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 胡福静(1)

更新时间:2024-02-01 08:23:01 阅读量: 教育文库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企业应急预案编制要点

胡福静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29)

摘 要:企业应依法编制应急预案,以指导企业应急工作。本文结合目前企业应急预案存在的问 题,探讨和分析应急预案结构框架设计、预案的应急指挥系统设计,指出预案编制中危险分析和应急职能划分等重点,使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为企业编制应急预案提供参考。 关键词:应急预案;应急指挥;结构 中图分类号:X92 文献标识码:A

Enterprise emergency planning

HU Fu-jing

(China Academy of Safe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safety law, enterprises must draft emergency plan for various potential major hazards. Considering deficiencies of enterprises .emergency plan, this article offers references for enterprises to design types of emergency plan and emergency command. It also specifies risk assessment and distribution of emergency function in the course of emergency planning.

Key words: emergency plan; emergency command ;structure 1 前言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迅猛发展,生产规模的日趋扩大,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也不断的发生,对人民生命、财产和环境构成重大威胁,造成严重损失。根据有关统计数据,我国近几年来,平均每年发生事故约80万起,事故死亡13万人,造成伤残70万人;每年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50亿元人民币,相当于我国GDP的2%。事故应急救援是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一项社会性减灾救灾工作,企业保障安全生产的重要措施,将有助于安全形势的好转。

目前,很多企业按照《安全生产法》 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企业具体情况,编制了应急救援预案。但从实际应急情况来看,企业应急预案在编制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应急预案框架结构与层次不合理;危险分析不全面,使应急准备工作不到位;应急资源准备不充分;应急组织机构设置不合理,无法有效运行;运作程序缺乏标准化规定等。本文结合几个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的经验,探讨企业应急预案的编制要点,为企业编制应急救援预案提供参考。 2 应急预案结构框架的设计

对于企业编制的应急预案,只要适合于企业的实际状况,能够指导企业有效开展应急救援工作,就是好的应急预案。因此,不同类型、不同规模、不同风险的企业,可以针对企业实际应急需要和自身的管理模式,采取不同的应急预案结构框架。目前,应急预案的结构框架有几种形式。

2.1 1+4结构

所谓“1+4结构”,就是:综合预案=基本预案+ (应急功能设置+特殊风险管理+标准操作程 序+支持附件)。这里“基本预案“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原则;”应急功能设置“描述组织、领导层、部门、专业队伍以及关键人员等的应急职责和要求;‘特殊风险管理“主要描述组织应急面临的各种风险状况及风险管理要求;“标准操作程序(SOPS)”是对“基本预案“的具体扩充,说明各项应急功能的实施细节,强调在应急活动过程中承担应急功能的组织、部门、人员的具体责任和行动;“支持附件”是各类应急有关的技术资料、数据、信息等。应急预案的以上各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补充,构成了一个有机整体。

“1+4结构”,层次清晰,可操作性强,应急内容全面,预案纵横都能有效使用,但相对结构比较复杂,存在部分重复之处,因此,比较适合于大中型企业、集团公司以及风险比较大的企业

使用。

2.2 总预案+专项预案结构

在“总预案+专项预案结构”中,“总预案”就是阐明应急整体框架结构及应急的基本原则;“专项预案”是根据总预案的要求,在危险分析的基础上,根据事故的种类、现场区域位置等因素,确定的子预案,如某企业的专项预案根据事故种类分为:火灾应急救援专项预案、塌方应急救援专项预案、防洪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等;根据现场区域位置可分为:A1区应急救援专项预案、A2区应急救援专项预案、A3区应急救援专项预案等。

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逻辑关系清晰,比较容易把握,操作性较强,针对特定风险或场所的应急程序比较明确,但各专项预案会有重复,因此,比较适合于风险较大、多地域的大中型企业,或不同事故类型应急流程差异较大的大中型企业。 2.3 总预案+应急程序+应急行动说明书结构

这种应急预案的结构,是由整体到局部,“总预案”概述应急体系框架和应急基本原则,“应急程序”则明确各突发事件的应急流程或各应急部门应急工作流程,而“应急行动说明书”是具体的应急行动指导。

这种应急预案文件结构与企业建立的质量、环保和安全健康管理体系的文件结构形式一致,层次清晰,不同层次的人员可以有选择地使用预案文本,可操作性较强,比较适合大中型企业或风险较大的小型企业使用。 2.4 单一的应急预案结构

单一的应急预案是指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将应急预案的从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到现场恢复等所有内容都融合成一个文本,该文本既阐明了应急框架和原则,又细化到了具体的应急行动。

这种应急预案结构的文本简练,重复性小,操作性比较强,比较适合小型企业以及风险较小的中型企业使用。

企业还可以采用上述应急预案结构框架中的某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形式,将其融会贯通,联合起来使用。如:在“总预案+专项预案”的结构框架中,可以将“单一的应急预案”的结构融入专项预案,也可以将“总预案+应急程序+应急行动说明书”结构中的应急程序和应急行动说明书融入专项预案。

因此,企业应结合自己生产的实际情况和管理现状,对应急预案的结构框架进行合理设计,使应急预案在实际安全生产过程中得到有效的实施。 3 应急指挥系统的设计

应急指挥系统,对整个应急过程进行统一决策和指挥,指挥和协调现场各救援队伍的应急救援行动及各类应急资源的调配。因此,应急指挥系统是事故应急救援有效开展的一个关键。

应急指挥系统是随着事故的发展和应急工作的进展在不断调整的。在设计应急指挥系统时,应根据应急响应级别,充分考虑应急指挥系统的启动和建立程序、所需要配置的设备设施,初期的(临时)指挥人员及其指责、系统内部职责分工等,确保应急指挥系统能适应事故应急的需求。

比较完善的应急指挥系统内部应有指挥、行动、策划、后勤以及财政行政等五部分的管理职能,即要求内部有职责分工。指挥人员是核心,负责应急响应的所有方面;行动人员负责所有应急响应任务的运作,包括所有关于降低直接危害、抢救生命与财产、进行现状控制、恢复正常的行动,如消防抢险、人员营救、工程抢险等;策划人员负责收集、评价并传达事故现状信息,并负责准备和起草事故行动计划,提供指挥部各种信息资料;后勤人员负责为事故响应提供各种应急工具、设备、物资及材料等;财政行政人员负责事故应急时的财政、行政支持,包括与新闻媒体、上级政府部门的信息沟通、应急所需的费用保障、事故损失评估和事故处理等。

4 应急预案的编制

应急预案的编制是一项系统、复杂的工作,在编制流程中需要把握好两个重点:危险分析、职责划分,并注意企业与外部的应急联系。 4.1 危险分析

危险分析是应急预案编制的基础,主要是通过危险识别、风险评价,确定企业可能发生的重大事故及其性质、危害后果等,为应急准备和应急响应提供决策依据和足够的信息。

危险辨识应全面,风险分析应客观。可以借鉴专家的经验,并利用模拟分析软件对可能潜在的事故进行定量分析。

危险分析时至少应包括分析周边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以确保在实际应急过程中,能够判断事故影响范围、疏散范围及疏散人数、疏散路线等。 4.2 职责划分

对于应急预案编制的职责划分,应该根据参与编制人员的专业背景、涉及到的应急职能进行分配。应急预案的编制人员至少应包括各部门的人员、各专业的人员,同时还需要领导层的领导参与,确保应急预案的全面性、组织系统性。注意,一定不要将应急预案的编制工作全部推给安全管理部门。

在编制预案前,应充分考虑、讨论各部门及其人员在应急过程中承担的应急职责,并由高层领导确认,统一应急职责,避免在应急预案编制中出现矛盾、不统一的地方而增加工作量。同时,各部门及其人员的应急职责应尽量与其日常中承担的职责对应起来,便于实现平战结合的原则。

4.3 企业与外部的应急联系

在事故情况比较危急的时候,企业应急往往需要社会的应急支援和政府的应急指导和协调,因此,企业的应急预案不是孤立的,它和所在区域及地方政府的应急预案、相邻企业的应急预案都有一定的联系。

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充分分析周边环境,自身的危险事件是否会危及周边的企业、单位以及其他一些机构,并与之进行沟通和交流,一旦出现紧急情况后如何进行通报,如何协助应急以避免应急扩大等,同时还应及时与政府部门沟通,将应急预案进行备案,以便可以在紧急情况下最快的得到政府部门的应急支持。这一点在实际应急中已经得到了 充分的认证。

因此,企业在编制应急预案时,应与外部的应急预案留有接口,应急行动方面应考虑周边单位和政府等的外部支援。 5 应急预案的可操作性

不论是企业采取什么样的应急预案框架结构,最终编制的应急预案都必须具备可操作性。这是对应急预案最基本、最重要的要求,也是最高要求。

要使应急预案具有可操作性,必须将危险分析和应急能力评估得到的有关信息结果融入到预案的内容中,使应急预案符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同时,最底层的应急预案文件(比如标准操作程序、应急行为说明书等)中应明确/5W+1H0(为什么、什么人、什么时候、什么地点、干什么、怎么干),即应急文件中应明确执行应急任务的主体、时间、地点、具体的应急行动、行动步骤和行动标准等,使任何参与应急的人员都能有效、高速地开展应急工作,而不会受到紧 急情况的干扰导致手足无措,甚至出现错误的行为。这样的应急文件是整个应急预案的核心和关键。 参考文献

[1] 刘铁民.应急体系建设和应急预案编制.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4

[2] 邢娟娟等.企业重大事故应急管理与预案编制.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2005

[3] 邓云峰,郑双忠.城市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评估---以南方某市为例.中国安全生产科学

技术,2006,2(2):9~13

本文来源:https://www.bwwdw.com/article/7sdw.html

Top