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同时运输成本也将降低35%。

长江三峡工程采用“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方案。工程总工期17年,分三个阶段施工:第一阶段工程1993--1997年,为施工准备及一期工程;第二阶段工程1998--2003年,为二期工程;第三阶段工程2004--2009年,为三期工程。三峡工程动态总投资预计为2039亿元人民币,水库最终将淹没耕地43.13万亩,最终将移民113.18万人。

2.坝址的选择 2.1水电工程选址

水电工程的坝址,是指在规划开发的河段上修建挡水建筑物的区段或场

所。坝址选择,顾名思义,正如建学校、医院、工厂需要选择场所位置一样,是在几个可能的坝址中选择出一个综合指标优良的坝址,作为大坝枢纽的建设场所。

坝址选择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水电工程的安全、综合效益和工程投资。一个优良的坝址是保证枢纽工程及下游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顺利实现发电、航运、灌溉等综合功能的重要基础。每个水电工程都需要开展坝址选择工作,并且是水电工程建设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及关键决策项目之一。只有在坝址确定后,才可进一步深入开展坝线、坝型选择,水电站枢纽布置及大坝、泄洪、电站厂房等建筑物的方案比选及设计工作。

坝址选择一般通过坝址比选工作来完成,工作步骤一般为:在规划开发的梯级河段上,先选定建坝的河段(坝段);然后在选坝河段上经初步筛选,拟定出几个可供比选的坝址开展比选工作;在预可行性研究阶段,先对坝址进行初步比选,提出代表性坝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针对各比较坝址拟定代表坝型及代表性枢纽布置,对比选坝址的优缺点进行全方位的比较,最终选定水电工程的坝址。

坝址必须要全面考虑场地地震安全、地形地质条件、枢纽布置条件、建筑材料来源、施工布局条件、环境影响、征地移民难度、工程投资等各方面的差别,和技术经济综合比较结果选定工程坝址。

2.2 三峡的选址范围及周边地形地貌

三峡大坝的选址在确定前,坝址选区主要有2个坝区。一是从三峡出口南津关起,上溯至石牌止,13公里河段中初选了5个坝段。二是从莲沱起,上溯至美人沱止,25公里河段中初选了10个坝段。分别是南津关石灰岩坝区与美人沱花岗岩坝区。

2.3三峡选址坝区的地质构造背景

三斗坪区段地形开阔,右侧中堡岛顺江分布,基岩主要为震旦纪的斜长花岗岩,岩性均一,完整,力学强度高。通过查询资料,得到的资料为:基岩微风化与新鲜基岩饱和抗压强度100MPa,变形模量30~40GPa,纵波速度大于5000m/s。岩体透水性微弱,单位吸水量一般小于0.01L/(min?m?m)。坝区有两组断裂构造,一组走向北北西,一组走向北北东,倾角在60°以上。断层规模不大,且岩石胶结良好。花岗岩体的风化层分为全、强、弱、微4个风化带。风化壳的厚度(指全、强、弱3个带)在两岸山体地地段较大,可达20~40m,漫滩地段较薄,主河床中一般无风化层或风化层厚度较小。库区和坝区地壳稳定,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总体来说地质条件很好。

3.三峡工程技术上可行

三峡工程设计所需的基本资料,包括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经过几十年来的收集、勘测、整编、分析和审查,比较完整可靠。这次重新论证中,又补充进行了调查、勘测、设计和试验研究工作,对近年来各方面提出的问题和意见,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得出了明确的结论,认为工程在技术上是可行的。

3.1枢纽工程设计和施工

三峡工程有优良的地形地质条件,主要建筑物设计与施工中的技术问题均可依靠国内力量解决,主要机电设备中除少量需引进外,绝大部分可以立足国内生产制造。

3.2地震和库岸稳定

三峡坝和库区地壳稳定,基岩完整,历史地震活动轻微,经国家地震部门鉴定,坝址基本地震烈度为VI度。建筑物按VII度设防。建库后可能产生的诱发地震,估计最高震级为5.5级左右,从最坏的情况估计,假定距坝址最近的九湾溪断层发生6级地震,影响到坝区的最大烈度也不会超过VI度,不影响建筑物

的安全。

3.3工程泥沙问题

三峡坝址多年平均输沙量5.3亿吨,平均含沙量1.3kg/m3。借鉴三门峡、葛洲坝等工程处理泥沙问题的经验,经过大量现场观测、数学模型计算、模型试验、已建工程的类比分析,工程泥沙问题已基本研究清楚。水库汛期按防洪要求持低水位,以腾空防洪库容并排沙,汛末蓄水至正常蓄水位,采用这种运行方式(谷称“蓄清排浑”),水库有效库容可长期保留。据数学模型计算,防洪库容可保留85%,调节库容可保留90%。库尾和坝区的泥沙淤积,可以采取综合措施予以解决,航道、港口和建筑物运行的安全可有保证。如不考虑上游建水库拦沙和调节洪水的有利影响,枢纽运用100年后,重庆市100年一遇最高洪水位约199米,不会影响主要市区。

3.4人防问题

三峡大坝设有大批低高程、大流量的泄水底孔,下游河道的安全泄量也很大,监战前可迅速降低水位运行。加之水库为狭长的河道型,坝下游有40KM的狭谷河段限制,据试验,万一大坝遭受核袭击,溃坝损失可限制在沙市以上的局部地区,不致造成两湖平原的毁灭灾害。

4.三峡的综合效益 4.1防洪作用

三峡工程地理位置优越,可控制荆江河段洪水来量95%,武汉以上洪水来量的2/3左右。三峡工程建成后,有防洪库容221.5亿m3可使荆江河段的防洪标准从10年一遇提高到100年一遇;遇1000年一遇和1870年类似的洪水,配合分蓄洪工程,可避免荆江两岸发生毁灭性灾害;遇1931、1935、1954年型洪水,可拦洪120亿m3—200亿m3,减少中下洲淹没农田250万亩—300万亩;并可减轻武汉的洪水威胁,为洞庭湖区的根本治理创造条件。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s0yv.html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